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评价模型

潘双杰;何远宏;王楠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模型
摘要:目的:探索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建立短期预后评价模型。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89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收集基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3个月后预后。结果:轻、中、重3组在年龄等传统危险因素方面无差异;WBC等6种血液学指标与NIHSS评分(P<0.05)及预后评分(P<0.05)均相关;D-二聚体等6种血液学指标及基线NIHSS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OR=1.800、0.976、1.112、1.327、5.564、6.456、1.227);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模型预测价值较好。结论:传统危险因素无差异的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D-二聚体等6种血液学指标及NIHSS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情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ML-111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通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早期急性肺损伤

    目的:探讨脂氧素受体激动剂 BML-111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8周龄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BML-111处理组(BML-111组)和缺血再灌注+ Boc-2+ BML-111处理组(Boc-2组),BML-111组和 Boc-2组在再灌注开始时通过腹腔注射给予 BML-111(1mg/kg),Boc-2组在麻醉后通过腹腔注射给予 Boc-2(50μ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SD 大鼠肠系膜上动脉45 min 后再灌注6 h 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大鼠取肺标本, 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含水率;ELISA 检测肺组织 TNF-α、IL-1β和IL-6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和NF-κB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肺损伤,肺含水率增加,TNF-α、IL-1β和 IL-6含量明显升高,p38 MAPK/NF-κB 通路活化;BML-111可抑制肺组织 p38 MAPK/NF-κB 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并下调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含量,当应用Boc-2处理后,BML-111的肺保护作用被取消。结论:BML-111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通路活化促进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肺损伤炎症消退。

    作者:韩雪;胡楚文;罗慧;姚伟锋;周少丽;罗雀华;葛缅;沈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误诊为过敏性紫癜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例

    患者女,60岁,因“四肢、躯干皮肤散在瘀斑瘀点3个月余,加重伴浮肿、不能平卧1周”于2014年9月入院。患者3个月余前因四肢、躯干皮肤散在瘀斑瘀点,突出皮面,至某医院查肾功能:肌酐230μmol/L。尿常规:蛋白(2+),隐血(3+)。血常规:血小板264×109/L。凝血常规:D二聚体1268 ng/mL。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慢性肾脏病4期”,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血肌酐降至160μmol/L出院。后自行停用激素,逐渐加重。1周前皮疹加重,伴周身水肿、胸闷、不能平卧,四肢、躯干皮肤肌肉疼痛拒触,口腔颊部散在溃疡,直径2~5 mm ,时有咳嗽,痰中带血,鼻涕带血痂,24 h尿量约500 mL。门诊复查肾功能:肌酐1300μmol/L ,故以“过敏性紫癜;慢性肾脏病5期;过敏性紫癜肾炎”收入院。其6个月前有“红眼”病史,曾至眼科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后自行停药。查血常规:白细胞22.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14%,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53.00 g/L,血小板284×109/L。尿常规:隐血(3+),蛋白(3+),白细胞(1+),红细胞(高倍视野)417.6/HPF,白细胞(高倍视野)156.6/HPF。肝功能:白蛋白27 g/L。肾功能:肌酐1441μmol/L ,尿素66.6 mmol/L,尿酸1086μmol/L,二氧化碳12.1 mmol/L。超敏 C 反应蛋白29.179 mg/dL。凝血常规:PT 15.7 s, FIB 6.18 g/L,D 二聚体>10000.00 ng/mL。IgG 16.6 g/L,补体C30.773 g/L。抗核抗体(-)。肺 CT:双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呈网状,双肺有多发散在纤维索条状影及点片状影,两肺见磨玻璃样改变;沿双侧后胸壁有带状水样密度影。入院紧急血透,后予规律血透。予拜复乐抗感染。拟诊重症过敏性紫癜,予静滴小剂量甲强龙:40 mg ,每天1次。第2天查透析后肾功能:肌酐786μmol/L,尿素37.5 mmol/L,尿酸563μmol/L,二氧化碳16.4 mmol/L。患者当晚排红褐色便,便潜血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3.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5.44%,红细胞1.91×1012/L,血红蛋白48.00 g/L。有消化道出血,但其既往无溃疡病史,且腹型紫癜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故加用泮托拉唑,未停激素,密切观察。第4天复查便潜血阴性。患者经上述治疗明显好转,但仍有痰中带少量血,与过敏性紫癜不符,遂进一步检查。 ANCA:pANCA (+);cANCA (+);抗 PR3抗体(+)。自带近期外院泌尿系彩超:双肾皮质回声增强。左肾大小:96 mm ×42 mm ,右肾大小:92 mm ×40 mm。患者拒绝做肾脏穿刺活检。但其cANCA合并抗 PR3抗体阳性,仍更正诊断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第7天明确诊断后即调整甲强龙为80 mg ,每天1次。第10天咯血停止。因无肾穿依据,故未予环磷酰胺,激素逐渐减量,继续血透,病情逐步缓解。第25天出院,查肝功能:白蛋白34 g/L。肾功能(透析前):肌酐325μmol/L,尿素19.0 mmol/L ,尿酸234μmol/L ,二氧化碳20.1 mmol/L。超敏 C 反应蛋白0.224 mg/dL。凝血常规:D 二聚体1428.22 ng/mL。 IgG 7.35 g/L,补体C30.66 g/L。血常规:白细胞9.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81%,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68.00 g/L。尿常规:隐血(3+),蛋白(3+),红细胞(高倍视野)234.8/HPF,白细胞(高倍视野)102.6/HPF。无明显不适,唯尿量少,24 h 500~700 mL 左右,继续以泼尼松45 mg ,每天1次,维持口服,规律血透。

