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

樊晓静

关键词:围术期, 胃管, 胃肠手术, 胃肠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胃肠手术患者胃管不同处理策略对术后并发症风险及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8例胃肠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术期处理,A组不常规留置胃管,B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前5min拔除,C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h拔除,D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h拔除。比较4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以放射免疫法检测4组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对4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结果:4组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A组显著较短(P<0.05);4组术前、术后1dVIP、M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组VIP低于另外3组,随拔管时间延长,VIP呈上升趋势。术后3、7dMTL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减趋势,A组水平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dGLU水平随拔管时间延长呈现递增趋势,A组水平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部不适以A组显著较低,与另3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其他不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不留置胃管可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受益,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安全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

    目的:探讨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方法:回顾32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分析 PWI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资料,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血管狭窄,侧支血管,脑血流量(rCBF )、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指标。结果:病例组:至少有1支椎基底动脉狭窄>70%,椎动脉重度狭窄17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0例;小脑上动脉重度狭窄8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后交通动脉开放22例;软脑膜动脉的显示11例;微小动脉团显示12例。病例组ROI/额叶白质比值相对于对照组rCBF、rCBV 值均下降,MTT 值延长,两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PWI结合MRA能够有效地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以及侧支循环血流代偿情况,有效的评估缺血区血液动力学。

    作者:张永刚;刘希胜;王敏;许新堂;张秋妹;苗重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Caspase-12和GRP78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心肌的表达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相关因子Caspase-12和GRP78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MVR)的表达。方法:30例择期行MVR的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BH 组,n =15)与心脏停跳组(CA 组,n =15),分别于体外循环(CPB)转流开始前(T0)、主动脉阻断30 min 后(BH 组为CPB开始后30 min,T1)及缝合右心房前(T2)收集右心房心肌组织,通过 RT-PCR 法检测两组心肌Caspase-12和GRP78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心肌Caspase-12和GRP78阳性着色情况。结果:CA组Caspase-12 mRNA 的表达量在T1时段增高,在T2时段显著增高(P <0.05);BH组仅在T2时段表达增高(P <0.05);CA组在T1、T2时间段Caspase-12 mRNA 表达量均高于BH组(P <0.05)。两组GRP78 mRNA 的表达量在 T1时段均增高,在 T2时段 CA 组表达量高于 BH 组(P<0.05)。 CA 组 T2时间段Caspase-12与GRP7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均高于BH组(P <0.05)。结论:心脏不停跳MVR能够通过减轻ERS反应来加强CPB过程中心肌保护。

    作者:马宪鲁;张申;陈德海;郑宝石;谢晓勇;周华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一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在肠癌中研究进展

    据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中国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为16.9/10万和11.6/10万,死亡率高达9.0/10万、6.1/10万[1],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现居第5位[2]。高脂饮食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增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然而潜在机制尚不清楚。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等磷脂代谢产物的代谢紊乱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肿瘤关系密切,在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严君君;周希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T-SPOT.TB对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对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T-SPOT.TB、腺苷脱氨酶(ADA)、TB-DNA 法及结核抗体检测54例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其中有2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第2个月末复查 T-SPOT.TB,比较治疗前后 T-SPOT.TB斑点形成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在对54例确诊为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SPOT.TB诊断灵敏度(79.63%)显著高于ADA(64.81%)、TB-DNA(48.15%)及结核抗体(55.56%)(P <0.05)。22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复查 T-SPOT.TB 值,T-SPOT.TB 阳性率为90.91%,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测试孔A和B斑点细胞数(SFC)较治疗前下降((t =2.728和2.400,均P <0.05)。结论:T-SPOT.TB诊断免疫低下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且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贾文青;刘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利拉鲁肽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NF-κB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肾组织NF-κB、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高脂组(H)、利拉鲁肽干预低剂量组[Li-1:100μg/(kg·d)]、利拉鲁肽干预高剂量组[Li-2:200μg/(kg·d)]。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免疫比浊法测定24 h 尿微量白蛋白,用Elisa 法测定血清NF-κB、TNF-α及IL-6蛋白的浓度,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NF-κB、TNF-α及IL-6 mRNA 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血清及肾组织 NF-κB、TNF-α及 IL-6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5),电镜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利拉鲁肽高剂量干预可明显减轻这些变化。结论:利拉鲁肽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肾脏NF-κB、TNF-α和IL-6的表达,可能参与肾功能改善。

    作者:吴晓静;胡桂才;高宇;吴明昊;刘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完成的44例S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isher分级Ⅲ级11例,Ⅳ级33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动脉瘤位置及形态等多因素进行术前紧急评估,选择急诊栓塞后再手术或急诊开颅夹闭方案,随访时间6~12个月,按照 GOS及mRS评分标准对手术后3个月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GOS评分1~3分13例,4~5分31例。mRS评分0~2分30例,3~6分14例。本组临床资料预后良好率70.5%,病死率11.4%。结论:一站式复合手术在SASAH中的应用是安全而有效的。

