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吴莹(综述);徐维田(审校)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微生物, 肠道免疫系统, 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失衡, 组成成分, 生态保持, 平衡状态, 黏膜上皮, 免疫功能, 疾病, 营养, 人体, 屏障, 构成, 代谢, 保护
摘要:人体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由肠道微生物、肠黏膜上皮及肠道免疫系统3部分构成。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发挥着代谢、营养、屏障保护、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1-2]。但在许多疾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成分往往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促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IHSS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 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4.5 h 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时间≤4.5 h且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的重型脑梗死患者127例,将6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59例不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治疗前和治疗后7、30 d通过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90 d 时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综合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7、30 d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90 d 的mR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 vs 0%,7.5% vs 5.1%, P >0.05)。结论:NIHSS 评分≥15分且发病时间≤4.5 h的重型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童艳飞;张佩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癌-睾丸抗原OIP5的研究进展

    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是一类具有特异性表达模式的肿瘤相关抗原,自从 VANDER BRUGGEN等[1]发现首个 CTA(MAGE-A1)后,多种 CTA 相继被发现,目前已有200多个 CTA 在 CTA 数据库中注册(http://www.cta.lncc.br/)。由于CTA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而在大多数正常组织(除外睾丸或卵巢和胎盘外)不表达或少量表达,并且能在肿瘤患者体内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CTA被认为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目前,CTA的一些成员(如 MAGE-A1、MAGE-A3和 NY-ESO-1等)的肿瘤免疫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在一些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2-5]。 OIP5(Opa interacting protein 5)是CTA 家族成员之一,本文将对其基因结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宁理懂;张庆梅;谢小薰;肖绍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以及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患儿70例。分为两组:(1)枸橼酸咖啡因组(观察组,35例),枸橼酸咖啡因,首剂负荷量20 mg/kg,24 h 后给予维持量5 mg/kg,每天一次,如呼吸暂停仍频繁发作,可增加剂量至10 mg/kg;(2)氨茶碱联合纳洛酮组(对照组,35例),氨茶碱首剂负荷量5 mg/kg,12 h后给予维持量2 mg/kg,每12 h一次,同时予纳洛酮0.1 mg/kg,每12 h 一次,氨茶碱首剂后6h即给予纳洛酮治疗,二者交替使用。观察患儿呼吸暂停、氧疗持续时间、脑损伤发生、病死率及耳声发射未通过率等相关情况,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 AOP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氧疗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儿在病死率、脑损伤发生率及耳声发射未通过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3)在治疗阶段,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较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更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郭玥馨;牛莉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粒淋比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IR)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关系。方法:选取27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WHO的诊断标准分为高尿酸(HUA)组224例,其余为正常尿酸(NUA)组49例;另选取正常对照组100例。分析血尿酸与NLR和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HUA组的NLR和IR明显高于NUA 组(2.54±0.63 vs.2.05±0.61, P <0.001;3.70±1.86 vs.2.71±1.43, P <0.001);(2)在HUA组中, UA和NLR、IR呈正相关(分别为r =0.480, P <0.001; r =0.332, P <0.001)。(3)NLR [P <0.001, EXP(B)=8.045,95%CI 4.597~14.079]为HUA的危险因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NLR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伊华;罗鹏;余思渊;唐如;彭奕贤;何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roGRP和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首次确诊并化疗SCLC患者60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肺良性疾病(BPD)患者40例,分别采用ELISA 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 的水平,评估其对SCLC的临床价值。结果:(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NSCLC组和BPD组(均P <0.05)。(2)ProGRP和 NSE 在广泛期 SCLC 组的水平均高于局限期 SCLC 组(P <0.05)。(3)采用 ROC 曲线确定 ProGRP 诊断SCLC 的界值为64.68 pg/mL,ProGRP 诊断 SCL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6.7%、97.5%、0.842,明显高于NSE(P <0.05)。(4)化疗2周期后,疗效为疾病控制组 SCLC 患者血清 ProG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而疗效为疾病进展组 SCLC 患者血清 ProGRP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roGRP、NSE可以作为SCLC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ProGRP较NSE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德经;宁国兰;柳兆飞;张润;李殿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人体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由肠道微生物、肠黏膜上皮及肠道免疫系统3部分构成。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发挥着代谢、营养、屏障保护、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1-2]。但在许多疾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成分往往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促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吴莹(综述);徐维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水平,讨论二者之间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髋部骨折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与患者进行直接沟通。应用残障接受度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残障接受水平,应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并应用 SPSS 17.0软件包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处于中度水平,与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r =0.246,P <0.05),且与家庭承担维度、家庭亲密度维度均明显相关(P <0.01)。结论:提高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水平,可有效提高其社会关系质量。反之,若增加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残障接受度,二者相互促进。

