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陈春果;江高峰;孙嫣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家庭功能的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通过便利抽样入户调查方法,对670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6.82±2.889)分,自我效能总分为(62.61±19.158)分;家庭功能良好组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饮食控制、遵医服药、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得分均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P<0.05);家庭功能中的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亲密度均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饮食控制、遵医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处理呈正相关(r=0.077~0.289,P<0.05)。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游书秋;杜茜倩;李胜玲;刘国莲;张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设有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对照组、Aβ1-42作用组和CsA预处理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干细胞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Aβ1-42作用小胶质细胞96 h后, IL-6和TNF-α分别为对照组的7.92和1.22倍。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达到41.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后,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caspase-3的激活也显著性被抑制。结论: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可显著性降低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极大地削弱了炎症对神经干细胞造成的凋亡效应,提示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庆状;朱宁;林继宗;王艳;王克万;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踝关节不稳是指由于局部韧带组织的受伤,导致关节囊内感受器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外界输出信号到募集肌肉正确收缩的时间发生延迟,造成踝关节稳定性改变[1-3]。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分为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但手术长期效果并不满意[4]。国外近期逐渐发展了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系统康复方案,着重于踝关节本体觉及平衡、肌力训练[5]。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性的进行踝关节相应肌群功能锻炼,可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并减少再次损伤机率。
作者:何伟华;李珂;独建库;黄涛;左新成;朱杏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器械设备日臻完善,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患者对手术切口的美观性也更加注重。瓣膜置换手术为良好的显露手术视野,传统上多采用胸前正中切口。但胸前正中切口入路破坏了胸廓的骨性结构,创伤大,术后出血量大,切口及胸骨感染发生几率相对高,且胸前瘢痕影响美观。而近几年推广的心外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微创技术,花费偏高,设备昂贵,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难以实施。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下单瓣膜置换手术83例,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宋志斌;孙丹;卫向阳;石辛格;张俊伟;高文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对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果。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和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同时对4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以传统罗氏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对基因芯片技术和探针熔解曲线技术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46例菌株中,分别用探针熔解曲线和基因芯片法进行异烟肼耐药基因检测,与罗氏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为91.3%和80.43%;对38例进行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为84%和89.4%。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针熔解曲线和基因芯片检测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与罗氏药敏试验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两种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对临床及时准确进行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娟;孙炳奇;孙娇;孙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经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WHO西太平洋地区期刊评审委员会审核,《实用医学杂志》获准加入WPRIM,为2013年度被遴选进入该索引的41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之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可分为1型(HIV-1)和2型(HIV-2),其中HIV-1分布广泛,是造成全世界AIDS流行的主要原因,HIV-2多局限于西非[1]。目前 AIDS 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患者的数量在快速的增长,因此AIDS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已经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C(human leukocyte antigen-C, HLA-C)在HIV-1感染以及AIDS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HLA-C从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两方面对HIV-1的感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宁;徐丽丹;于景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快室率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使用胺碘酮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老年AMI并快室率Af患者,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复律及维持、心室率控制、血压变化、30 d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96例中82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85.4%(P<0.01);8例未转复;6例死亡(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用药后15 min、l h、2 h、24 h、48 h心室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3例出现长R-R间歇,2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静脉炎,均经调整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老年AMI并快速心室率Af患者静脉加口服胺碘酮对控制心室率及复律安全有效。
作者:郭宝亮;李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 (cTnI)、B型利钠肽(BNP)及血乳酸(Lac)对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eptic myocardial dysfunction, SMD)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成SMD组及非SMD组,并将SMD组再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cTnI、BNP及Lac值,并使用ROC曲线评价cTnI、BNP及Lac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MD组患者的cTnI、BNP及LAC较非SM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D患者中死亡组患者的血BNP、cTnI及Lac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cTnI、BNP及Lac对预测SMD患者28 d病死率均有一定的价值。