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应用

张亮;王静成;冯新民;杨建东;陶玉平;张圣飞;蔡俊;黄吉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唑来膦酸, 椎体后凸成形术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符合条件的K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应用唑来膦酸,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和B组40例(仅给予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前和治疗后3、12个月行VAS评分、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测定、并发症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下降,治疗12个月后A组进一步下降,B组有所上升,与3个月时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BAP及25-羟基维生素D明显升高,TRACP-5b在A组明显升高,B组变化不明显.治疗后A组骨密度显著增加,B组显著降低.A组25例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发生新骨折,但B组发生新骨质疏松骨折2例.结论:唑来膦酸辅助KP治疗OVCF可进一步缓解疼痛,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duodenal jejunal bypass sugery,DJ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动物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T2DM组(T2DM-C)和T2DM手术组(T2DM-DJB),普通饮食大鼠为空白对照组(W-C).分别检测3组大鼠基础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术后20周处死大鼠,留取胰腺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HE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法和电镜检测胰岛病理学形态、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比例变化和胰岛超微结构.结果:术后T2DM-DJB组大鼠体重和饮食量较术前无明显改变,T2DM-DJB组与T2DM-C组比较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术后HE染色示胰岛形态恢复良好;免疫荧光示胰岛β细胞所占胰岛比例较T2DM-C组升高;电镜示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DJB手术改善T2DM大鼠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缓解胰岛β细胞凋亡,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匡少金;季万胜;柳蕾;严庆涛;高志芹;潘瑞艳;曲梅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QLQ-C30与QLQ-BLM30量表应用

    目的:调查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影响其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CT)开发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 V3.0)中文版和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QLQ-BLM30)评估120例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客观指标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QLQ-C30量表15个领域中有8个领域的得分低于参考值,总健康状况得分为(50.31±21.72)分;QLQ-BLM30量表7个领域得分均较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医疗形式、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的患者在部分领域生命质量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影响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较多.

    作者:宣辉;杨铮;万崇华;刘建平;杨德林;罗家洪;孟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坎地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两种药物的综合疗效.结果:A组患者降压有效率为79.55%,B组患者降压有效率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0.11,P>0.05);A组患者达到显效标准的平均时间为(4.44±0.78)周,B组患者为(5.25±0.6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45,P< 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坎地沙坦与厄贝沙坦均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患者的血压水平,其中坎地沙坦起效更快,但两种药物的血压控制率相似.

    作者:张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是导致宫内感染常见的病毒之一,近几年来HCMV的感染有上升趋势,并且年龄越小,容易感染性越高,其症状也越重.HCMV感染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以及胎儿出生时产道感染,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及畸胎等出生缺陷发生.地中海贫血(地贫)是一种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在我国主要以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在临床上主要可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本文通过分别比较地贫妊娠者同时合并感染HCMV组与单独地贫组或单独HCMV感染组之间的差异,探讨地贫妊娠者同时合并HCM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高人口的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永莉;王丹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孕期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与防治策略

    目的:通过分析孕期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策略及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产科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例孕期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6年间我院共收治孕产妇14 330例,孕期子宫破裂8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破裂6例,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1例;完全性子宫破裂2例,不完全性子宫破裂6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死胎2例.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是子宫破裂的常见病因,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穿透性胎盘植入致子宫破裂少见但并发症严重.重视静息性子宫破裂的发生,早期鉴别诊断利于及时救治.通过降低初次剖宫产率、加强高危妊娠监护、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宫腔操作,以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作者:王惠;江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克氏综合征诊疗新进展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简称克氏综合征,是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性疾病,早由1942年Klinefelter[1]提出,是男性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发病率占新出生男孩的0.1%~0.2%.本病常见的染色体核型是47,XXY,占80%,其次为46,XY/47,XXY嵌合型,其余为罕见核型,包括48,XXYY、48,XXXY、49,XXXXY等.另外,该病也是基因异常导致不育症的主要原因,占到无精症患者的11%,不育症患者的3%.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该病容易漏诊.流行病学显示,成人中只有25%患者得到明确诊断,且在青春期前无一例被确诊[2].

    作者:曹琳;陈国芳;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MicroRNA在卵泡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卵泡是卵巢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卵泡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受内分泌、旁分泌及基因调节的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些调控因素的紊乱可能导致卵巢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卵巢早衰、不孕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MicroRNA (miRNA)是调控基因表达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它通过转录抑制或降解来调节靶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影响细胞活动的结局.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女性生殖系统调控有关,尤其是可能参与卵巢中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子信号调控通路.

    作者:许婷;肖国宏;杨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旋切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乳腺病灶的女性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予以确诊且接受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手术结果、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结果:72例患有乳腺病灶患者共有107个病灶,3例局部血肿,经抽吸处理后消退;平均旋切次数(17.32±1.05)次,平均手术时间(18.45±0.36) min,平均出血量(7.63±0.24) mL;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17例,乳腺纤维瘤3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腺病16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乳腺脂肪瘤1例,病理诊断阳性率为100%;本组随访率为83.57%,触诊无异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复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切口瘢痕不明显,超声复查手术区可见低回声术后改变.结论: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具有损伤小及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恒;刘付霖;米明;谭志汉;林春妙;龙志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发病和防治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临床干预是临床科研和医疗实践所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做简要综述.1 维生素D与糖尿病发病1.1 维生素D与胰岛素抵抗 10余年前,一项对126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研究[1]发现,维生素D缺乏个体有更高的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随后,对156例德国儿童的研究[2]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和描述机体胰岛素抵抗水平的HOMA-IR指数呈负相关.Kayaniyil等[3]对712例加拿大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素抵抗均显著相关.

