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食管返流病38例误诊分析

魏海霞;曾兆霞;曾伟英

关键词:
摘要: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引起烧心、返酸、返食、胸骨后疼痛或咽下困难等症状,可出现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易与心绞痛相混淆,极易误诊误治,为进一步提高对GERD的诊治,现将我院门诊所见38例误诊分析如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痛泻药方治愈肠易激综合症

    1.诊断标准 我所实行国际上肠易激综合症普遍采用的罗马诊断标准:(1)在过去12个月至少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中2项: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伴有粪便形状的改变;(2)下述症状越多越支持诊断: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形状异常;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粘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缺乏可以解释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作者:刘淑静;于琳君;吴用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全消化道息肉病影像学检查及诊断价值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屡有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但累及全消化道的多发息肉病较少见,国内有关本病的报道甚少,特别是有关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征象论述不多,我们自1980-2003年共收集6例,现将有关本病的影像学检查及征象做初步探讨.

    作者:贾洪升;宋春燕;王耕耘;邵明翠;王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早期关节疾患CR诊断价值

    早期关节疾病的传统X线诊断,由于胶片层次不佳,只注意关节本身的X线征象.等发现关节的X线异常征象时,此时已不属早期.常延误了早期诊断.我院于2002年8月购进日本柯尼卡5通道CR.我们对CR片、传统X线片关节软组织变化进行了观察,认为观察周围软组织改变充分提供有价值的X线征象,对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应引起同行们重视.

    作者:杨羚;刘太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检出肺部微小结节的讨论

    1.目的肺癌作为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正日益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其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特点往往使病人发现时就已经有了转移,所以及早的发现并治疗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随着CT技术的发展,使≤3mm的微小结节得以在早期被发现.本文仅讨论2mm-5mm肺结节的检出.

    作者:穆巍;王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部分脾栓塞治疗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效果和优势.方法:13例肝硬化伴脾亢的患者行经脾动脉大部栓塞术,并比较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脾栓塞为50%-80%,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患者术后体力,精力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无损害.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伴脾亢的有效方法,安全,损伤小,且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使肝硬化患者能进一步治疗.

    作者:周文辉;饶定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附58例分析)

    1.一般资料1.1性别及年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19-62岁,平均41岁,高峰发病年龄31-45岁,共43例,占74%.

    作者:王兆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管巨大结石1例报告

    患者男71岁.以脑梗塞收入我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化验未见异常.自诉上腹间断不适,数月,但饮食、睡眠、二便正常.B超示:胆囊内多发结石、胆囊炎?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球后见弧形压迹,压迹外上方似乎见大小约4×3cm2倒葫芦型密度不均、边界清楚之稍高密度影.

    作者:周永铮;王永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静脉推注76%泛影葡胺行ESWL治疗输尿管中段阴性结石

    目前,B超检查对肾结石、输尿管上、下段结石及膀脱结石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输尿管中段结石的诊断上却有很多的局限性,因此,只依靠B超检查诊断泌尿系阴性结石易误诊或漏诊,给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造成很多困难,给病人增加痛苦.我院自2000年11月-2004年8月采用深圳慧康ESWL-VI体外震波碎石机以来,对91例患有输尿管中段阴性结石的患者采用静脉推注76%泛影葡胺在X线机下显影后定位将结石击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玲;吕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栓塞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X线、螺旋CT、多普勒超声对肺栓塞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及尸检解剖证实的19例肺栓塞患者,对胸部X线、螺旋CT、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胸片可显示栓塞肺野改变,肺动脉高压,肺不张,肺内梗死阴影、胸腔积液;螺旋CT能显示肺动脉主干、肺叶及肺段动脉内血栓影;超声可检测心脏形态、功能,肺动脉压力,右心及下肢静脉血栓.结论:X线平片仅能显示间接征象,敏感性低、特异性差;多普勒超声对提示和帮助肺栓塞的诊断有作用;快速螺旋CT扫描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策略的首选方法.

