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张园园;马娟娟;白岚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 特利加压素, 去甲肾上腺素
摘要:目的: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 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图书馆、CNKI、维普、万方及CBM数据库中比较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利加压素治疗HRS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特利加压素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HRS的缓解率、血清肌酐、平均动脉压及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98,95%CI:0.50~1.92;OR =-0.06,95%CI:-0.16~0.05;OR =1.83,95%CI:-2.05~5.72;OR =61.39,95%CI:-76.87~199.62)。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能否替代特利加压素治疗HRS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多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2013年收治的3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PTMC或者倾向恶性诊断31例,余2例为术后石蜡切片诊断PTMC,术中诊断率为93.9%。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有淋巴结转移2例。共随访患者21例,随访率为93.9%,随访时间1~6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PTMC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及早行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尹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官方网站地址、汇款等信息的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循环肿瘤细胞分子特性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具有高活力、高转移潜能的肿瘤细胞,它可形成微转移或微小癌栓[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转移癌。现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头颈部肿瘤[2]、胃癌等[3]中证实CTC的存在,并且发现CTC与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然而,虽然CTC相关检测手段不断发展,由于异质性等因素CTC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不是很高,CTC的分子机制还未十分明确。探究CTC相关形成作用机制对研发特异性分子标识,提高CTC检测率有重要意义。现将CTC相关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陈卓(综述);许新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深吸气量测定在评价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作用

    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与运动受限,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主要用药,肺功能检查作为临床上广泛开展的一项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已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有助于治疗效果的预测,但临床用于诊断分级的FEV1对疗效的评估存在局限性,原因是FEV1的表现与COPD患者呼吸困难、运动耐力变化的相关性可能并不显著。近年来,深吸气量(IC)与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受到重视,有报道[1],IC是评估 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的独立预测值。本研究将探讨IC改变对稳定期COPD患者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评价的作用,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作者:刘再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TGFβRⅡ基因对肝癌细胞MHCC97H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TGFβRⅡ基因对肝癌细胞MHCC97H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 TGFβRⅡ慢病毒载体 Lenti-TGFβRⅡ-puromycin-eGFP 并转染至人肝癌细胞 MHCC97H。 qPCR 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RⅡ的表达。应用MTS和Transwell观察97H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97H细胞成功转入 TGFβRⅡ,与对照组相比,qPCR 和 Western Blot 提示 TGFβRⅡ表达明显升高。 MTS 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在高表达TGFβRⅡ后其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结论:过表达TGFβRⅡ基因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提示该基因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作者:于琨;蒋小峰;邓武坚;程林;黄启顺;陈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下肢缺血组、糖尿病组、糖尿病下肢缺血组及白藜芦醇治疗组。建立动物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在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模型后连续14 d给予白藜芦醇腹腔注射20 mg/kg。HE染色测定各组左下肢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密度( MVD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结果:下肢缺血大鼠MVD及8-OHdG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糖尿病下肢缺血组与下肢缺血组比较,MVD及eNOS蛋白表达降低,8-OHdG表达升高(P <0.01);而白藜芦醇治疗组与糖尿病下肢缺血组比较,MVD及eNOS表达量均增高,8-OHdG表达量下降(P <0.05)。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减轻糖尿病下肢缺血时的氧化应激,促进外周微血管新生。

    作者:韩敦正;汤穆浛;邢晓雯;陆冬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6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作为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特殊慢性胰腺炎,临床上少见,易误诊为胰腺癌、胆管癌,并进行不必要的手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6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林细州;徐蓓蓓;陆晓峰;郑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青年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75例中青年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中青年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 <0.01),与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应对方式会影响中青年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医护人员应注重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作者:黄柳;黄燕林;郭阳化;滕艳娟;李浩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评价超声在M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MTC患者21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病灶位于甲状腺中上极15个,边界不清7个,无包膜19个,呈低回声18个,内回声不均匀16个,出现钙化灶12个,检测到血流信号19个,颈部淋巴结转移11个,弹性成像评分<3分的1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1.4%,误诊率为28.6%。结论:MTC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王满立;李妙珊;冯占武;甘科红;黄春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pk1缺失对大肠埃希菌在小鼠膀胱定植及炎症诱导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聚磷酸盐基因1(ppk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膀胱炎模型,比较大肠埃希菌(CFT073)野生株和大肠埃希菌ppk1缺失株(△pk1)膀胱定植能力、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差异以及膀胱病理变化。结果:△pk1组感染率(73.3%)低于CFT073组(93.3%);△PK1组定植率(0.01%)低于CFT073组(0.5%);CFT073组和△pk1组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k1组两种炎症因子含量低于CFT07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FT073组和△pk1组膀胱病理切片均出现炎症反应,△pk1组炎症反应轻于CFT073组。结论:ppk1基因在尿路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缺失后,大肠埃希菌黏附侵袭能力及诱发炎症能力降低。

