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文明对话中寻获幸福

安吉

关键词:
摘要: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念,公元前1000到600年之间,希伯来、希腊、印度、中国等几大轴心文明在同时期出现.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希腊-希伯来文明主导现当代文明数百年,成绩斐然,也危机四伏.人类文明需要一次深刻的创造性的转化过程——构建多种文明的多元理念、多重核心价值的新场域.在全球化、同质化的大潮中,我们既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能容忍尊重异己.希望多文明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良性互惠关系,取代一枝独秀的格局.
东方养生杂志相关文献
  • 风寒感冒就用葱豉汤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秋冬之齐:剌瘦人者,以春夏之齐.(《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译文:人体经脉的气血盛衰,是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春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毫毛,夏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皮肤,秋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分肉,冬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筋骨.刺制这些疾病,要分别根据其不同季节所发之病的深浅部位来确定恰当的针刺方式,应根据针刺秋冬两季邪气所致疾病的恰当方式来比照进行.给瘦弱之人针刺,应根据针刺春夏两季邪气所致疾病的恰当方式比照进行.针刺要因人、因时而定.

    作者:程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御膳那些事儿

    提起御膳,很多人也许首先会下意识地想到诸多古装剧里面的场景,抑或是现代打着“皇家御膳”等旗号的酒楼、饭店里的吃食,主观地认为过去皇帝吃饭就是那个样子的.但真正是不是那个样子就没几个人能说得清了.总之,食客中研究历史的不多,即便是研究历史的主儿,也未必会往御膳这一科上琢磨,就算琢磨了,坦诚地讲,依然是书本上的照本宣科占主导.那么,真正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呢?甭说,还真有一位爷能说得清楚.此人叫王希富,已过古稀之年,老北京人,祖上在宫里当过差,属过去所说的“勤行”中人.

    作者:胡元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极好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没有价值,那么他怎么能够说服自己不去自杀?这个问题困扰了维特根斯坦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他在中晚年的日记常说:我真应该去自杀.然而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维特根斯坦留给世人的后一句话却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作者:大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宫廷宴席有说道

    尽管宫廷内没有“满汉全席”,但却有“全席”这一说法.对于“全席”,王希富说,它并不属于御膳的范畴,所谓“全席”,指的是皇室接待、礼仪等有目的、有主题而举行的宴席,让人们把所有宴席中的内容都吃到,“全席”也是皇家宴席当中的高形式.然而,“全席”却并非如传说中“满汉全席”那般菜式繁多,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简约的.不过,在诸多方面的讲究上却也丝毫不含糊.譬如“四干果”“四鲜果”“四看果”等必不可少的吃食.这些属于宴席的序曲,按宴席结构来说属于茶宴,而茶宴也有它的结构,除了各种不同的茶之外,也包括茶食,茶食又分为点心茶食、菜品茶食和果品茶食.

    作者:胡元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雪

    释义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天坛公园的中外通臂人

    刚过立冬的北京,气温陡然下降,天坛公园门前,却熙熙攘攘,人流攒动.一大早到这里锻炼身体的人们就很多,孙向勇先生格外喜欢此处的环境,称其为在北京练功好的地方.每周六上午,孙先生都会在这里义务传授五行通臂拳,有时孙先生几位师叔伯,也会来到一同练习.天坛公园中,五行通臂拳的弟子,汇集于此,确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看似平庸招招凶狠 五行通臂绝技试练

    双掸手掸手可以舒展肩、肘、腕,锻炼双臂抽掸之力.具体动作如下:由立正姿势,右足前进一步作虚步,左腿屈膝,身体重量七成放在后退上,三成放在前腿上,前腿足掌点地,吸跨提膝.右手向上向前摔掸时,意念放长击远,手中正不偏.左手屈肘至于左耳后,右手臂下落时,先松腰、松跨,再沉肩、坠肘.掸抽于腿侧,顺式悠起,至于右耳后,同时左手下落,从身侧向前悠起至正中向前、向上摔掸.双臂悠掸互换.锻炼时,先慢后快,以腰背领力.通过练习可出松、灵、冷、弹之鞭力,此力为通臂拳必有之力.也就是常言所说:臂活如鞭.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千锤百炼重生欧冶精神