    作者:刘艳华;王宏安;王银萍;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前半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前半期(≤20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围产保健门诊建档的孕妇,测定甲状腺功能,依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标准判定甲功,分为甲功正常组和甲功异常组,甲功异常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追踪观察全部入组孕妇,24~28周行75 g OGTT,依国际糖尿病研究组(IADPSG)标准诊断GDM。χ2分析比较不同甲状腺功能组GDM的患病情况。结果:共收集孕妇1062例,甲功正常组857例,亚临床甲亢14例(1.32%),亚临床甲减164例(15.4%),低T4血症22例(2.07%),临床甲减5例(0.47%)。低T4血症组与甲功正常组相比 GDM 患病明显增高(54.5% vs 27.8%,P =0.006),余与正常甲功组相比GDM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前半期甲功异常与GDM发病相关,应重视妊娠期甲功异常的筛查和治疗。

    作者:李利平;姜宏卫;付留俊;袁园;宋白利;秦贵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毒载量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妇病毒载量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按HBV DNA 是否≥1.0×103 IU/mL 分为:HBV DNA(+)组161例及 HBV DNA(-)组175例;并选取同时期非HBV携带孕妇409例作对照组。分别比较各组孕妇GDM发生率的差异及分析病毒载量与OGTT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BV DNA(+)组、(-)组GDM发生率分别为16.77%和17.71%,均明显高于非HBV携带组的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BV DNA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系数r =0.005, P =0.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服糖后1、2 h 血糖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 r =0.082,0.086;P =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携带孕妇GDM发生率增加,HBV DNA载量与服糖后1、2 h 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李飞凤;黄启涛;黄晨;周元平;刘志华;曾文娟;王海臻;袁国盛;钟梅;高云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Nemo样激酶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nemo 样激酶(NLK)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6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NLK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 NLK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 HCC 中NLK 蛋白的表达与HCC 的Edmondson-steiner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肿瘤结节数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LK蛋白与增殖指标 Ki-67呈正相关(P <0.01)。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 NLK 蛋白的 HCC 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均 P <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NLK 蛋白的高表达与 HCC 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 <0.001)。 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NLK 蛋白和 Ki-67、肿瘤 Edmondson-steiner 分级、转移、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可作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NLK 蛋白在HCC 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HCC 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提示NLK蛋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判断中可能发生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宏伟;李宗锋;张红娟;裴柳;刘洪伟;金亮;王东;李军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瑞匹坦联合5-HT3RA预防化疗引起呕吐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阿瑞匹坦联合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antagonists,5-HT3RA )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 CINV )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阿瑞匹坦联合5-HT3RA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文章进行检索。筛选所得文章数据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篇文章共纳入文献14篇,共5161例患者。实验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同时实验组在疲乏、腹泻等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但实验组在便秘及严重不良反应方面劣于对照组(P <0.05)。发表偏倚检测图呈漏斗状。结论:阿瑞匹坦联合5-HT3RA相较于5-HT3RA能够明显提高CR,但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优势。

