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调节受损患者瘦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赵巧玲;廖海珍;谢新荣;陆永经

关键词:糖调节受损, 瘦素,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糖耐量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 IGR )患者瘦素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 IGR 患者118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以下3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8例,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GT组)42例,IFG合并IGT组(IFG + IGT)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GT组)42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ulin)、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PBG)、餐后2 h 胰岛素(2 h-insulin)、餐后2 hC 肽(2 h-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瘦素、IMT,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瘦素和IMT的关系,进一步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研究瘦素与IMT的关系密切程度。结果:组间比较显示,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IFG + IGT)组的IMT 增厚,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IFG 组、IGT 组相比,(IFG + IGT)组的 IMT 增厚,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IFG + IGT)组人群中,瘦素与IMT增厚具有相关性(P <0.05),而IFG组、IGT组无相关性(P >0.05)。结论:IGR人群中瘦素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瘦素水平与IMT关系密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底凹陷症患者MRI矢状位像斜腭角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MRI矢状位像测量斜坡中线与硬腭所成的角(即斜腭角),对比正常人与颅底凹陷症患者之间的差别,探讨斜腭角在颅底凹陷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寰枢椎脱位组(A组)15例以及无寰枢椎脱位组(B组)15例,并将正常人200例设立为正常对照(C组)。在排除性别和年龄干扰情况下,通过测量斜腭角的大小,观察3组间斜腭角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斜腭角测量结果显示,A组[(39.71±8.96)°]和B 组[(35.47±10.15)°]均小于 C 组[(54.03±4.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A 组与 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B、C 3组间的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论:MRI矢状位像上的斜腭角可作为一个新的辅助诊断颅底凹陷症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底凹陷症鉴别意义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马立超;许乙凯;代月黎;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体高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 )相对透析导管栓塞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仍有至少30%的AVF 并发狭窄、感染、瘤样扩张、血栓等[1-2]。其中动脉瘤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3]。2002年ORI 等[4]研究证实AVF 使心排出量(CO)增加,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在积极处理严重瘤样扩张的同时,缩窄瘘口,对减轻心脏前负荷有重要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国内外对AVF 动脉瘤处理前后心脏功能变化的报道,因此本中心观察了高血流量AVF 动脉瘤手术治疗前后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荣;何英;钱丰;徐国林;吴文慧;许贤林;何小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以及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患儿70例。分为两组:(1)枸橼酸咖啡因组(观察组,35例),枸橼酸咖啡因,首剂负荷量20 mg/kg,24 h 后给予维持量5 mg/kg,每天一次,如呼吸暂停仍频繁发作,可增加剂量至10 mg/kg;(2)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组(对照组,35例),氨茶碱首剂负荷量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 h一次,同时予纳洛酮0.1 mg/kg,每12 h 一次,氨茶碱首剂后6h即给予纳洛酮治疗,二者交替使用。观察患儿呼吸暂停、氧疗持续时间、脑损伤发生、病死率及耳声发射未通过率等相关情况,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 AOP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氧疗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在病死率、脑损伤发生率及耳声发射未通过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3)在治疗阶段,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较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郭玥馨;牛莉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源CT对左前降支心肌桥影像特点的分析

    目的:应用双源CT血管造影对心肌桥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双源 CT 冠脉造影诊断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壁冠状动脉(MCA)被心肌包绕程度分组,比较其平均长度、管径变化及伴发动脉粥样硬化(AS)情况,分析其与肌桥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浅表型33例,深在型56例,心肌桥平均厚度(1.78±1.26)mm。浅表型MCA平均长度(12.93±8.15)mm短于深在型(16.50±7.08)mm (P <0.05)。浅表型组MCA不同方向上管径狭窄变化率存在差异(P <0.05)。73.03% MCA侧端迂曲成角。两型伴发AS多位肌桥近段,分别占30.30%和37.50%(P >0.05)。结论:MCA平均长度与肌桥厚度相关;不同方向上的MCA管腔狭窄变化存在差异;AS 发生与 MCA 被包埋的程度无关。双源CT对心肌桥影像特点的评价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虞崚崴;李惠民;丁茗;李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水平,讨论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髋部骨折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与患者进行直接沟通。应用残障接受度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残障接受水平,应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并应用 SPSS 17.0软件包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处于中度水平,与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 =0.246,P <0.05),且与家庭承担维度、家庭亲密度维度均明显相关(P <0.01)。结论:提高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水平,可有效提高其社会关系质量。反之,若增加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残障接受度,二者相互促进。

