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王海庆;王旭;鉴涛;秦委委;许飞;辛振磊

关键词:驱血带,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住院时间, 术中出血量, 静脉高位结扎, 硬化剂治疗, 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血管外科, 时间缩短, 激光治疗, 复发率低, 临床, 疾病, 创伤
摘要: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有效的、公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治疗缺点为创伤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我院采用术中使用驱血带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级别胚胎囊胚培养及临床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级别胚胎(Ⅲ、Ⅳ级胚胎)的发育潜能、移植新鲜囊胚及冻融囊胚的临床结局,为低级别胚胎的培养及移植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本助孕中心656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3026枚低级别胚胎继续培养至 D5/D6囊胚的形成情况及临床结局。若患者下一周期进行囊胚解冻移植,探讨冻融囊胚与冻融卵裂胚的临床结局。结果:D3非优质胚胎的囊胚率为35.06%。有囊胚形成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形成组(52.62% vs.35.86%,P <0.05);冻融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也显著高于卵裂胚解冻后移植胚胎的临床妊娠率(56.27% vs.38.91%,P <0.05),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囊胚培养可筛选出低级别胚胎中具发育潜能的胚胎,移植冻融囊胚能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高患者胚胎的利用率。

    作者:李楠;赵冰玲;唐妮;唐永梅;韦立红;韦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肺热稀释法与胸腔阻抗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法(PiCCO)和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EB)测定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评价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危重症患者同时应用PiCCO及TEB监测心脏指数(CI)、系统性血管紧张指数(SVRI)、每搏变异率指数(SVV)、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或胸腔内液体含量指数(TFCI)等参数,每隔2 h监测1次,连续监测10次,使用Pearson 分析比较所测数据的相关性。结果:CIPiCCO =(3.64±0.48)L/(min·m2),CITEB =(2.83±0.32) L/(min·m2),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802),SVRI和SVV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85,r =0.732),但 ITBVI 与 TFCI 的相关性较差(r =0.214)。结论:经肺热稀释法与胸腔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苏伟;杨智;傅永鸿;杨自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颅底凹陷症患者MRI矢状位像斜腭角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MRI矢状位像测量斜坡中线与硬腭所成的角(即斜腭角),对比正常人与颅底凹陷症患者之间的差别,探讨斜腭角在颅底凹陷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寰枢椎脱位组(A组)15例以及无寰枢椎脱位组(B组)15例,并将正常人200例设立为正常对照(C组)。在排除性别和年龄干扰情况下,通过测量斜腭角的大小,观察3组间斜腭角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斜腭角测量结果显示,A组[(39.71±8.96)°]和B 组[(35.47±10.15)°]均小于 C 组[(54.03±4.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 组与 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B、C 3组间的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论:MRI矢状位像上的斜腭角可作为一个新的辅助诊断颅底凹陷症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底凹陷症鉴别意义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马立超;许乙凯;代月黎;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结合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联素( ADP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级别。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DP 和hs-CRP 水平。结果:(1)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吸烟史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梗死组患者血清 AD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脑梗死患者中软斑块者血清 AD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Ⅰ/Ⅱ斑块者血清ADP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斑块者而血清hs-CRP 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斑块者。结论:血清ADP与hs-CRP水平不仅与脑梗死相关,还与粥样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关联。

    作者:王智明;李淮玉;李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Chemerin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清Chemerin的水平变化,并探讨Chemerin对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2例肺癌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 Chemerin 水平[(2017.24±213.37)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8.26±124.63)ng/L](P <0.01)。血清Chemerin在肺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血清Chemerin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8, P=0.016; r=0.434, P=0.003);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hemerin水平与生存率之间呈负相关(P<0.05或P<0.01);Chemerin水平和TNM分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emerin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蔡岩;王大伟;郑伟;宫雪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四切面”法筛查胎儿心脏大动脉根部平行走向先心病的临床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CHD )是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4‰~13‰[1-2],且致死率较高。而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要求较高,不能使每个孕妇受益,医生需要在常规产前超声筛查阶段,寻求快速便捷高效的检查方法,即使在基层医院也能有效开展,使孕妇受益。本文意在探讨“四切面”法在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特别是心脏大动脉根部平行走向的 CHD 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佳梅;解左平;袁华;金社红;沈晓燕;朱亚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显露喉返神经技术在困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 RLN )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大部分研究[1]认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RLN 可以降低RLN 损伤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困难甲状腺手术,即巨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甲状腺背侧的甲状腺肿物、甲状腺癌以及再次甲状腺手术等困难甲状腺手术的RLN损伤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2]。本文回顾436例困难甲状腺手术病例,分析困难甲状腺手术中 RLN 损伤的原因,总结 RLN 显露的方法及避免 RLN 损伤的措施。

    作者:刘威;吴珏堃;李梅;陈伟光;梁蓉;邱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其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然后用Edena 软件拼接测序数据,再利用RAST网上工具将拼接得到的contigs 进行注释,并用BLAST网上工具进行分析。结果:pNDM-LJ 为54 kb 大小的环状质粒,GC含量约为49%,预测编码52个功能基因,在不相容群分类中属于IncX3群质粒。该质粒与已知的IncX质粒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blaNDM-1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比较复杂,推测其是由多个转座事件共同构建的。在pNDM-LJ中,blaNDM-1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与ISAba125和IS26两种插入序列相连,形成大小约为10.8 kb的转座子样结构。结论:pNDM-LJ质粒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1,可能对我国的广泛传播blaNDM-1基因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羚;唐海玲;陈定强;裘宇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儿童颅内动脉瘤十分少见,与成人颅内动脉瘤有所不同。目前,介入栓塞术治疗成人颅内动脉瘤已较为成熟,但其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报道较少。现将我科经介入栓塞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情况进行报告。

