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78-Ⅱ型300 mAX线机的故障分析

田野;任建政;陈毓秀;徐杰;李正华;朱家克

关键词:
摘要:故障现象用小焦点摄片正常,用大焦点摄片时mA表不动,曝光指示灯亮,胶片没有曝光,无X线.故障分析及检修用大焦点时无X线,可能为:1)球管大焦点灯丝损坏;2)大焦点灯丝电路故障;3)mA选择键XK1接触不良;如果为球管大焦点灯丝损坏,那么用大焦点摄片时R3保险熔断,而此时R3并未断,说明球管是正常的,用万用表检查大焦点灯丝电路均为正常;原因可能为mA选择键XK1接触不良.打开控制台盖发现XK1的大焦点接触面发黑,用纱布清洁后开机,一切恢复正常.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对外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及临床分析

    一、病例材料胸部外伤患者在我们医院诊治的很多,据我们初步统计,近一年多来在我们医院诊治的胸部外伤患者达101例.经临床及X线胸透或拍片检查,在101例胸部外伤患者中,有8例诊断为外伤性湿肺.约占胸部外伤人数的8%.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为85例,其中20岁-31岁的30例,35岁-48岁的40例,50岁-55岁的15例.女性为16例,其中25岁-28岁的5例,30岁-45岁的11例.本组交通车祸撞伤的较多,刀伤和钝击伤较多.

    作者:杨国琦;张欢;孙文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1例

    主动脉缩窄(Aortic Coarctation)是指主动脉在峡部的狭窄,是主动脉先天性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严重者几乎完全闭锁.较常见于婴幼儿,成人极少见.现就我院成人型主动脉缩窄1例报告如下:

    作者:严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早期关节疾患CR诊断价值

    早期关节疾病的传统X线诊断,由于胶片层次不佳,只注意关节本身的X线征象.等发现关节的X线异常征象时,此时已不属早期.常延误了早期诊断.我院于2002年8月购进日本柯尼卡5通道CR.我们对CR片、传统X线片关节软组织变化进行了观察,认为观察周围软组织改变充分提供有价值的X线征象,对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应引起同行们重视.

    作者:杨羚;刘太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R在胸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CR系统,即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它使普通X线摄影实现了数字化,我院自2001年初开始应用于床边摄影,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

    作者:刘亚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旋CT技术要素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CT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各厂家不断推出新型的螺旋CT.为使用户更加准确、快捷的认识螺旋CT机的性能,客观地比较不同机型的性价比,现将螺旋CT机的主要技术要素分析如下.

    作者:张聿家;许改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顽固性呃逆的分析及治疗对策

    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常出现呃逆现象.长时间的呃逆会影响呼吸和进食,继发引起呕吐,严重者可导致贲门部食管及胃底粘膜撕裂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心理抑郁、体重减轻、失眠等,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就肝癌介入术后呃逆的发生及治疗作一探讨.

    作者:李毅明;王国东;巫显灯;肖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螺旋CT3D重建在中心型肺癌定位、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CT是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佳手段,但其横断面图象不能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的立体形态而使其局限于定性诊断水平.螺旋CT(SCT)扫描因其获得的是容积数据而使能获得清晰的多平面重建图象及三维重建图象成为其优势之一.胸部SCT扫描后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以较好地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叶支气管立体形态变化.笔者收集中心型肺癌病例100例,均应用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并获得清晰图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做出准确的定位定量诊断,并得到病理证实.

    作者:张宏伟;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X线胸片在创伤性湿肺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创伤性湿肺的X线表现,探讨X线胸片在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作用.方法:对67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67例创伤性湿肺的X线胸片表现分为四型:间质型28例,节段实变型15例,弥漫实变型14例,云雾型12例.结论:X线胸片因其简单方便成为创伤性湿肺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已经确诊的创伤性湿肺患者,可行X线胸片进行追踪观察.

    作者:郑振泉;徐振容;张艳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检出肺部微小结节的讨论

    1.目的肺癌作为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正日益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其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特点往往使病人发现时就已经有了转移,所以及早的发现并治疗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随着CT技术的发展,使≤3mm的微小结节得以在早期被发现.本文仅讨论2mm-5mm肺结节的检出.

    作者:穆巍;王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磷酸酶症一例

    患者男3岁.因步态不稳、弓形腿、骨端肥大一月就诊.拟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维生素D治疗无效.

    作者:罗哲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调整CT高压引发的故障

    我院的EG型CT高压产生系统是输入为220VDC,主逆变电路为全桥逆变,开关频率为20KHZ,PWM控制的开关电源,高压包结构为电源板、驱动板、接口板和高压包体.根据高压包体不同可分为固态(由环氧树脂包裹)高压包和油浸式高压包.

    作者:王峰;徐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电视监控下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的应用

    静脉肾孟造影是泌尿系统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静脉肾盂造影采用腹部加压法,我院自1999年使用数字化医用X线机以来,对60例患者采用头低足高15度-20度免压法静脉造影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史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幽门梗阻的X线诊断

    幽门梗阻并非一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综合征,临床以呕吐、上腹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诊断多数无困难,X线检查主要是为了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及性质,但由于胃内常有大量滞留液及食物残渣,检查诊断常有困难,收集我院近几年经X线检查及手术病理或治疗复查证实的幽门梗阻病人100例,探讨其X线检查及诊断方法.

    作者:刘新平;王柳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在诊断Vater氏壶腹癌中的应用

    Vater氏壶腹癌是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CT是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收集了1995.6-2004.6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Vater氏壶腹癌265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自力;林勇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F78-Ⅲ型300 mAX线机故障维修1例

    故障现象 摄片正常,透视时控制台上继电器工作正常,但无X线产生.维修过程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有下面三种可能.

    作者:闫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防癌饮食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研究证明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卫生条件、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下面仅饮食防癌方面做如下介绍:

    作者:吴彦华;朱文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比较DR、CR屏胶投照及影像

    目的比较DR、CR、屏胶投照和影像的优劣,了解各自的利弊,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冯光;祝建峰;王力;董建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左心房附壁血栓钙化1例报告

    左心房血栓钙化少见,现报告1例.女性56岁.咳嗽时久前来就诊.自诉患心脏病32年.劳累后胸闷,夜间不能平卧.体检:二尖瓣面容.叩诊:心浊音界明显向两侧扩大听诊:二尖瓣区右闻及Ⅲ级双期杂音.CR检查两上肺静脉扩张,两肺门影增大、增浓,境界模糊.两下心缘弧线明显延长,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右下心缘见双房影,心横径增大,心外形呈二尖瓣型增大.在CR纵膈窗像中,增大左心房内可见蛋壳状钙化.两肺、双膈无殊.

    作者:应广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目的:研究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DSA造影,分别用PVA(14例)及LPE(2例)作为栓塞剂,经导管分别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阻断肌瘤的血供从而治疗子宫肌瘤.结果:子宫肌瘤行数字减影子宫动脉造影(DSA)的表现为子宫动脉增粗,迂曲分支增多,为多供血的表现,行TUAE术后可完全阻断肌瘤的血供,使其坏死,缩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缓解及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症状.术后近期(三个月,半年,一年)疗效评价结果,疗效显著的为65%,有效地为35%,无效的没有.结论: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其安全,有效,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非手术切除的方法.

    作者:许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闭孔前后斜位改良投照法

    日常工作中,许多同行反映闭孔斜位不好拍,重照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投照体位难摆,又找不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摆位标准,以至于闭孔像显示不良,难以达到诊断要求.经过多年摸索,我对此有点深刻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