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刘涛;林青凤;陆向东;王琼;林峰;茅卫东
目的:评价唾液酸(SA)在肠道病毒71(EV71)感染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 DLD-1)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能表达唾液酸葡聚糖的 DLD-1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药物分别阻断 DLD-1细胞膜上不同识别位点,证实唾液酸为EV71感染细胞受体。采用噻唑蓝( MTT )比色法检测唾液酸苷酶对 DLD-1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71病毒相对含量。结果:EV71能特异性的感染 DLD-1细胞;10 mu/mL 唾液酸苷酶处理组(71.2±1.9,P <0.01)和50 mu/mL 组(84.7±1.8,P <0.01)与血清对照组相比,EV71复制的比率显著下降;破坏DLD-1细胞膜上唾液酸O糖苷键,EV71病毒相对含量显著下降(70.3±2.5,P <0.01);0.25 mg/mL 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V71病毒相对含量明显下降(48.3±2.6,P <0.01)。结论:唾液酸是 EV71感染 DLD-1细胞的识别受体;唾液酸提取物能抑制EV71在DLD-1细胞中的复制。
作者:毛易捷;王玉月;史伟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编制住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意愿倾向量表(PSWBS),检验其信效度并探索结构模型。方法: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模型基础上编制初测问卷与正式量表,对样本1、样本2、样本3进行初测问卷测查,通过条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折半信度分析、内容效度等对量表进行检验评价。结果:量表由4个维度14个条目组成,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关联效度在量表研制理论允许范围之内。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量住院患者参与维护自身医疗安全的意愿程度和主要采取维护自身医疗安全行为的倾向性。
作者:李娟;罗勇;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麻醉支撑头架是用来支撑无菌区,严格区分无菌区及有菌区的器材。外科甲状腺手术患者,其手术视野小,手术操作空间狭窄,传统麻醉支撑头架结构功能简单,易导致手术器械经常滑落,手术野污染等情况发生。我科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人性化设计一种伸缩型麻醉支撑架,能防止无菌手术敷料滑落,保护无菌环境,具备器械桌功能和皮肤牵引功能,同时可固定支撑各种麻醉管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钱艇;张科;顾达民;陈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侧睾丸肿大3个月,于2014年8月18日入院。无发热,无腹痛,无肉眼血尿。患者8年前因左肾占位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肾透明细胞癌。术后一直未复诊。入院查体心肺腹无明显异常体征,阴囊右侧增大,可及右侧睾丸肿大质硬,约4cm×6cm×7cm大小,未及触痛,对侧睾丸附睾未及异常。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睾丸实性占位,大小约3.5 cm ×2.9 cm ×2.7 cm ,内部血流信号极丰富。腹部CT及增强检查,左肾缺如,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见右肾功能良好,右肾显影迅速。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及异常。
作者:宗益平;芮桦;周伟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管理模式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首批肿瘤3项技术培训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学员出勤率为86%,75.7%的学员积极参与学习,90%以上的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约65%的学员对培训知识掌握多数或完全掌握,超过85%的学员认为本次培训成功并愿意以后还参加这种培训活动。培训讲师熟悉培训内容评分为(4.36±0.566)分,课程的进度评分为(3.80±0.791)分,学员认为需要的培训内容排名前三的是临床技能、培训技术的基础理论、临床实习。学员希望培训讲师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为视听技术法、案例研究法、工作指导法或教练/实习法。结论:建立广东省第三类技术-肿瘤3项技术短期培训的有效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范化培训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作者:赖演媚;李虹;邓国娜;朱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难治性鼻出血多系血压高所致鼻腔后端动脉性出血,部位隐蔽、出血汹涌,门急诊处理中常需行鼻孔填塞以快速止血。 Foley导尿管后鼻孔填塞法是近年临床常用方法之一,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对填塞方法及过程作程序细化及改良,并应用于12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敏;马士崟;李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美芬用于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疗效及其对BIS值的影响。方法:120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n =30):A、B组分别予舒芬太尼0.2μg/kg、0.3μg/kg 后复合丙泊酚1.5 mg/kg 诱导麻醉;C、D 组麻醉前静注纳美芬0.2μg/kg 后分别同 A、B 组进行诱导。根据BIS值及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来调整丙泊酚的用量,必要时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0.5 mg/kg。观察并记录患者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扩宫(T3)、人流手术操作(T4)、术毕清醒时(T5)等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同时记录各组丙泊酚追加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毕1 min定向力恢复Steward评分、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5 min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等。结果:与A组比较,B、D组丙泊酚追加量减少,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低,术后VAS低(P <0.05),C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P >0.05);B、C、D组苏醒快,术毕1 min内定向力恢复较A组评分高(P <0.05),其中D组定向力恢复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A、B 组呼吸抑制及呛咳发生率高于C、D组(P <0.05)。结论:术前使用纳美芬0.2μg/kg 可有效拮抗无痛人流中舒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该剂量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增强镇痛的效果,未发现其影响BIS的改变。
