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黄斑水肿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唐晓娟;刘琼;于健;丁媛媛;吴京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 DR )以及其是否存在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 , DME )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 SFCT )的关系。方法:纳入已确诊糖尿病患者70例122只眼。其中男36例64只眼,女34例58只眼,平均年龄(56.7±9.7)岁。所有患者均行必要眼科检查。分组:无DR (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轻度至中度非增生型DR (轻中度NPDR)组、重度非增生型DR (重度NPDR)组、增生型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后三组又分为伴有和不伴有显著性黄斑囊样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 CSME)两个亚组(CSME+/CSME-)。应用 SnOCT 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测量受检者 SFCT,应用 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NDR 组、轻中度 NPDR 组、重度 NPDR 组、PDR 组 SFCT 分别为(282.94±104.21)、(313.62±94.40)、(382.44±76.91)、(335.00±73.82)μm,NDR 组 SFCT 比其他三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86,P =0.03)。轻中度NPDR/ CSME-组与轻中度NPDR/ CSME +组、重度NPDR/CSME-组与重度NPDR/ CSME+组、PDR/CSME-组与PDR/CSME +组SF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R患者的SFCT随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增厚;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同情况下,CSME +与CSME-患者SFCT无明显差异。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宫颈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感染或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并探讨特定组合的HPV多重感染对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102例女性宫颈标本,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未见上皮病变或恶性病变组(LSIL/NILM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浸润性宫颈癌组(ICC/HSIL组)。通过对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HPV分型;然后进一步分析HPV多重感染的情况。通过计算ICC/HSIL或LSIL/NILM之间的优势比(OR),来检验特定HPV组合感染与宫颈癌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标本中,多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与单一感染相比,HPV68和HPV16共同感染使患ICC/HSIL的风险增加。结论:高危型HPV病毒共同感染时,其ICC/HSIL发生的风险较单一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更高。

    作者:赵红霞;董艳双;蔡友治;朱颖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由泌尿外科单一主导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由泌尿外科、血液透析、肾内科、麻醉科、手术室组成多学科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对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患者进行围术期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前、术后焦虑及抑郁负性情绪、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72 h 下床活动例数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将围术期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效衔接起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金宗兰;丁萍;廖贵益;李元海;宋真;孙梅林;徐娜;李锦;程光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用于牙科充填物检查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用于牙科充填物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视诊、探诊和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对54颗离体乳牙的牙-充填物边缘共288个位点进行继发龋和边缘缺陷的检查。充填物边缘缺陷指标为边缘缝隙、牙-充填物折裂、解剖外形和边缘着色。以去除充填物后体式显微镜下的视诊和探诊结果作为继发龋诊断金标准。结果:诊断仪诊断继发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3和0.743,视诊为0.60、0.58和0.584。诊断仪测量值与解剖外形和边缘着色正相关,与边缘缝隙和牙-充填物折裂无关。充填物为临床可接受时(无继发龋和缺陷)的测量值为9.4±10.2。结论:激光荧光龋齿诊断仪诊断继发龋优于视诊,测量值与边缘缺陷相关,可用于充填物的辅助检查。

    作者:宁晖丽;赖春花;杨剑珍;赵建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性损伤(IRI)的作用。方法:50只SD成年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GSH 预处理组(Pre组),GSH后处理组(Post组),每组10只。Pre组在术前24、16、8 h和45 min时腹腔注射4% GSH 100 mg/kg。Post在术后45 min、6、12和18 h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GSH。各组动物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后第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 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Pre组肾组织结构损害明显减轻,Post组无明显病理改变,Pre 组和 Post 组血清 Cr、BUN、MDA 和 NO 含量减少(P <0.05),T-SOD 含量增加(P <0.05),Post 组T-SOD 含量高于Pre 组(P <0.05)。结论:肾 IR 前或后24 h 内使用 GSH 对肾脏均有保护作用,IR后使用GSH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更优。

    作者:蔺艳;何涛;毛晓燕;甘仲霖;张莉;侯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血管内皮功能近中期随访

    目的:研究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早期手术是否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方法:选取20例主动脉缩窄患儿(CoA组),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6个月)12例,非早期手术组(手术年龄≥6月)8例。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于手术(或空白处理)前1 d及其后4年,监测四肢血压、充血性反应后右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结果:两组均未发现静息性高血压。CoA组在术前、术后1、4年右肱动脉FMD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而CoA早期手术组与非早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患儿血压正常,但仍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提示手术纠治无法解决血管损害问题,早期手术也未能减轻。