    作者:王桂红;刘彦淑;金淑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Rho GTP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的认知和记忆的障碍和情志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AD 的标志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和由磷酸化的不溶性 tau 蛋白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1]。 Rho GTP 酶家族主要包括RhoA、Rac1和Cdc42,均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它们被认为是位于神经细胞膜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开关,对调节神经元的发育和轴突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有文献报道Rho GTP酶和作为其重要的下游效应器之一的ROCK 与A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喻慎仪;张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人体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由肠道微生物、肠黏膜上皮及肠道免疫系统3部分构成。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发挥着代谢、营养、屏障保护、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1-2]。但在许多疾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成分往往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促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吴莹(综述);徐维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BDNF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 的水平变化及帕罗西汀治疗PTSD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组、用药组,每组8只。应激组、用药组经过应激步骤处理后建立PTSD样模型;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检验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行为学指标变化;用药组按照10 mg/(kg·d)的剂量给予帕罗西汀14 d。正常组与应激组大鼠饮用蒸馏水。14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组大鼠血液中BDNF mRNA 的变化。结果:应激组大鼠血液中BDNF mRNA 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组大鼠血液中 BDNF mRNA 的表达水平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NF mRNA 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参与了 PTS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帕罗西汀对PTSD大鼠BDNF mRNA 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秀玉;董原君;梁霞;胡敏;张跃奇;张桂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Chemerin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清Chemerin的水平变化,并探讨Chemerin对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2例肺癌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 Chemerin 水平[(2017.24±213.37)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8.26±124.63)ng/L](P <0.01)。血清Chemerin在肺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血清Chemerin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8, P=0.016; r=0.434, P=0.003);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hemerin水平与生存率之间呈负相关(P<0.05或P<0.01);Chemerin水平和TNM分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emerin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肺癌转移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蔡岩;王大伟;郑伟;宫雪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14例为偏头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参照SCHELTENS等的方法,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程度进行半定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DWMH、PVH 和大脑白质变性的半定量分数,统计偏头痛组1周内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并采用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偏头痛组脑白质变性分数与偏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血浆Fib、Hcy、LDL-C等水平、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 PVH分数、DWMH分数及大脑白质变性分数均提高(P <0.05)。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分别为(3.52±0.48)次和(5.25±2.67)年。 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与脑白质变性分数均呈正相关(r =0.518,0.584,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常伴有脑白质变性,且其脑白质变性与发作次数及病程均相关,应尽早对偏头痛进行诊治,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从而预防其脑白质变性的发生。

    作者:杨映珊;邱少雄;黄江玲;许淑月;陈少贤;邱惠玉;杨潮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腹腔镜组)55例,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显微镜组)58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囊水肿,以及术后疼痛改善及复发情况,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术后阴囊水肿及复发的情况均较少(P <0.05),而术后疼痛恢复情况及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两组都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Ⅱ度与Ⅲ度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复发,及疼痛缓解差异均没有显著性;Ⅱ度患者术后的a + b级精子比率、精子活率均比Ⅲ度患者增加,而精子密度的改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不容易复发、疗效好的优点,有望替代腹腔镜,成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磊;阳宁;刘俊;谢皇;许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姜黄挥发油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挥发油(TVO)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 细胞株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VO(1.25~160 mg/L)行体外干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60 mg/L TVO 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 Transwell 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TVO浓度的升高及干预时间的延长,SH-SY5Y细胞存活率逐渐减低(P <0.01),凋亡率逐渐增加;经160 mg/L TVO 的培养液培养12、24、48 h 后,其细胞迁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随TVO浓度增高,细胞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 <0.01),且当浓度达到160 mg/L 时,侵袭力与顺铂无明显差异。结论:TVO能有效地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及侵袭。