    作者:潘嘉韵;彭亮;邓聪;邓小燕;吴晓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鼠源性结肠癌细胞CT26. WT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的细胞免疫抑制

    目的:构建腹腔注射小鼠结直肠癌细胞系 CT26.WT模型来检测树突状细胞(DC)抗原递呈的细胞免疫抑制。方法:CT26.WT细胞腹腔注射入BALB/c小鼠体内,脾脏分离T细胞,与CT26.WT细胞共培养;流式表型鉴定DC细胞的免疫学标记,再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DC细胞抗原递呈能力及体外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 IHC检测正常结肠上皮与结直肠癌组织B7H4的表达。结果:随着腹腔注射时间的延长,共培养体系中活细胞增加,凋亡率降低,DC细胞不能发育成熟,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配对的癌组织B7H4表达增高。结论:随着腹腔注射时间的延长,DC细胞的成熟发生障碍,抗原递呈能力下降。另外,结直肠癌高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T细胞活化受到抑制,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下降,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作者:冯娜;周娜;邓永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蓬乱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蓬乱蛋白(dishevelled, DVL)作为Wnt通路的调节蛋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对其下游靶因子的转录过程,在细胞增殖、肿瘤形成、胚胎发育和神经分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2]。现已发现DVL在人类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表达水平增高、活性增强,提示DVL的表达异常参与了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本文就DVL在中枢神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何倩倩;崔桂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初诊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56+NKT样细胞的检测

    目的:探讨初次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CD3+ CD56+ T淋巴细胞(NKT样细胞)及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的比率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体检者(A组)、非恶性肿瘤患者(B组)、初诊恶性肿瘤患者Ⅰ~Ⅱ期(C组)、初诊恶性肿瘤患者Ⅲ~Ⅳ期(D组)4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 CD127low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Treg细胞)及CD3+CD56+细胞占CD3+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NKT样细胞)。结果:A、B、C、D 4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分别为(6.72±3.16)%、(6.49±2.83)%、(6.80±3.07)%、(7.63±3.47)%,4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 P >0.05);A、B、C、D 4组患者外周血中 NKT 样细胞分别为(3.13±1.66)%、(2.56±1.27)%、(7.22±2.70)%、(7.72±3.10)%,A、B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KT样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 >0.05),C、D两组患者比 A、B两组患者的外周血NKT样细胞明显升高(P <0.05)。结论:初次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外周血中NKT样细胞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作者:吴军;李薇;钱云峰;蔡艳军;宋卫兵;许卫国;周培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型血小板比率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与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52例房颤患者,依据是否伴发脑卒中并发症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血液检查指标P-LC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的患者中,有脑卒中并发症者47例,无脑卒中并发症者10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降脂治疗及P-L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及P-LCR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及P-LCR为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占胜;付强;李铎;李根;蔡金龙;徐立庆;张木;齐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3种无创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比较无创CPAP、无创SIMV、无创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使用过上述3种机械通气模式之一治疗的且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6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疗效。结果:无创CPAP组53例,无创SIMV组60例,无创BiPAP组49例,3组之间性别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其中无创CPAP组、无创SIMV组、无创BiPAP组治疗成功病例数分别为38、53、44例,无效病例数分别15、7、5例,3组疗效比较不全相同(P <0.05),其中无创SIMV组与无创BiPA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无创SIMV组与无创BiPAP组明显优于无创CPAP组(均P <0.05)。结论:无创SIMV、无创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RDS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较无创CPAP 疗效较好,可作为优先选择。

