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蕈样霉菌病7例临床分析

刘文衡;邢晓静;伞宝君;张大悦

关键词:
摘要: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淋巴网状系统的特殊类型淋巴瘤.发病初有一个自然过程,病情发展缓慢,往往在出现非特异性皮疹数年后才能确定诊断.此病临床少见,诊断困难,常因确诊延误影响预后.我院共收治7例蕈样霉菌病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外髁骨折骨不连并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肱骨外髁骨折并肘内翻畸形的矫正及内固定方法.方法 5例14岁以下的儿童接受本手术方法治疗,平均随访8mo.结果骨不连及肘内翻同时得到矫正,疗效满意.结论该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切实有效,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陈永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减少闰残儿的发生,达到及早防治的目的,本文对影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侯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初步应用

    近年来,输血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人们不但关注由输血引起的传染病,同时更加关注由输血而引起的各种免疫反应.因此如何提高交叉配血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之真正成为保障用血者生命安全的后屏障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同时与盐水试管法、聚凝胺法进行比较,并对微柱凝胶法结果阳性的标本用抗人球蛋白法复查,从而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胡锡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学变化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学变化.方法细胞因子IL-1、sIL-2R、TNF-α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L-1高于正常对照P<0.05,sIL-2R、TNF-α明显增高P<0.01;CD4阳性率和CD4/CD8明显减低,与正常组相比较P<0.01,CD8明显增高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观察其免疫状况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国玲;林华笙;韩雪飞;杨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诊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避免急诊科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进一步提高文明服务的质量,更好地维持急诊科正常的医疗秩序,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急诊科工作的一些体会,分析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总结避免冲突发生的几点对策.

    作者:何严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哮喘患儿血清IL-4和IL-13水平检测临床研究

    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气温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虽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

    作者:郭兴青;张秋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尿激酶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30例疗效观察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病率很高,且随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其症状虽不重,但预后堪忧,尤其近期反复发作的患者被认为是脑梗塞的前期表现,因此对其有效控制意义重大.

    作者:刘超;马聪敏;魏立平;任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可变钠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透析对血压的影响,我们设计了透析液钠浓度变化曲线,并与标准曲线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后失血性休克34例抢救体会

    本文根据接诊34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其预防及处理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赵华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50例临床体会

    甲状腺癌约占人体恶性肿瘤0.2~1%.其生物学特性多变,恶性程度高低不一,起病隐匿,术前确诊率低,如果术中重视不足,易造成手术范围不够,再次手术率增加等不良后果.我院于1992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甲状腺癌50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的0.1%,均已手术治疗,现将50例甲状腺癌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洪祥;杨育生;李彤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补充复合营养素对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血干预效果评价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妇女营养状况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人群饮食结构的特点,微量营养素缺乏普遍,我省妇女中存在着严重缺铁性贫血,尤其在广大农村更为严重.为探讨补充铁等营养素对妇女贫血发生情况的影响,我们开展了补充复合营养素对龙里县少数民族地区妇女贫血的干预效果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宏民;平波;温同霖;毛兴华;谢勋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烤瓷冠美容修复成人上前牙错(牙合)畸形32例临床观察

    错(牙合)畸形形成的原因和机制错综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成年人错过了良好的正畸时机,所以在临床上,部分成年人为了美观和功能,要求采用修复方法来改善.作者自1996年起,采用烤瓷修复方法,解决成人上前牙错牙合畸形,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蕈样霉菌病7例临床分析

    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淋巴网状系统的特殊类型淋巴瘤.发病初有一个自然过程,病情发展缓慢,往往在出现非特异性皮疹数年后才能确定诊断.此病临床少见,诊断困难,常因确诊延误影响预后.我院共收治7例蕈样霉菌病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衡;邢晓静;伞宝君;张大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下肢创伤后肺动脉栓塞的防治体会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作者:官福平;王清芳;王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品质,找出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现对门诊各诊室就诊和门诊治疗(注射、换药、小手术等)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吴文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尤其老年人患病率较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是使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肺部感染菌株情况和选择应用有效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韩进华;宋献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纤维瘤切除术38例效果观察

    我院应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行乳腺纤维瘤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中观察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高剑萍;曾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药物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药物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较严重的药物反应,易导致肝肾损害及死亡.现对我院皮肤科5a来收治的药物剥脱性皮炎 12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艾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产科共收住产妇5227例,其中资料完整,经阴道生产的产妇4115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47例(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者),发生率1.14%,死亡4例,占8.5%,低于1984年全国21省市的调查结果(45.5%).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勤巡视、勤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挽救产妇的生命.现将病因分析及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方香芝;董魁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脏严重损伤42例诊治体会

    肝脏是腹腔内易受伤的器官之一,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仅次于脾损伤.严重的肝脏外伤是导致腹部闭合伤死亡的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我院收治的部分严重肝脏外伤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张元文;扬四文;邵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华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药文化研究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