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军;汤永红;袁梅;詹向阳
患者女,55岁,工人,主诉:“口干多饮近1个月”于2013年5月23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起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口干、多饮,伴消瘦,无多食多尿,无怕热多汗,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3.08 mmol/L,故于2013年5月3日至嘉兴一院内分泌科就诊,复查空腹血糖:14.01 mmol/L,总胆固醇:6.6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56 mmol/L,诊断:“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给予“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口服降糖,“阿托伐他汀钙”降血脂治疗。患者口干多饮稍好转,近3d来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无四肢麻木,故至我院门诊就诊,收住入院。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及月经史等皆无殊。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有4兄弟姐妹,3例有糖尿病史、肿瘤病史,具体不详。入院后查体:体温正常,BP 124/81 mmHg,神清,精神软,体型适中,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HR:82次/min,心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不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肿瘤,甲功、心电图、尿常规,尿白蛋白/尿肌酐等检查基本正常, HbA1C:10.9%,血管B超:左右股总、股浅、腘胫后动脉血管通畅伴少许小斑块,左颈动脉小斑块。初步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2)高脂血症。入院后治疗以内护常规,Ⅱ级护理,监测血糖,低脂糖尿病饮食及糖尿病教育,予以甘精胰岛素针每晚22点皮下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及阿卡波糖片降血糖治疗。予以血栓通针静滴改善微循环活血及口服阿托伐他汀胶囊降脂治疗。治疗后血糖逐渐平稳下降。患者服阿卡波糖片后无明显消化道不适反应,但服用二甲双胍后稍有腹胀不适感,无腹泻,且患者于2013年5月30日以使用不便为由,坚持要求停用胰岛素,要求口服降糖药治疗。反复劝说无效,且考虑当时甘精胰岛素量不大,开始改以格列美脲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2 mg 口服(2013年5月31日起口服)使用。患者2013年6月2日查房,躯干部出现皮肤瘙痒,可见广泛红色皮疹,无胸闷气急,无呼吸困难,无口干多饮,无视物模糊,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胀,患者自述自2013年5月31日下午起出现皮疹并逐渐增多,遂考虑格列美脲片药物过敏,停用,请皮肤科会诊后考虑皮炎,建议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给予左西替利嗪片10 mg 每天1次口服,酮替芬片:1g每天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 g,每天3次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涂。遵嘱执行。患者于2013年6月4日躯干部皮肤瘙痒增多,发展至颜面部,呈红色皮疹,患者皮疹较前增多,为尽量减少药物影响可能,停用血栓通针,给予激素甲强龙针40 mg 静推及葡萄糖酸钙针20 mL静滴加强抗过敏。2013年6月5日患者诉全身皮肤瘙痒,乏力感,颜面、躯干皮疹较前增多,查肝功能亦有损伤。2013年6月3日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2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1 U/L,加用异甘草酸镁针护肝,有肝功能异常,故停用阿托伐他汀胶囊及阿卡波糖片,以胰岛素控制血糖。以静滴地塞米松针及葡萄糖酸钙针抗过敏。2013年6月8日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好转,但结膜水肿,颜面皮肤红,颜面有水肿,躯干部皮疹明显减少,四肢局部有新增皮疹,总体皮疹趋势减少,复查肝功能好转。2013年6月11日患者皮疹明显消退,颜面及躯干皮疹基本消退,颜面水肿好转,四肢局部有新增皮疹。2013年6月14日患者颜面水肿消退,双下肢浮肿,双下肢局部有红色皮疹,伴水肿。2013年6月17日患者全身皮疹消退,颜面及下肢水肿皆消退,一般可,改予以阿卡波糖片及甘精胰岛素降糖,血糖好转,予以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诊患者血糖控制可,未再有皮疹等不适出现。
作者:李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经管道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AECOPD常规治疗方法,联合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治疗组同时经无创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3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次(1次/d),记录治疗后第3、5天的呼吸困难评分、动脉血气分析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及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无创呼吸机管道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疗效与静脉点滴甲泼尼龙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替代全身使用激素。
作者:张春美;丁震;裴翀;李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52例房颤患者,依据是否伴发脑卒中并发症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血液检查指标P-LC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的患者中,有脑卒中并发症者47例,无脑卒中并发症者10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降脂治疗及P-L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及P-LCR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及P-LCR为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占胜;付强;李铎;李根;蔡金龙;徐立庆;张木;齐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评价超声在M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MTC患者21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病灶位于甲状腺中上极15个,边界不清7个,无包膜19个,呈低回声18个,内回声不均匀16个,出现钙化灶12个,检测到血流信号19个,颈部淋巴结转移11个,弹性成像评分<3分的1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1.4%,误诊率为28.6%。结论:MTC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王满立;李妙珊;冯占武;甘科红;黄春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和给药时间点下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 =6):生理盐水组、芬太尼组、芬太尼对照组、帕瑞昔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皮下注射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并在之前15 min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帕瑞昔布5或10 mg/kg,在芬太尼注射前、注射后第1~4小时每小时和第1~5天每天进行压尾测试了解机械疼痛阈值。(2)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 =6):芬太尼组、帕瑞昔布-15 min组、帕瑞昔布4 h组和帕瑞昔布d1组,在不同时间点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10 mg/kg,压尾测试同上。结果:(1)皮下注射芬太尼可诱导大鼠机械痛觉过敏;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抑制作用更明显。(2)痛觉过敏形成前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而形成后注射帕瑞昔布无明显作用。结论:早期给予亚镇痛剂量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敏。