    作者:魏入廷;杨华;向欣;徐学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啶对超声监测下脑血流及氧摄取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对超声监测下脑血流及氧摄取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 =20),并均采用 Dex 镇静,B、C、D 组靶控浓度分别设为2、4、6 ng/mL,A 组泵注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经超声检测双侧颈内动脉(ICA)及椎动脉(VA)计算脑血流(CBF),并通过经桡动脉、颈内静脉抽取血液行血气分析,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2),同时记录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P)、意识深度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结果:左侧脑血流量及椎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高于右侧(P <0.05)。动脉内径、血流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I值随Dex浓度增加而依次减少(P <0.05)。B、C、D 3组脑氧摄取率显著低于A组(P <0.05)。结论:Dex靶控输注浓度2 ng/mL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术中镇静时脑保护更有意义。

    作者:郭瑞;何婉雯;王立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左侧胸腔巨大肿物切除术麻醉苏醒期急性肺水肿1例

    患者男,20岁,1.65 m,51 kg,ASA 2级,诊断“左侧胸腔占位”,拟行左侧胸腔内肿物切除术。患者自诉发现左侧胸壁凸起约1年,2个月前自觉左侧胸壁疼痛呼吸困难,逐渐影响活动睡眠,近1个月呼吸困难加重并干咳,无法胜任日常活动。CT示左侧胸腔6 cm ×10 cm 肿物,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左侧肺完全性萎陷,左肺感染。查体患者呼吸浅快,左侧无法闻及呼吸音,右侧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白蛋白29 g/L,血红蛋白5.9 g/L,备红细胞悬液2 U ,血浆400 mL。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有创动脉压,以咪达唑仑4 mg ,舒芬太尼25μg ,顺苯磺阿曲库铵12 mg,依托咪酯20 mg诱导,顺利置入35号双腔气管导管,深度在30 cm时听诊双肺判断导管位置良好,纤支镜定位导管位置佳。顺利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开始后20 min 剥离肿物过程中突然急剧出血,估计总量约1280 mL ,血压急剧下降,心率130~140次/min。以间羟胺1 mg/次静注,并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0.1μg/(kg·min)维持血压,同时紧急要求取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因血制品库存紧张,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未能及时送达,考虑患者血容量严重不足,给予明胶扩容。术者成功切除肿物,随之引流出全部胸腔积液并嘱扩张患侧肺,术中可见左肺扩张完全。手术结束前70 min 开始输注红细胞悬液2 U。手术结束前20 min 患者血压下降,加大去甲肾上腺素剂量至0.2μg/(kg· ;min ),血压波动大,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约500 mL ,呼吸频率为18~20次/min ,听诊左肺有少许湿啰音,吸引出淡黄色液体,予以手动膨肺。术毕转平卧位,患者睁眼,可点头回应问题,呼吸潮气量及频率大致同前,但明显不耐管,欲自行拔除导管。尝试拔管观察,患者血压90~100/50~60 mmHg,心率120~130次/min,SPO2为92%~97%,患者烦躁挣扎,观察10 min后送入PACU。手术历时4.5 h,术中共补充聚明胶肽2000 mL ,乳酸林格液1000 mL ,醋酸林格液1000 mL ,连同抗生素共200 mL ,总入量约为4200 mL。入PACU 15 min后,患者明显呼吸困难,SPO2开始下降,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听诊闻及双肺湿性啰音,以左侧显著,心率140~150次/min,怀疑患者发生肺水肿。患者 SPO2继续下降至<60%,紧急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PEEP 4 cmH2O,丙泊酚6 mg/(kg·h)静注,吗啡5 mg,地塞米松20 mg,速尿20 mg,5%白蛋白100 mL,氨茶碱250 mg,5%碳酸氢钠缓慢静滴,肾上腺素0.1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测中心静脉压19 mmHg ,再次给予速尿20 mg ,吗啡5 mg。气管导管中吸出大量白色泡沫样痰,予以70%酒精去泡。 SPO2100%。逐渐减小肾上腺素泵速为0.08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为0.05μg/(kg·min),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CVP 10 mmHg,尿量共800 mL。2 h 后减小镇静药,患者清醒可迅速回答问题,带管回重症监护病房。术后2d 随访患者已拔管,各项生命体征正常,转普通病房。

