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调节受损患者瘦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赵巧玲;廖海珍;谢新荣;陆永经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 瘦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糖耐量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 IGR )患者瘦素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 IGR 患者118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以下3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8例,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GT组)42例,IFG合并IGT组(IFG + IGT)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GT组)42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ulin)、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PBG)、餐后2 h 胰岛素(2 h-insulin)、餐后2 hC 肽(2 h-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瘦素、IMT,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瘦素和IMT的关系,进一步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研究瘦素与IMT的关系密切程度。结果:组间比较显示,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IFG + IGT)组的IMT 增厚,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IFG 组、IGT 组相比,(IFG + IGT)组的 IMT 增厚,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IFG + IGT)组人群中,瘦素与IMT增厚具有相关性(P <0.05),而IFG组、IGT组无相关性(P >0.05)。结论:IGR人群中瘦素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瘦素水平与IMT关系密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芪苈强心胶囊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对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和对照胶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APN水平变化。结果: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P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APN 水平随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DD、LVESD 均缩小,LVEF 增高,APN 水平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APN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陈昕;刘琦;刘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有效的、公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治疗缺点为创伤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我院采用术中使用驱血带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庆;王旭;鉴涛;秦委委;许飞;辛振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育男性Y染色体长度异常的精液质量

    目的:了解在辅助生殖技术(in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中 Y 染色体长度异常患者的精液质量情况,并按不同精液质量分组,讨论其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结局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患者共2739周期,染色体检查682例,其中染色体正常436(63.93%),合并畸形精子症196例,染色体长度异常共146例(Y =22,139例;Y =18,7例),占5.33%,合并畸形精子症73例。将患者分为染色体长度正常组和染色体长度异常组,再分精子形态正常组、精子形态异常组2个亚组,共4组,即染色体长度正常且精子形态正常组(组1),染色体长度正常并精子形态异常组(组2),染色体长度异常且精子形态正常组(组3),染色体长度异常且精子形态异常组(组4)。分析4组间临床一般情况、精液质量、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4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3.4%、69.0%、70.9%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组1和组2,组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5)。组4间卵裂率和优胚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单胎分娩、剖宫产、流产/引产和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IVF/ICSI助孕的患者中,染色长度异常如果合并畸形精子症可能影响胚胎质量,如受精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伟;秦雯;莫定敢;陈美佳;吕福通;覃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并验证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方法:此项目研究采取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大样本,前瞻性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50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中药组、推药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厌食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并结合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测定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中,推药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其余3组(均P <0.05)。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的测定结果中,4组均有改善(均 P <0.01),推药组明显优于推拿组、中药组、西药组(均P <0.05)。结论:“健脾益气”小儿推拿套路结合中药验方方案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且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强;邵瑛;唐纯志;金炳旭;崔韶阳;刘振寰;洪文扬;何煜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源CT对左前降支心肌桥影像特点的分析

    目的:应用双源CT血管造影对心肌桥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双源 CT 冠脉造影诊断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壁冠状动脉(MCA)被心肌包绕程度分组,比较其平均长度、管径变化及伴发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分析其与肌桥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浅表型33例,深在型56例,心肌桥平均厚度(1.78±1.26)mm。浅表型MCA平均长度(12.93±8.15)mm短于深在型(16.50±7.08)mm (P <0.05)。浅表型组MCA不同方向上管径狭窄变化率存在差异(P <0.05)。73.03% MCA侧端迂曲成角。两型伴发AS多位肌桥近段,分别占30.30%和37.50%(P >0.05)。结论:MCA平均长度与肌桥厚度相关;不同方向上的MCA管腔狭窄变化存在差异;AS 发生与 MCA 被包埋的程度无关。双源CT对心肌桥影像特点的评价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虞崚崴;李惠民;丁茗;李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对淋巴水肿胸导管探查术患者全麻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胸导管探查术患者全麻效应的影响。方法:住院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一组为 D 组(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为0.8μg/kg,15 min 内,维持量0.4μg/(kg·h);另一组为 N 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药,苏醒期质量,苏醒时间,不同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D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用量及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2)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入室后(T1)、手术结束时(T4)及离室时(T6)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及拔管时(T5),D 组均低于 N 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1);心率比较:入室后(T1)及手术结束时(T4)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5)及离室时(T6),D组心率均低于N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3)术后D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N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8μg/kg,维持量0.4μg/kg,能够预防淋巴外科手术中气管插管反应,提高苏醒质量;但在拔管后仍需临床常规监护,防治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冯枫;唐祎航;关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51例

