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治疗哮喘合并中重度过敏性鼻炎

饶翠莲;郑则广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哮喘, 糖皮质激素, 顺尔宁
摘要:目的:对比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治疗哮喘合并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哮喘合并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治疗(20例),治疗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联合治疗(3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并进行病情症状及体征记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 MM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MM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流涕次数、鼻堵、鼻痒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能更有效控制患者支气管哮喘及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肺功能。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查或可减少肺栓塞诊断时的CT肺血管造影滥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日本开发切开耳后岩骨切除颅咽管瘤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60岁以上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诊治及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60岁以上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治及内镜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年龄<60岁)和观察组(年龄≥60岁),每组42例,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从临床症状来看,观察组发生慢性咳嗽、胸痛及支气管炎者居多,反酸、烧心者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内镜分级方面,发现观察组B级为12例(28.6%),D级为5例(11.9%),与对照组20例(47.6%)和1例(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60岁以上反流性食管炎多引发慢性咳嗽、胸痛及支气管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通过及时的内镜检查和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控反流性食管炎。

    作者:李建华;欧荣杰;刘志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sd LDL)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并寻找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新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作为试验组,同期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sd LDL和CIMT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吸烟、sd LDL和CIMT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相关性(P<0.05),且sd LDL和CIMT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sd LDL和CIMT是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sd LDL和CIMT与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有着明显相关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见民;黄涌泉;陈伯良;周超杰;吴汉维;王荣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治疗中度女性成人痤疮的疗效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治疗中度女性成人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到2013年广州南沙中心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48例中度女性成人痤疮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采用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B组(52例)采用米诺环素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C组(46例)采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结果:治疗时间分4个阶段2、4、6、8周。其A组有效率分别为48%、62%、82%、94%,B组为28.85%、40.38%、63.46%、78.85%,C组为10.87%,17.39%、23.91%、28.26%,A、B、C组两两比较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米诺环素联合螺内酯治疗中度女性成人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李璟蓉;曾仁山;王建琴;方锐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治疗哮喘合并中重度过敏性鼻炎

    目的:对比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治疗哮喘合并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哮喘合并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治疗(20例),治疗组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联合治疗(3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并进行病情症状及体征记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 MM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MM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流涕次数、鼻堵、鼻痒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辅舒良及顺尔宁能更有效控制患者支气管哮喘及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肺功能。

    作者:饶翠莲;郑则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轻度窒息史对排尿次数及排尿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轻度窒息史对新生儿出生7 d后排尿次数和排尿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分娩89例新生儿按照有无出生窒息史分为观察组(轻度窒息史,n=44)和对照组(无窒息史,n=45),比较两组新生儿排尿次数及排尿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期间两组新生儿总排尿次数为685次,其中观察组447次,对照组238次。观察组新生儿平均排尿次数(8.82±2.8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清醒排尿率和膀胱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体重正常组排尿次数为291次,体重正常组为156次。低体重组平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9.61±3.12)、(20.55±7.16)ml]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残余尿量、清醒排尿率和膀胱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轻度窒息史新生儿有可能增加排尿次数,轻度窒息低体重新生儿的平均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有可能增加。

    作者:陆明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重型斑秃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重型斑秃疗效的影响。方法:病历来源82例重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41例。梅花针组于斑秃皮损区行梅花针叩刺加香丹皮下注射并内服中药;心理护理组在梅花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梅花针组和心理护理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1、13、9、8例和13、14、12、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5%和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梅花针联合中药治疗重型斑秃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瑛;伍艺仪;马万里;蒋淑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贫血的关系

    目的:观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贫血的关系,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收取血液标本,检测血尿素氮( Bun)、肌酐、血红蛋白( Hb)、铁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结果:Bun、肌酐、Hb、铁蛋白、iPTH分别为(26.3±5.5) mol/L、(834.2±125.4)μmol/L、(73.1±23.1) g/L、(665.3±552.2) ng/mL、(548.8±452.5) pg/mL; iPTH对Hb有显著性影响(χ2=27.142, P<0.001)。 iPTH与Hb为负相关关系( r=0.565);iPTH与铁蛋白呈正相关关系( r=0.070)。结论:血透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有效控制SPHT有助贫血的治疗。

