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春
2011年11月,北京论坛艺术分论坛上,“艺术传统与文化创新”标题赫然醒目,各位专家学者,就这一主题交流探讨、各抒己见,为世界文化的相通相融、和谐发展,寻求解决之道.
作者:冀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约王海波先生的采访不大容易,每天的过分忙碌几乎让他分身乏术.在我一直的印象里,收藏家的生活应该是相对悠闲的,然而可能是我对他的初定位就发生了偏差,其实更贴切一点说,慈善家或许是他更乐于接受的一个称呼.
作者:胡元骏;一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天气转凉,到医院就诊的人也逐渐增多起来.究其原因,无外乎季节变换中一些适应能力偏差的人首当其冲地被疾病钻了空子.也正因为就诊的病人太多,采访刘宝安先生不得不在他的午休时间进行.老爷子年近七十岁了,看上去却远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一上午看了十几个病人,却丝毫看不出一点疲惫,精神饱满得很.
作者:胡元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产业升级背景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如何规划,知识经济如何影响并决定商业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北京论坛的专家们展示给我们千余年来长三角、京津等区域规划走向.
作者:无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曾昭抡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之后,沉默寡言,平时很少与人交际,只是专心治学,有时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尽管自少年就在长沙美国教会学校学习,又是清华出身,留美博士,但曾氏与其他留学东洋、西洋的学人大不相同.一般而言,凡留洋的学生总是西装革履,打扮入时,气宇轩昂,头发梳得油光发亮,一丝不乱.曾昭抡在穿衣打扮上,却具有浓厚的中国乡村塾师的“名士”气.他所穿的大多是蓝布大褂,在外人看来总是皱皱巴巴,不太合身,且有些破破烂烂、土里土气,有时第三个扣子还要扣到第二个扣眼中,形成一个大斜襟.脸洗得好像不太干净,头发不整,胡子几天不刮,像个游走于街头巷尾卖油条或煎饼果子的小商贩.脚上的袜子似是没有袜筒,只到脚后跟为止.鞋子更是玄乎得令人头晕,总是一双蓝色或黑色布鞋,且鞋子前后有洞,近似于后来的塑料拖鞋或凉鞋,只能趿拉着走路.鞋中袜子的前头总是被脚趾顶破而不补,形成了鞋前裸露脚趾,后头露着袜子甚至脚后跟的古代游方和尚济公模样.这副打扮,师生们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每次在路上见了只是悄悄叽咕一声“空前绝后”,一笑了之.但不明就里的人往往发生点误会,搞得双方都很尴尬.
作者:岳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冬季,水结冰,地冻裂,生机潜伏,万物守藏;人也要顺从天地自然,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内在的要心志平静隐匿.心志“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状态,其实是修养功夫的境界,内在的神意充足,志气坚定,自然涵养的深沉,不需外在的捐狂.
作者:白粹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圆润的山麓之上,生长着茂密的竹林.身处竹林中,总是忍不住猜想转瞬间会有两个侠客从远处的竹枝上穿梭而至,刀光剑影之后,落下许多叶子和枝杈,但人影早已不见.古时此地是否为侠客的决斗场没人知道,但他们所使的刀剑,却有很多都铁定是收自这竹林掩映下的小城龙泉.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怎样养老?在哪养老?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理想的养老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占38.46%;家庭养老占34.62%;社会机构养老占19.23%;自我储蓄养老占7.69%.如不与子女同住,会选择老伴的占35.29%;养老公寓占26.47%;养老院占14.74%;独居占8.82%;还有14.74%选择其他.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8亿,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可是家庭,在传统中国人眼中,仍旧是心灵寄托,老伴,仍然是陪伴自己度过晚年的佳伴侣.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释义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日冬至.‘至’者,极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 1年初冬时节,在一次武学的清谈之中,《武魂》杂志前主编蓝石先生偶然向笔者提起了张策太师的三传弟子孙向勇先生.孙向勇师承王举臣、李进唐两位张策弟子,又得马堪峰、王志远、贾存柯等前辈指导,尽得五行通臂(即五行通臂拳)的精髓,为第三代弟子中执牛耳者.得知此信,笔者大喜过望,随即登门拜见了孙先生.先生和善健谈,说起通臂,更是滔滔不绝,第一次见面就足足聊了七个钟头.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释义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均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在气候正常年份,黄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已有积雪出现,冬小麦已停止生长.大雪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个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秋冬之齐:剌瘦人者,以春夏之齐.(《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第九》)译文:人体经脉的气血盛衰,是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春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毫毛,夏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皮肤,秋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分肉,冬天的邪气往往侵袭人体的筋骨.刺制这些疾病,要分别根据其不同季节所发之病的深浅部位来确定恰当的针刺方式,应根据针刺秋冬两季邪气所致疾病的恰当方式来比照进行.给瘦弱之人针刺,应根据针刺春夏两季邪气所致疾病的恰当方式比照进行.针刺要因人、因时而定.