    作者:王桂红;刘彦淑;金淑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对淋巴水肿胸导管探查术患者全麻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胸导管探查术患者全麻效应的影响。方法:住院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一组为 D 组(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为0.8μg/kg,15 min 内,维持量0.4μg/(kg·h);另一组为 N 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药,苏醒期质量,苏醒时间,不同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D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用量及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2)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入室后(T1)、手术结束时(T4)及离室时(T6)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及拔管时(T5),D 组均低于 N 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1);心率比较:入室后(T1)及手术结束时(T4)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拔管时(T5)及离室时(T6),D组心率均低于N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3)术后D组不良事件发生少于N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8μg/kg,维持量0.4μg/kg,能够预防淋巴外科手术中气管插管反应,提高苏醒质量;但在拔管后仍需临床常规监护,防治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冯枫;唐祎航;关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缝焊接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焊接电子凝结器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6只新西兰兔平均分为4组。A 组使用高频焊接电子凝结器,B 组使用超声刀,C 组使用闭合束血管结扎系统(以下简称 Ligasure ), D 组使用丝线和普通手术刀。术中测定 A、B、C 组仪器工作温度,分别于术后1、4、7 d 观察预后并取闭合处组织,行 HE 染色。结果:所有动物均良好存活,无胆漏;A 组手术耗时更短,出血量更少,工作温度更低,肉芽组织出现更早,炎性反应更轻。肝功能术前术后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高频焊接电子凝结器行胆囊切除术,能达到与和超声刀、Ligasure 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作者:王冠楠;崔梓铭;班柳娴;谭楚红;厉周;韩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traclip方法治疗二尖瓣返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评估Mitraclip方法治疗二尖瓣返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纳入有关经皮修复二尖瓣返流治疗的临床试验。按照Meta 分析方法提取数据,用Revman 5.0软件对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共6篇临床试验文献(428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发现:Mitraclip方法治疗二尖瓣返流可以显著降低返流分级,减轻NYHA心功能分级,延长6 min 步行距离。随访超声心动图还发现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容积均减少(P <0.05)。然而,NT-pro BNP、左室收缩末内径及容积、左房容积等指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0.2%,治疗过程及短期随访的病死率约2.1%。结论:Mitraclip 治疗二尖瓣返流是安全可行的措施,尤其对于高手术风险的重度二尖瓣返流患者。该方法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低,可以减少瓣膜返流量,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活动耐量,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韩丹;雷寒;黄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8例足月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方法:回顾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足月及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足月儿败血症病例中,10例为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其中耐苯唑西林8例(8/10),临床多为晚发型(9/10),无院内感染;8例足月儿革兰阴性杆菌有6例为院内感染。20例早产儿败血症病例中,17例病原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16/17),临床多为早发型(11/20),院内感染9例(9/2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接近或超过70%,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95.8%,接近或超过7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酶抑制剂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甙类100%敏感。结论:本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病原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早产败血症患儿主要由革兰阴性菌所致,分离株均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敏感。

    作者:雷克竞;唐国红;姚开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14例为偏头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参照SCHELTENS等的方法,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程度进行半定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DWMH、PVH 和大脑白质变性的半定量分数,统计偏头痛组1周内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并采用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偏头痛组脑白质变性分数与偏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血浆Fib、Hcy、LDL-C等水平、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 PVH分数、DWMH分数及大脑白质变性分数均提高(P <0.05)。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分别为(3.52±0.48)次和(5.25±2.67)年。 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与脑白质变性分数均呈正相关(r =0.518,0.584,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常伴有脑白质变性,且其脑白质变性与发作次数及病程均相关,应尽早对偏头痛进行诊治,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从而预防其脑白质变性的发生。

    作者:杨映珊;邱少雄;黄江玲;许淑月;陈少贤;邱惠玉;杨潮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OSP)与胸部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在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复杂性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8例(OSP 45例和TEVAR 7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远期生存率,并采用COX 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因素。结果:与OSP组相比,TEVAR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多、手术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均 P <0.05);远期生存效益两组治疗方式间无明显差异(P >0.05);术前合并难治性高血压(P =0.021, OR =11.1,95%CI:1.428~86.372)以及术前主动脉总体直径>55 mm(P =0.001,OR =4.5,95%CI:1.842~11.346)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TEVAR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远期生存率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难治性高血压和主动脉直径作为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提示治疗前后均应重视对血压的控制和腔内修复技术的选择。

