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汪星星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肾衰(ARF)伴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3种血液净化方法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1993年2月~2000年6月住院的重症ARF 85例,其中42例接受血透(HD组),24例进行腹透(PD组),19例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结果:HD组、PD组及CRRT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4.3%、54.2%和52.6%(P>0.05).肾实质性疾病致ARF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病死率较低;因心、脑疾病,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等致器官功能衰竭并发ARF者的病死率高;各组病死率都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而增加,但仅HD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ARF的病死率与原发病和器官功能衰竭数目等有关.HD、PD和CRRT治疗本病病死率仍很高,PD和CRRT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行重症监护的ARF患者更具优越性.
作者:胡小玲;孙贵林;黄伟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肺部良性孤立病灶的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证实的肺部良性孤立病灶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仅26例术前明确诊断,终病理诊断主要有炎性假瘤、结核球、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决定手术方式,术前未能确定为良性占位疾病或除外肺癌者,术中应作快速冷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应以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减少组织损伤为原则.
作者:王志刚;李杰;郭兰萍;张万清;苏廷宝;何悦概;程可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7岁,于1999年3月30日因“双腰疼痛10 α,尿少、四肢乏力2周”入住泌尿外科.外院腹部B超示:双侧多囊肾、多囊肝.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咳嗽、咯痰及肝炎、肺结核病史.入院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呈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体查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可于肋下触及,表面欠光滑,微压痛,双肾区叩击痛可疑阳性,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膀胱区无胀,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林敏;梁淑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统计我院感染科1990年至1999年间收住院死亡的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资料,对其死亡原因及可能的治疗方法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我院感染科1990年至1999年期间共收治重型肝炎73例,死亡36例,病死率为49.3%,其中急性重型肝炎25例,死亡15例,病死率60%(15/25);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死亡9例,病死率45%(9/20);慢性重型肝炎28例,死亡12例,病死率42.9%(12/28),(急、亚、慢三者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李秀荣;舒乔;汤炽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 14 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 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东军;闫炜炜;谢培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而无子宫脱垂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与同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腹式组)对比研究.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比腹式组短,术中出血量比腹式组少,术后腹胀显著低于腹式手术,术后肛门排气显著提早.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康复迅速,是一种安全和效果好的术式.
作者:陈婉;李琼珍;陈中文;莫家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2岁,因右眼红痛20 d入院.患者于2000年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痛及右眼红痛,曾服“去痛片”治疗,效果欠佳,第3天鼻中线右侧额部、上睑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用中药湿敷,症状未能缓解,水泡部分破裂结痂,伴右眼红痛,视力逐渐下降.于5月25日到我院就诊,查视力右0.1,左1.2,双眼压正常,鼻中线右侧额部、上睑皮肤见痂及色素沉着,眼睑轻度红肿.右眼结膜中度混合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水肿,中央部上皮大片脱落,范围10 mm×6 mm,Tyndall征(+).瞳孔圆,居中,直径约为2.5 mm,直接对光反射存在,虹膜纹理清,眼内未能窥清.左眼正常.以“右眼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收住院.
作者:黄祖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的可取性.方法:选取指征类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并对新式剖宫产作了改良,从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的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在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蠕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少,术后恢复快,改良的新式剖宫产除保留原有的特点外,更具有美观,手术方法简单,易于学习,母体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杨秀丽;罗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2例混合性中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混合性中风急性期采用中性治疗,5例死亡,7例好转.结论: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多见于老年伴高血压病史者,表现偏瘫多,意识障碍多、重、病理反射多等特点,且预后差,病死率高;对梗塞出血型急性期以中性治疗为主,而出血梗死型宜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曹柱;林帆;余泽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皮肌炎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常先出现皮肤红斑,临床易造成误诊.现就2例皮肌炎误诊分析如下: 例1:女,26岁,棉纺厂工人,因颜面及双上肢反复出现红斑半年,反复按“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患者1 a前从事纺织工作,半年后颜面、双上肢反复出现红斑,时有微痒,平躺或休息红斑可消退.到车间工作红斑再现.先后多次在我市各大医院就诊,均以“接触性皮炎”治疗,病情反复发生,常有疲乏感.体查内科情况正常.皮肤科情况:双颊、双腕关节上方大片红斑,界限不清.双手指背关节见散在扁平暗红色丘疹.肌力正常.抗核抗体(ANA)1∶160(-),抗ds-DNA抗体(-).血清肌酶:丙氨酸转氨酶(ALT)11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 U/L,乳氨酸脱氢酶L(LDH-L)761 U/L,磷酸肌酸激酶(CK)540 U/L.皮损真菌检查阴性,肌电图示肌炎损害.肌肉活检组织病理:见胶原纤维肿胀、横纹消失、肌纤维分离断裂.结合临床表现诊断皮肌炎.予强的松60 mg/d口服,1个月后皮疹消退,各项实验室指标正常,激素减至30 mg/d维持量.追踪半年病情恢复良好.