    作者:刘郴州;关浩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学科技论文作者署名条件

    根据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2013版“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医学论文作者署名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条。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复检规则的建立和临床评价

    目的: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的复检规则,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随机检测到我院就诊的患者标本3826份,结合显微镜检查,观察血细胞形态并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参照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ISLH)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国内XE-2100血液分析仪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推荐的23条复检规则,制定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复检规则。结果:本套规则的阳性预测值为91.24%,阴性预测值为98.67%,假阴性率为3.64%,该规则的复检率为28.04%。结论:自定义Sysmex XN-3000的复检规则能有效地筛选异常标本,提高工作效率,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杭建峰;孙朝晖;符玉文;马丽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右肾球旁器细胞瘤1例

    患者女,22岁。头痛头晕近1年入院,在他院诊断为高血压,给予降压治疗,效果不佳,故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60/100 mmHg,血钾:3.0 mmol/L。彩超及CT 提示右肾下级有一类圆形肿物,大小3.0 cm ×2.8 cm ×2.0 cm。术前诊断:右肾肿瘤。在全麻下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右肾下级,行部分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楔形切除肾脏组织,肾被膜完整光滑,切面见一肿物,大小3.2 cm ×2.8 cm ×2.0 cm,肿物包膜完整,切面灰黄灰红色,质地中等,略软,紧临肾被膜。镜下见:肿瘤细胞巢状或片状分布,富于血管,部分区域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肿瘤细胞小圆形或多边形,部分呈浆细胞样,细胞质内可见嗜酸性颗粒性物质,核异形性及多形性不明显,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提示:CK (-),EMA (-),CK7(-),HMB-45(-), CD34(+),Actin 灶(+),calponin (+), vimentin(+)。特殊染色:PAS(+),网染:肿瘤细胞周围(+)。病理诊断:(右)肾球旁器细胞瘤。

    作者:路荣;周立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1例

    患者,女,76岁,160 cm,58 kg,因“摔跌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ASAⅡ级。不用术前药。入室测 BP 180/95 mmHg,HR 86次/分,SpO295%。针刺麻醉取穴:风市、带脉、阿是、百会,其中风市、带脉和阿是均取患侧。针刺行捻转手法,得气后风市、带脉和阿是穴连接G6805-2型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疏密波,刺激频率2/10 Hz ,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百会穴不连接电针仪,患者血压升高时进行捻转。针刺10 min后,患者血压降至150/80 mmH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右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电针诱导30 min后依次静注芬太尼50μg、咪唑安定1 mg、丙泊酚4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10 mg后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七氟醚(呼吸末浓度1%~2%)吸入维持麻醉。因风市穴连接的电针导线影响手术消毒,麻醉诱导后停止风市穴电刺激,保留针刺。手术开始后电针频率调整至2/20 Hz,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电针频率,范围波动于2/20~2/30 Hz,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手术历时65 min,术中BP波动在130~150/70~80 mmHg,HR 保持在70~80次/min,共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失血100 mL,尿量300 mL。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BP 140/80 mmHg,HR 76次/min,5 min后清醒拔管。术后1天随访,患者感觉舒适,恢复良好,无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作者:刘佩蓉;张瑜;刁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癌组织中SOX2与TGF-β1、Smad3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SOX2、TGF-β1及Smad3,检测其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OX2、Smad3蛋白在胃癌组的积分光密度(IOD)值低于正常胃组织(P <0.05),TGF-β1在胃癌组的IOD值高于正常胃组织(P <0.05)。 TGF-β1 IOD值的高表达多见于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中(P <0.05);SOX2、Smad3 IOD值的高表达多见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胃癌组中(P <0.05);SOX2、TGF-β1和Smad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IOD值与患病年龄、性别无关(P >0.05)。在胃癌中TGF-β1与Smad3之间呈负相关性;SOX2与Smad3之间呈正相关性;TGF-β1与SOX2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SOX2、TGF-β1及Smad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作者:李春辉;潘理会;刘海旺;程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