    作者:曾洁敏;黄萍;王红英;王燕飞;袁家;张丽;陈欣欣;崔虎军;金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试验,选取170例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心理护理,于患者出院时、出院14 d、2个月、6个月时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测评,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14 d、2个月、6个月时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 P <0.05),对照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 SAS、SDS 评分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延续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并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王雪;洪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PCNA、8-OHd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取胃癌组织(n =63),胃癌旁组织(n =36),慢性胃炎黏膜组织(n =9),免疫组化法测 PCNA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OHdG 进行定量检测。结果:PCNA 和8-OHdG 在慢性胃炎、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升高, PCNA 表达阳性率和8-OHdG 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 TNM 分期有关。此外,8-OHdG还与组织学分型有关(P <0.05)。结论:PCNA阳性表达和8-OHdG水平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且具有表达一致性,可联合作为评估胃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彭昭;田翠时;王贵生;高会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手段的变化

    随着影像学发展、泌尿微创技术提高以及对肾癌生物学特征的重新认识,肾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手段已发生巨大变化[1]。但对于中国南方人群特别是广西地区人群仍缺乏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我们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523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肾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伟金;吕佰豪;顾恺龙;莫曾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关于文献类型与载体标志代码的规定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诊治并规律随访的205例宫颈癌患者数据,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随访中均行HPV、TCT、SCC检测,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检测方案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价值。结果:在随访的205例患者中,复发43例,占21.0%。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HPV、TCT、SCC 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 HPV、TCT、SCC、HPV 联合 TCT,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检测时特异度较TCT联合HPV检测稍低,但二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T、HPV、SCC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监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治疗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翔鹏;彭冬先;郭鹏;张赛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实用医学杂志》再次入选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促排卵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排卵方法的选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 ART )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190例,分为Gn组(62例):GnRH拮抗剂方案;LE组(65例):LE联合GnRH方案;降调组(63例):口服避孕药(OC)后激动剂降调长方案。观察对比三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Gn 使用时间、Gn 用量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相比,降调组> Gn组> LE 组;HCG日血 LH 水平:LE 组> Gn 组>降调组;血清 E2:Gn 组>降调组> LE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降调组的种植率(47.11%)高于Gn组(27.56%),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20.69)高于LE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降调的来曲唑联合促性腺激素方案更适合PCOS患者行ART术前排卵功能的恢复治疗,更加经济、有效。

    作者:杨晓玲;杨丽华;杨洁;韦海秀;马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皮肤瘙痒症在西藏地区常见,与平原地区发病情况比较,还受到高原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强、长年低温、风力大等特殊环境因素影响,具有瘙痒更顽固、发病四季常见、移居高原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其发病机制有别于低海拔地区。皮肤瘙痒症也是高原部队常见皮肤病,严重影响官兵正常生活、训练[1-2]。传统治疗方法较多依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多、易形成依赖,且瘙痒症状缓解慢、易复发、皮肤苔藓化常见。笔者结合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辨证和高原地区环境特点,以消风止痒颗粒为主要用药,联合抗过敏药和外用药,采用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方法,取得了缓解快、复发少的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李波;刘大庚;曾庆先;张昊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替加环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血流感染1例

    患者男,26岁,半个多月前出现间断发热,伴乏力,自服“感冒退热药物”好转,1周前出现心悸、头晕、头痛,入院查体可及舌溃疡,左侧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有压痛;可见外痔,伴触痛。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40.02×109/L、RBC 1.93×1012/L、Hb 66 g/L、PLT 118×109/L,分类可见幼稚细胞49%;骨髓形态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免疫分型见两群异常细胞群,分别为偏幼稚单核细胞表型、异常髓系原始细胞表型。

    作者:刘晨曦;魏辉;周春林;林冬;刘凯奇;张广吉;魏述宁;秘营昌;王建祥;张凤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 HR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29例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接受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的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9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20.3个月,3例出现疾病进展(PD),2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25例可评价疗效,其中4例(16.0%)获得部分缓解(PR),17例(68.0%)疾病稳定(SD),客观缓解率(ORR)为16.0%,临床获益率(CBR)为4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8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炎、非感染性肺炎、乏力等。结论:对经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多线解救治疗失败的HR阳性晚期乳腺癌,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需进一步筛选合适的患者和探索中国患者的合适剂量及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作者:毛小玲;陆永奎;农丽;王洪学;刘燕;贾昱娴;周文献;谢伟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7、促炎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干扰素(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IL-37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8例PV 患者(银屑病组)口服阿维 A 治疗8周,应用 PASI 评分评估病情,并检测其与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 IL-37、IFN-γ、IL-4和IL-17的蛋白和mRNA含量。结果:银屑病组外周血IL-37、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前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01);IL-37含量在治疗4周时轻度降低(P >0.05),治疗8周时显著降低(P <0.001);银屑病组 PASI 评分、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4、8周时均显著降低(P <0.05);IL-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银屑病组中,PASI 评分与 IL-37、IFN-γ和 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IL-37亦与IFN-γ和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PASI 评分和 IL-37均与 IL-4无相关性(P >0.05)。结论:IL-37的高表达与PV发病有关,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IFN-γ和IL-17的含量变化相关,但变化程度并不一致,且与IL-4含量无关。

