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亚低温对胆红素脑病仔兔脑基底节中多巴胺及5-羟色胺的影响

王丽梅;郝艳秋;石丽宏

关键词:胆红素脑病, 亚低温, 多巴胺, 5-羟色胺
摘要: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胆红素脑病仔兔脑基底节区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方法 建立胆红素脑病模型,对治疗组予亚低温治疗,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治疗后不同时间窗胆红素脑病仔兔脑基底节中DA及5-HT含量.结果 胆红素脑病组仔兔脑基底节中DA及5-HT含量于造模后明显降低(P<0.01).治疗6 h、12 h、24 h后,DA及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局部亚低温可明显减轻胆红素脑病脑组织中DA、5-HT的代谢紊乱,对脑组织具有治疗及保护作用.亚低温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与自体骨膜植入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川芎嗪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自体骨膜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 4组,制作L2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川芎嗪,C组硬膜外覆盖自体骨膜,D组硬膜外涂布川芎嗪的同时加自体骨膜覆盖.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生化检查比较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 B、C、D组的改良Rydell-Balazs粘连韧度评分、胶原含量、改良Nussvuaum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 联合运用川芎嗪和自体骨膜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和形成,比单独应用川芎嗪和自体骨膜预防效果好.

    作者:陈立科;徐秋香;孟国成;李强;吴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全面提高患儿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脑损伤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加强结构化智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综合能力评分均有增加,实验组训练前后增加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认知、自理和社会适应分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可全面提高脑损伤患儿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雁;吴卫红;刘建军;李南玲;曾凡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3例,分别采用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应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愈后进行评分;随访观察6个月及1年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杜平;陈春林;郑春梅;赵宗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足部矫形器在下肢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总结足部矫形器治疗下肢运动损伤的装配方法、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魏晨婧;曹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下肢矫形器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现状

    本文主要对关于下肢矫形器在运动损伤治疗与预防中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强调矫形器应用的基础理论机制与临床实践研究对于促进运动损伤治疗、康复与预防的重要性.

    作者:蔡丽飞;曹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踝臂指数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量243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踝臂指数,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以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脑供血动脉重度狭窄的特异性为84.6%,敏感性为16.8%.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591±0.046)(P<0.05), 95%CI=0.500~0.681.结论 ABI≤0.9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宋新杰;黄可飞;王拥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个性化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共3个月.采用残疾儿童评定量表(PEDI)移动能力部分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PEDI移动能力部分积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移动能力的改善可能优于益脑十六穴.

    作者:汪军;孙克兴;吴绪波;朱华静;邢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人跌倒的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跌倒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跌倒的预防和干预是老年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回顾近年来老年人跌倒的相关文献,对跌倒的概念、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估以及多学科多因素干预策略进行综述,并就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张丽;瓮长水;王秋华;彭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国际脊髓损伤数据集:疼痛基础数据集

    慢性疼痛是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收集疼痛数据的标准方法.采用统一的方法收集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信息将有利于疼痛产生机制的研究及治疗结果的比较.本文旨在通过设立疼痛基础数据集来对脊髓损伤患者疼痛信息的收集和报告标准化.文中对数据集的变量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3个训练案例解释如何填写基础数据集表.

    作者:康海琼;周红俊;李建军;刘根林;郑樱;郝春霞;张缨;王一吉;卫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美国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解读美国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处理指南,分析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阐述脊髓损伤对排便的影响,结合美国指南,讨论治疗康复措施,提出新的治疗、康复和研究方向.

    作者:徐青;高飞;王磊;岳军忠;刘文国;张锋良;龙志华;余微波;李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腰椎截肢患者的综合康复护理1例

    经腰椎截肢(包括全骨盆切除),是目前平面高的下肢截肢术.2007年3月18日本科收治一名经腰椎截肢患者,经过康复医生、护士、假肢工程师与技师、康复治疗师的共同努力,成功安装下肢假肢并实现行走,康复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终成功回归社会.