作者:舒海华;李桥波;叶芳;黄文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海绵球锻炼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内科行PICC化疗的肿瘤患者共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100)和观察组(n =100)两组。患者PICC置管前使用肝素钠生理盐水浸泡导管,置管成功后均涂抹喜疗妥软膏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手握海绵球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至置管7d时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4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发病率为14.0%;观察组有3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发病率为3.0%。两组患者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9,P =0.005)。结论:海绵球锻炼可有效预防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
作者:江小好;卓雅淑;蒋静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下肢缺血组、糖尿病组、糖尿病下肢缺血组及白藜芦醇治疗组。建立动物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在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后连续14 d给予白藜芦醇腹腔注射20 mg/kg。HE染色测定各组左下肢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密度( MVD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结果:下肢缺血大鼠MVD及8-OHdG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糖尿病下肢缺血组与下肢缺血组比较,MVD及eNOS蛋白表达降低,8-OHdG表达升高(P <0.01);而白藜芦醇治疗组与糖尿病下肢缺血组比较,MVD及eNOS表达量均增高,8-OHdG表达量下降(P <0.05)。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减轻糖尿病下肢缺血时的氧化应激,促进外周微血管新生。
作者:韩敦正;汤穆浛;邢晓雯;陆冬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式预防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TURBT术后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根据术后化疗方式分为膀胱灌注化疗组(137例)、髂内动脉化疗组(17例)以及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22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膀胱灌注化疗组术后复发54例(39.4%),髂内动脉化疗组术后复发6例(35.3%),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术后复发8例(36.4%),3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3,P=0.922)。出现化疗不良反应:膀胱灌注化疗组50例(36.5%),髂内动脉化疗组6例(35.3%),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15例(68.2%),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和单纯髂内动脉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9,P =0.923);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P =0.043;χ2=4.172,P =0.041)。结论:单纯膀胱灌注化疗即可有效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不能耐受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可选择髂内动脉化疗;膀胱灌注联合髂内动脉化疗并未达到显著提高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庆亚;谢天朋;许清泉;叶海云;黄晓波;王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 Fibulin-3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n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相关性在高血压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高血压患者50例以及体检的健康人38例作为对照人群,空腹抽血后分离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Fibulin-3、MMP-9表达;采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定仪测定baPWV。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血清MMP-9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患者baPWV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高血压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与baPWV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负相关(r =-0.324,P =0.006);而MMP-9和baPWV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无相关性(r =0.003,P =0.968)。结论:高血压血管重构存在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和动脉功能改变,检测血清Fibulin-3水平和baPWV可作为高血压早期反映动脉功能改变的指标之一,对判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帮助。
作者:林忠伟;王卓;李瑞莹;向定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构建大鼠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重组质粒,检测融合蛋白在CTX-TNA2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同时观察低浓度葡萄糖条件下AQP4对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大鼠脑部获取AQP4基因,插入pEGFP-C2质粒中得到pEGFP-C2-AQP4-M23重组质粒,同时转染CTX-TNA2细胞后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QP4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低糖条件下对细胞的影响。结果: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的AQP4基因大小正确,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pEGFP-C2-AQP4-M23重组质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AQP4主要位于CTX-TNA2细胞膜上;低糖时转染AQP4的星形胶质细胞平均表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QP4重组质粒并在CTX-TNA2细胞上成功表达,同时证实低糖时AQP4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形成。
作者:俞晓燕;邓江山;赵玉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 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及CBM数据库中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HRS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特利加压素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HRS的缓解率、血清肌酐、平均动脉压及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8,95%CI:0.50~1.92;OR =-0.06,95%CI:-0.16~0.05;OR =1.83,95%CI:-2.05~5.72;OR =61.39,95%CI:-76.87~199.62)。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能否替代特利加压素治疗HRS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张园园;马娟娟;白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坦索罗辛对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相关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的研究并评价其方法学质量。使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135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表明:坦索罗辛联合 ESWL 较单用ESWL有更高的结石清除率(RR:1.26;95%CI:1.18~1.33);与对照组相比,坦索罗辛能明显缩短结石清除时间(SMD:-0.98,95%CI:-1.43~-0.53)。坦索罗辛能减少肾结石ESWL术后肾绞痛和石街的发生,虽然坦索罗辛组患者出现少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但是可以被患者耐受。