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亚梅;李海伟
睡眠障碍,新生代名词,现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较大,躯体机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故而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发生改变,包括质的异常和量的改变,其发生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主诉和患者自身对睡眠时间的评估,临床上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尚缺少统一的标准,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失眠、夜惊、梦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为此,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综述睡眠障碍的新诊疗进展。
作者:高娜;石洲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58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梗阻缓解率、Ⅰ期手术率、肠道清洁率、术后感染率同对照组患者的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疾病临床上肠梗阻导管效果显著。
作者:吴滔;徐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医源性性穿孔的治疗现状研究。方法对两例消化内镜诊疗所致穿孔进行内镜下闭合(钛夹闭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记录、观察和随访;对其他内镜下闭合方法进行介绍。结果消化道穿孔的病人,通过内镜下闭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成功达到闭合从而疾病恢复。结论内镜治疗医源性穿孔的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杨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已有病例分析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优势。方法整理我院外科2012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是否复发等数据对比传统手术法观察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优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11±16.12)min,术中出血量(31.78±15.46)mL,平均住院时间(5.19±1.57)d。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病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腔内激光术治疗静脉曲张有切口小,切口少,术后感染几率低,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外表美观,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由丰涛;王延威;姜严强;邢志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有效的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患沟通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患沟通基础上给予增强的护患沟通方法,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10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4.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肖水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与病人交谈,进行心理疏导,保健宣传,由浅入深的让病人接受,增强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结果心理护理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疗效显著。结论了解掌握高血压病人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淑云;冯秋兰;郑许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将1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所有患者给予降血糖及饮食治疗,并且配合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足浴、辨证施膳、运动康复等护理,护理期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积分、焦虑抑郁评分、空腹血糖及踝肱指数等方面的干预主效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DPN症状以及调节情绪状态,提高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与足部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杨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载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近几年临床医学研究实践表明,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调整作用,其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本文结合荨麻疹的病机和针灸治疗的机理,分析针灸治疗荨麻疹的不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了解,并以临床实践案例为依据,进一步强调针灸治疗荨麻疹的重要性,并期待专家学者不断摸索实践经验,逐步优化、改善其不足之处。
作者:吴正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康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77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方式。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龚琳琳;曲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采用介入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4例,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诸如,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后护理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24例患者疗效明显,介入治疗法对子宫肌瘤有效,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妍妍;朱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论文阐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症,分析了常见预防和治疗措施,并探讨了该病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作者:林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质护理工作的深入,护士的工作量大幅度的增加,社会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及性质的特殊性,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脑血管疾病史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神经内科护士承担的护理任务多,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护士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高强度的压力或压力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护理的工作质量,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能力。现将神经内科护士工作中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陈媛;孙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疝气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100例,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疝气术后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适宜基础临床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郝悦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如今,疾病问题手术治疗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腹部的手术,成功率基本上接近100%。像我们大家经常听说的阑尾切除手术、胃溃疡胃穿孔修补手术等,都属于腹部手术的范围。相对于威胁大家生命安全的心脏或者大脑,腹部的这些手术已经逐渐的平凡化。但是,在现实的治疗中,手术并不是像我们预料的那样,好多的手术需要二次治疗,这不是手术失败,而是伤口的感染导致的。影响伤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手术前的不健康生活习惯,手术时没有注重严密的消毒或者手术后没有进行正确的疗养等。要想预防伤口的感染,我们就要从根本上做出措施,各个方面滴水不漏的消除感染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作者:高金梅;顾连霞;盛玉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HELLP综合征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妇产科监护室的120例HELLP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因素。通过采取各种积极进行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思想教育、妇产科特有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危险因素发生。做好HELLP患者的术前术后安全护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治愈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桃玲;石艳丽;李玲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认真、细致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护理技能,更需要有高度的耐心、责任心和同情心,还要熟悉本专业的业务,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做好医务工作。而要做好这些工作,良好的沟通则是必要的前提。如果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必然会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护患关系,使医护患之间和谐共处。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04例肾囊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肾囊肿患者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思密达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予以儿泻停颗粒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之上,再予以儿泻停颗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侯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有诸多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主要机制是通过加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的同时减弱攻击因子侵袭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医师认为对于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作用机理及新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以从根本上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伏天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例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AS发病年龄14~47岁,平均(32±12)岁;葡萄膜炎发病年龄15~52岁,平均(33±14)岁,病史7 d~4年,持续时间为10~42 d,平均(28±8)d,有反复发作;9例为单眼受累,双眼受累者1例(10.0%),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10例(100%)患者均有腰痛史,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骶髂关节炎,9例(90.00%)HLA-B27检查为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眼液治疗后,8例好转,1例效果不佳,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 AS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多呈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与HLA-B27和病情活动有关;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可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并要积极控制AS,对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汪池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