    像笔者这样的年轻一代,对龙泉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闻名海内外的青瓷,而是爷爷晨练时,手里的那把“龙泉剑”.印象里那就是明晃晃、不锈钢制成,用来练太极剑的一种武术道具.在前文中提到的这次“龙泉国宝”中,位列五代青瓷五管瓶之后的,竟然就是一把刚刚制成不久的“龙泉剑”.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玉佛收藏善行天下

    约王海波先生的采访不大容易,每天的过分忙碌几乎让他分身乏术.在我一直的印象里,收藏家的生活应该是相对悠闲的,然而可能是我对他的初定位就发生了偏差,其实更贴切一点说,慈善家或许是他更乐于接受的一个称呼.

    作者:胡元骏;一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广场

    从北欧进入德国,很像是从悄无人声的雪夜,一掀厚门帘子,里面是人声鼎沸的联欢.一时有点晕眩,要定定神,才能迈步进去.柏林街头,面目血统可疑的人逐渐多起来了,路人的精气神也良莠不齐.时常见到气质奇异的艺术家,鼠目狼顾游手好闲的路人,气定神闲的乞丐和流浪汉.与看起来像是一个批次生产的北欧人相比,这种世界代表大会的气氛非常显著.再仔细看看,却谁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的意思.也许是对德国的严谨和秩序印象太强烈了,等诧异渐渐蜕去,就如在古老和现代的建筑之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涂鸦一样,看见此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作者:喜金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龙泉匠心的复活

    圆润的山麓之上,生长着茂密的竹林.身处竹林中,总是忍不住猜想转瞬间会有两个侠客从远处的竹枝上穿梭而至,刀光剑影之后,落下许多叶子和枝杈,但人影早已不见.古时此地是否为侠客的决斗场没人知道,但他们所使的刀剑,却有很多都铁定是收自这竹林掩映下的小城龙泉.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国人养老大起底

    怎样养老?在哪养老?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理想的养老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占38.46%;家庭养老占34.62%;社会机构养老占19.23%;自我储蓄养老占7.69%.如不与子女同住,会选择老伴的占35.29%;养老公寓占26.47%;养老院占14.74%;独居占8.82%;还有14.74%选择其他.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8亿,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可是家庭,在传统中国人眼中,仍旧是心灵寄托,老伴,仍然是陪伴自己度过晚年的佳伴侣.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严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孔夫子到杜维明

    2011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百年;2012年,是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2013年,是钱三强先生百年诞辰.这三位被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誉为“三钱”,为中国现代化进程贡献非凡力量的三位科学家,却都或多或少受到严复,这位第一批留学归国人员的影响.尤其是钱玄同之子钱三强,更是得到大师亲炙,耳濡目染,奠定爱国报国的志向.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严复翻译清末文化危机之药方

    严复( 1854~ 1921)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4年出生到1879年自英国返国服务,属于成长与受教时期;第二阶段从1879至1900年,严复除了短期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书外( 1879 ~ 1880),主要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席;第三阶段从1900至1921年,他在京、沪等地从事各种文教工作,至晚年退隐家乡.第二阶段大致上是从26岁到45岁(依照虚岁或当时中国通行的算法,则是28至47岁),严复从一个初返国门的留学生,经历宦海浮沉、投身翻译事业,终而跃居中国知识界的“第一流之人物”,可谓严复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者:南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文明对话中寻获幸福

    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念,公元前1000到600年之间,希伯来、希腊、印度、中国等几大轴心文明在同时期出现.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希腊-希伯来文明主导现当代文明数百年,成绩斐然,也危机四伏.人类文明需要一次深刻的创造性的转化过程——构建多种文明的多元理念、多重核心价值的新场域.在全球化、同质化的大潮中,我们既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能容忍尊重异己.希望多文明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良性互惠关系,取代一枝独秀的格局.

