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ACC1、c-met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浸润、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分析

江俊伟;葛林虎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MACC1, c-met, 生存期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 MACC1)和 c-met 与肺癌的分化、浸润、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番禺中心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时,选取癌变部位的肿瘤组织和距肿瘤边缘5 cm 以上的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MACC1和c-met。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观察终止时间2013年1月)。结果:MACC1和c-met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死亡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中的阳性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肺外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MACC1和c-met表达的影响因素。对于患者进行生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MACC1的高低、TNM分期是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影响着患者的生存周期;而c-met表达不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CC1、c-met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对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及生存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MACC1可能是能独立判断肺癌预后的一项的新指标,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 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刊优秀作者可升格为本刊审稿专家

    本刊审稿专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渠道组建:1.由本刊编辑部向有关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发出公函,请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按本刊限定名额推荐,后由本刊核定相关资料。2.在知名医学网站(如:丁香园,各医学院及医院的院内论坛)发贴报名,然后,本刊对网上报名的人员进行严格审察,特别是对报名者以往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逐一核实。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宫颈癌(Ⅰb1~Ⅱa1)患者,分为研究组(LNSRH)和对照组(LRH),各3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范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膀胱、直肠、性生活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LNSRH组手术时间为(264.8±48.8)min,住院时间为(13.2±3.8)d,与LRH组(218.9±28.6)min,(18.5±6.2)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宫旁及阴道切除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术后近期和远期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显著好于 LRH 组(P<0.05),性生活功能恢复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平均(18.4±4.6)个月,无失访病例。结论:LNSRH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术式,对促进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丽;韦业平;邵世清;张丽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ACC1、c-met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浸润、转移及生存期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 MACC1)和 c-met 与肺癌的分化、浸润、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番禺中心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时,选取癌变部位的肿瘤组织和距肿瘤边缘5 cm 以上的正常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MACC1和c-met。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观察终止时间2013年1月)。结果:MACC1和c-met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死亡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中的阳性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肺外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MACC1和c-met表达的影响因素。对于患者进行生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MACC1的高低、TNM分期是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影响着患者的生存周期;而c-met表达不是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CC1、c-met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对肿瘤的分化、浸润、转移及生存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MACC1可能是能独立判断肺癌预后的一项的新指标,为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江俊伟;葛林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合肥地区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合肥市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 HBV 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2例合肥市HBV感染者血清,提取HBV 基因组DNA ,通过对PCR 扩增的HBV产物电泳及其酶切后电泳片段大小确定其基因型及其基因亚型。结果:192份血清中,82例B型,其中57例为Ba亚型,8例为Bj亚型,17例为非Ba/Bj亚型;99例为C 型,其中8例为C1亚型,56例为C2亚型,35例为非C1/C2亚型;11例为B型与C型混合感染,其中6例为Ba与C2亚型混合感染,2例为Bj与C2型混合感染,2例为Ba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1例为非Ba/Bj亚型与C2亚型混合感染。不同类型HBV感染者中基因型分布有差异,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C 型所占比例较高,无症状携带者中B型所占比例较高。在HBeAg 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市HBV感染者中,以Ba和C2亚型占优势,C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徐素仿;徐元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资料显示交感神经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 OSAHS及其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大量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表明,OSAHS 睡眠时反复发生周期性的缺氧与再氧合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血管重塑。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几年有关 OSAHS氧化应激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并对 OSAHS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同时对 CPAP 对OSAHS 治疗加以分析。

    作者:黎娇;况九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3联合肝素在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诱导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将人乳牙牙髓分离培养,获得SHED;对体外培养的第3代SHED 分别单独加入25 ng/mL 的重组 TGF-β3,或与肝素联合进行培养;通过 Q-PCR 和 Western-blotting 方法,分别观察SHED 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 )基因及其基因表达产物-牙本质涎蛋白( DSP )的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 AKP )试剂盒检测 SHED 的 AKP 活性的改变;细胞爬片行免疫化学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SHED 在诱导体系中生长状态良好。25 ng/mL TGF-β3联合10 U/mL 肝素作用组的AKP 活性明显增强,与 TGF-β3单独作用组、肝素单独作用组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TGF-β3联合肝素作用组的茜素红染色呈强阳性,Q-PCR 和 Western-blotting 结果均显示,该组的DSPP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明显升高。结论:在TGF-β3与肝素联合作用的诱导下,可促进SHED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