    作者:贺琪;皮先明;石全;陈宏翔;李家文;杨迎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寅时肩痛1例

    患者男,75岁,就诊于2011年7月,主诉:右肩关节疼痛半年余。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尤其在水平内收和后伸时出现疼痛,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及筋缩感。既往有:冠心病7年。曾于2009年患左侧肩周炎,未予治疗,发病1年后自愈。查体:右肩水平内收及后伸活动受限,肩髃穴及天宗穴附近有压痛,搭肩试验:(+)。舌质紫暗,苔薄白,右脉沉弱。诊断:肩痹。治疗过程:针刺后溪、三间(动留针)、阳陵泉等常规穴位,兼以补虚,加用足三里、公孙、陷骨。依上法治疗4次后筋缩感消失,白天疼痛基本消失,但每于清晨3时肩痛发作,难以平卧,疼痛部位集中在肩前,沿肺经循行分布,同时伴有咳嗽,约2h后疼痛及咳嗽不药而愈,每日如此,笔者考虑寅时(凌晨3到5点)为手太阴肺经主时,患者又痛在右侧(右侧亦为肺气所在),症状兼见咳嗽,综合脉象考虑肺气虚损。每日在发病前1h 针刺手太阴肺经输穴:太渊,并处以下方:黄芪25 g ,生白术10 g ,当归5 g,山萸肉15 g,桂枝5 g,知母5 g,片姜黄3 g,依上法治疗1 d 后肩痛即消失,3 d后咳嗽止。随访1年未再复发。

    作者:盖晓丽;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干扰素-G诱导蛋白10及降钙素原在AECOPD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评价血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清干扰素G诱导蛋白10(IP-10)及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选取AECOPD患者60例,sCOPD患者52例,对照组28例,构成随机平行资料。(2)另随机选择其中19例 AECOPD 患者及其稳定期构成COPD 急性加重-稳定期配对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标记物水平,比较并分析其异同。结果:(1)AECOPD 组 SAA 浓度与 sCOPD 组 SAA 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ECOPD 组与sCOPD组血清IP-10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3)AECOPD组与sCOPD组血清PCT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AECOPD组血清SAA和IP-10浓度较sCOPD组升高,有助于AECOPD的诊断,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54.9%,96.1%、75.0%。本研究结果中 PCT 不能用于鉴别AECOPD与sCOPD。

    作者:盛小军;赵子文;赵祝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透明质酸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骨组织缺损所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甚至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骨科领域亟须解决的医学难题。目前,骨移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供源不足、取骨所致供骨者损伤及供骨区并发症、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等弊端,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节细胞吸附、生长和分化、润滑关节、促进伤口愈合等[2-3]。近年来,HA及其衍生物在骨组织缺损修复中展示了潜在的优势。一方面,HA可作为载体支架材料参与骨组织修复,另一方面也可联合一种或数种生长因子诱导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从而修复骨组织缺损[4]。本文对近几年HA 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手段修复骨组织缺损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令涛;刘如明;肖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过表达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目的:通过慢病毒转染使心肌细胞过表达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oreceptor ,β3-AR )基因,研究其对体外培养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 SD 大鼠心室肌细胞,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以转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20、50、80、100转染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空病毒),病毒转染72 h 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 GFP 表达情况,以确定佳转染复数。心肌细胞以佳 MOI 值转染携带β3-AR 基因慢病毒24 h 后,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 NE )诱导心肌细胞48 h ,建立转染后体外心肌肥厚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β3-AR、原癌基因c-myc、c-fos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不同 MOI 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转染效率不同,以 MOI =50转染效率高; NE 诱导心肌细胞48 h 后,随β3-AR 表达增加,c-myc、c-fos 蛋白水平表达增加(Control 组:0.098±0.012、0.105±0.008 vs NE组:0.174±0.012、0.164±0.015 vs β3-AR 转染组:0.268±0.010、0.325±0.014,P <0.05),心肌肥厚加重。结论:以携带β3-AR 的慢病毒转染心肌细胞可有效增加β3-AR 表达,随β3-AR表达增加,心肌肥厚加重。

    作者:张慧;王丽;张源;马依彤;杨毅宁;马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