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201 1年初冬时节,在一次武学的清谈之中,《武魂》杂志前主编蓝石先生偶然向笔者提起了张策太师的三传弟子孙向勇先生.孙向勇师承王举臣、李进唐两位张策弟子,又得马堪峰、王志远、贾存柯等前辈指导,尽得五行通臂(即五行通臂拳)的精髓,为第三代弟子中执牛耳者.得知此信,笔者大喜过望,随即登门拜见了孙先生.先生和善健谈,说起通臂,更是滔滔不绝,第一次见面就足足聊了七个钟头.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念,公元前1000到600年之间,希伯来、希腊、印度、中国等几大轴心文明在同时期出现.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希腊-希伯来文明主导现当代文明数百年,成绩斐然,也危机四伏.人类文明需要一次深刻的创造性的转化过程——构建多种文明的多元理念、多重核心价值的新场域.在全球化、同质化的大潮中,我们既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能容忍尊重异己.希望多文明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良性互惠关系,取代一枝独秀的格局.
作者:安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门学问,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是由各种原因合力而促成,故而忌讳谈“如果”.但今年北京论坛的历史分会场上,“如果”之声却不绝于耳.也罢,身在2011回望往昔,一直回望到1911,回望百年间中国的一次次历史抉择,成也好,败也好,谁都希望历史会有更好的版本.“如果”二字,真是很难压在心底不说出来.
作者:喻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像笔者这样的年轻一代,对龙泉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闻名海内外的青瓷,而是爷爷晨练时,手里的那把“龙泉剑”.印象里那就是明晃晃、不锈钢制成,用来练太极剑的一种武术道具.在前文中提到的这次“龙泉国宝”中,位列五代青瓷五管瓶之后的,竟然就是一把刚刚制成不久的“龙泉剑”.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约王海波先生的采访不大容易,每天的过分忙碌几乎让他分身乏术.在我一直的印象里,收藏家的生活应该是相对悠闲的,然而可能是我对他的初定位就发生了偏差,其实更贴切一点说,慈善家或许是他更乐于接受的一个称呼.
作者:胡元骏;一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教育分论坛的与会专家代表共22人,东西方学者比例基本上保持均衡,各占一半.西方学者似乎更倾向于谈新技术,而东方学者热衷于谈文化.谈数字化学习、多媒体应用,以及技术已经造成的和将要引领的教育变革,盖因西方仍长于科学技术,所思即所长.说文化,说传统与现代,说东西方比较,实是东方重反观.
作者:安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双掸手掸手可以舒展肩、肘、腕,锻炼双臂抽掸之力.具体动作如下:由立正姿势,右足前进一步作虚步,左腿屈膝,身体重量七成放在后退上,三成放在前腿上,前腿足掌点地,吸跨提膝.右手向上向前摔掸时,意念放长击远,手中正不偏.左手屈肘至于左耳后,右手臂下落时,先松腰、松跨,再沉肩、坠肘.掸抽于腿侧,顺式悠起,至于右耳后,同时左手下落,从身侧向前悠起至正中向前、向上摔掸.双臂悠掸互换.锻炼时,先慢后快,以腰背领力.通过练习可出松、灵、冷、弹之鞭力,此力为通臂拳必有之力.也就是常言所说:臂活如鞭.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产业升级背景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如何规划,知识经济如何影响并决定商业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北京论坛的专家们展示给我们千余年来长三角、京津等区域规划走向.
作者:无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思”,繁体字写做“恖”,“心”的上面加“囟”.囟门是婴儿大脑发育完成后闭合的地方,代表大脑.道家认为脑为先天“元神之府”,心为后天“识神之府”.所以“思”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与后天意识的结合统一,是仅次于悟的层次.
作者:徐文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西四弘慈广济寺的前院,聚集了一群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围绕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和尚.此僧法名观空,为当代大德高僧,曾入藏多年求法.不但翻译了不少藏传佛教经典,据说还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做过老师.大家纷纷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而他所作的开示中,引发人们思考的就是对于“天堂”和“地狱”的一段解说.
作者:常人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说御膳,似乎不能不提“满汉全席”,然而对于“满汉全席”,王希富强调,无论是在宫中当御厨的外祖父还是在京城“八大楼”做名厨的父亲,都从来没有证实过宫廷里有特定的“满汉全席”之说.现在传的各种说法,包括影视剧的夸张演绎,什么“宫廷满汉全席共有108道菜”等,其实都是以讹传讹,纯属杜撰.有的说108样菜,有的说360样,有的还开出菜单来,其实都是讹传,根本就没有那些规定.