    作者:朱岩;刘建民;翟水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镜组织学活检与细胞学刷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组织学活检及细胞学刷检对提高胃癌的诊断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854例经手术诊断为胃癌患者的内镜组织学活检诊断结果及细胞学刷检诊断结果与其诊断肿瘤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组织学活检诊断阳性率92.9%,细胞学刷检诊断胃癌阳性率92.6%,细胞学刷检阳性率及组织学活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组织学活检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学刷检诊断符合率与组织学活检无统计学差异,且具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蒋树丽;王亚伟;王东阳;李增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失用症的分类及治疗研究现状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死因之一,脑卒中不仅引起偏瘫和各种神经受损症状,还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而失用症是认知障碍中常见且容易被忽略的临床症状之一[1]。失用症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回归社会能力[2]。目前,国内外对失用症理论见解和评估治疗方法仍较少[2-4],故对失用症分类、评定、治疗做一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芹;陶静;刘斐雯;宋海燕;梁小凤;陈立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级别胚胎囊胚培养及临床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级别胚胎(Ⅲ、Ⅳ级胚胎)的发育潜能、移植新鲜囊胚及冻融囊胚的临床结局,为低级别胚胎的培养及移植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本助孕中心656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3026枚低级别胚胎继续培养至 D5/D6囊胚的形成情况及临床结局。若患者下一周期进行囊胚解冻移植,探讨冻融囊胚与冻融卵裂胚的临床结局。结果:D3非优质胚胎的囊胚率为35.06%。有囊胚形成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形成组(52.62% vs.35.86%,P <0.05);冻融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也显著高于卵裂胚解冻后移植胚胎的临床妊娠率(56.27% vs.38.91%,P <0.05),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囊胚培养可筛选出低级别胚胎中具发育潜能的胚胎,移植冻融囊胚能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高患者胚胎的利用率。

    作者:李楠;赵冰玲;唐妮;唐永梅;韦立红;韦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132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促炎症过程

    目的:探讨miR-132能否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促炎性过程。方法:用miR-132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用或不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分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SIRT1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32的内皮细胞中,3′UTR荧光素酶活性(0.338±0.036)显著下降(P =0.000)。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32能在 mRNA 水平及蛋白水平抑制 SIRT1的表达(P <0.01)。同样, SREB、脂肪酸合酶及 HMGCR 的表达均出现下降。结论:miR-132直接作用于SIRT1的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32通过抑制SIRT1、SREBP-1c及其下游调控基因包括FASN和HMGCR的表达,控制脂肪生成和胆固醇生成。 miR-132抑制SIRT1的表达,参与内皮细胞中脂质代谢依赖性的促炎性过程。 miR-132可能是种新型的靶向治疗AS的方法。

    作者:黄显莹;符方勇;陈清;林智琪;刘正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腰椎退行性疾病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疗效

    传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方法是采用椎弓根钉非动态固定系统,但患者术后病变节段活动度降低甚至丧失,并伴有慢性腰痛、临节段退变加速,因此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1-3]。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Dynesys)是一种用于稳定腰椎的非融合性椎弓根系统, Dynesys在传统椎弓根坚强内固定系统上加以改进,使用钛合金椎弓根钉、PET绳索及聚酯套管组件,实现对脊柱节段运动的弹性固定,大大降低相邻节段退变、钉棒断裂等风险[4-5]。

    作者:刘克骏;米明珊;白海明;麻承德;伍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否的临床探讨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118例颈椎病退变患者,其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后纵韧带切除术,并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其中后纵韧带切除72例,后纵韧带保留46例。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X线复查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脊髓、神经根压迫解除。两组JOA评分术前6~14分,平均(9±3.24)分,术后半年随访时8~16分,平均(11±2.25)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改善率22%~93.3%,平均62.5%。结论:并非所有颈椎前路手术均需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应认真评估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

    作者:马航展;蔡东岭;李伟宽;何永浩;梁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女性糖调节受损患者降低膳食血糖负荷对血糖的影响

    目的:研究女性糖调节受损( IGR )患者膳食血糖负荷( GL )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筛查参与我院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广州社区40~79岁居民,纳入120例女性 IGR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 膳食回顾法,并测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起始和结束时的血糖水平,分析不同膳食 GI、GL 与血糖变化的关系。结果:99例完成12个月的研究。按照 GL 变化百分比(ΔGL )分为Ⅰ组(ΔGL <-30%)、Ⅱ组(ΔGL -30%~-10%)和Ⅲ组(ΔGL≥-10%)。Ⅰ组及Ⅱ组 HbA1c降低率均大于Ⅲ组(P <0.05)。结论:女性 IGR 患者膳食 GL 降低10%或以上有利于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作者:何凤怡;陈超刚;林刁珠;林秀红;袁智敏;严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