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检测分枝杆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比较

李静;张艳;郑锦仁;赵淑珍

关键词:T-SPOT.TB, 肺结核, 特异性, 敏感度,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分枝杆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的研究组中,入选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显示阳性,同时选择同时入院治疗的非肺结核病且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阴性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运用TST、T-SPOT.TB、TB-DNA及TB-Ab进行检测,观察四种检测方法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准确性、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T-SPOT.TB、TB-DNA、TB-Ab及TST的敏感度分别为98.3%(118/120)、79.1%(95/120)、51.6(62/120)及73.3%(88/120);特异度分别为90.1%(92/102)、80.3%(82/102)、70.5%(72/102)及74.5%(76/102);准确度分别为94.5%(210/222)、79.2%(177/222)、60.3%(134/222)及73.8%(164/222),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有他三种检测方法取得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运用T-SPOT.TB为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测,其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突出,可快速准确的诊断肺结核疾病,是临床检验肺结核的佳方法.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间本院所接收的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痰液检测,给予研究组患者痰液检测与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病原性细菌阳性检出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痰液检测联合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病原性细菌的阳性检出率,能够提高临床检测的精准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作者:罗正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 研究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加强围手术期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外营养供应、首次排气、拆线等时间、排便功能评分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71%)较对照组(28.57%)显著较低(P<0.05).结论 针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并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董剑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行生化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检验方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在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时候,若选择生化检验方式,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方式,可作为首选方式,值得应用.

    作者:龚裕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实验组82例,对照组应用市场上常规的便携式血糖仪检测血糖,实验组应用由北京华益精点所提供的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即床旁POCT临床智能医用便携式血糖仪(H1plus),具有扫描腕带快速识别患者功能的血糖仪进行检测血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糖值的准确率、血糖达标时间及测血糖耗费医护人员的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POCT临床智能医用便携式血糖仪(H1plus)可以提高患者血糖值的准确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患者耗费医护人员的时间,并能准确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糖情况,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郎银枝;朱宏伟;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中结果的稳定性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中结果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自愿接受血常规检测患者以及参与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对指尖血进行采集,B组对静脉血实施采集.两组入选者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在0 min、10 min以及30 min时实施检测.对比两组受检者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及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等指标情况.结果 B组在3个时间点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A组在30 min时的白细胞计数却显著低于0 min时,同时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0 min时(P<0.05);A组WBC、RBC及Hb等指标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PLT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实施血常规检测,末梢血检测结果受时间影响;而静脉血检验准确率较好,误差小,可重复性强,检测效果良好,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韦守福;谢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选择在我院接受全身检查的体检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体检者划分为A、B、C、D4组(每组100例).A组采取HPV病毒感染检测.B组采取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测.C组采取宫颈活体组织检测.D组采取巴氏涂片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以敏感度、特异度、PPV、NPV为主要标准.结果 A组与B组宫颈癌筛查敏感度、特异度、PPV、NPV数据均显著高于C组和D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V病毒感染检测与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的应用价值突出,能够有效提升宫颈癌检出率与检测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莎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将血脂检验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3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归于实验组,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抽取30例归于参照组,测定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相关血脂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数值、总胆固醇数值、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数值、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数值与参照组健康体检者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前及之后的相关血脂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过程中采取血脂检验展示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于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细菌组,将5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病毒组.监测两组患儿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并分析PCT和CRP监测在肠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儿(P<0.05).PCT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8.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26.00%)(P<0.05).CRP检测细菌组阳性率(82.00%)显著高于病毒组阳性率(40.00%)(P<0.05).PCT检测细菌性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检测.PCT联合CRP检测的敏感度低于PCT检测,但特异度显著高于PCT检测.结论 细菌性肠炎患儿体内血清PCT和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肠炎患儿,PCT监测价值高于CRP监测,而PCT联合CRP检测敏感度虽然略低于PCT监测,但特异度大大提高,可降低误诊率.