    作者:薛月萃;涂云华;叶振源;荣冬芸;昝雪娟;潘军玲;曹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失用症的分类及治疗研究现状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不仅引起偏瘫和各种神经受损症状,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而失用症是认知障碍中常见且容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之一[1]。失用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回归社会能力[2]。目前,国内外对失用症理论见解和评估治疗方法仍较少[2-4],故对失用症分类、评定、治疗做一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芹;陶静;刘斐雯;宋海燕;梁小凤;陈立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调节受损患者瘦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 IGR )患者瘦素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 IGR 患者118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以下3组,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38例,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GT组)42例,IFG合并IGT组(IFG + IGT)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GT组)42例,检测4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ulin)、空腹C肽、餐后2 h血糖(PBG)、餐后2 h 胰岛素(2 h-insulin)、餐后2 hC 肽(2 h-C 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瘦素、IMT,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瘦素和IMT的关系,进一步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研究瘦素与IMT的关系密切程度。结果:组间比较显示,与NGT组比较,IFG组、IGT组、(IFG + IGT)组的IMT 增厚,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IFG 组、IGT 组相比,(IFG + IGT)组的 IMT 增厚,瘦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IFG + IGT)组人群中,瘦素与IMT增厚具有相关性(P <0.05),而IFG组、IGT组无相关性(P >0.05)。结论:IGR人群中瘦素水平增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瘦素水平与IMT关系密切。

    作者:赵巧玲;廖海珍;谢新荣;陆永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癌-睾丸抗原OIP5的研究进展

    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具有特异性表达模式的肿瘤相关抗原,自从 VANDER BRUGGEN等[1]发现首个 CTA(MAGE-A1)后,多种 CTA 相继被发现,目前已有200多个 CTA 在 CTA 数据库中注册(http://www.cta.lncc.br/)。由于CTA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而在大多数正常组织(除外睾丸或卵巢和胎盘外)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并且能在肿瘤患者体内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CTA被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目前,CTA的一些成员(如 MAGE-A1、MAGE-A3和 NY-ESO-1等)的肿瘤免疫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在一些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2-5]。 OIP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是CTA 家族成员之一,本文将对其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宁理懂;张庆梅;谢小薰;肖绍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roGRP和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首次确诊并化疗SCLC患者60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肺良性疾病(BPD)患者40例,分别采用ELISA 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 的水平,评估其对SCLC的临床价值。结果:(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NSCLC组和BPD组(均P <0.05)。(2)ProGRP和 NSE 在广泛期 SCLC 组的水平均高于局限期 SCLC 组(P <0.05)。(3)采用 ROC 曲线确定 ProGRP 诊断SCLC 的界值为64.68 pg/mL,ProGRP 诊断 SCL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6.7%、97.5%、0.842,明显高于NSE(P <0.05)。(4)化疗2周期后,疗效为疾病控制组 SCLC 患者血清 ProG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而疗效为疾病进展组 SCLC 患者血清 ProGRP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roGRP、NSE可以作为SCLC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ProGRP较NSE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德经;宁国兰;柳兆飞;张润;李殿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并验证基于“健脾益气”思想运用小儿推拿及中药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方法:此项目研究采取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大样本,前瞻性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50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推拿组、中药组、推药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并在治疗前后采用厌食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标准并结合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测定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中,推药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其余3组(均P <0.05)。血红蛋白、微量元素血锌的测定结果中,4组均有改善(均 P <0.01),推药组明显优于推拿组、中药组、西药组(均P <0.05)。结论:“健脾益气”小儿推拿套路结合中药验方方案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著,且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作者:吴强;邵瑛;唐纯志;金炳旭;崔韶阳;刘振寰;洪文扬;何煜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有效的、公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治疗缺点为创伤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我院采用术中使用驱血带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庆;王旭;鉴涛;秦委委;许飞;辛振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脓毒症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中心肌抑制则是脓毒症重要并发症[1]。有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40%~50%的脓毒症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其中出现心力衰竭者占7%[2]。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实时评价心脏功能良好的生化标志物,心功能受损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有明显的上升,上升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平行[3]。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激素的前体,被视为细菌感染的可靠生物标志物之一,在脓毒症的辅助诊断方面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其浓度升高水平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4]。本文旨在研究脓毒症患者 NT-proBNP 水平与PCT 水平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和对病情的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胆碱酯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初诊且未经任何治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癌症组,10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8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良性肿瘤组,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估胆碱酯酶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6931.0±1447.2)U/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837.0±2135.3)U/L,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 SPSS软件绘制胆碱酯酶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 =0.774,佳Cut-off值是7758.5 U/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直径是否>5 cm(P =0.014)与是否发生远端转移(P =0.017)的胆碱酯酶活力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直径对胆碱酯酶有影响。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低于正常组,肿瘤大直径越大则胆碱酯酶越低。

    作者:宋倩;陈文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