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灵助人者的自我减压

徐莉

关键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心灵助人者的行列,服务的人次也日益增多.在我心目中,心灵助人者是一个相当特殊、富有魅力而又压力不小的职业,而不论是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还是精神科医生,都免不了会遇到一些作为心灵助人者的特殊压力.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跳出你的人生舒适区

    身处逆境,很容易激发一个人的斗志.无论困难多么强大,处于逆境中的人们大多会选择奋起抗争,挥舞着拳头,向一切困难发起挑战,持之以恒地努力,坚持不懈地奋斗,终跳出了命运的泥淖,步入风光明媚的晴空丽日之下.可是,我们想过没有,当一个人身处顺境的时候,又会选择怎样的人生姿态呢?是选择在生活甜美的蜜罐中尽情享受锦衣玉食,还是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清醒,勇敢地从温柔富贵乡里跳出来,以一颗沉潜淡定之心,以一往无前的勇者之姿,努力找寻适合自己的更大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018妇儿博览会“如何成为智慧父母”分论坛成功举办

    2018年7月13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和北京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2018妇儿博览会“如何成为智慧父母”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专家主旨发言与多元对话环节组成.主旨发言环节,各位专家悉心奉献了家庭教育中的精华所在,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老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王玲老师;河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李少成老师;父母学院创始人,张德芬空间讲师吴琳老师;我合署机构智慧父母项目经理谭莉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大会分享,指出父母才是孩子的教育专家,引导父母将教育的力量收归自己.

    作者:王丽霞;杨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相见不欢

    第七章(接上期)米兰看得出,这次见面,钱慧美和金小贝是当成米兰的相亲会了,他们从心底里,还没有接纳李欢喜,所以,这次饭局,不过是李欢喜九九八十一难刚刚开始.而李欢喜显然不知道这样复杂的局面,只顾着没话找话,一会问金小贝看过一本什么书没有,一会讨好钱慧美,给她加一点水,尽管那杯子里实在已经满得快要溢出来了.米兰因此觉得可怜的成了李欢喜,倒是她,任由钱慧美宰割习惯了,不过是觉得有些烦闷,并不像李欢喜那样夹杂着紧张与惶恐.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高跟鞋里藏着我们走过的路

    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这是张爱玲说的.对于高跟鞋,女人或多或少都会喜欢,始于一颗爱美的心.它能让我们凭空长高几厘米,能让我们不自觉地收腹挺胸,能让我们看起来更为风姿绰约.不知道别人第一次穿高跟鞋是什么样的,我是确实要摔倒的样子.到现在穿8厘米的鞋,不说如履平地,也习以为常了.只是,再习惯,伤害也还会存在.穿高跟鞋在外面走一天,或站一天,那酸疼,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

    作者:麦小鱼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概况

    精神障碍是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及亲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2010年WHO和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精神障碍占各类疾病所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的10.4%,其中除阿尔茨海默症/痴呆之外的各类精神障碍占7.4%.此外,精神障碍是15~39岁青壮年人群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

    作者:黄悦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睡不醒的张大娘

    张大娘今年63岁,退休快十年了.两年前老伴走了,儿女都在外打工,一个人生活的张大娘一直以来身体还算硬朗.没事儿做做家务,在家看看电视,一日三餐都自己拾掇.偶尔周末子女带着孩子回来看望她,生活虽然平淡,却也安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几个月以来,张大娘明显感觉自己的睡眠越来越不对劲了.

    作者:易星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有一种抑郁叫“ 老年抑郁”

    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愉悦.有一种抑郁叫“老年抑郁”,有时候会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值得关注.什么是“老年抑郁”?又该如何应对?笔者在此予以解读.病例原来特别喜欢唱歌跳舞,突然兴趣全无刘女士原来是社区活动的活跃分子,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刘女士身体素质一直不错,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孩子在外地工作,刘女士也没有其他负担,晚年生活美满幸福.

    作者:李艳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抓住失眠的“元凶”

    一位中年男子快步走进诊室:“大夫,快给我想想办法吧,我失眠,吃药也不管用,已经连续一周了.县医院给我开了安眠药和中药,吃了也不管用,我再去找大夫,大夫说让我来你们医院查甲状腺功能,等了半天才看上内分泌科的大夫,他却只是问了问我的情况,就让我到你们心理科看.”“那您每天能睡几个小时?”医生问.

    作者:小蔓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担心是毒,关心是爱

    你不可以坐飞机阿秀接到领导电话,第二天要紧急去外地出差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她查看了一下近的航班,发现今天晚上有一班飞机时间刚好.不过,她的内心下意识地出现了担忧的情绪,担心妈妈会不同意.果然,妈妈听说她要坐飞机出差,第一反应就是强烈的反对.“不行,坐飞机多危险啊,万一从天上掉下来肯定就没救了.”阿秀试着想跟妈妈解释,其实飞机才是目前世界上安全系数高的交通工具,希望妈妈能够不那么担心.

    作者:邢全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身之香易得,心之味难足——电影《香水》的心理学解读

    如果你有一只能够分辨出任何一种气味的鼻子,你嗅到的将是怎样一个世界?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传奇.男主角格雷诺耶生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拥有被遗弃的不幸童年,同时也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敏锐嗅觉:他能分辨任何物品的气味.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格雷诺耶邂逅了一位卖水果的少女,青春活力和年轻肉体的气味深深地吸引了他.

