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发病和防治

王炜;戴晓康;叶山东;邢学农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临床干预是临床科研和医疗实践所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做简要综述.1 维生素D与糖尿病发病1.1 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 10余年前,一项对126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研究[1]发现,维生素D缺乏个体有更高的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随后,对156例德国儿童的研究[2]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描述机体胰岛素抵抗水平的HOMA-IR指数呈负相关.Kayaniyil等[3]对712例加拿大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均显著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期间心电图的影响并对其近期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将45例12 h内发生的伴缺血性J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治疗组)和非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疗程24~48 h.观察围手术期心电图缺血性J波、ST-T的变化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术后2h内全部消失,抬高的J点与ST段较对照组在术后早期即明显回落,术中及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心电图上出现的缺血性J波,显著降低术中及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术后近期死亡率.

    作者:吕常智;赵利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 (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6,CDC6)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2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中CDC6蛋白的表达.结果:CDC6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及胞浆,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宫颈正常组5.00%(1/20)、CIN Ⅰ组35.00%(7/20)、CINⅡ~Ⅲ组71.43%(30/42)、宫颈癌组87.50%(35/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7,P<0.001).在122例宫颈石蜡标本中,HPV感染阳性者83例,其中CDC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49.45%(61/83);HPV感染阴性者39例,其中CDC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0.77%(12/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5,P<0.005);CDC6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69).结论:CDC6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与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汪志辉;李娟;温启荣;梁纯;生秀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QLQ-C30与QLQ-BLM30量表应用

    目的:调查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影响其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CT)开发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 V3.0)中文版和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QLQ-BLM30)评估120例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客观指标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QLQ-C30量表15个领域中有8个领域的得分低于参考值,总健康状况得分为(50.31±21.72)分;QLQ-BLM30量表7个领域得分均较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医疗形式、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的患者在部分领域生命质量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影响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较多.

    作者:宣辉;杨铮;万崇华;刘建平;杨德林;罗家洪;孟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X线平片和CT诊断成人食管异物的ROC曲线分析

    目的:比较X线平片和CT诊断食管异物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内镜诊治前既行X线平片检查又行CT检查的成人食管异物患者43例,用多个诊断点(五等级法)分别判断两者检出食管异物的情况,以治疗后取出的食管异物36例(金标准)来分别验证两者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再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者诊断食管异物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比较两者发现食管异物穿孔的情况.结果:X线诊断食管异物的AUC为0.609,CT的AUC为0.980,差异行Z检验,结果Z=4.25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平片发现食管穿孔2例,而CT发现了6例.结论:CT诊断成人食管异物优于X线平片,对于透X线的异物可作为内镜诊治前的首选.

    作者:钟海兵;杨志辉;钟玉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利用血管跟踪技术对脂肪肝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对脂肪肝患者的颈动脉弹性进行检测,为超声早期诊断血管弹性功能异常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ET技术获取各组脂肪肝患者双侧颈总动脉的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值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等生理参数,并进行数据处理,观察各组脂肪肝患者的动脉弹性变化程度.结果:轻、中、重度脂肪肝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值增高,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轻度脂肪肝组和中度脂肪肝组比较,重度脂肪肝组颈动脉弹性参数β、Ep、PWVβ值增高,而AC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脂肪肝组与中度脂肪肝组之间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T技术可以定量检测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有助于在形态学改变之前早期发现血管弹性功能异常,及时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宁;闫凤琴;秦莉;王晓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16INK4A、L1壳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1].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持续感染8~ 10个月能自行消退[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大量学者[3-4]研究的热点是就生物标志物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程序中的应用价值.与HPV感染阶段相关的L1壳蛋白及与作为HPV感染生物学标志物的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现就L1壳蛋白、P16INK4A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琼慧;黄凌霄;陈育梅;朱雪燕;朱雪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是导致宫内感染常见的病毒之一,近几年来HCMV的感染有上升趋势,并且年龄越小,容易感染性越高,其症状也越重.HCMV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以及胎儿出生时产道感染,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及畸胎等出生缺陷发生.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一种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在我国主要以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在临床上主要可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本文通过分别比较地贫妊娠者同时合并感染HCMV组与单独地贫组或单独HCMV感染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地贫妊娠者同时合并HCM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高人口的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永莉;王丹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参七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氨基转移酶水平、血脂水平及肝脏超声学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易善复组(给予易善复1.368 g/d)参七合剂组(给予参七合剂20 g/d),每组25例,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脂4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超声学指标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ALT、AST及血脂4项.使用西门子Sequia512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超声学指标.结果:ALT、AST、血脂4项及肝脏超声学指标结果显示,参七合剂和易善复均能降低ALT、AST、TC、TG、LDL-C (P< 0.01,P<0.05),升高HDL-C(P< 0.01,P<0.05),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与易善复比较,参七合剂降低ALT、AST、TC、TG、LDL-C(P< 0.01),升高HDL-C(P< 0.01),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七合剂对NAFLD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锐;姜海斌;廖可育;杨丽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应用方式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席少华;周朝波;赵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SSR128129E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SSR128129E(SSR)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SSR 50 mg/(kg·d)胃灌注,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胃灌注,于术后2、4周取材备检.应用图像分析仪计算新生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FGFR2的表达部位及western bolt检测FGFR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4周,相比于对照组静脉桥,实验组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减少[(17.59±4.33) μm vs.(30.47±6.99) μm,P<0.05;(27.92±7.55) μm vs (53.95±8.90) μm,P<0.01].FGFR2蛋白在内皮及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明显下降.结论:SSR可明显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原因可能与其降低FGFR2的表达,进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黄强信;梁路东;蓝志存;霍天明;李世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儿童异常瞬目症645例分析