    作者:侯新月;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尿液检测分析的患者100例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结果均为阳性的有19例,阳性检出率为19.00%;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6.93%,假阳性率为13.63%,假阴性率为8.97%;以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结果为参照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73.08%,假阳性率为26.92%,假阴性率为4.05%.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士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病症在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模式通常是以分期作为主要研究基础,通过针对宫颈癌病症实现分层治疗.中晚期的宫颈癌病症整体治疗方法,是借助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但是随着当前临床中同步放化治疗的介入治疗、基因治疗以及生物靶向性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逐步出现,更是为临床中中晚期宫颈癌的病症治疗提供了新型的治疗模式及新治疗思路理念.

    作者:严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用于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探析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促进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者:潘筱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

    目的 探究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甲肝标本30例(A组),戊肝标本30例(B组),对两种标本均采取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法来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验甲肝、戊肝标本的准确率分别为96.7%和93.3%,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ELISA)的80.0%和76.7%,两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采取化学发光法的效果更好,能够显著提升检验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张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非乙醇性脂肪肝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非乙醇性脂肪肝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非乙醇性脂肪肝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10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血糖、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脂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者与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糖、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且非乙醇性脂肪肝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临床可根据此三项指标诊断疾病,从而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饶雪飞;赵东;黄可佳;刘建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型号希森美康血常规分析仪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型号希森美康血常规分析仪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方法 门诊患者新鲜全血60份参照EP9-A2文件,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院区提供的文件,使用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当做对比仪器,实施系统检测,并和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Xs800i以及XT1800i精密度在仪器厂商设定的范围内,可接受性和偏倚具有合理性(P<0.05).结论 Xs800i以及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HCT、MCV、Hb、WBC、PLT检测结果中具有可比性,根据白细胞分类的结果,应注意之间的对比.

    作者:付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宝石能谱CT在去金属伪影技术佳单能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宝石能谱CT在去金属伪影技术佳单能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0例体内局部含有金属物并进行CT扫描的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CT方法分析在去金属伪影技术佳单能量的作用,实验组运用宝石能谱CT方法分析对去金属伪影技术佳单能量的作用.结果 对两组患者金属植入物后伪影重层面的CT值(HU)、SD值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数据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在去除金属伪影技术佳单能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使伪影情况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少,对临床医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医学技术的显著发展,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黄建宁;丁可;周竖平;黄瑞岁;慕鉴;何飞;刘秋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尿常规检验与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55例,进行尿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验,进行结果对比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例结果为准.结果 观察组诊断时间(146.11±5.2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诊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纯性阑尾炎检出率97.36%和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检出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尿常规检验相比,C-反应蛋白检查小儿急性阑尾炎准确率更高和敏感性更好.

    作者:肖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确诊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挑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可根据肝硬化相应的生化指标水平确诊患者疾病,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杨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

    目的 探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临床应用于干预肺癌化疗后纳差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使用协定方外敷辅以TDP照射为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观察各组的术后纳差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40例研究对象经过治疗,纳差情况好转者23例,显效者10例,无效者7例,出现对照组患者纳差好转者7例,显效者13例,无效者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TDP使用对于肺癌患者化疗后纳差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道莉;杨丽华;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对育龄女性在孕前优生检测的TORCH感染情况进行探讨与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测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50例行孕前优生检测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前女性血清中RV、CMV及TOX的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R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3.79%(511/950),CM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5.68%(529/950),CMV-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84%(8/950),TOX-IgG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7/950),TOX-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53(5/950).结论 对育龄女性在孕前优生检测中进行TORCH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显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刘瑞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HCY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患者Hcy水平分为3组,Hcy低水平的15例患者分为A组,Hcy中等水平的18例患者分为B组,Hcy高水平的17例患者分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1年内预后情况.结果 C组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越高,预后能力越差,具有较高的预后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司大;谢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