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疗效比较

朱岩;刘建民;翟水亭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室内修复术, 开放手术, Stanford B分型
摘要: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OSP)与胸部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在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复杂性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8例(OSP 45例和TEVAR 7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远期生存率,并采用COX 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因素。结果:与OSP组相比,TEVAR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多、手术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均 P <0.05);远期生存效益两组治疗方式间无明显差异(P >0.05);术前合并难治性高血压(P =0.021, OR =11.1,95%CI:1.428~86.372)以及术前主动脉总体直径>55 mm(P =0.001,OR =4.5,95%CI:1.842~11.346)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TEVAR治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远期生存率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难治性高血压和主动脉直径作为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提示治疗前后均应重视对血压的控制和腔内修复技术的选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肺热稀释法与胸腔阻抗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法(PiCCO)和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EB)测定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评价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危重症患者同时应用PiCCO及TEB监测心脏指数(CI)、系统性血管紧张指数(SVRI)、每搏变异率指数(SVV)、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或胸腔内液体含量指数(TFCI)等参数,每隔2 h监测1次,连续监测10次,使用Pearson 分析比较所测数据的相关性。结果:CIPiCCO =(3.64±0.48)L/(min·m2),CITEB =(2.83±0.32) L/(min·m2),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802),SVRI和SVV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85,r =0.732),但 ITBVI 与 TFCI 的相关性较差(r =0.214)。结论:经肺热稀释法与胸腔阻抗法测定心输出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苏伟;杨智;傅永鸿;杨自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132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促炎症过程

    目的:探讨miR-132能否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促炎性过程。方法:用miR-132模拟物和抑制剂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然后根据实验要求用或不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处理,分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SIRT1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32的内皮细胞中,3′UTR荧光素酶活性(0.338±0.036)显著下降(P =0.000)。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32能在 mRNA 水平及蛋白水平抑制 SIRT1的表达(P <0.01)。同样, SREB、脂肪酸合酶及 HMGCR 的表达均出现下降。结论:miR-132直接作用于SIRT1的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132通过抑制SIRT1、SREBP-1c及其下游调控基因包括FASN和HMGCR的表达,控制脂肪生成和胆固醇生成。 miR-132抑制SIRT1的表达,参与内皮细胞中脂质代谢依赖性的促炎性过程。 miR-132可能是种新型的靶向治疗AS的方法。

    作者:黄显莹;符方勇;陈清;林智琪;刘正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β对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戊四氮致急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水通道蛋白4( AQP4)表达变化,探讨 IL-1β调节 AQP4表达参与癫痫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IL-1β组、戊四氮组、IL-1ra (IL-1受体拮抗剂)+戊四氮组、地塞米松+戊四氮组。记录60 min 内各组大鼠痫性发作级别。免疫组织化学、RT-q PCR 检测6、12、24、36 h 海马 AQP4的表达。结果:IL-1β组和戊四氮组重度癫痫发作;地塞米松+戊四氮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发作;IL-1ra +戊四氮组较戊四氮组发作减轻(P <0.05)。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 PCR 显示:戊四氮组与对照组相比12 h 后 AQP4表达明显升高(P <0.05),发作后24 h 达到高峰(P <0.001),IL-1ra +戊四氮组12~36 h 的 AQP4表达都低于戊四氮组同时间点(P <0.05),地塞米松+戊四氮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促炎因子 IL-1β可能通过上调海马 AQP4表达,影响脑内局部水平衡,增加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或离子的浓度,促进神经元放电。

    作者:邓镇;余涵;赵元淑;祁桂林;马猛;罗亚楠;朱晓琴;雷水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否的临床探讨

    目的:介绍颈椎前路手术中后纵韧带的切除与保留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118例颈椎病退变患者,其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5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所有病例均行颈椎前路手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行后纵韧带切除术,并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其中后纵韧带切除72例,后纵韧带保留46例。1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X线复查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MRI均提示脊髓、神经根压迫解除。两组JOA评分术前6~14分,平均(9±3.24)分,术后半年随访时8~16分,平均(11±2.25)分,差异有显著性(P <0.05);改善率22%~93.3%,平均62.5%。结论:并非所有颈椎前路手术均需切除颈椎后纵韧带。应认真评估术前患者影像学资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后纵韧带。

    作者:马航展;蔡东岭;李伟宽;何永浩;梁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8例足月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方法:回顾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足月及早产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足月儿败血症病例中,10例为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其中耐苯唑西林8例(8/10),临床多为晚发型(9/10),无院内感染;8例足月儿革兰阴性杆菌有6例为院内感染。20例早产儿败血症病例中,17例病原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16/17),临床多为早发型(11/20),院内感染9例(9/2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接近或超过70%,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95.8%,接近或超过7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酶抑制剂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及氨基糖甙类100%敏感。结论:本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病原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早产败血症患儿主要由革兰阴性菌所致,分离株均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敏感。