    作者:许静红;邓镇生;肖亮灿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抗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抗肿瘤疫苗是利用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的肿瘤细胞、胞外体(exosomes, EXO)、多肽及核酸序列等诱发患者自身特异性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清除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强,安全性相对较高,并能诱导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免疫记忆而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试验表明,在经化疗或手术切除后低瘤负荷的患者中,应用抗肿瘤疫苗可明显地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或总生存期。因此,抗肿瘤疫苗具备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其中几类疫苗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黄方;郝思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外周血单核细胞F-肌动蛋白α亚基作为鼻咽癌标志物的探索

    目的:对比 F-肌动蛋白α亚基(CAPZA1)在不同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以探究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是否可以作为鼻咽癌潜在标记物。方法:选取鼻咽癌高癌家系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一组)9例、散发鼻咽癌气虚体质患者(观察二组)9例、健康人(对照组)9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PZA1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情况。结果: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 RT-PCR 的2-△△Ct值分别是0.78±0.11、0.77±0.14、0.99±0.28,各组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对照组Western blot的OD值分别为0.68±0.09、0.92±0.09、1.30±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一组低于观察二组。结论:CAPZA1低表达可能是高癌家系鼻咽癌高发的其中一个原因,外周血单核细胞CAPZA1可作为鼻咽癌的其中一种生物标志物。

    作者:陈舒华;张华宋;张继平;刘丹;陈艳琼;刘湘;胡学锋;黄泽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54例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PTCSL组):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开腹组):开腹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患者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PTCSL 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CSL 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胆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方兆山;黄海;王平;陶海粟;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引起,呈全球性分布。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分别引起人类罹患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和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包虫病是世界上致命性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既往,我国颁布了一些包虫病的防治措施,但由于文化、民族、宗教、信仰等不同,实施难度较大。在该疾病的高发区接种疫苗被认为是保护居民免受包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近20年,为了能更有效地控制包虫病,在研制针对该种疾病的疫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尤其近5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更加深入,该方面的进展更是突飞猛进。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克隆和修饰等复杂程序构建的一种新型疫苗[2-4],对基因工程疫苗的开拓研究已成为当前疫苗领域的一个热点[5],本文就近年新研究发现的几种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刘文静;冀林华;崔森;马婕;李占全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早期无创呼吸支持结合暂时性气管插管PS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INSURE联合nCPAP或BiPAP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出生,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给予INSURE治疗的早产儿120例。2013年1月前入选的早产儿初始呼吸策略为 INSURE+nCPAP ,其后为 INSURE+nCPAP/BiPAP。按疗效分为INSURE失败组和INSURE成功组。对所有入选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NSURE成功组为86例(71.67%),失败组为34例(28.33%)。失败组在胎龄、出生体重、经阴道分娩、产前激素应用、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rterial/alveolar oxygen tension ratio,a/APO2)均低于成功组(P <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明显高于成功组(P <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 =2.41、95%CI =0.98~8.45),出生体重<1500 g(OR =2.38、95%CI =0.55~11.51),PaCO2>7 kPa(OR =5.35、95%CI =2.08~11.01),a/APO2<0.44(OR =2.83、95%CI =1.24~6.48)均是 INSURE 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NSURE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PaCO2>7 kPa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0.44。

    作者:赵小朋;吕回;陆琰;张庭艳;沈婷;孙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CK-18 M30水平测定的意义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片段(CK-18 M30)的水平,探讨其表达与NASH 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健康对照者、24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21例NASH 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 CK-18 M30及丙氨酸转氨(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并对所有NAFL、NASH 患者行肝组织活检,对活检组织行 NAFLD 活动度积分(NAS),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组间的差异,Pearson 相关分析 NASH 患者血清 CK-18 M30与 NAS 及血清中 ALT、AST、GGT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NAFL组、NASH组血清中CK-18 M30的含量分别是(96.5572±41.2268)U/L、(104.3217±45.1673)U/L、(263.1255±61.5781)U/L,NASH 组血清中 CK-18 M30较健康对照组、NAFL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SH患者血清CK-18 M30与NAS及血清ALT成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15、0.4206。结论:NASH 患者血清中的CK-18 M30明显增高,检测血清 CK-18 M30的含量对NASH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齐凤祥;江勇;张颖;宓余强;徐亮;宋国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N-乙酰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N-乙酰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骨肉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取骨肉瘤患者血清标本,采用PCR-RFLP检测NAT2基因的多态性,只观察M1、M2、M33个突变基因,观察NAT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慢乙酰化和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在群体之间的分布,分析 NAT2基因多态性和骨肉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共纳入126例骨肉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19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NAT2基因型出现的频率(纯合野生型WT/WT,杂合突变体WT/MX,纯合突变体 Mx/MX)分别为30.95%、50.79%、18.25%;在实验组分别为47.06%、46.22%、6.72%。两组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AT2快速乙酰化基因型者患骨肉瘤的风险是慢乙酰化基因型者的1.782倍(P <0.05)。与快速乙酰化基因型骨肉瘤患者相比,慢速乙酰化基因型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小(P =0.008),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 =0.011),更不易发生远处转移(P =0.001)。结论:NAT2基因多态性的快速乙酰化基因型可能是骨肉瘤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张黎;姜姗;刘淼;李慧娟;干银弟;徐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肾脏去神经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心脏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经腹肾脏去神经联用氯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脏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血压心脏肥厚的大鼠为研究对象,干预治疗4周,心脏超声探测左室壁厚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T-PCR )检测肥厚基因的表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和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病理改变。结果:12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病理观察和超声探测显示心肌呈肥厚改变。干预治疗4周,病理观察发现,肾去神经治疗(renal denervation, RDN)和肾去神经联合氯沙坦(renal denervation combined with Losartan, R+L)治疗组病理性心肌肥厚有所改善,以后者更明显。左心室体重指数、局部心肌组织相对细胞表面积、相对肥厚基因的表达、左心室室壁厚度、炎症因子的表达与病理结果一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脏去神经可抑制高血压心肌肥厚,联用氯沙坦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作者:区德锦;林育辉;戴文军;伍金雷;谢文杰;黄炯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影响乳腺癌体积倍增时间的相关因素

