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强迫症诊疗指南系列谈之二:如何早期发现和识别儿童强迫症?

郑毅

关键词:儿童, 强迫症, 诊疗指南, 早期发现, 平均年龄, 治疗, 性别差异, 青春期后, 男孩, 发病, 低龄患儿, 抽动障碍, 家族史, 患病率, 症状, 意识, 识别, 女孩, 男女
摘要:儿童强迫症并不少见,国外报道患病率高达4%.发病平均年龄9~12岁,10%起病于7岁以前,男孩比女孩平均早2年.早期发病者更多见于男孩、有家族史和伴抽动障碍者.低龄患儿男女之比为3.2∶1,青春期后性别差异缩小.有研究发现儿童强迫症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在13岁,症状出现后平均2年才被识别和治疗.为什么儿童强迫症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呢?原因在于“儿童会得强迫症”的意识不强和对儿童强迫症的特殊性了解不够.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勇敢的疤痕

    六岁的儿子赞赞闯了祸,在小区玩的时候不小心划伤了一个小女孩的脸,流了血,还缝了两针.小女孩叫婷婷,四岁半,刚受伤时,孩子哭得很厉害,伤口处理完也很快恢复了心情,有说有笑.接下来的几天,每天去医院换一次药.整个过程,特别感恩孩子父母的理解,没有说任何一句指责儿子和我的话,同为母亲,我深刻理解孩子受伤有多心疼,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到好.直到第二天换药,一个护士在给孩子换药时说,别动了,你想不想长大是美女了,留了疤多丑啊.婷婷妈妈问,一定会留疤吗?护士毫不犹疑地说,肯定会啊,哪有伤口不留疤的啊.那一刻,我意识到这场意外中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作者:马艳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养心健身练地书

    掐指一算,我在广场上练地书已经十余年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炼,我觉得地书对人动脑、静心、健身很有益处.1 首先益于动脑.“地书”讲究“看、悟、临”,三字虽各有侧重,但核心是“悟”,只有脑子悟清了,写起来才得心应手.当然书写的内容你也得用脑熟记,如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以及名言警句,你都得印在脑子里,若自作诗词还得自己动脑编写.所以说,“地书”对人活动大脑,尤其是帮助老年人预防痴呆很有益处.

    作者:林廖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给责备加上包装

    那天,我拿起手机,准备发一条短信,谁知面板上只剩下一个图标,而其余图标都莫明其妙地消失了.不用猜,这一定又是女儿干的“好事”,因为她没事时就爱玩我的手机,常常无意识地删掉里面的东西.我以为这次她把我的手机系统弄崩溃了,便气急败坏地吼道:?谁动了我的手机,为什么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女儿来到我跟前,有些害怕地说:“爸爸,我昨晚玩了一会儿,但我没有删除里面任何东西.”“还说没删我里面的东西,你自己看看吧!”说着,我生气地将手机递给女儿.女儿接过去一看,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她赶忙解释说:“这些东西都没有被删掉,而是被我移到了一个图标里.”

    作者:周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性健康教育,父母该怎么跟孩子说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孩子生理发育提前,四年级的少数女孩子已有月经初潮.但孩子的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家长觉得不知道怎么回答,常常陷入性教育的误区.常见儿童性教育的误区有些家长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对于性教育,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关于“性”的种种方面,所以性教育的对象应是10岁左右的孩子.有些家长会间接回避孩子对性器官的关注,哄骗孩子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导致孩子日后对性生理产生误解;另外还有一些误区则是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我的孩子能自然地走过来,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作者:杨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职母亲的困惑:孩子为何不领情

    交流是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目的是促进彼此之问的理解,打消误解,提高人际互动的效率.而交流是要讲求方法的,小艾与女儿的交流结果很糟糕,这是因为这场交流太过简单粗暴了.我们知道,“通畅”的交流是一切关系的基础,然而很可惜,我们的家长在亲子交流中常常会忽视“通畅”这一基本要义,而被自己说得“痛快”所左右,导致苦口婆心以诚相待,却落个孩子根本不领情,甚至越交流越逆反的结果.让我们来举几个亲子交流的糟糕例子,看看读者家长是否有人中招.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微凉