    作者:杨凡;李卉惠;赵磊;刘莲;王婧;曹邦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评价模型

    目的:探索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建立短期预后评价模型。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89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收集基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3个月后预后。结果:轻、中、重3组在年龄等传统危险因素方面无差异;WBC等6种血液学指标与NIHSS评分(P<0.05)及预后评分(P<0.05)均相关;D-二聚体等6种血液学指标及基线NIHSS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OR=1.800、0.976、1.112、1.327、5.564、6.456、1.227);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模型预测价值较好。结论:传统危险因素无差异的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D-二聚体等6种血液学指标及NIHSS评分对预后有显著影响,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情况。

    作者:潘双杰;何远宏;王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大鼠增殖抑制基因通过P53-P21cip1途径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目的:探究大鼠增殖抑制基因(rHSG)过表达抗C6大鼠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6细胞,感染运载 rHSG 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v-rHSG-GFP),倒置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腺病毒载体感染效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6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HSG蛋白、抑癌基因P53蛋白、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cip1、磷酸化及非磷酸化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p-Rb,Rb)表达变化。结果:腺病毒可以高效的将目的基因导入 C6靶细胞;Adv-rHSG-GFP 组 rHSG 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 PBS 组和 Adv-GFP 组(P <0.01);rHSG过表达的C6细胞停滞于G0/G1期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P <0.01); P53、P21cip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1),p-Rb蛋白表达降低(P <0.01),Rb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rHSG可能通过P53-P21cip1途径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作者:邹有瑞;蒋树财;霍国进;王军成;赵巍;沈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近期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也被称之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心脏长期处于压力之下或者是因为循环负荷过重而减弱心肌收缩力,以及心排出量存在相应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慢性心力衰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会降低其生存率。在传统治疗心力衰竭中主要以利尿、强心、吸氧以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为主,但目前提倡联合使用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远近期疗效进行研究,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王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胃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神经结构黑质中异常的 a-突触核蛋白(al-fasynuclein ,α-SYN )的累积。过去十年,帕金森病患者胃肠功能变化研究引起关注。胃肠道及胃肠微生物与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1],而胃肠微生物与帕金森氏病的相关研究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胃肠微生物变化与帕金森病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变化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身健;罗梦琴;李雪丽;徐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伽玛刀推量与3D推量治疗根治性放疗后局灶残存局部晚期鼻咽癌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推量方式对根治性放疗后局灶残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残存患者接受伽玛刀推量治疗(49例)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推量治疗(53例),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结果:伽玛刀推量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是97.8%,90.0%,80.8%,3D-CRT 推量组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是94.3%,76.1%,72.9%,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及1,3,5年无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远期放射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治性放疗后病灶残存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伽玛刀推量放疗在远期局控率方面优于3D-CRT推量,两者远期放疗反应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铭仪;陈冬平;李洲宇;余意;齐斌;尹文晶;何璐;刘锦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Ezrin和AnnexinⅡ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 和AnnexinⅡ在胆囊癌发展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技术对含有59例胆囊癌组织及6例正常胆囊组织的组织微陈列芯片进行 Ezrin 和AnnexinⅡ表达的检测;应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20例新鲜胆囊癌标本和6例正常胆囊标本中 Ezrin 和AnnexinⅡ的表达。并收集临床病理数据,与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胆囊癌组织中Ezrin 和Annexin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和50.8%,Ezrin 和 AnnexinⅡ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 Ezrin 的阳性表达与肝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 Nevin 分期有关;AnnexinⅡ的阳性表达与肝脏侵犯、分化程度和Nevin 分期有关;胆囊癌中的 Ezrin 与 AnnexinⅡ的表达有统计学相关性(r =0.423, P <0.05)。 Western blot结果提示:Ezrin和AnnexinⅡ在胆囊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正常胆囊组织中低表达,Ezrin和AnnexinⅡ的高表达与肝脏侵犯相关。结论:Ezrin和AnnexinⅡ可能是反映胆囊癌侵袭和转移潜力的重要生物学标记。检测Ezrin和AnnexinⅡ的表达对评估胆囊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义钢;夏加增;瞿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单纯性肾囊肿的再认识

