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靓淇;黄铁球;吴清华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1]。传统的放化疗对肾细胞癌患者无明显疗效。近些年,随着肿瘤分子机制深入研究,临床诊治肾癌患者逐渐向以识别肿瘤突变基因为靶点的个性化治疗转变,然而机体肿瘤免疫反应的多变性及复杂性使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疗效[2]。肿瘤免疫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靶向免疫检查点促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以及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疗效的重大突破,增加了人们对改善肾癌患者生存期以及药物疗效的信心[3-4]。现阶段,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肾癌患者具有广泛前景的治疗方式之一[5]。
作者:杨康;李魏芳;喻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再次有20篇优秀论文入选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F5000)。自2012年F5000项目启动至今,本刊共有76篇(包括编辑部推荐的8篇)优秀论文入选该平台,在全国300种精品科技期刊中,本刊入选论文数继续保持在中上水平。本刊向此次入选的20篇论文的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准确的方法,但会带来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 SLNB)则可以避免这些术后并发症,并被认为是除炎性乳腺癌以外,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1]。乳腺癌SLNB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和核素标记等。由于亚甲蓝使用方便,费用低廉等得到国内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但使用不当可引起皮瓣坏死,国内少见该副作用的报道,故对本科室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225例乳腺癌患者的皮瓣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清默;欧阳忠;黄于凡;陈双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丁苯酞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3例。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楂叶总黄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较丁苯酞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 =5.1482,P <0.01;字2=4.0737, P <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 <0.01),且联合用药组TG、TC及LDL-C水平的降低更为显著,而HDL-C水平的升高更为显著(分别t =3.1284、3.5243、2.0431、2.2239,P <0.05或P <0.01);同时,联合用药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好转情况明显优于丁苯酞组,NSE水平降低也更为显著(分别字2=3.9025,P <0.05;t =5.1482,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山楂叶总黄酮治疗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神经损伤,逆转大脑中动脉狭窄,不良反应轻微,而且能够有效降低NSE蛋白表达水平,能够为患者病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效果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进玲;唐树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椎体骨赘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及探讨骨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中老年腰腿痛患者,利用X线及MRI分别观察骨赘和腰椎间盘退变,根据Nathan方法将骨赘分为4度,定义Ⅱ度及以上为存在骨赘,再根据Pfirrmann方法将腰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对所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赘与年龄在各腰椎节段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腰椎L3/4、L4/5的骨赘比例(76.7%、70.8%)比上腰椎L1/2、L2/3(31.7%、46.7%)高,骨赘形成和腰椎间盘退变在各腰椎节段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随着腰椎间盘退变加重,椎体骨赘形成越明显,腰椎间盘退变导致椎体应力过高是骨赘形成重要原因。
作者:刘湘;季伟;李伦超;韦文武;朱青安;王吉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326例,根据入院72 h内是否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66例和非END组26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判断血管病变情况。结果:(1)单因素分析示,END组较非END组总胆固醇水平升高(P <0.05),吸烟、责任血管闭塞、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及低钠血症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 <0.05);(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责任血管闭塞(OR =2.137,95%CI 1.093~4.181)、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OR =2.001,95%CI 1.023~3.912)及低钠血症(OR =2.467,95%CI 1.217~5.000)是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责任血管闭塞、早发卒中相关性肺炎、低钠血症可作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预测指标。
作者:张瑜;程曼;姚源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arthritis, TA)[1]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继发于骨折或创伤后,又称为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临床上踝关节TA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步行能力受限等临床症状。国内外有报道[2-3]注射玻璃酸钠能够持续缓解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亦有进行手术治疗晚期踝关节TA[4]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目前针对踝关节TA的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理疗、关节活动度训练、镇痛药、辅助器训练以及中药熏洗等[5]。BTE Primus RS通过协同训练以及视觉反馈信息的输入,增强了关节控制能力,可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在长期疗效的维持方面有着显著效果[6],另有研究[7]表明Maitland手法可改善创伤性关节炎的功能。而BTE PrimusRS训练联合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TA患者则未见报道。本研究联合采用BTE Primus RS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踝关节TA患者,发现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新春;何星飞;梁成盼;张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H2O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4组(n =24):正常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H2O2损伤组、H2O2损伤+右美托咪定组。各组采用MTS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处理因素:PI3K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右美托咪定及H2O2刺激损伤,排列组合分成8组处理细胞,分别测定HIF-1α、Bcl-2及Bax蛋白水平及细胞活力。结果:右美托咪定可上调H2O2损伤HK-2细胞的HIF-1α、Bcl-2的蛋白水平,从而改善细胞活力及减少细胞凋亡率,且上述作用可被PI3K抑制剂LY294002逆转。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兴奋PI3K/Akt/mTOR通路,上调HIF-1α蛋白水平对体外HK-2细胞H2O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波;王晓俏;邱小弟;阮林;黄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化痰活血降气方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证候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分级、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包括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明显提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FIB及CRP水平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AECOPD安全有效。