    作者:宋杰;赵克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结果,并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治疗组GCS、GO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邓元央;黄海能;赵邦;张高炼;黄华东;罗前颖;符黄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部亚低温对胆红素脑病仔兔脑基底节中多巴胺及5-羟色胺的影响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不同时间窗,胆红素脑病仔兔脑基底节区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方法 建立胆红素脑病模型,对治疗组予亚低温治疗,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治疗后不同时间窗胆红素脑病仔兔脑基底节中DA及5-HT含量.结果 胆红素脑病组仔兔脑基底节中DA及5-HT含量于造模后明显降低(P<0.01).治疗6 h、12 h、24 h后,DA及5-HT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局部亚低温可明显减轻胆红素脑病脑组织中DA、5-HT的代谢紊乱,对脑组织具有治疗及保护作用.亚低温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王丽梅;郝艳秋;石丽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治疗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随着对脊髓损伤治疗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药被开发用于实验和临床.本文就治疗脊髓损伤药物研究现状及联合用药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谢光科;何秋兰;杨拯;徐艳;张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用Berg平衡量表和大步行速度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

    目的 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步行速度作为评价工具,来判别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户外步行自立性评价分为两组:步行自立组与步行非自立组.用BBS、10 m大步行速度(MWS)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BBS和MWS预测户外步行自立性正确率为88.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提示判断户外步行自立性的佳BBS临界值为49.5分,其相应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判断户外步行自立性的佳MWS临界值为1.0 m/s,其相应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0.2%,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结论 BBS和MWS作为筛查工具可以较好地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户外步行自立性.

    作者:赵宏;瓮长水;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重测信度

    目的 了解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我国膝骨关节炎患者的重测信度.方法 2名经过正式培训的测评人员对24例经放射影像学确诊且有临床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在24 h内进行2次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的指导性测试.结果 各评分部分和总分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是0.937、0.914、0.856、0.921.结论 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具有极好的信度.

    作者:陈蔚;郭燕梅;李晓英;王娜;黎春华;瓮长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5次坐-立试验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明确运动功能测试结果能否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患肢肌力水平.方法 对30例经放射影像学确诊且有临床症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5次坐-立试验、10 m步行速度、计时起立-行走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5次坐-立试验与10 m步行速度和计时起立-行走之间相关(P<0.001);5次坐-立试验、10 m步行速度、计时起立-行走与患肢伸肌肌力均相关(P<0.05).结论 5次坐-立试验测试既能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行走能力又能反映患肢肌力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功能水平的评估方法.

    作者:焦伟国;郭燕梅;朱才兴;瓮长水;黎春华;陈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康复评定会: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废用综合征

    本文介绍了康复评定会的组成人员及具体的工作方式,即是由康复医生负责组织的、由相关治疗师及护士参加的针对某一位具体患者的问题及康复治疗计划进行讨论和决策的康复小组会议.这个病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作者:王强;宋鲁平;张皓;朱镛连;张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膝骨关节炎患者伸肌肌力与疼痛和功能状况的关系

    目的 调查膝骨关节炎患者患肢肌力与其疼痛和功能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5例经放射影像学确诊且有临床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膝骨关节炎患者患肢伸肌肌力与WOMAC疼痛得分、WOMAC日常活动能力得分、WOMAC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况与患肢的伸肌肌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郭燕梅;王秋华;朱才兴;张丽;焦伟国;王娜;瓮长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功能性蹲屈测试系统在老年人下肢等长肌力测量中的重测信度

    目的 研究功能性蹲屈测试系统测量老年人下肢等长肌力的重测信度.方法 20例老年人在仰卧位屈膝屈髋90°位置,分别测试左、右下肢持续5 s的等长肌力,记录其大肌力和平均肌力.1周后重复测试1次.结果 组内相关系数为0.77~0.88(P<0.01).结论 功能性蹲屈测试系统测量老年人的下肢等长肌力具有满意的重测信度.

    作者:王娜;瓮长水;朱才兴;刘立明;焦伟国;成忠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