    目的:探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UPS )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UPS 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20例仅行 CT 检查,11例仅行 MRI 检查,9例仅行 X 线检查,5例行 CT+MRI+X 线检查,6例行 MRI + X 线检查。结果:51例 UPS 中,位于四肢及皮下软组织31例,肝脏4例,腹膜后、肾脏及骨盆各2例,肠系膜、甲状腺、盆腔、脾脏、胃底贲门、上颌窦、肺部、下颌骨、肋骨及椎体各1例。经 CT 检查的25例肿瘤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密度多不均匀,其中18例见囊变坏死,1例见钙化。经 MRI 检查的22例肿瘤在 T1WI 上主要呈等或低信号, T2WI 上呈高或混杂信号, DWI上呈高信号,其中伴囊变坏死15例,出血4例,5例 T2WI 上显示低信号分隔样结构。经 X 线检查的20例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四肢长管状骨,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性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骨膜反应少见。结论:虽然 UPS 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误诊率高,但综合 CT 、MRI 及 X 线影像学表现能够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陈涛;严静东;雷贞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颅底凹陷症患者MRI矢状位像斜腭角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MRI矢状位像测量斜坡中线与硬腭所成的角(即斜腭角),对比正常人与颅底凹陷症患者之间的差别,探讨斜腭角在颅底凹陷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寰枢椎脱位组(A组)15例以及无寰枢椎脱位组(B组)15例,并将正常人200例设立为正常对照(C组)。在排除性别和年龄干扰情况下,通过测量斜腭角的大小,观察3组间斜腭角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斜腭角测量结果显示,A组[(39.71±8.96)°]和B 组[(35.47±10.15)°]均小于 C 组[(54.03±4.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 组与 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B、C 3组间的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论:MRI矢状位像上的斜腭角可作为一个新的辅助诊断颅底凹陷症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底凹陷症鉴别意义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马立超;许乙凯;代月黎;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彩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用于胃癌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前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2]。加之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物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3-6]。因此,本科室自2014年7月开始,对胃癌患者创新性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财;任莹坤;王松涛;李剑;韩广森;王刚成;谷博;任柏林;润增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后再内皮化研究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置入1年后冠状动脉再内皮化特点,为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时程的制定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冠心病支架置入后1年的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支架置入处新生内膜增殖厚度,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等,考察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再内皮化的特点。结果:43例患者中的48枚支架,内膜覆盖率90.70%。轻/中/重内膜增殖程度的比例分别为19.92%、37.55%、42.53%。亚组分析,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以及临床诊断为ACS者较稳定型心绞痛者内膜覆盖率更高,增生程度重。结论:DES置入1年后,绝大多数支架梁被内膜覆盖,但仍存在内皮化不全现象;糖尿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是影响内皮化进程的因素。

    作者:罗明华;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王贺;邱承杰;董文杰;宗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显露喉返神经技术在困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 RLN )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则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大部分研究[1]认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RLN 可以降低RLN 损伤的发生率。但是,对于困难甲状腺手术,即巨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位于甲状腺背侧的甲状腺肿物、甲状腺癌以及再次甲状腺手术等困难甲状腺手术的RLN损伤发生率仍然相对较高[2]。本文回顾436例困难甲状腺手术病例,分析困难甲状腺手术中 RLN 损伤的原因,总结 RLN 显露的方法及避免 RLN 损伤的措施。

    作者:刘威;吴珏堃;李梅;陈伟光;梁蓉;邱万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否的临床探讨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118例颈椎病退变患者,其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后纵韧带切除术,并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其中后纵韧带切除72例,后纵韧带保留46例。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X线复查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脊髓、神经根压迫解除。两组JOA评分术前6~14分,平均(9±3.24)分,术后半年随访时8~16分,平均(11±2.25)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改善率22%~93.3%,平均62.5%。结论:并非所有颈椎前路手术均需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应认真评估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

    作者:马航展;蔡东岭;李伟宽;何永浩;梁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 PDGF-D rs3809021、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27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IVUS )结果将粥样斑块分为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 PDGF-D rs3809021、rs7950273基因多态性及测序鉴定,并与112例正常者对照。结果:PDGF-D 基因rs3809021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DGF-D 基因rs7950273位点中,携带C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G + CC)可增加总体冠心病发病风险;易损斑块组患者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结论: PDGF-D 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相关,C 等位基因使易损斑块的发生率增加,rs795027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刘相飞;陈玉东;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