    清晨,我独自走到屋外,感觉微凉的气息迎面扑来的时候,却看见那红尘里的时光,伸着头,轻轻地迈着凌波微步,连同晨曦中楼房上斑斑驳w驳的树的影子,一起绰约着身姿,进入眼眸深处.那一刻,红尘俗世中的一切一切,都被这时光揽入到温柔的怀中,沉静,融洽,又仿佛是隔了一层淡淡的梦帘,将那些已经悄然变得寂寞而又凋落的景色,无声无息地移到世界的背后去了.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窗外

    窗,是一座房子的眼睛,或大或小,贵在有神;窗,在不动声色间,架起了一座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可高可低,赏心悦目就美.打开一扇窗,就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打开了一幅生机蓬勃的生活画面.一扇窗,一开一合,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收放自如的自由与一内一外的美感,让我心仪欢喜,于是无论是出门在外学习、就餐、乘坐,还是在单位的工位、在家的读书写作,我都依窗而坐.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爱,用心说出来

    情景1晓雪冲出自己的房间,把课本摔在地上,大声叫道:“我讨厌学校,才四年级,老师就布置这么多作业,我不想上学了!”妈妈生气了,“你现在嫌作业多,小升初怎么办?中高考怎么办?不管作业有多少,你都必须去上学!”爸爸妈妈看着晓雪,不知该如何是好.妈妈轻叹:“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现在孩子的作业怎么会那么多?我们当年读书,好像没有整天做作业的印象,放了学就是到处玩啊.”

    作者:沈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表达决定高度

    好友书迪在一家消费品公司做后勤助理多年,认真兢业,但始终没被提升.她很苦恼,觉得领导太偏心,自己并不比升上去的那些同事差,于是悄悄去找新工作.谁知到新公司去面试时,HR真诚地对她说:“你工作经验和态度都不错,但就是表达能力较差,你写的对自己之前工作的总结和刚才口头表达你对消费品行业的理解,都显得混乱,措辞也有问题,而我们要招的是一名基础管理人员,不仅仅是埋头做事的基层职员.”看着书迪疑惑的眼神,HR给她看优秀面试者的文字资料和视频,书迪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表达能力真的被别人甩出好远,再联想到这些年来提升了的那些同事,确实都很善于表达,汇报材料一目了然,表达问题清清楚楚,而自己还曾多次在心里不屑:“他们不就是会说吗?领导真没眼光.”原来,会表达的人,真的很有优势.

    作者:王月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对话李荔医生:家长要做明白人

    李荔,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从事精神科及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临床工作.主要医疗工作领域: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心理健康与教育.Q 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特别用心,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但孩子却有厌学情绪,甚至出现躯体症状,作为医生,您是怎样处理的?A 如果我们在门诊遇到这样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孩子,又有一些厌学情绪的,作为医生,我们首先需要区分这是由于精神方面或者情绪方面的障碍引起的躯体症状和厌学,还是一个心理和父母养育层面的问题,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强迫症诊疗指南系列谈之二:如何早期发现和识别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并不少见,国外报道患病率高达4%.发病平均年龄9~12岁,10%起病于7岁以前,男孩比女孩平均早2年.早期发病者更多见于男孩、有家族史和伴抽动障碍者.低龄患儿男女之比为3.2∶1,青春期后性别差异缩小.有研究发现儿童强迫症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在13岁,症状出现后平均2年才被识别和治疗.为什么儿童强迫症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呢?原因在于“儿童会得强迫症”的意识不强和对儿童强迫症的特殊性了解不够.

    作者:郑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朋友失恋,如何安慰他

    不管是什么原因的失恋,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不管是失恋的哪一方,都没有那么轻易地走出来,毕竟这是一段关系的终结,是一个习惯的突然打破.失恋或者离婚,永远都不是人生的终结,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也是成长的契机.我们的朋友遇到了这样的情景,能做些什么让他能够顺利地走出来呢?●陪伴.刚刚失恋的时候是难熬的阶段,一条社会关系瞬间消失,这种心理落差的存在和习惯的被迫消失是很难承受的,这个阶段也是需要陪伴的,我们只是递纸巾、送水,保护他不伤害自己,不产生重大损失.在他需要拥抱的时候给他一个踏实的肩膀,就足以让他不是那么的孤独无助,能够有力量支撑自己的生活不至于垮下去.