    目的:使用三维超声技术(3D-US)测量乳腺癌体积,计算其体积倍增时间(TVDT),探讨 TVDT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3D-US测量超声判断为BI-RADS-US 4A的乳腺肿块的体积,筛选接受≥2次3D-US检查(间隔≥3个月),期间未进行医学干预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计算TVDT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TVDT的因素。结果:共入选69例患者,乳腺癌TVDT为66~521 d,平均(185±126) d。(1)比较各乳腺癌肿块形态、有无边缘不光整、毛刺征、周边高回声晕、微钙化、后方回声特征,TVD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比较各年龄分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NPI 评分分组,TVD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TVDT因月经情况、乳腺癌家族史、病理类型的差异无显著性;(3)比较乳腺癌不同ER、PR、Ki-67表达、乳腺癌分子分型,TVDT差异有统计学性,但TVDT 因HER2不同表达差异无显著性;(4)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TVDT的因素有NPI评分、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乳腺癌分子分型。结论:乳腺癌 TVDT 与患者NPI 评分、腋窝淋巴结转移、Ki-67及乳腺癌分子分型显著相关,乳腺癌分子分型中三阴型乳腺癌生长快。

    作者:丁炎;朱巧英;宣旻;董吉;吴鹏西;吴春燕;赵新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HPV E6/E7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E6/E7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筛选温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同时行液基细胞学、E6/E7及组织学检查的病例377例,以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4.41%;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6.36%。 E6/E7检查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60.67%,PPV和NPV分别为48.53%、92.49%。液基细胞学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72.73%,特异性为75.28%,PPV和NPV分别为54.79%、87.01%。结论:E6/E7检查的敏感性比液基细胞学高,而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较高。 E6/E7检测NPV的意义大于液基细胞学。 E6/E7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性,而特异性相似。

    作者:夏作利;陈国荣;潘丹;林萍;金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对肺癌治疗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对于治疗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选择胸部CT扫描和MRI扫描,积极进行肿瘤靶区的勾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CT与MRI的扫描定位,CT难以鉴别肺癌造成的气肺组织病变,MRI成像显示肿瘤部分均呈高信号,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限变得比较清晰。同时CT确诊为边界区分20例,而MRI确诊为边界区分25例;CT确诊为淋巴结转移36例,MRI确诊为淋巴结转移40例,为此CT与MRI肿瘤靶区的边界区分与淋巴结转移诊断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肺不张是CT与MRI肿瘤靶区勾画差异的影响因素(P <0.05),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不张为主要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相对于CT,肺癌放疗过程中胸部MRI精确勾画靶区能提高靶区定位的精确性,有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肺不张的影响,确保放疗的精确性。

    作者:弋振营;徐志巧;李宁;高岭;张燕;田永魏;宋智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经抽吸导管冠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经抽吸导管在冠状动脉闭塞段内注入替罗非班对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我院近4年收住的9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罪犯血管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A 组)、闭塞段注入替罗非班+血栓抽吸组(B组)。比较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开通后血流改善情况及患者近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组冠脉开通时间较B组缩短(P <0.05);B组血流达到TIMIⅢ级时间较A组缩短(P <0.05);B 组早期无复流发生率较A组低,早期血流达TIMIⅢ级比例较A组提高(P <0.05);B组较A组30 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罗非班在冠脉闭塞段直接注入可有效降低血管开通时间及早期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改善冠脉灌注,不能降低30 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郑建发;汪和贵;周炳凤;柯永胜;班向阳;付敏敏;汪兵;许晴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