结论:血BNP、cTnI及Lac有助于评估SMD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张振辉;陶丽丽;陈伟燕;江子欣;刘卫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n=32),单纯TACE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n=2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1)经过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7.50%,单纯TACE组有效率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两组血清AFP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治疗0.5年生存率96.88%,1年生存率84.38%,2年生存率65.63%,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纯TACE组治疗后0.5年生存率92.85%,1年生存率64.29%,2年生存率42.86%,中位生存期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联合TACE治疗能够控制肿瘤大小、降低AFP,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中晚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小珍;彭大为;王美清;谢宗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介体19(Med19)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介导的Med19小分子干扰RNA(siRNA)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KD组),并设置空载体转染组(NC组)、空白对照组(CON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感染效率,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ed19蛋白表达,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感染慢病毒效率达90%以上。与NC组及CON组细胞相比,KD组Med19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72.3%、72.1%,Med1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85.4%、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在0、6、12、24 h比较迁移的距离,KD组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较CON组、NC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NC组、CON组MCF-7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23.8±4.32、43.4±3.65、45.8±5.81,KD组较CON组、NC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与CON组相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19基因沉默抑制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王晓艳;郭子健;吴小红;李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 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段金海;徐书雯;莫建伟;肖豪;向绍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已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或纤溶酶冲击治疗对IgA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对84例IgA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使用促纤溶药物及使用药物的种类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尿激酶组(n=32)和纤溶酶组(n=29),比较分析治疗6个月、1年3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肾小球滤过率、凝血像。结果:3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在治疗6个月和1年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尿激酶组在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时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年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年时,尿激酶组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重度IgA肾病患者,促纤溶治疗有独立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之外的减少蛋白尿和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方明;林洪丽;谢华;陈吉林;孙艳玲;刘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外科发展使手术预后得到了改善,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例,使择期结直肠癌切除术后30 d死亡率从3.4%降低到1.7%,术后并发症也从14.8%降低到12.4%[1]。但2012年一份欧洲498家医院的调查发现,非心脏手术后7 d死亡率为4%,明显高于预期[2]。高危患者的预后改善更不理想,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死亡率高达22.1%,并发症发生率达52.1%,80岁以上高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4.4%,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因此,2013年有评论指出[3],重大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仍高得不成比例,其原因固然与术前疾病、患者年龄及手术种类有关,也与手术期生理扰乱有关。有鉴于此,英国有关部门近期提出要求麻醉医师参与研究制定老年或重症手术治疗计划及预后观测[4]。上述提示,改善预后仍是当今外科领域重要目标之一,麻醉医生除关注疼痛及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麻醉外,还须关注患者的预后。而近年来有关麻醉与预后的话题一直在热议,诸如麻醉中低血压、麻醉药物及深度麻醉对预后的影响等,明晰这些问题无疑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招伟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28例行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在各个维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有性格、合并其他疾病、6 min步行试验。结论: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能改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短期生存质量,术后及时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能切实地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贺;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柴爽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同一手术观察组结肠癌的临床资料,40例行中间入路法CME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行传统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21.0±2.5)枚、(18.5±3.2)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Ⅲ期淋巴结清扫数量观察组为(25.8±3.1)枚,对照组为(21.7±3.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Ⅲ期淋巴结阳性数观察组为(34.4±3.3)枚,对照组为(2.0±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结论:结肠癌患者应用中间入路法CME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不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改善预后,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江庆斌;陈白丽;李东松;武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皮质下缺血性病变程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24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不同分为:认知正常组,60例,无认知损害;认知损害组,64例,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比较两组病灶直径、不同区域病灶数量、白质病变程度及NIHSS量表评分、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差异。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认知损害组额区与基底核区的病灶数目、病灶直径、白质病变程度及NIHSS评分较高(P<0.05),认知损害组改良Bathel指数评分较低(P<0.05),而颞区、顶枕区和幕下区的病灶数目无差异(P>0.05)。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白质病变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正相关性(OR=4.705,P=0.009)。结论:脑出血患者白质缺血性病变程度能有效评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作者:周为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分别制定双弧RA与5野dIMRT 2组放疗计划,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T)。结果:PTV1(64):RA与d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除了其CI明显优于dIMRT(P<0.05)。PTV2(54):RA的V93、V95比dIMRT覆盖更好,V105亦明显高于dIMRT(P<0.05)。脊髓计划区和脊髓的Dmax RA与dIMRT无明显差异,RA的肺V5、V10、V13高于dIMRT (P<0.05),V20、V30、MLD则明显比dIMRT低(P<0.05)。 MU:RA(345±16)较dIMRT(663±71)减少48%(P<0.05)。TT:RA(137±0.5)s较dIMRT(174±20.4)s减少21%(P<0.05)。结论:2组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要求,RA在很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有效保护脊髓及脊髓计划区的同时降低肺V20、V30、MLD,MU减少,TT缩短,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同时器官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放疗的影响亦减小。因此,RapidArc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
作者:张武哲;黄宝添;吴丽丽;陈志坚;陈创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