    作者:雷克竞;唐国红;姚开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腹腔镜组)55例,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组(显微镜组)58例。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阴囊水肿,以及术后疼痛改善及复发情况,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腹腔镜组相比,显微镜组术后阴囊水肿及复发的情况均较少(P <0.05),而术后疼痛恢复情况及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情况,两组都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Ⅱ度与Ⅲ度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复发,及疼痛缓解差异均没有显著性;Ⅱ度患者术后的a + b级精子比率、精子活率均比Ⅲ度患者增加,而精子密度的改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并发症少、术后不容易复发、疗效好的优点,有望替代腹腔镜,成为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磊;阳宁;刘俊;谢皇;许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BDNF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血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 的水平变化及帕罗西汀治疗PTSD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组、用药组,每组8只。应激组、用药组经过应激步骤处理后建立PTSD样模型;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检验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行为学指标变化;用药组按照10 mg/(kg·d)的剂量给予帕罗西汀14 d。正常组与应激组大鼠饮用蒸馏水。14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3组大鼠血液中BDNF mRNA 的变化。结果:应激组大鼠血液中BDNF mRNA 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组大鼠血液中 BDNF mRNA 的表达水平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DNF mRNA 可能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参与了 PTS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帕罗西汀对PTSD大鼠BDNF mRNA 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秀玉;董原君;梁霞;胡敏;张跃奇;张桂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roGRP和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首次确诊并化疗SCLC患者60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肺良性疾病(BPD)患者40例,分别采用ELISA 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roGRP和NSE 的水平,评估其对SCLC的临床价值。结果:(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组中的水平明显高于NSCLC组和BPD组(均P <0.05)。(2)ProGRP和 NSE 在广泛期 SCLC 组的水平均高于局限期 SCLC 组(P <0.05)。(3)采用 ROC 曲线确定 ProGRP 诊断SCLC 的界值为64.68 pg/mL,ProGRP 诊断 SCLC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6.7%、97.5%、0.842,明显高于NSE(P <0.05)。(4)化疗2周期后,疗效为疾病控制组 SCLC 患者血清 ProGRP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而疗效为疾病进展组 SCLC 患者血清 ProGRP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roGRP、NSE可以作为SCLC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标志物,ProGRP较NSE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德经;宁国兰;柳兆飞;张润;李殿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其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然后用Edena 软件拼接测序数据,再利用RAST网上工具将拼接得到的contigs 进行注释,并用BLAST网上工具进行分析。结果:pNDM-LJ 为54 kb 大小的环状质粒,GC含量约为49%,预测编码52个功能基因,在不相容群分类中属于IncX3群质粒。该质粒与已知的IncX质粒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blaNDM-1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比较复杂,推测其是由多个转座事件共同构建的。在pNDM-LJ中,blaNDM-1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与ISAba125和IS26两种插入序列相连,形成大小约为10.8 kb的转座子样结构。结论:pNDM-LJ质粒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1,可能对我国的广泛传播blaNDM-1基因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羚;唐海玲;陈定强;裘宇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女性糖调节受损患者降低膳食血糖负荷对血糖的影响

    目的:研究女性糖调节受损( IGR )患者膳食血糖负荷( GL )与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筛查参与我院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广州社区40~79岁居民,纳入120例女性 IGR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 膳食回顾法,并测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起始和结束时的血糖水平,分析不同膳食 GI、GL 与血糖变化的关系。结果:99例完成12个月的研究。按照 GL 变化百分比(ΔGL )分为Ⅰ组(ΔGL <-30%)、Ⅱ组(ΔGL -30%~-10%)和Ⅲ组(ΔGL≥-10%)。Ⅰ组及Ⅱ组 HbA1c降低率均大于Ⅲ组(P <0.05)。结论:女性 IGR 患者膳食 GL 降低10%或以上有利于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作者:何凤怡;陈超刚;林刁珠;林秀红;袁智敏;严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强化模式量化分析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超声造影强化模式(CEUS)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直径≤30 mm 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患者分组,42例复发时间≤2年为B1组,23例复发时间>2年为 B2组,49例初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为 A 组,比较3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 CEUS 增强表现的异同,应用 TIC 分析软件对病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3组时间-强度曲线异同。绘制 TIC 定量参数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CEUS 3期增强表现:动脉期高增强B2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门脉期等增强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8);延迟期低增强B2组与A组及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P ′=0.005)。 TIC定量参数比较:降支减半时间B2组与A组及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 P ′=0.013);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19, P =0.104, P =0.461);降支减半时间的曲线下面积0.841。结论:复发灶的强化模式与时间具有相关性,复发性肝细胞性小肝癌(>2年)CEUS强化模式不典型,CEUS应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从而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真真;王绮;张延瑞;韩双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姜黄挥发油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挥发油(TVO)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 细胞株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VO(1.25~160 mg/L)行体外干预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160 mg/L TVO 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 Transwell 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TVO浓度的升高及干预时间的延长,SH-SY5Y细胞存活率逐渐减低(P <0.01),凋亡率逐渐增加;经160 mg/L TVO 的培养液培养12、24、48 h 后,其细胞迁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随TVO浓度增高,细胞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 <0.01),且当浓度达到160 mg/L 时,侵袭力与顺铂无明显差异。结论:TVO能有效地抑制SH-SY5Y细胞增殖及侵袭。