    作者:任飞;周慧;刘建平;章锦才;徐平平;杨勤;陈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眼眶木村病1例

    患者男,62岁,因发现左眼眶部肿物1年于2013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眼眶有一肿块,无明显疼痛,伴双侧颌下、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程中无皮肤红肿,无眼胀、眼痛,1年来肿块逐渐长大,全身情况良好。查体:左眼上睑不能完全抬举,眼球向鼻下方移位,眼球活动轻度受限,眼球外上方可触及一肿块,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双侧颌下各触及一肿大淋巴结,左侧颈前可触及数个小肿大淋巴结。

    作者:朱海平;邓德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对AIDS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1],是人类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云南是中国 HIV 感染发现早,流行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部分地区出现高流行趋势[3]。艾滋病患者常因腹泻和营养不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损坏,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易出现各种复合感染;肠内营养不但能补充 AIDS 患者营养的不足,还能增强 AIDS 患者的营养吸收[4],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恢复肠屏障功能,来达到辅助治疗 AIDS 的目的。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对艾滋病患者肠屏障的影响规律,阐明肠内营养对艾滋病患者肠屏障的影响机制,为艾滋病肠内营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的重要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世奎;王昆华;陈嘉勇;龚昆梅;包维民;刘为军;雷毅;龚方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宫腔镜术中患者心腔内气体栓塞状况的监测

    目的: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观察宫腔镜手术中,心腔内气体栓子的发生率、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及其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静脉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40例( ASAⅠ~Ⅱ级),术中运用 TEE 观察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心腔内气栓的发生率;同时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变化,并观察是否存在室壁运动异常( SWMAs )。结果:在选择的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在静脉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术中TEE 均显示心腔内见气体栓子,其中有5例(13.2%)是1级气泡,7例(18.4%)2级气泡,16例(42.1%)是3级气泡,10例(26.3%)是4级气泡。术中24例(63.2%)患者出现室壁运动异常(SWMAs),此时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18.3±2.7)mmHg 增加到气栓时的(24.3±3.2)mmHg(P <0.05);SWMAs 分级与空气栓塞级别呈正相关(r =0.655,P <0.01),空气栓塞3~4级者发生 SWMAs 改变者明显高于空气栓塞1~2级者(P <0.05);术中4级气栓患者中有5例(13.1%)出现心率增快,快达120次/min,ECG 显示为窦性心动过速,ST 段压低,15例(39.5%)患者伴有一过性 SpO2下降,在93%~94%之间,持续时间数2~5 min。结论:在宫腔镜术中应用 TEE 进行动态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心腔内气体栓塞变化状况,为麻醉医师采用干预措施,避免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导致心肌缺血事件发生,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创造了条件,临床应积极地选用。

    作者:洪飚;古妙宁;段律芳;郑利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疾病。据报道国外此病的发病率为7.0%~12.0%,我国的发病率为9.4%。HDCP 以妊娠晚期妇女(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功能损害,严重者可以出现抽搐、昏迷、脑血管出血、胎盘早剥、心力衰竭及 DIC ,甚至死亡,但多数患者病理改变在分娩后随即消失。 HDCP 是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 HDCP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及明确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是多因素相互共同作用所致[2]。包括免疫损伤、胎盘浅着床、胎盘血管重铸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营养缺乏、遗传因素及胰岛素抵抗等。许多资料表明内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各种细胞因子如瘦素、内皮素、性激素等都参与血压的调节。

    作者:李迎春;郭遂群;张易;万波;陈天萌;马从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一)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140体外阻断SDF-1/CXCR4信号通路阻止人关节软骨Ⅱ型胶原蛋白降解的研究

    目的:探讨T140体外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信号通路对人关节软骨细胞降解Ⅱ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明确 T140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44块膝关节置换OA患者软骨(OA软骨组)和144块创伤性截肢患者正常软骨(正常软骨组)组织,Mankin评分均为0或1,加入SDF-1(100 ng/mL)。每组再分为A、B、C三个亚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00 nmol/L 的 T140、MAB310和 SDF-1,分别于体外培养2、4 d 后,采用 RT-PCR 检测软骨组织Ⅱ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结果:相同软骨组在相同时间点,A组Ⅱ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相同时间点,OA 软骨组同一亚组Ⅱ型胶原蛋白 mRNA 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软骨组(P<0.05)。结论:SDF-1通过 SDF-1/CXCR4信号通路诱导人关节软骨降解Ⅱ型胶原蛋白;T140阻断 SDF-1/CXCR4信号通路,缓解软骨细胞降解Ⅱ型胶原蛋白。