作者:李娜;梁飞;肖晓山;梁亚统;周代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诱因。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04-2013年期间住院的SLE 伴真菌感染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SLE合并真菌感染常见部位以口腔黏膜、下呼吸道、皮肤为主,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应用,SLE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继发真菌感染者C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使SLE 患者真菌感染几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可引起补体C4水平的升高。
作者:谭震;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钱龙;陶金辉;马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增龄性聋或年龄相关性聋(age-related hearing loss, AHL),又称老年性耳聋(presbycusis),是因听觉器官衰老退变,出现双耳对称性、渐进性的听力减退而引起的耳聋。它是老年人群为常见的感知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的生活。 AHL 由多种内在性和外在性因素导致,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内耳,使耳蜗传导声信号的能力受损[1]。本文着重综述由AHL 过程中线粒体DNA 突变或者删除所致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 AHL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旭;葛汝丽;韩锋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评估儿科患者植入性导管中检出的表皮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选择本院患儿各类导管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137株,用刚果红平板和半定量黏附实验筛选出生物膜菌株, PCR 检测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icaA的表达。结果:137株临床分离的表葡菌,刚果红实验阳性29株、半定量黏附实验阳性26株;刚果红实验和半定量黏附实验任一项或两项同时阳性的35株表葡菌中 icaA基因阳性24株。结论:我院儿科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分离的表葡菌具有一定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须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吴跃平;王明明;王红梅;肖伟伟;蔡德丰;马东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研究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ADMSCs )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SD 大鼠连续5 d 腹腔注射40 mg/kg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4周后随机将18只 SD 大鼠分为糖尿病组(n =9)和ADMSCs移植组(n =9),另选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 =9)。取自体AD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后,尾静脉注射到ADMSCs组大鼠体内。于ADMSCs移植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的水平,并测量体重、肾重。结果:ADMSCs经体外培养后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抗原,并能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糖尿病组和ADMSCs 组大鼠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24 h 尿蛋白及肾重/体重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ADMSCs 组大鼠的血糖、尿素氮及肾重/体重比值均低于糖尿病组(P <0.05),且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组有所升高(P <0.05)。另外,ADMSCs 组较糖尿病组的24 h 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ADMSCs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缓解1型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紊乱。
作者:闵小春;伍婷婷;杞少华;姚维琪;武栋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健康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每组15只。光镜下观察每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和动脉血PaO2、肺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0的含量及肺组织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肺组织出现损伤性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TNF-α、IL-6、IL-10和MDA明显升高,其中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TNF-α、IL-6和MDA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的IL-10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介导了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上述介导机制,从而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邬子林;周志飞;刘湘钰;邓瑞华;丁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优越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和PubMed 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1990年至2015年2月28日,纳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用Jadad 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575例患者。纳入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放疗可以提高治疗的近期疗效(P <0.00001)和生存质量(P =0.0008),减轻血液学毒性(P =0.03)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P =0.02),但不能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P =0.2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但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作者:陈剑;李路路;张鼎儒;郭宇飞;郭新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分析已有的临床试验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关键词途径对2000-2014年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样本量1137例,诊断VAP患者599例。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研究齐性较好,通过汇总计算得出总敏感度为59%(43%~73%),总特异度为89%(82%~93%),总阳性预测值为3.69(3.21~4.23),总阴性预测值为0.42(0.32~0.55),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6。截断值为2.0μg/L时 PCT诊断敏感度为81%(73%~87%),特异度为83%(73%~90%)。结论: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截断值2.0μg/L时试验的准确性和综合效能较高。