    作者:王炜;戴晓康;叶山东;邢学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X线平片和CT诊断成人食管异物的ROC曲线分析

    目的:比较X线平片和CT诊断食管异物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内镜诊治前既行X线平片检查又行CT检查的成人食管异物患者43例,用多个诊断点(五等级法)分别判断两者检出食管异物的情况,以治疗后取出的食管异物36例(金标准)来分别验证两者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再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者诊断食管异物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比较两者发现食管异物穿孔的情况.结果:X线诊断食管异物的AUC为0.609,CT的AUC为0.980,差异行Z检验,结果Z=4.25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平片发现食管穿孔2例,而CT发现了6例.结论:CT诊断成人食管异物优于X线平片,对于透X线的异物可作为内镜诊治前的首选.

    作者:钟海兵;杨志辉;钟玉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锌指转录因子TWIST和Survivin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头颈部鳞癌组织中锌指转录因子TWIST及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探索它们在头颈部鳞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头颈鳞癌(20例正常软腭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TWIST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率为69.3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rvivin在头颈部鳞癌中的表达率为79.0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WIST的表达均随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年龄、性别无关;而Survivin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年龄、性别以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未见头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与TWIST的表达程度有相关性.结论:TWIST和Survivin高表达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相关性.

    作者:常傲霜;刘雪来;吴睿;卓贤露;赵厚育;叶惠平;周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回顾性对照研究(case-controlled trial,CCT),截止到2014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RCT 5篇,CCT 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术式有显著差异(OR=0.57,95%CI:0.38 ~ 0.86,P=0.008),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没有显著差异(OR=1.17,95%CI:0.79~1.75,P=0.43).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辰;马信龙;马剑雄;孟德旺;王颖;张弢;汪松;姜轩;吕广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广东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目前NPC主要的治疗方法[1].但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射线可能会损伤正常的口咽部黏膜、下颌关节、涎腺及颈部软组织[2],从而引起张口困难、疼痛、口干、关节僵硬、颈部皮肤溃烂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伴有剧烈疼痛,进食困难,少部分患者因中断放疗而影响其疗效和预后.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NPC患者放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效果.

    作者:林婉萍;李黎;杨敏玲;王慧玲;张凤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非特异性下腰痛流行病学调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某两个社区常住人口,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部分,其中70%用于建模,30%用于考核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结果:共回收1 953份有效问卷.其中NLBP 459例(23.50%,95%CI:21.12%~25.38%);NLBP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教育程度、锻炼频率、劳动强度、振动接触、BMI、年龄、心理状况;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1.44%(95%CI:78.12%~84.76%).结论:所构建模型可用于临床上NLBP的辅助诊断及预防工作.

    作者:王凯;闵少雄;徐新毅;邱素均;安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植入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引起骨细胞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发生股骨头内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终导致髋关节破坏[1].临床上以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作者:郑国藩;谢亮文;陈宗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的相关性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小关节病的发生率,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定量CT对本地13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L2~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测得的骨密度和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骨密度正常组进行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的比较分析.结果:132例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为45例,符合骨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的为87例.45例骨质疏松症组中有3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71.1%,87例骨密度正常组中有4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48.3%.骨质疏松组中腰椎小关节发病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腰椎小关节病的病因之一.

    作者:周利华;刘松;王慧明;张鹏;彭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应用方式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席少华;周朝波;赵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其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近期预后的评估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周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主要红细胞参数的变化趋势、RDW及其变化率与AMI患者Gensini积分的关系,评估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该院AMI患者100例,于1周内2次检测血常规观察RDW变化趋势,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进行Gensini积分,分析Gensini积分与RDW及其变化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AMI后1周内RDW升高(P<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RDW与年龄、Gensini积分、BNP呈正相关(P<0.05),RDW变化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RDW预测AMI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显示RDW的临界值为13.23%,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65.2%.结论:AMI后1周内RDW升高,RDW及其变化率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RDW对AMI患者近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赵琳茹;陈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rs10757274和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易感基因rs10757274和rs1333049与临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昆明地区汉族CAD人群CAD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昆明地区汉族CA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rs10757274和rs1333049两个SNP位点进行分型.检验分析各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CAD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统计年龄、BMI、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传统危险因素,分析其与CAD发病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AD与基因及临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rs10757274 AG/GG基因型及rs1333049 CG/CC基因型与昆明地区汉族人群CAd的易感性相关.rs10757274-GG OR =1.915,s1333049-CC OR=1.685,两基因纯合子均较杂合子CAD的易感性增高.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显著增加CAD患病率(P<0.05).两组年龄和BM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10757274和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因素相互作用,影响CAD的易感性.

    作者:孙帅;夏小杰;欧振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16INK4A、L1壳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1].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持续感染8~ 10个月能自行消退[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大量学者[3-4]研究的热点是就生物标志物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程序中的应用价值.与HPV感染阶段相关的L1壳蛋白及与作为HPV感染生物学标志物的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现就L1壳蛋白、P16INK4A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琼慧;黄凌霄;陈育梅;朱雪燕;朱雪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