    作者:邱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切莫谈“癌”色变

    去年春节过后,在农村的表哥忽然感觉浑身乏力,经常出现上吐下泻症状,在表嫂的再三劝说下,表哥来到了医院,医生进行了简单诊断后告诉表哥,他得的是胃癌,需住院做手术.“什么?我得的是癌症,妈呀,我娃还有三年的学费咋办啊?”表哥哭了起来,表嫂也在一旁流眼泪.“娃他爸,你不要伤心,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癌症算啥,一定会治好的.”表嫂一边抹眼泪一边说.

    作者:汪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叙事疗法中的“穿梭时空”提问技术

    小A今年20岁,两年前的高考失常发挥,与自己心爱的大学擦肩而过.上了大学之后,每天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总是提不起兴趣,常常自怨自艾,觉得未来一片黑暗,她总是在想如果当初高考能够考好,现在的一切该是多么美好.B小姐今年30岁,三个月前失恋了,经常会回忆起和前男友一起经历的时光,想起来总是很伤心.她觉得自己过了30岁又回到了单身状态,以后很难嫁出去了,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很悲凉,就总是忍不住地偷偷抹眼泪.

    作者:郑秋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并非“胃肠”惹的祸

    吴老太今年63岁,平素身子骨还算硬朗,加上子女双全、儿孙满堂,孩子们又都孝顺,日子过得应当顺心、没烦恼.谁曾想近半年她却饱受病痛的折磨一一看什么都不想吃,吃东西味如嚼蜡,强行吃点儿又感觉肚胀、不消化,有时还莫名其妙地打嗝、腹泻,身体越来越没劲、人也渐渐消瘦下来,吴老太担心自己得了严重的胃肠疾病,为此没少让孩子带自己去医院做检查,希望能找出病根,不想胃镜也照了、肠道片也拍了、抽血化验也做了,可内科专家愣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跟她说没啥大毛病,让老太太放宽心,但老太太一听就急了,心想:这就怪了,若是没毛病为啥身体总出问题?

    作者:张杰英;王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家庭治疗专家眼中的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强迫症性障碍,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或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患者明知不对,可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带来了相当的痛苦.

    作者:刘华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应付卡技术讲解:我担心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D治疗在精神分析的治疗中,对病症的深入认识和解读,本身就是治疗的重要部分.因为病症常常就是来访者没有办法通过意识来呈现的内心,以问题和障碍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当对这些有着更清晰的理解,也就意味着我们在陪伴着她一点点地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悄悄话,悄悄说

    一名初一的女孩,在晚自习时偷偷跑到我的办公室,轻声对我说:“杨老师,我爱上了一个男生.”坦率地说,这句话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口中说出,而且还是告诉我这位男老师,我还是蛮惊讶的,但我还是微笑着请她坐下慢慢说.她说因为很喜欢我的课,幽默生动,觉得我根本不像是一个老师,反倒像一个比她们大不了几岁的大男孩,所以她想了好久,憋了好一段时间才终选择了对我说.她觉得自己很丢人、很不好意思,但脑子里老是有那个男孩的影子.

    作者:杨喜庆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复试结束,继续探索服务基层新模式

    2018年9月13日,第四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候选人齐聚厦门集美参加复试,并在复试后统一参加了集训,本次活动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办,中科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集训开始,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主任高文斌老师进行了“建立协作网络,心理服务基层”主题发言,继续强调了服务是好科普的理念,并且指出心理行业应该要突破培训、咨询与测评的老三样,找寻新的资源和新的思路.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孩子不去兴趣班,我该怎么办?

    引言很多家长可能都曾遇到过孩子不愿意去兴趣班的难题,打不得、骂不得,讲理也讲不通,这可该如何是好?孩子不去兴趣班白女士近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一一送5岁的孩子去上英语兴趣班.孩子每次去上课都要哭上一通,临进教室,死死抱着白女士的腿不撒手,说什么也不去上课.每次去上课都得威逼利诱,而且必须白女士全程陪同.

    作者:辛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你在拖延什么

    拖延,是让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扰的状态.而到了一定程度的拖延,则会让人的工作、生活都深受影响,难以被正常地维系.我今天的来访者,就是为这个来咨询的.她叫小丽(化名),一个清清秀秀的女孩子.身材很好,只是略瘦了些.有意思的是,她出现的时间也同样迟到了几分钟,这似乎与她接下来要诉说的“困境”有着某种潜在的“呼应”.

    作者:刘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16岁的高跟鞋

    衣橱里有个鞋盒,鞋盒里装着一双高跟鞋.每次搬家,我都会带着它.那是我穿过的第一双高跟鞋.那年,我16岁.春天,去公园玩儿,一个人.遇见一个男孩,背着旅行包,也是一个人.我们在站牌下等车,肩并着肩.男孩扭头朝我笑了一下,我也朝他笑一下,便转过头来,望向马路.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你去哪里?我说植物园.男孩说,我也去植物园.话真多,我又没问.

    作者:化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