作者:胡元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严复( 1854~ 1921)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4年出生到1879年自英国返国服务,属于成长与受教时期;第二阶段从1879至1900年,严复除了短期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书外( 1879 ~ 1880),主要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席;第三阶段从1900至1921年,他在京、沪等地从事各种文教工作,至晚年退隐家乡.第二阶段大致上是从26岁到45岁(依照虚岁或当时中国通行的算法,则是28至47岁),严复从一个初返国门的留学生,经历宦海浮沉、投身翻译事业,终而跃居中国知识界的“第一流之人物”,可谓严复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者:南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北欧进入德国,很像是从悄无人声的雪夜,一掀厚门帘子,里面是人声鼎沸的联欢.一时有点晕眩,要定定神,才能迈步进去.柏林街头,面目血统可疑的人逐渐多起来了,路人的精气神也良莠不齐.时常见到气质奇异的艺术家,鼠目狼顾游手好闲的路人,气定神闲的乞丐和流浪汉.与看起来像是一个批次生产的北欧人相比,这种世界代表大会的气氛非常显著.再仔细看看,却谁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的意思.也许是对德国的严谨和秩序印象太强烈了,等诧异渐渐蜕去,就如在古老和现代的建筑之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涂鸦一样,看见此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作者:喜金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天气转凉,到医院就诊的人也逐渐增多起来.究其原因,无外乎季节变换中一些适应能力偏差的人首当其冲地被疾病钻了空子.也正因为就诊的病人太多,采访刘宝安先生不得不在他的午休时间进行.老爷子年近七十岁了,看上去却远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一上午看了十几个病人,却丝毫看不出一点疲惫,精神饱满得很.
作者:胡元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冬季,水结冰,地冻裂,生机潜伏,万物守藏;人也要顺从天地自然,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内在的要心志平静隐匿.心志“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状态,其实是修养功夫的境界,内在的神意充足,志气坚定,自然涵养的深沉,不需外在的捐狂.
作者:白粹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五行通臂拳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犹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势法、理法、劲法层次分明的训练体系以及注重技击实战的凶悍风格而享誉武林.武林中一直有“揉太极、走八卦、打通臂”之说.张大帅惊服张大师上个世纪初,一代乱世枭雄张作霖,坐镇东北,拥兵自重,大有问鼎中原之势.然而这位农家出身,白手兴家,二十年打拼,享“东北王”之称的张大帅,却让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拜在一位拳师下,学习武术.这位拳师就是有“臂圣”美誉,太极通背祖师张策.话说东北王张作霖,亦是绝顶聪明,虽在身在东北,嗅觉异常敏锐,对武林中事也甚为关心.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879年,一艘轮船,驶向中国,甲板之上,一位青年,刚过26岁,却壮志满怀,万里归来.海风吹过,他望向祖国神州大地,回想在英国的岁月,仿佛弹指一挥间.此番重归故土,不仅心潮起伏,他自问学贯东西,大丈夫建功立业,此时他更想即刻踏上故园,一展报国图强的梦想.然而血气方刚的严复,还未曾明白,等待他的仍是那暮气重重的大清皇朝.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新世纪即将悄然走过十一年,十一年来全球经济暗流激荡,风云变幻.在改革开放第三个十年里面,中国经济腾飞,世界瞩目.同样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里,经济危机、金融风暴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时机与危机并存,话题和问题继续,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首先基于对话沟通.2011北京论坛在经济方面做出的探讨,作为沟通对话之范例,值得我们一道分享.综观本次经济分论坛,以“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为主题,其中对话沟通的深意不言而喻.机遇、挑战、方向中间,危机意识与人文思考跃然纸上.综观本届经济分论坛,有四大部分,一是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二是研究区域化经济的合作,三是关注中国经济的未来,四是聚焦经济发展的并存问题.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秋冬之齐:剌瘦人者,以春夏之齐.(《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译文:人体经脉的气血盛衰,是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春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毫毛,夏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皮肤,秋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分肉,冬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筋骨.刺制这些疾病,要分别根据其不同季节所发之病的深浅部位来确定恰当的针刺方式,应根据针刺秋冬两季邪气所致疾病的恰当方式来比照进行.给瘦弱之人针刺,应根据针刺春夏两季邪气所致疾病的恰当方式比照进行.针刺要因人、因时而定.
作者:程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怎样养老?在哪养老?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理想的养老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占38.46%;家庭养老占34.62%;社会机构养老占19.23%;自我储蓄养老占7.69%.如不与子女同住,会选择老伴的占35.29%;养老公寓占26.47%;养老院占14.74%;独居占8.82%;还有14.74%选择其他.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8亿,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可是家庭,在传统中国人眼中,仍旧是心灵寄托,老伴,仍然是陪伴自己度过晚年的佳伴侣.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