    作者:羊飞龙;夏祥国;黄昌仁;陈礼刚;许伍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51例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UPS )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UPS 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20例仅行 CT 检查,11例仅行 MRI 检查,9例仅行 X 线检查,5例行 CT+MRI+X 线检查,6例行 MRI + X 线检查。结果:51例 UPS 中,位于四肢及皮下软组织31例,肝脏4例,腹膜后、肾脏及骨盆各2例,肠系膜、甲状腺、盆腔、脾脏、胃底贲门、上颌窦、肺部、下颌骨、肋骨及椎体各1例。经 CT 检查的25例肿瘤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密度多不均匀,其中18例见囊变坏死,1例见钙化。经 MRI 检查的22例肿瘤在 T1WI 上主要呈等或低信号, T2WI 上呈高或混杂信号, DWI上呈高信号,其中伴囊变坏死15例,出血4例,5例 T2WI 上显示低信号分隔样结构。经 X 线检查的20例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四肢长管状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反应少见。结论:虽然 UPS 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误诊率高,但综合 CT 、MRI 及 X 线影像学表现能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涛;严静东;雷贞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8例足月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方法:回顾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足月及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足月儿败血症病例中,10例为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其中耐苯唑西林8例(8/10),临床多为晚发型(9/10),无院内感染;8例足月儿革兰阴性杆菌有6例为院内感染。20例早产儿败血症病例中,17例病原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16/17),临床多为早发型(11/20),院内感染9例(9/2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接近或超过70%,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95.8%,接近或超过7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酶抑制剂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甙类100%敏感。结论:本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病原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早产败血症患儿主要由革兰阴性菌所致,分离株均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敏感。

    作者:雷克竞;唐国红;姚开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女性糖调节受损患者降低膳食血糖负荷对血糖的影响

    目的:研究女性糖调节受损( IGR )患者膳食血糖负荷( GL )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筛查参与我院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广州社区40~79岁居民,纳入120例女性 IGR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 膳食回顾法,并测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起始和结束时的血糖水平,分析不同膳食 GI、GL 与血糖变化的关系。结果:99例完成12个月的研究。按照 GL 变化百分比(ΔGL )分为Ⅰ组(ΔGL <-30%)、Ⅱ组(ΔGL -30%~-10%)和Ⅲ组(ΔGL≥-10%)。Ⅰ组及Ⅱ组 HbA1c降低率均大于Ⅲ组(P <0.05)。结论:女性 IGR 患者膳食 GL 降低10%或以上有利于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作者:何凤怡;陈超刚;林刁珠;林秀红;袁智敏;严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和对照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N水平变化。结果: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P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APN 水平随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DD、LVESD 均缩小,LVEF 增高,APN 水平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PN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昕;刘琦;刘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Rho GTP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的认知和记忆的障碍和情志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AD 的标志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和由磷酸化的不溶性 tau 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1]。 Rho GTP 酶家族主要包括RhoA、Rac1和Cdc42,均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它们被认为是位于神经细胞膜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开关,对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和轴突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Rho GTP酶和作为其重要的下游效应器之一的ROCK 与A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喻慎仪;张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否的临床探讨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118例颈椎病退变患者,其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后纵韧带切除术,并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其中后纵韧带切除72例,后纵韧带保留46例。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X线复查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脊髓、神经根压迫解除。两组JOA评分术前6~14分,平均(9±3.24)分,术后半年随访时8~16分,平均(11±2.25)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改善率22%~93.3%,平均62.5%。结论:并非所有颈椎前路手术均需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应认真评估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

    作者:马航展;蔡东岭;李伟宽;何永浩;梁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水平,讨论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髋部骨折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与患者进行直接沟通。应用残障接受度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残障接受水平,应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并应用 SPSS 17.0软件包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处于中度水平,与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 =0.246,P <0.05),且与家庭承担维度、家庭亲密度维度均明显相关(P <0.01)。结论:提高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水平,可有效提高其社会关系质量。反之,若增加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残障接受度,二者相互促进。

    作者:王桂红;刘彦淑;金淑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6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穴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雪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并验证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方法:此项目研究采取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大样本,前瞻性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50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中药组、推药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厌食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并结合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测定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中,推药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其余3组(均P <0.05)。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的测定结果中,4组均有改善(均 P <0.01),推药组明显优于推拿组、中药组、西药组(均P <0.05)。结论:“健脾益气”小儿推拿套路结合中药验方方案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且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强;邵瑛;唐纯志;金炳旭;崔韶阳;刘振寰;洪文扬;何煜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缝焊接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焊接电子凝结器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6只新西兰兔平均分为4组。A 组使用高频焊接电子凝结器,B 组使用超声刀,C 组使用闭合束血管结扎系统(以下简称 Ligasure ), D 组使用丝线和普通手术刀。术中测定 A、B、C 组仪器工作温度,分别于术后1、4、7 d 观察预后并取闭合处组织,行 HE 染色。结果:所有动物均良好存活,无胆漏;A 组手术耗时更短,出血量更少,工作温度更低,肉芽组织出现更早,炎性反应更轻。肝功能术前术后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频焊接电子凝结器行胆囊切除术,能达到与和超声刀、Ligasure 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作者:王冠楠;崔梓铭;班柳娴;谭楚红;厉周;韩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NIHSS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 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4.5 h 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 h且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127例,将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59例不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和治疗后7、30 d通过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90 d 时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7、30 d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90 d 的mR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vs 0%,7.5% vs 5.1%, P >0.05)。结论:NIHSS 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 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童艳飞;张佩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