    作者:韩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悠然地生活

    生活是一杯酒,有的人说它甜,有的人说它涩.甜也好,涩也罢,其实重要的,莫过于要有一种悠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坎坎坷坷,有的人主张随遇而安,他们言之凿凿地拿出经典台词做佐证:不是环境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环境.确实,环境造人,但别忘了,任何时候,人都是关键的因素.当你境遇不佳或身处窘境时,有没有想过,通过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去体会悠然生活的乐趣?

    作者:刘昌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可言说的丝袜情结

    小科在同事眼里是个不喜多言、认真工作的模范员工,沉默的他以细致、全面闻名整个公司,大家都喜欢将手头的工作让他帮着再审核一遍,以确保准确率.对于这些不经意间增加的工作量,小科从来没有推辞或怨言,加班加点也会帮同事搞定.入职三年多了,同事们戏称他是部门的金元宝,大家都对他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宝贝赏识有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五好员工,却在一个夏日的午后,被同住公司集体宿舍的同事撞到他正入户偷窃邻居女同事晾晒的丝袜.

    作者:马东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招聘有梦想的人

    5年前,表弟大学毕业,到一家企业应聘.面对百余人竞争一名文秘岗位的残酷局面,他感到有些渺茫.每位应聘者手中都发有一个表格,上面除了个人基本情况及特长爱好以外,还设有“梦想”一栏.表弟心想,自己平时喜欢摄影,这么多年,能够购买一架功能齐全、价格昂贵的高档相机,就是自己目前的大梦想.于是,就老实地填写上“想拥有一架进口相机”,然后,没抱任何希望地离去.

    作者:吴小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打瞌睡的母亲

    母亲从老家赶来帮我带孩子.刚5个月的儿子很胖,有20斤,年迈瘦小的母亲抱着他非常吃力,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我告诉母亲,不必总抱着孩子,让他自己躺着玩就行了.但母亲爱孙心切,好像不抱在怀里就会让孩子受委屈.我有午休的习惯,而母亲从来不午休,她说这辈子中午就没睡过觉.母亲为了让我安安稳稳午休,吃过午饭就把儿子抱在怀里.祖孙俩在客厅玩,我在卧室休息.有时儿子睡着了,母亲就看会儿电视.她的眼睛还好,每次都把电视的声音关了,凭字幕看.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职业资格被取消,百万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关于心理咨询师命运的思考人社部9.12日发布了(2017)68号文件《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被取消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各个群里的热议.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被取消了,已经拿证的百万心理咨询师怎么办?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也算回应很多心理咨询师朋友的询问.Q 为什么要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之所以被取消,是因为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鉴定确实存在很大问题.由于缺乏行业管理,职业活动混乱不堪.拿证的百万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咨询专业要求相差甚远,能够开展咨询实践的不到十分之一.

    作者:祝卓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如何把握人际关系中的界限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前,需要了解一个关键的词:有限!先分享一个故事.小A是一个特别不会拒绝的人,因为碍于面子,每每收到友人的求助,就会像个消防队员一样勇往直前,也不会想想这事是否非他不可,所以大多数时间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话说有次小A终于遇到了人生中心仪的对象,两人约好了在某饭店吃饭约会,当两人正在非常愉快地谈天说地之时,他的朋友打来一个求助电话,请他火速去帮好友老婆处理车子故障,其实要是其他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马上回绝这个求助.

    作者:刘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在大自然中放飞心灵

    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被称为绿色运动.研究显示,这比在室内锻炼健康益处更多,包括增加免疫功能、运动后血压降低、改善情绪等,绿色运动比非绿色运动感觉更轻松.以下几种绿色运动方法值得尝试.1 在森林公园、草地徒步.如果你不是运动达人,不妨先从户外健步走开始,在小区附近的公园或绿色草地上都可以.目前许多城市都有自行车道和健身步道,可以随时开启绿色运动.

    作者:周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跑步,跑出抑郁症的“魔掌”

    1 “你为什么跑步?”“跑步有意思吗?”“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看那个小伙子又在跑步了,他不累吗?‘”在我跑步的这半年的时间里,这是我听到的多的问话.我现在记录在悦跑圈的跑量是一千五百多公里,我一年的时间能跑多少,我还能跑多快,我能坚持跑多少年,这些问题我也只是偶尔想想,随即又上路了,永不停息自己的脚步,只要迈开腿,哪里都是跑道,跑过了,脚知道,这是我对跑步深的体会.

    作者:赵林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