    作者:薛月萃;涂云华;叶振源;荣冬芸;昝雪娟;潘军玲;曹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6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穴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雪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肥大细胞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肥大细胞(mast cell)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靶细胞,是与IgE 有关的免疫调节细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大细胞也参与非过敏性刺激引发的炎症免疫性疾病。深入研究肥大细胞的功能,对于相关炎症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仅对与肥大细胞相关的若干炎症免疫性疾病做一综述。

    作者:贾云莉;李世刚;柳蔚;喻玲玲;曾小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育男性Y染色体长度异常的精液质量

    目的:了解在辅助生殖技术(in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中 Y 染色体长度异常患者的精液质量情况,并按不同精液质量分组,讨论其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结局及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中心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患者共2739周期,染色体检查682例,其中染色体正常436(63.93%),合并畸形精子症196例,染色体长度异常共146例(Y =22,139例;Y =18,7例),占5.33%,合并畸形精子症73例。将患者分为染色体长度正常组和染色体长度异常组,再分精子形态正常组、精子形态异常组2个亚组,共4组,即染色体长度正常且精子形态正常组(组1),染色体长度正常并精子形态异常组(组2),染色体长度异常且精子形态正常组(组3),染色体长度异常且精子形态异常组(组4)。分析4组间临床一般情况、精液质量、胚胎质量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4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3.4%、69.0%、70.9%和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组1和组2,组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5)。组4间卵裂率和优胚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单胎分娩、剖宫产、流产/引产和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IVF/ICSI助孕的患者中,染色长度异常如果合并畸形精子症可能影响胚胎质量,如受精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伟;秦雯;莫定敢;陈美佳;吕福通;覃爱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有效的、公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但其治疗缺点为创伤大、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我院采用术中使用驱血带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方式治疗静脉曲张,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缩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海庆;王旭;鉴涛;秦委委;许飞;辛振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人体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由肠道微生物、肠黏膜上皮及肠道免疫系统3部分构成。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发挥着代谢、营养、屏障保护、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1-2]。但在许多疾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成分往往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促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吴莹(综述);徐维田(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头痛对脑白质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1日于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14例为偏头痛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参照SCHELTENS等的方法,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程度进行半定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DWMH、PVH 和大脑白质变性的半定量分数,统计偏头痛组1周内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并采用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偏头痛组脑白质变性分数与偏头痛发作次数及病程的关系。结果:偏头痛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血浆Fib、Hcy、LDL-C等水平、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 PVH分数、DWMH分数及大脑白质变性分数均提高(P <0.05)。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分别为(3.52±0.48)次和(5.25±2.67)年。 Kendall′s Tau 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发作次数及病程与脑白质变性分数均呈正相关(r =0.518,0.584,P <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常伴有脑白质变性,且其脑白质变性与发作次数及病程均相关,应尽早对偏头痛进行诊治,减少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从而预防其脑白质变性的发生。

    作者:杨映珊;邱少雄;黄江玲;许淑月;陈少贤;邱惠玉;杨潮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结合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脂联素( ADP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和超声造影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级别。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ADP 和hs-CRP 水平。结果:(1)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吸烟史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梗死组患者血清 AD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脑梗死患者中软斑块者血清 AD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hs-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Ⅰ/Ⅱ斑块者血清ADP水平显著高于Ⅲ/Ⅳ斑块者而血清hs-CRP 水平显著低于Ⅲ/Ⅳ斑块者。结论:血清ADP与hs-CRP水平不仅与脑梗死相关,还与粥样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关联。

    作者:王智明;李淮玉;李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彩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用于胃癌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前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2]。加之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物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3-6]。因此,本科室自2014年7月开始,对胃癌患者创新性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财;任莹坤;王松涛;李剑;韩广森;王刚成;谷博;任柏林;润增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