    作者:俞小敏;肖洁;黄咏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周琪在? Cell Stem Cell?发表单倍体干细胞研究新成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吸烟改变了我们的基因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手术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T组)和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60例。监测记录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即测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完成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T组完成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5);T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 P<0.05);T组患者术后24 h内随访咽喉痛、声嘶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组( 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的MA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M组患者插管后的MAP和HR高于T组(P<0.05)。结论:可视喉镜用于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更容易操作,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常规气管插管及困难气道插管的首选方法。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长期PM2.5空气污染增加居民死亡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刊关于统计学处理的描述及表格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科学?:发现人体对艾滋病感染的“警报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源性IGF1有利于短暂脑缺血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目的:7日龄新生大鼠短暂脑缺血诱导海马齿状回( dentate gyrus, DG)新生细胞增殖,观察内源性IGF 1对新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64只随机分为缺血( BCCAO)组( n=24)、假手术( SS)组( n=24)、缺血阻断剂( BCCAO+JB1)组( n=8)和缺血生理盐水( BCCAO+SS)组( n=8)。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CAO组和SS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4、7 d DG区新生细胞和IGF 1的增殖变化;观察BCCAO+SS组和BCCAO+JB1组在IGF 1受体阻断剂( JB1)阻断7 d后DG区新生细胞和IGF 1的增殖变化。结果:与同时间点S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1、4、7 d的DG区新生细胞和IGF 1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AO+JB1组IGF 1的表达被阻断,IGF 1阳性细胞数目缺如,而BCCAO+SS组IGF 1表达如常;BCCAO+JB1组DG区新生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与BCCAO+S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生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内源性IGF 1的表达,从而促使DG区新生细胞增殖;使用JB1后,IGF 1的表达被阻断,DG区新生细胞增殖也显著减少,提示内源性IGF 1有利于短暂脑缺血损伤新生大鼠海马区域的神经发生。

    作者:曾文钦;刘钦;姚前尹;程亚涛;戴景兴;原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治疗频次对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动态关节松动术( MWM)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时治疗频次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和康复科门诊确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人,将患者随机归入治疗1组24例和治疗2组16例。治疗1组予患者1周内单次治疗,治疗2组予1周内2次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肢无痛握力( pain free grip strength, PFG)及健、患肢大握力( maximum grip strength, MGS),以患肢无痛握力和大握力分别与健肢大握力的比值( PFG患侧/MGS健侧,MGS患侧/MGS健侧)作为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PFG患侧/MGS健侧和MGS患侧/MGS健侧无明显差别,各组内 MGS患侧/MGS健侧明显大于 PFG患侧/MGS健侧( P<0.05)。治疗后治疗2组的差别消失,而治疗1组的差别仍存在。治疗后治疗2组的PFG患侧/MGS健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0.84±0.18对比0.45±0.19,P<0.05),同时明显高于治疗后的治疗1组(0.84±0.18对比0.48±0.18,P<0.05)。结论:MWM是一种针对肱骨外上髁炎有应用前景的康复治疗方式,1周治疗2次的治疗频次可达到有效疗效。

    作者:张瑾;张顺喜;华学锋;邓卫兵;刘月萍;温优良;王东山;彭源;安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路径在老年患者中留置静脉套管针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患者中留置套管针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选取本南楼肾科留置套管针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共80例,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按照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套管针留置时间、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液体外渗、导管堵塞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留置时间从(2.1±1.3) d延长至(4.4±0.8)d (P=0.02),静脉炎发生率从20.0%下降至2.5%(P=0.03),液体外渗发生率从27.5%下降至7.5%( P=0.04),患者满意度从5.1分提高至7.3分( P=0.00)。而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老年留置套管针患者,可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降低套管针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付百灵;邢春光;张瑞芹;李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休眠的毛囊干细胞抑制皮肤鳞癌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晚期可疑羊水过少的效果

    目的:探讨丹参滴注液治疗妊娠晚期可疑羊水过少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本科150例妊娠晚期可疑羊水过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嘱患者多饮水,同时给予5%葡萄糖1500 mL,加维生素C 2 g 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加用丹参滴注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3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羊水指数和产后24小时产后出血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羊水指数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血量治疗组增高。结论:丹参滴注液能增加羊水量,改善妊娠结局,但应注意产后出血的风险。

    作者:朱科俊;李晓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州医科大学

主办:广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