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钡剂造影在当今胃肠检查中的价值

刘忠政

关键词:
摘要:以硫酸钡作为造影剂来检查消化道疾病技术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临床对胃肠道疾病作出诊断的主要方法,并通过胃肠造影的间接征象来诊断胃肠道以外器官的占位性病变.随着胃结肠镜的应用,其钡剂造影检查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承认胃结肠镜可直接观察胃肠内粘膜变化,并摘取组织作病理检测.大大提高了粘膜表面细微病变的诊断,这就跟钡剂胃肠造影提出了挑战.怎样利用钡剂造影诊断粘膜的微小病变.6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在传统的钡剂造影的基础上,发展并创造了崭新的胃肠道双重对比.即气钡双重对比.80年代气钡双重对比在我国开展得很红火,经不少放射学专家的努力,此种造影结合低张对早期病变,浅表性粘膜糜烂,小的溃疡均能发现.故消化道钡剂造影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产XG-210型及912型X线机过载保护电路故障分析

    过载保护电路分析当调节摄影千伏时,则过载保护变压器初级电压同时改变,同样引起保护电路中电位器群两端电压改变,通过毫安选择开关和逻辑选择二极管群的搭配选择,使过载保护信号电压加至测量比较电路,并通过测量比较电路加至NPN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间,当摄影千伏的调节超过容许值时,则基极电压为负值,并且其绝对值随千伏的增加而加大,所以此时使管子处于截止状态,则过载保护继电器不动作,其触头不闭合,从而切断了摄影接触的通路,机器不能曝光,同时使过载指示灯给出过载信号,当摄影的三个参数(KV、MA、S)中任何一个参数超出大容许值时,都能给出过载信号以及防止曝光,以达到三者互相联锁的作用.下面分别分析X912及XG210X线机的该电路的故障.

    作者:王晏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使用低剂量薄层胸部螺旋CT图像重建对普查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探讨

    使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的文章及综述均有报道,使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检查,对提高早期发现肺癌有一定帮助,肺癌是危害身体健康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具有转移快、病死率高的特点,5年存活率仅为13.9%,关键是由于早期机器设备限制,造成对肺癌早期发现困难,以及肺癌病灶特点是发展快,转移快,晚期病人很难治愈等综合原因所致.

    作者:许金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化疗毒性反应的心理护理

    目前,化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药物的使用在杀伤肿瘤细胞出现疗效的同时,其毒副作用也不可避免.传统认为,对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仅仅是化疗、放疗之外的一种非必须的辅助疗法,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建立在人性心理学基础的整体心理治疗思想的确定,有目的的治疗心理护理已经成为肺癌整体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玉芝;赵立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美国GE公司LVC型大C臂+DSA血管造影机故障分析2例

    故障例1开机发现手术间两监视屏上的机架状态显示器显示灯不亮,床边手柄控制开关失控.(不能控制C臂机架的运动和床的运动).

    作者:梁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误诊肺结核的临床及X线分析(附40例分析)

    肺结核与肺癌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肺结核、肺癌的呼吸系统症状均为咳嗽、胸痛、咯血或血丝痰以及呼吸困难,且肺癌早期无论在X线表现或临床症状方面都缺乏特异性,误诊现象较常见.本文对我院1990-2004年误诊的40例肺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

    作者:贾晖;孔建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肺结核基础上伴发肺癌有用的CT征象

    在边远县市肺结核病人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而肺结核病人的肺癌发生率也比一般健康居民高.作者就我院近年住院治疗的4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19人并发肺癌.由于有肺结核病灶的存在,常遮盖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而延误肺癌的诊断与治疗.作者分析并复习了这些病史及CT片,认为如果有下述征象之一出现时,要高度怀疑在肺结核病上并存肺癌的可能.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给病人及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王兴标;张万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电监护在心律失常中的应中价值

    心电监护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我院自1997年购进心电监护以来,对心律失常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能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处理,凭借心电监护成功纠正了近百例患者的心律失常,其中包括典型心律失常近20例,成功挽救了5例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

    作者:项仁剑;周亚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如何挑选神经外科手术器械

    总结15年脑外科手术器械的用途,使用方法及保养.使医务人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配合灵活,主动.节省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宫万利;魏润芝;张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DR投照脊椎水平侧位的方法探讨

    对于脊椎外伤的检查,常采用传统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正侧位相的方法,让患者仰卧和侧卧于摄影床上,管球垂直床面投照.但对于脊柱外伤较重,怀疑脊髓受损伤者,尤其是颈椎、胸椎段受损者,不能翻身侧卧,致使无法使用滤线器,从而水平投照时显示不清.若用有滤线器的立式胸片架水平投照,科内的投照床往往不能移动,而担架床床面较软,脊椎常与担架床边缘金属影重叠,影像质量不理想.