作者:陈宇;吴斌;陈秋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36例新生儿,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HFJV治疗.结果:36例经通气治疗后,30例于0.5~1 h内缺氧症状及呼吸明显改善.PaO2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通气前后PaCO2在Ⅱ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Ⅰ型呼吸衰竭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例中治愈31例,自动出院2例,4例因治疗无效而改用气管插管;除5例有轻度腹胀、胃潴留外未见其他副作用.结论:鼻导管法HFJV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尤适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早期.
作者:伍江龙;吴和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在汲取其他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院组建了“生理科学实验室”,将原来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课集中形成一门新的课程——《生理科学实验》.为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情况,完善课程的建设,我们选择已学完本门课程的199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冯有辉;朱健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的定位诊断及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ENoG)测试结果与预后的关系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对36例贝尔麻痹患者进行定位诊断、BR、ENoG测试,并对面肌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对定位诊断病变在D段,面肌功能评分在11分以下,BR及ENoG测试显示面肌功能差的患者行保守治疗效果差,而行面神经减压术后可望提高疗效,发病1月内检查结果与预后一致(P>0.05).结论:对临床上定位诊断病变在D段以下,面肌功能评分在11分以上,发病后1月内BR测试R1波存在及ENoG测试面肌纤维损失<90%的患者,保守治疗可完全恢复;反之,效果就差.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必须行面神经减压术.
作者:刘雄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甲硝唑局部冲洗法对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实验组85例,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和0.5%甲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83例,除不用甲硝唑外,余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率为2.4%(2/8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3.2%(11/83).两组对照,P<0.05.结论:甲硝唑冲洗法是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刘统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昏迷是多种危重患者的症状之一,是意识障碍中严重的阶段,也是病情危急的信号,因此,及时发现和早期急救至关重要.1999年3月30日至2000年3月30日我科收治了177例昏迷患者,现就昏迷患者早期急救的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77例昏迷患者,其中男109例,女68例,大年龄82岁,小年龄33岁;病因分析:脑血管病86例,颅脑损伤33例,肺性脑病13例,心脏病24例,其他疾病21例.
作者:钱彩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少见,笔者遇8例,为总结诊治经验,现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跌落伤2例,跑动时跌伤1例,打击伤1例.入院时间为伤后1~12 h.
作者:陈甘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准确度高,可达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我院自1980年9月至1999年9月19 a间经用GIF-XQ30、GIF-SP10及GIF-P20等型号胃镜对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48例行胃镜检查,结果阳性者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杨秋兴;余健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整形外科是通过手术改善、恢复功能与形态的学科.其中形态仅靠文字资料很难描述确切,因此形象资料(尤其是照片)直观反映的重要性,众所公认[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tion,即cai)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控制处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按教学要求将各要素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仪显示出来,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为了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整形外科学教学质量,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我们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整形外科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作者: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CAI课件具有独特的交互性及界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与动静结合等特点,这是以往任何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制作CAI课件时,处理好每个页面是课件成功的基本保证.因为,各种媒体的运用不能是简单的罗列拼凑.图形与文本的编辑,实体的图形和颜色表示,主题的背景衬托等,都要结合学生的素质、心理特点和需求倾向来把握界面的设计,把握各种媒体的自身规律、特点和特性,适当发挥其感染力,且和谐交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子丰;吴建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用化学的语言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科学.因此其内容具有抽象性与复杂性,常使学生学习时既感乏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被学生称为难学的学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授课技艺,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生化教学的教师必需面对并尽力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酶”一章为例,谈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化教学质量的体会.
作者:刘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