学术投稿

8例输尿管囊肿的B超诊断

刘春梅

关键词:超声诊断, 输尿管囊肿
摘要:目的:评价B超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 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8例中7例于膀胱三角区一侧见一圆形或椭圆形囊样结构,1例于膀胱三角区右侧下部见圆形囊样结构.囊样结构的直径为1.2~ 2.6 cm者6例,6.0 cm和6.8 cm者各1例.结论: B 超检查对输尿管囊肿具有很高敏感性与特异性,且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伤,故应列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清洁的体会

    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前清洁肠道是重要的准备工作,影响着检查的成功与失败.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口服药物导泻,常用的有番泻叶、蓖麻油、甘露醇、硫酸镁及配方电解质等,而这些导药均有利弊.我们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前肠道清洁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康英;陈立军;王菊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中心处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急救中心的护士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救治患者的基本保障.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是一种新技术,本科自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采用静脉留置针抢救211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才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2例

    栓通是从三七中提取有效活性成份--三七总皂甙精制而成,临床已广泛用于血管性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少.但我科曾遇12例因静脉点滴血栓通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62岁.因脑动脉硬化或眼内出血、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用血栓通(广东永康药业公司生产)10~1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其中9例在治疗的第3~5天、2例在治疗的第7天时,患者面部、颈部及躯干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伴瘙痒,四肢症状较轻微,经立即停药,酌情使用50%葡萄糖2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静注,或50%葡萄糖40 mL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静脉缓慢推注或5%葡萄糖500 mL加氢化可的松20 mg静脉慢滴;使用抗组织胺药物非那根25 mg肌注,口服扑尔敏4 mg,3次/d,炉甘石洗剂涂擦患处等处理,皮疹消退.另1女性患者,52岁,曾有青霉素过敏史,当血栓通静滴约10 min时,突然出现全身搔痒,胸闷、气促、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由输液前的130/80[订日期]2001-04-20

    作者:王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子宫内翻脱垂死亡1例

    患者22岁,孕1产1,因足月妊娠于2001年2月2日6:10 PM在家顺产一活婴,由接生员接生,产后约0.5 h未娩出胎盘,经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后胎盘脱出阴道口,与子宫粘连,伴阴道大出血,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双肺呼吸音减弱.心率50次/min,律齐,心音减弱.下腹部未触及子宫底.阴道口外见红色球状物,部分组织坏死,有臭味,胎盘已剥离娩出.血常规:RBC 2.12×1012/L,HGB 76 g/L,WBC 34.4×109/L.入院诊断:(1) 急性子宫内翻脱垂;(2) 重度失血性休克;(3) 感染性休克.抢救经过: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输液(静脉切开见血管壁已塌陷)、输血、纠正酸中毒、使用升压药等抗休克治疗同时使用强心剂、呼吸兴奋剂治疗.经积极抢救2个多小时,呼吸恢复为18次/min,心率为80次/min,但血压一直测不到,子宫出血不止.于2月3日0时在抗休克同时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用心电监护仪测血压为5.5/2.5 kPa,术中、术后一直使用升压药,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但病情无好转,终因不可逆性休克,抢救无效于2月3日4:00 AM死亡.讨论:急性子宫内翻是第三产程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即出现出血及休克,未及时抢救者,往往在3~4 h内死亡(李大慈.现代产科治疗学.1997:183).其死因常是出血性或感染性休克,故及时诊断,且在1 h内行紧急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性子宫内翻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密切关系,此例是由于接生员用力牵拉脐带及按压宫底所致,且未能及时确诊与抢救,转入我院时已出现不可逆休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子宫内翻的预防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儿已娩出,但胎盘尚未剥离前,切勿过度牵拉脐带、按压宫底使胎盘尽早娩出,可先用手按摩宫底或使用宫缩剂,以促进子宫收缩,胎盘剥离后再按压宫底以协助娩出胎盘.此例是在家分娩,所以应加强孕产妇孕期管理,尽量做到住院分娩.

    作者:骆东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62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窒息原因、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162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作临床分析.结果 :162例中治愈147例,好转12例,死亡3例;分度确诊后,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产、儿科密切合作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窒息发生;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青艳;黄紫红;冯阳宁;何逢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复杂性肾结石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提高复杂性肾结石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8例复杂性肾结石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气压弹道式碎石技术及腔内镜技术协助取石,42例术后残留结石行ESWL.结果:96例一次手术取尽结石,治愈出院 . 42例术后及时发现有残留结石,经ESWL全部粉碎,治愈出院.结论: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术中配合气压弹道式碎石及腔内镜技术,术后辅以ESWL治疗残留结石等综合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刘志森;严健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应用植骨加内固定、肌皮瓣转移修复及骨外固定器固定、吻合血管骨瓣转移和髓内钉等方法治疗.结果:34例中,30例随访1 a以上,28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6个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以植骨加坚强内固定为主,骨外固定器及带锁髓内钉应用在局部感染或软组织条件差的骨不愈合病例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者:李兰泉;谢造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同步检测白细胞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某些医疗单位的检验人员为求方便,在作尿常规检验时,只行尿液仪器分析,而省却了尿沉渣镜检.故此,漏检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诊.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尿沉渣(例如很有诊断价值的管型等)都能通过尿液分析仪反映出来,即使是对反映泌尿系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的白细胞的检测,两种方法提供的结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150例泌尿系感染或疑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样,作两种方法所测白细胞结果的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艺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络酮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络酮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明确诊断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常规疗法加纳络酮(3.2 mg+5% 葡萄糖25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仅用常规疗法,疗程均为30 d.跟踪观察其5 a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结果: 治疗组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3.1%,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纳络酮能降低多发性脑梗死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

