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寿仁;马原;刘杰
目的 探讨女性医务人员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我院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2015年体检、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且资料完整的在职和离退休的女医务人员共640例作为研究对象,女性医务人员进行全身骨密度检测,并调查分析女性医务人员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结果 女性医务人员的BMD、BMD的峰值均出现在31~40岁,此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女性医务人员骨量减少总患病率为36.1%,骨质疏松总患病率24.5%,女性骨量减少患病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女性医务人员控制骨量减少的发生发展,将骨质疏松患病率降至低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红伟;肖占森;苏建勋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索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针对不合格标本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000份标本中,标本不合格率为20.00%,其中痰标本不合格率为、尿标本不合格率为15.50%、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8.00%、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为19.00%、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19.00%、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2.50%;同时分泌物标本、无菌体液标本、粪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送检不及时;痰标本主要原因为非标准样品;尿标本、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污染.结论 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提高检验标本的有效性.
作者:张琼舟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6例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良恶性声像图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发现有96个结节,74个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中包括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舌骨囊肿,分别有70个、3个和1个.病理结果中显示乳头状癌10例,同时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主要包括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限性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腺瘤样结节,分别有5个、3个和2个.根据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灵敏度81.8%、特异度为91.9%、符合率89.6%.且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边缘、包膜以及内部回声等内容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形态、声晕以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内容的对比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像图特征中边界、包膜以及纵横比、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分级等内容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具有十分主要的价值.
作者:史睿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隐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肝功能正常患者100例和肝功能异常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并对是否合并隐性胆总管结石进行诊断.统计肝功能指标正常及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下,患者合并隐性胆总管结石的几率.结果 所有患者中,合并隐性胆总管结石19例(9.50%);10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中,合并隐形胆总管结石4例(4.00%),100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合并隐性胆总管结石15例(15.00%).结论 肝功能异常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隐形胆总管结石的几率较高,因此肝功能指标对胆囊结石合并隐性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翁前进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调查苏南乡镇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为构建适用于发达农村地区的居家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指定专科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在COPD患者出院时进行面对面问答式的调查疾病认知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辖区COPD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住在乡下农村居多,出行和行动均不方便、记忆力减退接受能力差、自理能力下降及子女工作繁忙,而对老人无暇顾及等诸多问题而导致此类人群疾病认知低,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个体差异大,缺乏自我监测病情及自我康复的能力.结论 以评估需求为导向,按照规范化的COPD患者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和统一的服务项目标准,针对个体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保证居家护理服务能够合理、有效实施.
作者:王爱琴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宫颈癌普查应用TCT与HPV-PCR荧光定量分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TCT检查和HPV-PCR荧光定量分析,观察其诊断准确率.结果TCT细胞学诊断BCC的准确率为95.15%,诊断CIN 1级、CIN 2-3级以及SCC的准确率分别为65.63%、92.31%和100%,TPC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88.67%.HPV-PCR荧光定量分析检测的HPV总阳性率为21.33%.结论 宫颈疾病患者定期进行HPV筛查与TCT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宫颈癌前病变情况,及早诊断和治疗,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作者:刘美新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尿常规检验法的不同,分成干化学法组、尿沉渣组、联合组各120例,分析检验效果.结果 定量白细胞阳性率联合组为35%,高于尿沉渣组的20%和干化学法组的6.7%,尿沉渣组阳性率高于干化学法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联合组为27.5%,高于尿沉渣组16.7%和干化学法组的5.8%,干化学法组阳性率高于尿沉渣组;联合组的检测错误率为5.8%,低于干化学法组的15%和尿沉渣组的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可有效检出红、白细胞的阳性率,降低错误率.
作者:胡赟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血培养联合检验对诊断菌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菌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降钙素原、血培养、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及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检查,经分析可知降钙素原检查结果阳性率高为81.00%(P<0.05);经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阳性率显著优于单独给予降钙素原或血培养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菌血症患者血培养、降钙素原检测特征,接诊疑似病例后积极给予各项检查尽快确诊病情,有利于使患者获得正确治疗,保障其生命安全.