作者:杨夏慧;阳隽;陈晓军;陈飞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患者男,64岁,因左侧颊黏膜肿物2年,左侧面颊部肿物2个月,于2006年6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左颊黏膜疼痛不适,表面溃疡,后出现隆起型肿物。1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颊黏膜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3个月前左颊、下颌牙龈开始出现菜花状肿物,无明显疼痛。2个月前左侧面颊部皮肤出现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烂,流血水。口腔科检查:患者颜面部左右不对称,左侧面颊部黏膜下1/3处见4cm×4cm×2cm 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烂,基底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固定,上下颌无牙,左侧下颌牙龈见菜花样肿物,肿物前界达磨牙前区,后界磨牙后区,内侧位于舌侧牙龈中1/3稍下,未波及口底,肿物向外至颊沟及颊部,颊部肿物与口外肿物紧密相连。X线左下颌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侧颊癌。术前颊黏膜病理活检:送检表层鳞状上皮乳头样增生,细胞无明显异型。行左颊癌切除+左侧下颌骨部分切除+左侧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皮瓣修复术。
作者:孙晗;潘旭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又称异位性皮炎,在儿童中较常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易复发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瘙痒,同时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1]。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试图去解释AD中的炎性病变:第一种假说是关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不平衡性,该理论主要认为AD 是由于T 细胞的失衡,尤其是辅助型 T 细胞1、2、17、22亚型和调节型 T 细胞的失衡[2];第二种假说则是关于皮肤屏障的缺陷,主要依据是发现患者个体中丝聚合蛋白的突变成为发展为AD的危险因素[3-4]。由于该病病因的不确定性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对该病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漂萍;余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阴囊坏疽患者15例。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4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者7例,具有外伤病史者5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3例。患者均急诊行广泛、彻底的清创术,平均清创次数为3次/例。同时给予二联或三联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对感染休克患者积极补充血浆、提高血容量,同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身支持治疗。坏死渗出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结果:1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给予抗炎、抗休克、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本组患者中未出现睾丸坏死和阴囊坏疽致死的情况。所有患者经过二期缝合和阴囊成形或者植皮后均治愈出院。随访1~2年,均愈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早期及时彻底清创和抗炎对症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全身支持治疗和对原发病的治疗是本病治愈和预防复发的基础。
作者:翟建坡;刘宁;王海;王海东;何峰;黄广林;满立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的心肾功能改变及真武汤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肾组、心梗干预组、心肾干预组,前3组灌服生理盐水,后2组灌服等体积的真武汤干预。检测各组大鼠心肾功能指标,如:心脏重量/体重指数、左室重量/体重指数、左肾重量/体重指数、缩短分数、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肌酐、血浆硫酸吲哚酚浓度,探讨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脏病理形态及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的保护作用。结果:5/6肾脏切除术可以进一步加重心梗大鼠的心肾功能损害,并使其出现更为严重的左心室重构。真武汤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左心室重塑及降低各项心肾功能指标。结论:在心梗大鼠模型基础上,5/6肾脏切除术可进一步加重大鼠心肾功能损害;真武汤可明显改善其心肾功能。
作者:韩越;李志樑;杨龙江;潘海林;陈昌海;陈琪;严全能;梁欣伟;傅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肽,观察组加用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3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控制2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 hs-CRP、IL-1β、TNF-α及 ICAM-1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TNF-α及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腺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COPD合并SIRS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陶;胡丽蓉;甘辞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性肺动脉高压(HHTAPAH)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确诊的10例HHTAPAH ,研究其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10例患者首诊均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例,肺血栓栓塞症2例,支气管扩张2例,鼻咽部肿瘤1例。结论:HHTAPAH发病机制与存在左向右分流的动静脉瘘和(或)肺小动脉病变有关。临床医师需要熟悉掌握HHTAPAH临床表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家族史,通过系统检查,避免和减少误诊、漏诊,并根据具体病变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以取得佳疗效。
作者:洪城;谢燕清;林海波;王璐琳;柳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