    作者:安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招撂飞张作霖警卫臂圣张策与五行通臂拳的民国传奇

    五行通臂拳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犹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势法、理法、劲法层次分明的训练体系以及注重技击实战的凶悍风格而享誉武林.武林中一直有“揉太极、走八卦、打通臂”之说.张大帅惊服张大师上个世纪初,一代乱世枭雄张作霖,坐镇东北,拥兵自重,大有问鼎中原之势.然而这位农家出身,白手兴家,二十年打拼,享“东北王”之称的张大帅,却让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拜在一位拳师下,学习武术.这位拳师就是有“臂圣”美誉,太极通背祖师张策.话说东北王张作霖,亦是绝顶聪明,虽在身在东北,嗅觉异常敏锐,对武林中事也甚为关心.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如果给历史一次机会革命、改良或更好的选择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门学问,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是由各种原因合力而促成,故而忌讳谈“如果”.但今年北京论坛的历史分会场上,“如果”之声却不绝于耳.也罢,身在2011回望往昔,一直回望到1911,回望百年间中国的一次次历史抉择,成也好,败也好,谁都希望历史会有更好的版本.“如果”二字,真是很难压在心底不说出来.

    作者:喻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紫口铁足重燃哥弟二窑

    就在笔者流连于龙泉的竹林与山水间时,央视的《寻宝》栏目带着一群文物鉴定专家,在龙泉搞了一次“民间国宝”大筛查.这一筛可不得了,1000多件藏于普通人家的古董涌现出来,这其中,许多都是元代以前的珍品.在终的评选中,一件五代时的“龙泉窑天青釉仰覆莲刻花五管瓶”脱颖而出,而收藏这件藏品的就是龙泉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姑娘.已经从事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的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盛赞此瓶,“釉色莹润均匀,器型硕大,是国内目前为止所见到的大的五管瓶.从雕刻和堆塑上看,由仰覆莲、素莲、堆做和捏做的动物组成,工艺非常精湛,是五代龙泉窑中极其罕见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短短一段评语,出现了一个“”、一个“非常”、一个“极高”、一个“极其罕见”,足见这件民间国宝在鉴定大师心中带来的震撼.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名士昭抡

    曾昭抡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之后,沉默寡言,平时很少与人交际,只是专心治学,有时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尽管自少年就在长沙美国教会学校学习,又是清华出身,留美博士,但曾氏与其他留学东洋、西洋的学人大不相同.一般而言,凡留洋的学生总是西装革履,打扮入时,气宇轩昂,头发梳得油光发亮,一丝不乱.曾昭抡在穿衣打扮上,却具有浓厚的中国乡村塾师的“名士”气.他所穿的大多是蓝布大褂,在外人看来总是皱皱巴巴,不太合身,且有些破破烂烂、土里土气,有时第三个扣子还要扣到第二个扣眼中,形成一个大斜襟.脸洗得好像不太干净,头发不整,胡子几天不刮,像个游走于街头巷尾卖油条或煎饼果子的小商贩.脚上的袜子似是没有袜筒,只到脚后跟为止.鞋子更是玄乎得令人头晕,总是一双蓝色或黑色布鞋,且鞋子前后有洞,近似于后来的塑料拖鞋或凉鞋,只能趿拉着走路.鞋中袜子的前头总是被脚趾顶破而不补,形成了鞋前裸露脚趾,后头露着袜子甚至脚后跟的古代游方和尚济公模样.这副打扮,师生们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每次在路上见了只是悄悄叽咕一声“空前绝后”,一笑了之.但不明就里的人往往发生点误会,搞得双方都很尴尬.

    作者:岳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刘宝安 冬季养生要略

    天气转凉,到医院就诊的人也逐渐增多起来.究其原因,无外乎季节变换中一些适应能力偏差的人首当其冲地被疾病钻了空子.也正因为就诊的病人太多,采访刘宝安先生不得不在他的午休时间进行.老爷子年近七十岁了,看上去却远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一上午看了十几个病人,却丝毫看不出一点疲惫,精神饱满得很.

    作者:胡元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东方养生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

主管: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主办:海南省高级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