作者:张念;殷人易;袁文胜;孙洁民;夏倩;黄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3~1/2后停止,术后常规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39例,血肿穿刺前放置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控制性抽吸,设定目标ICP为15 mmHg,达到目标ICP则停止抽吸,术后根据ICP监测数值控制性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5万单位等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判ICP控制在HICH的价值。结果:通过治疗组观察发现,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ICP,术中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即可;术后再出血:治疗组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肿排空用时:治疗组(7.36±2.06) d,对照组(10.00±2.5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19.45±5.942) d,对照组(25.52±9.88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ICP监测联合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HICH,改变既往术中经验性抽吸血肿和术后推注药物的观念,提出控制性引流和注药的理念,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约4~10 mL),即可降低ICP至目标值,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为临床上提供灵敏、客观的指标和依据,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韦拳堂;钟志伟;张子衡;黄杰浩;许益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常见的癌症之一。肝癌的发病率排在第六,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排第三[1]。肾上腺是HCC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2]。在影像学研究中,肾上腺转移瘤的发生率约4%~8%[3]。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为晚期肿瘤,失去手术机会。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常用的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黄伍奎;聂志成;由丽娜;王萍菊;王海林;杨树法;樊喜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salusin-α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确诊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100例,依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2个亚组:脑梗组50例,斑块组5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血清salusin-α及Lp-PLA2水平。结果:脑梗组血清salusin-α水平[(2.066±0.56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0.818)ng/L]及斑块组[(2.881±0.758)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脑梗组血清Lp-PLA2水平[(1.989±0.64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26±0.406)ng/mL]及斑块组[(1.703±0.541)n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呈独立负相关(OR =0.140,95% CI:0.054~0.368,P =0.0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salusin-α减低,Lp-PLA2增高;血清salusin-α水平减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丹;聂善静;王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患者女,34岁,已婚,教师,因“胸闷14年,发热2 d”于2015年6月14日入院。患者14年前曾于我院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3。2d前因外地出差,暴饮及受凉后出现间断发热(高约38℃)而入我科住院。近1个月内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查体:T 36.8℃,P 110次/min,R 20次/min, BP 134/78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金属瓣音,未闻及杂音、心包摩擦音及心包叩击音。
作者:杨靓淇;黄铁球;吴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从CTA表现、TICI、NIHSS、mRS等方面总结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治疗的优缺点及操作要点。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92.6%(25/27)。治疗2周后mRS即有明显改善(P <0.05),治疗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8.1%。本组无术后出血病例,死亡率为11.1%(3/27),颈内动脉闭塞者mRS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大脑中动脉闭塞者。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技术安全、快速、有效,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的患者仍可能获得良好预后,颈内动脉闭塞较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差。
作者:向欣;杨华;彭瀚;黄新源;马修尧;徐学友;吕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三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取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时点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三叉神经周围支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邓力;张清彬;张颖;何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脑血管造影术评估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特点,并分析侧支循环开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一级侧支循环和二级侧支循环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经治疗后,后交通动脉开放、前软脑膜动脉开放、后软脑膜动脉开放及联合开放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交通动脉开放、眼动脉开放及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14、9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不明显,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有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较无侧支循环好,而侧支循环的分级对患者的入院时神经功能未见明显影响;(2)有侧支循环开放的患者预后较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明显改善,侧支循环开放的类型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李海宁;梁炳松;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水平IL-1β和获得性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肺癌H460细胞迁移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460-TR和野生型H4608(H460-WT)中IL-1β的水平;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对H460细胞施加或不施加IL-1或者IL-1R的拮抗剂检测人重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PI3K/Akt )的迁徙范围和活性。结果:在条件培养基中的H460-TR细胞的迁徙能力和其IL-1β水平高于H460-WT细胞。肺癌H460细胞的迁徙徙能力和Akt活性和IL-1β水平一致。结论:癌症细胞中IL-1β的显著升高与H460-TR的高迁徙能力以及Akt活性是相互关联的。 Akt信号是IL-1β的下游通路,IL-1β可能可以作为转移性肺癌的药物作用靶点。
作者:朱郇悯;汤娟娟;季小芳;温镇成;高志岩;李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慢性肾病(CKD)患者醛固酮(Ald)逃逸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纳入非糖尿病CKD患者104例,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AR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12个月,根据治疗前后Ald浓度的变化,确定是否发生Ald逃逸,同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SI)治疗12个月时Ald逃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时(26.92% vs.14.42%,P =0.007)。治疗12个月时,不同CKD分期患者Ald逃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CKD3期患者Ald逃逸发生率高,CKD1期低。单用氯沙坦治疗时,治疗12个月的Ald逃逸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6个月(P =0.020)。治疗12个月血浆Ald浓度变化与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Scr)呈正相关(r =0.431,P =0.003;r =0.336,P =0.009),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 =-0.275, P =0.006)。24 h尿蛋白基线值、eGFR基线值与治疗12个月Ald逃逸的发生相关(OR =3.671,P =0.028;OR =0.972,P =0.019),其中eGFR基线值是独立预测因素(OR =0.970,P =0.012)。结论:部分非糖尿病CKD患者在RASI治疗后出现Ald逃逸,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肾功能水平与该现象发生有关,eGFR基线值是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杨庆春;罗慧洁;柏琳;施海涛;张志任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