    作者:董杰;韩敏;付民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食管返流病38例误诊分析

    胃食管返流病(GERD)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引起烧心、返酸、返食、胸骨后疼痛或咽下困难等症状,可出现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易与心绞痛相混淆,极易误诊误治,为进一步提高对GERD的诊治,现将我院门诊所见38例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魏海霞;曾兆霞;曾伟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0例小儿肱骨内髁骨折X线分析

    一般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10岁.均有外伤史,就诊时肘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均以肘关节内侧较明显,其中5例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伸直位,伸缩功能受限.

    作者:宋光升;张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基于医学影像的计算机文件压缩格式

    医学影像文件内除了图像数据以外,都免不了要存储一些识别信息.试想一个医学影像文件若是只存储数字图像数据的话,程序必定难以读出正确的图像数据.因此,在医学影像文件内部必须建立一些识别信息,用以定义图像的各项参数,如图像的宽度和高度、颜色种类、调色板数据……等等,惟有如此才能避免程序读取数据时发生错误.

    作者:马鸣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蓖麻油引产致先兆子宫破裂1例

    患者26岁.孕40+1周,G4P0A3L0(3次均为人工流产),此次妊娠孕期检查均正常.于2000年8月19日晚8时入院,产妇自述在家自服蓖麻油100ml 8小时,规律宫缩2小时(自述宫缩间歇1分钟,持续1分钟).入院后查体:T37.2℃、P90次/分、R26次/分、BP120/80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脊柱无畸形,骨盆外侧量径线均正常;宫高38cm,腹围107cm,胎方位LOA,肛诊:先露为头,S-2,宫口开大2cm,胎膜未破.胎儿监护示晚期减速,宫缩持续1分钟,间歇30秒,宫腔压力达130-150mmHg.子宫下段拉长压痛明显,出现病理缩复环,给予导尿出现血尿,诊断为先兆子宫破裂,急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母子平安.

    作者:宋秀华;贾春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R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使用价值

    DR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时间不长,但由于具有软组织均衡双能量减影等先进技术,在IVU阴性结石探查中明显优于传统X线成像,本文共收集45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罗清;张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ECG-6511型心电图机故障检修2例

    故障例1接通电源后,记录纸偏向一边,调整基线调节钮不起作用,既无毫伏标压信号,又无心电信号.其它键控功能正常.

    作者:孙爱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化剂治愈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65岁.因上腹部不适三月加重一月就诊.查体:上腹部膨隆,肝脏体积增大,肋下8cm.左上腹触及18 ×10cm肿块,质软,轻压痛,无反跳痛.CT检查:肝左叶见18×20×25cm椭圆形均匀低密度区,边界清楚,无包膜.

    作者:王银昌;王佰祥;王传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影像表现,评价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8例全部采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用X线影像动态观察和数字摄片检查.结果:原发深静脉膜功能不全132例(55.4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3例(22.27%).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39例(16.39).其他疾病14例(14.58%).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在X线数字影像中能完整地记录静脉显示过程,同时能较清晰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位置和范围.

    作者:宋士群;孙英;李利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骨肉瘤肿瘤骨X线分析

    肿瘤骨是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组织.本文收集了29例成骨肉瘤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具有典型X线表现14例,分析肿瘤骨的形态、密度及其分布.

    作者:黄文沂;张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像素噪声的初步探讨

    噪声即为感兴趣区的CT值的统计涨落,它明显的影响低对比分辨率.噪声首先依赖于辐射剂量,noise=1/(√dose),评价噪声通常用柱体体模,该体模里充满水或者是用组织均衡材料制成.大家知道CT噪声中主要是由X线被探测器记录到的量子数目涨落造成的量子噪声,但像素噪声的产生也对图像质量有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像素噪声的产生,控制进行讨论,将有利于提高CT影像质量.

    作者: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患者男22岁.8月前因发热,咳嗽、憋气入内科住院,胸部X线平片示右中下肺炎,经抗生素治疗26天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出院.40天前又因咳嗽、喘憋入院,无发热,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丝现象.查体:T37.6℃,P90次/分,R22次/分,Bp130/90mmHg.精神不振,口唇轻度紫绀,气管居中,双肺布满哮鸣音,右肺著.心脏听诊正常,胸片示右肺中野见大片状阴影,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先后给予派拉西林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及止咳平喘治疗21天,效果不佳,痰查结核杆菌3次均阴性.

    作者:宋光升;张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