    作者:马珂;李晓林;李彦林;朱晓松;赵沣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龙血竭散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作用的临床分析

    随着功能性鼻窦内镜外科的不断发展,鼻腔鼻窦慢性疾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多数地区由于经济等原因,术后仍采用不可吸收的填塞材料止血,必然引起术后创面持续渗血,填塞材料有异味,且疼痛不适感明显,尤其在撤除填塞鼻腔材料时疼痛剧烈,从而导致患者不配合,影响下一步治疗产生严重后果。我科在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用止血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时加用龙血竭散并持续应用用龙血竭散冲洗术腔,观察对患者治疗情况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作者:马晓峰;陈冬;柴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使用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208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予以个体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两组均为104例。比较两组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心理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并分析上述因素与药物使用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高(P<0.05),而心理焦虑程度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药物使用依从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措施通过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生活质量来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

    作者:邱红梅;邓辛香;彭忠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妊娠合并LN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观察组34例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妊娠结局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肾功能衰竭、妊高症、子痫、心衰、HELLP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理健康分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社会健康和整体健康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LN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和个体化护理,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早产、死胎的几率,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及生活质量,但个体化护理在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效果较佳,而循证护理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陈婷;何彦芳;郑佩庄;洪庆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凝状态对宫颈癌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特点,评估凝血指标在预测宫颈癌复发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21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凝血及血小板指标,比较不同分期患者凝血指标的特征,探讨高凝状态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gb)、血小板(PLT)水平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高(P<0.05)。生存分析显示PTA、Fgb、PLT异常升高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显著降低(P<0.05),Cox生存分析示分期、PTA、Fgb为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凝血功能检查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复发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赵可雷;叶金辉;吴军;张维维;梁卫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扩散张量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的星形细胞肿瘤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 DTI )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星形细胞肿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7例不同病理类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所有病例均行 T1WI、T2WI、FLAIR、T1WIGd-DTPA 增强扫描和 DTI 检查,均经病理证实。分别测量肿瘤瘤实质区与正常脑白质区的 ADC 值,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星形细胞肿瘤实质区和健侧正常脑白质区 ADC 值,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分别对 ADC 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均以 x ± s表示,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纤维型星形细胞瘤、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实质区、健侧正常脑白质区 ADC 值(<10-9 mm2/s)分别为(1.48±0.12、0.72±0.05)、(1.31±0.07、0.69±0.03)、(1.06±0.11、0.71±0.04)、(0.98±0.09、0.73±0.04)。纤维型星形细胞瘤与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肿瘤实质区 ADC 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1);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和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肿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实质区 ADC 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1);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实质区ADC 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7>0.05)。结论:测量肿瘤实质区 ADC 值可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星形细胞肿瘤,但是难以区分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DTI 对星形细胞肿瘤术前评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聂泰明;姜兴岳;秦东京;张林;李泉;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EG3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母系表达基因(MEG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蜡块标本)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蜡块标本)中MEG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EG3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卵巢癌组织(42.6%)中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年龄>60岁患者MEG3基因甲基化发生率略高于年龄≤6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Ⅲ~Ⅳ期患者MEG3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低于临床Ⅰ~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G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卵巢癌不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EG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相关,与其临床病理无关。

    作者:赵琴;李剑琦;周艳清;谭琳玉;李娟;生秀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脐血血红蛋白电泳在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对新生儿脐血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探讨血红蛋白电泳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东省21个地市妇幼保健院送检新生儿脐带血标本14032例。采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结果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血红蛋白电泳共检出异常例数为1445(11.07%),其中检出疑似α-地中海贫血1075例(7.66%),疑似β-地中海贫血478例(3.41%),疑似异常血红蛋白127例(0.91%)。α-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为967例,与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符合率为89.95%;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为404例,与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符合率为82.96%。通过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或DNA测序后,疑似异常血红蛋白标本中确诊124例,其中Hb E 38例、Hb Q 28例、Hb D 21例、Hb New York 19例、Hb J 13例、Hb G 5例。结论:脐血血红蛋白电泳是新生儿地中海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有效的筛查方法。

    作者:郭浩;杜丽;唐斌;骆明勇;秦丹卿;王奕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