作者:熊怡;王晓玲;杨少芳;高颖 刊期: 2016年第51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之后,人们对于当今社会发展阶段的医疗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大化的实现医疗事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关基于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就成为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重点研究话题.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探讨螺旋CT对上尿路结石中化学成分判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之前的螺旋CT检查结果以及手术之后的结石化学成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比较各数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果 在122例病患中属于5类纯结石的病患有90例,3类混合性结石32例.对着八种结石进行相关的LSD检查,发现磷酸镁铵类型结石的病患以及尿酸加草酸钙混合类型结石的病患平均的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类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苏州地区,上尿路结石的病患其结石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草酸钙,尿酸以及磷酸钙,而碳酸钙、碳酸磷灰石以及磷酸镁铵的成分比较少.螺旋CT扫描可以对六类结石的成分进行区分,在对上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判断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赵晓俊;浦金贤;平季根;温端改;储刚 刊期: 2016年第51期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伴随而来的是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当前社会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因发病难以预防,病程长久容易反复等严重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带了沉重的负担.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主要发生在青年女性,对社会的危害更加明显.本文主要从自身抗体的角度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从其发病机制、特点,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黄璜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同时探讨处理纠纷的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中心内科纠纷具体情况,从中分析原因.结果 造成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因素和患者因素两方面,其中,医疗因素中包括沟通不到位、评估不到位、心理护理不到位等,而患者因素主要包括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和社会舆论诱导.结论 针对以上心内科护理纠纷的成因,提出两个方面的策略,加强院方防范机制以及心内科自我应对策略.
作者:方艳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内镜下冰醋酸与靛胭脂染色结合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黏膜异常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第一组与第二组,各55例.第一组采用常规内镜观察病症以及活检,第二组观察染色体之后进行活检,对两组患者的常规状况、镜下表现以及活检病理.结果 第二组诊断出早期胃癌6例(10.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5.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9.1%)、肠上皮化生14例(25.5%),第一组诊断出早期胃癌1例(1.8%)、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1.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3.6%)、例肠上皮化生11例(20%).第二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早期胃癌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隆起型1例(11%)、表浅型5例(55.6%)、凹陷型4例(44.4%),表浅型检出率高于凹陷型和隆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内镜下冰醋酸与靛胭脂染色结合用于诊断胃黏膜病变,其诊断效果佳,有效的提升了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了解病变的深度和范围,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膝关节外伤进行诊断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70例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同时将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且与其他的诊断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利用磁共振成像对这些患者诊断的结果中包括骨折、骨髓水肿、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以及关节积液五个方面的原因,其中骨折患者25例,骨髓水肿35例,半月板损伤31例,韧带损伤和关节积液分别是40例和46例;而利用其他的诊断结束的结果是骨折17例,关节积液3例.结论 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束可以对膝关节外伤的受伤部位、性质以及受伤的程度能够准确的诊断,相比于其他的诊断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韩雪盈;俞羚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总结血站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的评价及其管理.方法 筛选2013年1月~2016年8月本站血液检验中心质评标本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做相应室间质量评价,根据评价成绩进行相关管理.结果 检验人员每年检验15份血清HBsAg、抗-HCV、抗-HIV、抗-TP,对5份冻干血清样品做ALT检验,检测指标分别为97.5%、100%、100%、100%.结论 在血站血液检测工作开展时,做好室间质量的评价及其管理,可在大大改善检测精准率的基础上,提升血液质量.
作者:郭双梅;齐玉兰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状况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抑郁障碍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状况,并分析总结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 患者300例中检出抑郁障碍65例,包括心境恶劣31例,重性抑郁障碍34例.抑郁障碍总检出率为21.7%.发生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年龄<60岁、婚姻状态为未在婚、肿瘤类型为乳腺癌、肿瘤分期为远端转移、病程<1.5年、治疗方案为姑息治疗的患者发生率与未发生抑郁障碍患者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加以重视.
作者:范寿仁;马原;刘杰 刊期: 2016年第51期
归纳我院几年来引进新药的原因,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经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委员会研究决定,制度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我院在引进新药管理上做到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
作者:孙祥生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鉴别诊断中应用彩超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实施鉴别诊断,分析结果.结果 良性结节组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晕环、囊实性患者数高于恶性结节组,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患者数低于恶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RI明显低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组血流信号主要集中在0-1级(72.22%),恶性结节主要集中在3-4级(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超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旭芳 刊期: 2016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整理患者CT影像学资料,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情况,总结其诊断临床价值.结果 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仅出现1例漏诊,其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且结果准确.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可有效提升其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朱立群 刊期: 2016年第51期
本文通过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游离脂肪酸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控制好超敏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的同时控制好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成为检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余伟 刊期: 2016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