    作者:陈国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髋骨骨折修复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与阿片肽类芬太尼联用对老年患者髋骨骨折修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行髋骨骨折修复术的老年患者(>70岁),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例.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 4 mg+20 μg芬太尼,B组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 观察术中两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A组中仅有1例产生低血压, 给予小剂量麻黄素后即能纠正;B组中有9例产生低血压,要给予大剂量麻黄素后才得到纠正. 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髋骨骨折修复术更为安全.

    作者:黄全勇;邓烈华;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带过度扭转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脐带过度扭转的临床特征,提高识别能力,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脐带过度扭转的发生与围产儿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过度扭转发生率为1.2%,手术产率为35.4%,新生儿窒息率为12.1%,围产儿死亡率为48.3%,均明显高于同期无脐带过度扭转者,结论:脐带过度扭转的围产儿死亡率高,提高对脐带扭转的认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桂香;王祥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流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前,后瘤体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测量30例HCC病人行介人治疗(Transcatheter oily chemoembolization TOCE)前、后肿瘤血供及血流分级的变化.结果:TOCE后,肿瘤内部及周边动脉血流明显减少(P<0.01).结论:CDFI对于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判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凌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两疗程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降低十二指肠溃疡远期复发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两疗程法清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十二指肠溃疡远期复发率的效果.方法:将HP感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1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5例,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哨唑、维敏胶囊联合用药,疗程2周;B组56例,用药同前,半年后重复治疗2周.完成治疗后,分别在6、12、18和24月复查胃镜及HP PCR检测.结果: A组四个时间段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9%、9.4%、3.8%、3.8%,2 a总复发率18.9%;B组为0%、1.8%、1.8%、1.8%,2 a总复发率5.4%.两组比较,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两疗程法清除HP能明显降低十二指肠溃疡的远期复发率.

    作者:刘奕可;刘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康宁克通A、维生素B12、普鲁卡因混合液行前列腺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类综合征

    目的:寻求慢性前列腺炎类综合征的治疗新方法.方法:6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康宁克通A加维生素B12、普鲁卡因混合直接注入腺体;对照组29例,口服高特灵2 mg/d,普鲁苯辛15 mg/次(每日2次);消炎痛15mg/d连服5周.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宁克通A加维生素B12、普鲁卡因混合直接注入腺体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雁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的:提高广东省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湛江师院2000级部分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并对所调查AIDS相关知识的问题当场进行解答和健康教育,4~6周后再对部分学生进行第二次调查,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有关AIDS知识较贫乏,教育前后得分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大学生进行AIDS知识教育非常必要.

    作者:黄群;肖越峰;陈光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婴幼儿头颈皮肤血管瘤非手术综合疗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婴幼儿头颈部皮肤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采用糖皮质激素内服,硬化剂注射,高频电凝固等综合法.[ HT6XBS〗结果:32例中治愈22例,显效8例,好转2例.结论:综合法治疗婴幼儿头颈部皮肤血管瘤疗效满意.

    作者:刘咏;刘永义;汤少明;梁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

    目的: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方法:对290例早期妊娠需终止妊娠者,于用药前后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双侧附件进行观察,于药物流产后7~15 d再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252例完全流产(89.4%),30例流产效果欠佳(10.6%).结论:在进行药物流产前后,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及早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动态观察子宫腔内情况,对防治药流不全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等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作者:武艳琳;孙显斌;王祥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8例输尿管囊肿的B超诊断

    目的:评价B超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 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8例中7例于膀胱三角区一侧见一圆形或椭圆形囊样结构,1例于膀胱三角区右侧下部见圆形囊样结构.囊样结构的直径为1.2~ 2.6 cm者6例,6.0 cm和6.8 cm者各1例.结论: B 超检查对输尿管囊肿具有很高敏感性与特异性,且检查简便、经济、无创伤,故应列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垂体后叶素不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止血效果,且对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有止血作用.我院于1995~1997年收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51例,应用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吗啡加芬太尼鞘内注射无痛分娩100例分析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产痛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且对母儿均有危害,从而导致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本文观察了鞘内(蛛网膜下腔)注射小剂量吗啡与芬太尼进行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并发症.

    作者:杨伟才;何文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