    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方法是采用椎弓根钉非动态固定系统,但患者术后病变节段活动度降低甚至丧失,并伴有慢性腰痛、临节段退变加速,因此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1-3]。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Dynesys)是一种用于稳定腰椎的非融合性椎弓根系统, Dynesys在传统椎弓根坚强内固定系统上加以改进,使用钛合金椎弓根钉、PET绳索及聚酯套管组件,实现对脊柱节段运动的弹性固定,大大降低相邻节段退变、钉棒断裂等风险[4-5]。

    作者:刘克骏;米明珊;白海明;麻承德;伍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BDNF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 的水平变化及帕罗西汀治疗PTSD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组、用药组,每组8只。应激组、用药组经过应激步骤处理后建立PTSD样模型;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检验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行为学指标变化;用药组按照10 mg/(kg·d)的剂量给予帕罗西汀14 d。正常组与应激组大鼠饮用蒸馏水。14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组大鼠血液中BDNF mRNA 的变化。结果:应激组大鼠血液中BDNF mRNA 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组大鼠血液中 BDNF mRNA 的表达水平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NF mRNA 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参与了 PTS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帕罗西汀对PTSD大鼠BDNF mRNA 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秀玉;董原君;梁霞;胡敏;张跃奇;张桂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以及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患儿70例。分为两组:(1)枸橼酸咖啡因组(观察组,35例),枸橼酸咖啡因,首剂负荷量20 mg/kg,24 h 后给予维持量5 mg/kg,每天一次,如呼吸暂停仍频繁发作,可增加剂量至10 mg/kg;(2)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组(对照组,35例),氨茶碱首剂负荷量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 h一次,同时予纳洛酮0.1 mg/kg,每12 h 一次,氨茶碱首剂后6h即给予纳洛酮治疗,二者交替使用。观察患儿呼吸暂停、氧疗持续时间、脑损伤发生、病死率及耳声发射未通过率等相关情况,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 AOP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氧疗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在病死率、脑损伤发生率及耳声发射未通过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3)在治疗阶段,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较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郭玥馨;牛莉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级别胚胎囊胚培养及临床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级别胚胎(Ⅲ、Ⅳ级胚胎)的发育潜能、移植新鲜囊胚及冻融囊胚的临床结局,为低级别胚胎的培养及移植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本助孕中心656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3026枚低级别胚胎继续培养至 D5/D6囊胚的形成情况及临床结局。若患者下一周期进行囊胚解冻移植,探讨冻融囊胚与冻融卵裂胚的临床结局。结果:D3非优质胚胎的囊胚率为35.06%。有囊胚形成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形成组(52.62% vs.35.86%,P <0.05);冻融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也显著高于卵裂胚解冻后移植胚胎的临床妊娠率(56.27% vs.38.91%,P <0.05),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囊胚培养可筛选出低级别胚胎中具发育潜能的胚胎,移植冻融囊胚能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高患者胚胎的利用率。

    作者:李楠;赵冰玲;唐妮;唐永梅;韦立红;韦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儿童颅内动脉瘤十分少见,与成人颅内动脉瘤有所不同。目前,介入栓塞术治疗成人颅内动脉瘤已较为成熟,但其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报道较少。现将我科经介入栓塞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情况进行报告。

    作者:羊飞龙;夏祥国;黄昌仁;陈礼刚;许伍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croRNA-101和COX-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miR-101、COX-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32例,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COX-2 mRNA的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肠癌组织中miR-101表达相对降低(P <0.01),COX-2 mRNA表达相对增高(P <0.01),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 =-0.3735,P <0.01)。结肠癌组织中 COX-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 >0.05);miR-101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其表达也降低(P <0.05)。 Dukes 分期 C~D 期肠癌组织中 COX-2表达量高于 A ~ B 期, miR-101的表达量低于 A ~ B 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miR-101表达降低及COX-2过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可以成为结肠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作者:赖明广;青海涛;王立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IR)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关系。方法:选取27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WHO的诊断标准分为高尿酸(HUA)组224例,其余为正常尿酸(NUA)组49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100例。分析血尿酸与NLR和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HUA组的NLR和IR明显高于NUA 组(2.54±0.63 vs.2.05±0.61, P <0.001;3.70±1.86 vs.2.71±1.43, P <0.001);(2)在HUA组中, UA和NLR、IR呈正相关(分别为r =0.480, P <0.001; r =0.332, P <0.001)。(3)NLR [P <0.001, EXP(B)=8.045,95%CI 4.597~14.079]为HUA的危险因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NLR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伊华;罗鹏;余思渊;唐如;彭奕贤;何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