    作者:刘博;巴特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部创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旨在加强对胸部创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通过对126例肺实质性损伤的回顾性分析,对其主要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与CT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1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损伤,以下列4种征象为常见:1.肋骨骨折85%;2.肺部创伤和湿肺73%;3.血性气胸43%;4.纵膈及皮下气肿27%.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对于肺实质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CT可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

    作者:杨永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计算机X线摄影(CR)与普通摄影条件的对比分析

    普通X线摄影为被照体经X线照射后,将影像信息记录在胶片上,再经过冲洗将影像显示在胶片上.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是指被照体经X线照射在IP板即影像板上形成潜影,送入激光扫描器进行均匀扫描,释放出蓝色可见荧光,此散发光被光导管捕捉传递至光电倍增管后转换成模拟信号,又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息显示于荧屏上.我院自应用CR以来,对CR摄影与普通摄影条件及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康宁;赵殿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及多平面重组(MPR)在颅面部骨折中的实用方法及技巧.方法:对6例颅面部外伤患者行螺旋CT扫描,保存原始数据后利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cd display,SSD)及容积重建显示法(volumctric redering,VR)进行3D图像处理.结果:三维立体图像能立体、多方位、确切地显示颅面部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情况.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螺旋CT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颅面部复杂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高质量的三维图像依赖于原始资料的精确采集、技术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多种成像方法、技巧的配合.

    作者:田静;柴国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SC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特殊故障

    故障现象分析仪在比色过程中出错,屏幕显示,分析仪错误-湿控失败.加热灯熄灭.

    作者:刘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增强检查中应重视碘造影剂的应用

    泛影钠、泛影葡胺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复方泛影葡胺,是目前国内常用的造影剂.目前对不明确的病灶拟行含碘造影剂静脉注射的增强扫描相当普遍,增强过程中由于注射量大(一般为100ml)、速度快(一般为3ml/s)、时间短(一般为30s),有引起严重造影反应甚至死亡的危险,使用前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0.75%碘酊涂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Coxsakie病毒(个别由ECHO)引起,多见于婴幼儿,患儿突然高热,咽痛,咽部出现疱疹,多分布于咽弓,软鄂或悬雍垂上,由于咽痛,病儿常有流涎症状.近2年来,我院儿科采用0.75%碘酊局部涂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5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邢佑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各自疗效并进行评估.方法:60例择期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病人,随机分R、B两组各30例.术中均采取L2-3硬膜外阻滞麻醉,给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对半混合液,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两组均给负荷量罗利对半混合液5ml,背景输入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5min.PCA药液R组0.15%罗哌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ml+Ns共100ml,B组0.15%布比卡因+芬太尼3ug/ml+地塞米松0.1mg Al+NS共100ml.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SpO2、疼痛评分(VAS)、恶心、呕吐及下肢麻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无差异(P>0.05),下肢麻木的发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PCEA不但与布比卡因有相同的疗效,而且优于布比卡因.

    作者:张显平;王开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子宫积脓1例误诊原因分析

    患者女48岁.发热,腹痛,无排便,排气入院.查体:T38.2℃.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临床诊 断腹痛待查.腹平片 下胸部可见一较大扩张肠管,并可见气液平,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作者: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内结节与肿块计量诊断方法

    目的:采用频率比法对145例肺内结节与肿块回顾性分析,建立良、恶性结节与肿块计量诊断方法.方法:对145例CT表现肺内有结节或肿块的病人采用频率比法,把临床征候及CT征象转化为记分值,判断结节与肿块的性质.结果:通过临床征候及CT征象的记分诊断,+-2是可疑界限分值,.大于2分值的结节与肿块为恶性;小于-2分值的结节与肿块为良性.结论:应用频率比法对肺内结节与肿块的性质进行计量分析诊断有一定帮助,另外在初步确定结节与肿块性质的基础上加上可信区间,完善和补充了影像诊断报告.

    作者:杨庆生;杨丽莉;冯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急诊病人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

    一、急诊和病者特点1.急诊特定的环境、场所:声音嘈杂,各类人员多,突发事件多,规律性差,不可预见性.

    作者:颜萍;王艳;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增强检查的护理体会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CT增强检查病人1245例,其中:986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A组),268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B组).注射方法采用团注法,造影剂按照1-2mg/kg,具体剂量根据病人情况及诊断需要而定.注射造影剂前常规推注地塞米松10mg,根据需要,采用快速连续扫描、动态扫描及延时扫描,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层厚及层距.

    作者:张锡亭;史沛霞;王祥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报刊协会

主办:中国医用放射设备企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