作者:程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根据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念,公元前1000到600年之间,希伯来、希腊、印度、中国等几大轴心文明在同时期出现.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希腊-希伯来文明主导现当代文明数百年,成绩斐然,也危机四伏.人类文明需要一次深刻的创造性的转化过程——构建多种文明的多元理念、多重核心价值的新场域.在全球化、同质化的大潮中,我们既传承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能容忍尊重异己.希望多文明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的良性互惠关系,取代一枝独秀的格局.
作者:安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如果一个人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没有价值,那么他怎么能够说服自己不去自杀?这个问题困扰了维特根斯坦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他在中晚年的日记常说:我真应该去自杀.然而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维特根斯坦留给世人的后一句话却是: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作者:大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北欧进入德国,很像是从悄无人声的雪夜,一掀厚门帘子,里面是人声鼎沸的联欢.一时有点晕眩,要定定神,才能迈步进去.柏林街头,面目血统可疑的人逐渐多起来了,路人的精气神也良莠不齐.时常见到气质奇异的艺术家,鼠目狼顾游手好闲的路人,气定神闲的乞丐和流浪汉.与看起来像是一个批次生产的北欧人相比,这种世界代表大会的气氛非常显著.再仔细看看,却谁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的意思.也许是对德国的严谨和秩序印象太强烈了,等诧异渐渐蜕去,就如在古老和现代的建筑之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涂鸦一样,看见此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作者:喜金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西四弘慈广济寺的前院,聚集了一群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围绕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和尚.此僧法名观空,为当代大德高僧,曾入藏多年求法.不但翻译了不少藏传佛教经典,据说还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做过老师.大家纷纷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而他所作的开示中,引发人们思考的就是对于“天堂”和“地狱”的一段解说.
作者:常人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门学问,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是由各种原因合力而促成,故而忌讳谈“如果”.但今年北京论坛的历史分会场上,“如果”之声却不绝于耳.也罢,身在2011回望往昔,一直回望到1911,回望百年间中国的一次次历史抉择,成也好,败也好,谁都希望历史会有更好的版本.“如果”二字,真是很难压在心底不说出来.
作者:喻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五行通臂拳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犹以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势法、理法、劲法层次分明的训练体系以及注重技击实战的凶悍风格而享誉武林.武林中一直有“揉太极、走八卦、打通臂”之说.张大帅惊服张大师上个世纪初,一代乱世枭雄张作霖,坐镇东北,拥兵自重,大有问鼎中原之势.然而这位农家出身,白手兴家,二十年打拼,享“东北王”之称的张大帅,却让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拜在一位拳师下,学习武术.这位拳师就是有“臂圣”美誉,太极通背祖师张策.话说东北王张作霖,亦是绝顶聪明,虽在身在东北,嗅觉异常敏锐,对武林中事也甚为关心.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严复( 1854~ 1921)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4年出生到1879年自英国返国服务,属于成长与受教时期;第二阶段从1879至1900年,严复除了短期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书外( 1879 ~ 1880),主要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席;第三阶段从1900至1921年,他在京、沪等地从事各种文教工作,至晚年退隐家乡.第二阶段大致上是从26岁到45岁(依照虚岁或当时中国通行的算法,则是28至47岁),严复从一个初返国门的留学生,经历宦海浮沉、投身翻译事业,终而跃居中国知识界的“第一流之人物”,可谓严复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者:南坡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百年;2012年,是钱伟长先生百年诞辰,2013年,是钱三强先生百年诞辰.这三位被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誉为“三钱”,为中国现代化进程贡献非凡力量的三位科学家,却都或多或少受到严复,这位第一批留学归国人员的影响.尤其是钱玄同之子钱三强,更是得到大师亲炙,耳濡目染,奠定爱国报国的志向.
作者:吴昊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