    正常瞬目频率为每分钟8~20次[1],属非随意眼睑运动,对眼角膜上皮起滋润保护作用[2].儿童频繁眨眼,每分钟可达15次以上,称为儿童异常瞬目症.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来院的645例异常瞬目患儿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每5秒钟以内瞬目一次作异常瞬目.随机收集我科门诊异常瞬目患儿645例,男421例,女224例,年龄8个月~15岁,平均5岁,起病时间3d~1年.所有患儿主要表现为阵发不规则的眨眼,突发或间歇发作,多为双眼,伴有眼痒不适,怕光.

    作者:周青;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叶酸受体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在人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发叶酸受体靶向头颈部肿瘤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叶酸受体(FRα)和FRo 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中FRα水平和FRα mRNA水平均高度表达.结论:叶酸受体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叶酸受体可作为鼻咽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并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陈帅君;江珊珊;刘芳;万良财;张宏征;许熠铭;张涛;刘涛;谢民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文拉法辛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服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 mg/d联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5 ~ 10 mg/d,对照组服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 mg/d,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8周进行NRS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对伴随焦虑抑郁进行评分,同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均有效,且对慢性头痛伴随焦虑、抑郁情绪疗效显著,研究组比对照组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起效快,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华美香;邓俊亮;陈伟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碎裂QRS波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6例DCM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fQRS在DC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DCM患者中fQRS组和无fQRS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DCM组fQR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DCM患者中fQRS组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无fQRS组(P< 0.01~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QRS对DCM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 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 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作者:付京东;薛栋;李新军;成丕光;张成德;周宪勇;张同军;夏修良;巩本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植入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引起骨细胞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发生股骨头内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终导致髋关节破坏[1].临床上以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作者:郑国藩;谢亮文;陈宗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作者:黎晔;吴共发;林俊汕;区瑞章;曾宇婷;叶梓莹;黄绮亭;陈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道早癌39例黏膜下层剥离术后疗效分析

    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改变了消化道早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局面,不但其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似,而且能使大部分患者免除了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QOL)[1-2].在日本、中国香港,ESD已成为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内癌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已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1-2].本文就我院39例行ESD治疗的消化道早癌患者,进行至少5个月或以上的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文冲;吕巍巍;乔秀丽;高孝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X线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中的价值,并与X线碘油造影作对比.方法:对51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共100条输卵管进行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并将结果与X线碘油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为53%(53/100),阻塞为47%(47/100);X线碘油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为56%(56/100),阻塞为44%(44/100),两组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一致性较好(κ值为0.819).结论: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X线造影有很高的一致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奥华;徐净;黄泽萍;毛永江;张新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好发于20~ 40岁的青壮年,尤其中年女性较多见,大多数为良性增生或胶性结节.据统计,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 ~ 76%,其中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1].良性甲状腺结节常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较大、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2],并且对于多发及生长部位较特殊的病变手术难度及风险较高.临床上在排除甲状腺恶性肿瘤后,除有气管或邻近组织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毒性腺瘤或是有美容需求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外,95%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均无须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微无创治疗的理念及技术也渗透到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当中.本文将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几种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介绍.

    作者:唐雪;彭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