结论:坦索罗辛可作为肾结石ESWL术后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辅助治疗手段,但同时期待今后能有大样本、多中心和高质量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作者:徐伟;钱冲;刘成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3年本刊的总被引频次继2012年首次突破10000次以来,继续呈增加趋势,达到14056次,且本刊影响因子首次突破了1,为1.063。2013年我刊刊出文章基金论文比达46%。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NAPTM Monitor 500系统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全身麻醉中的准确性、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前局部麻醉下左侧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进行连续有创血压监测(IAP)。右侧手臂连接CNAPTM Monitor 500系统进行CNAP监测。实时连续监测IAP及相应时点CNAP。记录与监测相关的并发症。结果: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差值分别为(-7.4±13.0)、(4.4±7.3)和(1.0±7.5)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1%、95.5%和95.4%。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777和0.854,均P <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论:与IAP相比,CNAP可安全用于全身麻醉的成年手术患者,并提供无创、连续、实时、准确的血压监测。
作者:田丽平;张鸿飞;徐世元;梁启波;雷洪伊;李凤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百色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及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的突变特征。方法:收集128例结核病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并检测利福平及异烟肼耐药性,提取耐药菌株DNA,分析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结果:耐利福平菌株rpoB基因突变率为75%(27/36),531位点突变率为59.3%(16/27)。耐异烟肼菌株KatG、inhA基因突变率为44.1%(15/34),其中315位点突变率为66.7%(10/15),出现2个新的突变位点279(4/15)和427(1/15)。 inhA 5位点突变率为13.3%(2/15),inhA 16位点突变率为6.7%(2/15),3株为KatG和inhA联合突变。结论:百色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与rpoB、katG和inhA基因突变相关,检测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相关基因突变为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及耐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
作者:韦红玉;隆昕颖;凌俊;谢振锋;唐华英;黄小凤;韦连登;覃艳春;曾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微小RNA-222(miR-222)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钙调蛋白(CaM)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06例AIS患者(AIS组)及9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miR-222表达情况;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查询分析miR-222对钙调蛋白编码基因(CALM1)的靶向调控关系;脂质体转染法将miR-222模拟物、抑制物及对照物分别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并进行细胞培养,采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预后HUVECs钙调蛋白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S组miR-222表达明显下调(P <0.01);CALM1存在miR-222潜在靶向结合位点;HUVECs 转染miR-222模拟物后CALM1/CaM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5),而转染miR-222抑制物后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5)。结论:AI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明显下降,其可能通过上调CaM的表达从而加重AIS的损害作用。
作者:袁海军;汤永红;袁梅;詹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内镜(EUS)与腹部CT在壶腹周围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3年在我院疑诊壶腹部周围病变的病例,入选病例同时行EUS及腹部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壶腹周围不同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确诊为壶腹部周围病变的病例共计151例,包括:胆总管结石、壶腹部肿瘤、壶腹部炎症、胰头肿瘤、胰腺囊肿,超声内镜对上述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83.6%、90.6%、56.5%、100.0%、100.0%,腹部CT对上述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2%、56.3%、43.5%、91.3%、100.0%。超声内镜对壶腹部病变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4.1%,明显高于腹部CT(59.6%)。结论:EUS对壶腹部周围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CT。
作者:曹红亮;曹满菊;余保平;丁祥武;刘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蓬乱蛋白(dishevelled, DVL)作为Wnt通路的调节蛋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过程,在细胞增殖、肿瘤形成、胚胎发育和神经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2]。现已发现DVL在人类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表达水平增高、活性增强,提示DVL的表达异常参与了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本文就DVL在中枢神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何倩倩;崔桂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女,76岁,160 cm,58 kg,因“摔跌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ASAⅡ级。不用术前药。入室测 BP 180/95 mmHg,HR 86次/分,SpO295%。针刺麻醉取穴:风市、带脉、阿是、百会,其中风市、带脉和阿是均取患侧。针刺行捻转手法,得气后风市、带脉和阿是穴连接G6805-2型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疏密波,刺激频率2/10 Hz ,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百会穴不连接电针仪,患者血压升高时进行捻转。针刺10 min后,患者血压降至150/80 mmH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右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电针诱导30 min后依次静注芬太尼50μg、咪唑安定1 mg、丙泊酚4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10 mg后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七氟醚(呼吸末浓度1%~2%)吸入维持麻醉。因风市穴连接的电针导线影响手术消毒,麻醉诱导后停止风市穴电刺激,保留针刺。手术开始后电针频率调整至2/20 Hz,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电针频率,范围波动于2/20~2/30 Hz,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手术历时65 min,术中BP波动在130~150/70~80 mmHg,HR 保持在70~80次/min,共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失血100 mL,尿量300 mL。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BP 140/80 mmHg,HR 76次/min,5 min后清醒拔管。术后1天随访,患者感觉舒适,恢复良好,无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作者:刘佩蓉;张瑜;刁枢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