    肾囊肿是由封闭的液体或半固态的流体组成[1],临床上通常由腹部影像学检查来确诊[2]。通过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1964年的病理分型[3]以及目前的各种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肾囊肿疾病之间的区别[4],从而了解肾囊肿的临床意义及遗传性囊性肾病的发病机制。随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发展到目前临床试验[5]治疗的时代,Ⅰ期肾囊肿的重要性(经常描述为“单纯性肾囊肿”)与其潜在的病理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6]。本文将从Ⅰ期肾囊肿的定义、鉴别诊断、流行病学和自然史以及评估肾脏捐赠者的预期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郭彩芬;申吉泓;陈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临床特点及意义分析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可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人,且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时,常无临床症状,其临床意义易被忽略,有关 CRBBB 的临床意义少有报道[1]。而右束支传导功能异常对右心系统及心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得到认识和重视。研究[2]发现CRBBB 可作为心脏事件及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为了进一步认识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对605例 CRBBB 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怡;赵霞;李博;杜巧;杨琳;王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模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模型Th1/Th2的影响。方法:选用SD 大鼠为实验对象,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造成大鼠ARDS 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合方组)、加减陷胸桃承汤(桃承组)、参麦注射液(参麦组)预处理动物,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外周血白细胞、IFN-γ、IL-4、IFN-γ/IL-4和肺组织湿干比重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阳性对照组外周血WBC、PMN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 <0.05);经治疗后合方组WBC、PMN细胞数、肺组织湿干比重值、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与阳性对照组、桃承组、参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方组IFN-γ/IL-4值接近于阴性对照组,说明Th1向Th2漂移。结论:加减陷胸桃承汤合参麦注射液可减少ARDS大鼠WBC、PMN细胞数,调节IL-4、IFN-γ水平,促使Th1/Th2转换,趋向平衡,减轻肺组织损伤。

    作者:夏红梅;尹卫华;耿耘;马超英;徐荣;钱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增殖诱导配体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在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APRIL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33例及癌旁组织2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RIL的表达水平,分析APRIL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 APRIL mRNA 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PRIL 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PRI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统计学分析发现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 >0.05)。结论: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赵万里;刘胜;刘民;周煦东;孙鹏宇;王宪;杨继宏;马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

    目的:评价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德国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患者40例,观察其疗效,并与同期一体式输尿管软镜治疗的40例肾结石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的40例肾结石患者中,37例患者碎石成功,手术时间为(86.0±34.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3±1.6)d。均未出现术中严重出血、输尿管穿孔、术后高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行KUB及B超检查显示35例结石完全清除,2例患者残留肾盏结石4 mm,药物治疗及体位引流,2周后行KUB及B超,显示结石已排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组与一体式输尿管软镜组间结石大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肾结石安全、疗效确切,可以取得与传统一体式输尿管软镜相同的手术效果,并改进了传统输尿管软镜维修费用昂贵的缺点。

    作者:范波;丁琪;范志江;王竞;戴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有氧运动对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期间进行有氧运动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应用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对照组常规接受4周期蒽环类药物化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每周3次的有氧运动锻炼直至疗程结束,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时对两组受试者的峰值耗氧量(VO2 max)及大心率(HRmax)进行测量,同时监测两组受试者超声心动图及采血测量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及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各项指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化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VO2 max/kg[(21.9±3.6) vs.(14.5±2.8) mL/(min·kg)]、VO2 max[(1523±186) vs.(911±185) mL/min]及 HRmax[(115±15) vs.(129±16)beats/min]得到显著改善,两组受试者血液学水平和超声心动图改变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化疗期间进行有氧运动可减轻蒽环类药物对患者的心脏毒性,为临床上减少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治疗手段。

    作者:张宁;孔雁;李欢;孙芳毅;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加异丙酚联合喉罩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应用

    随着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手术已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由于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介入手术方式等的不同,对麻醉有特殊的要求。要求麻醉过程平稳,避免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动,这直接影响手术操作和治疗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加异丙酚联合喉罩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鞠衍馨;原金凤;邹凌燕;李集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NT-3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缺血再灌注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素-3(NT-3)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NT-3转染入BMSCs后移植于80只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对照(NS)组、BMSCs 组和 NT-3+BMSCs 组,观察损伤大鼠的 BBB 评分、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情况。结果:BMSCs+NT-3组大鼠 BBB 评分较 BMSCs 组增加,而BMSCs 组较NS 组增高,但Sham 组明显高于BMSCs+NT-3组;BMSCs 组神经元凋亡较NS组减少,BMSCs +NT-3组较 BMSCs 组减少,但 Sham 组凋亡明显低于 BMSCs+NT-3组;NS 组 MDA 及 MPO 活性明显高于BMSCs组,BMSCs+NT-3组两者明显低于BMSCs组,但Sham 组低。所有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SCs经NT-3转染后相互促进,移植于急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减缓神经元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修复。

    作者:宗海斌;董玉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