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军;吕亚莉;刘笑笑;杨彬
目前国内各省市“血荒”现象越发常见,主要表现为稀有和常见血型血液出现短缺甚至供给匮乏。围术期患者的血液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血荒的紧迫,但伴随的问题也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作者:陶红;余奇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早期喉癌的治疗原则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喉功能,尤其是发声功能。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目前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但在喉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不多。本研究拟通过对5例早期喉癌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在早期喉癌治疗中的疗效,以期为早期喉癌的微创治疗方式提供更多选择。
作者:杨蕾;李帅;卢颖深;张孝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特点。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石河子市、沙湾县、新源县、伽师县及玛纳斯县60岁及以上人群共192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 MS 粗患病率分别为44.3%、28.3%和37.5%,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4.1%、30.4%、37.8%(P <0.05)。3个民族男性 MS 患病率分别为36.4%、12.9%和25.6%(P <0.05),女性 MS 患病率分别51.1%、44.1%、49.5%(P >0.05)。3个民族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 <0.05)。3个民族 MS 组分异常检出率中均显示血压偏高居首位(76.5%、66.7%、68.8%),其次是肥胖(74.1%、50.9%、58.3%)。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检出率高于汉族,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汉族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结论: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群 MS 患病率高于内地城市汉族老年人群,哈萨克族和汉族患病率均高于维吾尔族,MS 防治的重点是控制血压和中心型肥胖,重点人群是老年女性。
作者:庞鸿瑞;徐上知;丁玉松;刘佳铭;张眉;李述刚;郭淑霞;马儒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抗病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因 HBV-GN 接受甲泼尼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有无抗病毒治疗指征分为预防组及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同时选取15例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血清 IFN-γ及 IL-4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预防组及治疗组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预防组及治疗组 IFN-γ水平及 IFN-γ/ IL-4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于使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的 HBV-GN 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抑制机体 IFN-γ生产,影响乙肝病毒的清除。
作者:张燕;张继强;常保超;陈卫东;王静;徐葵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公布的数据显示,《实用医学杂志》评价指标再创新高,2012年度,《实用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0.898,总被引频次为11873次,这是本刊总被引频次首次突破1万次。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肠道拟杆菌属的变化,揭示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粪便。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粪便细菌 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拟杆菌属中6种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艾滋病组粪便中脆弱拟杆菌为[3.23±1.59;4.05±1.65(单位:logN /0.5 g 湿便,下同)],单形拟杆菌为(5.69±0.95;6.70±2.18),多形拟杆菌为(5.01±1.61;6.41±2.34),卵形拟杆菌为(5.78±1.03;7.07±1.75),吉氏拟杆菌为(4.21±1.21;5.53±2.46),普通拟杆菌为(2.92±1.30;4.48±1.32),艾滋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拟杆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提示了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郭世奎;陈嘉勇;王昆华;龚昆梅;包维民;雷毅;龚方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心脏引起的未预料的突然死亡,大致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两类。多数研究显示大部分 SCD患者伴有冠心病。运动试验是对于可疑或已知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重要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下面将具体阐述运动试验在 SCD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综述);潘晓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2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非诺贝特[100 mg /(kg·d)]灌胃治疗4周。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指标,油红染色分析肝脏脂质沉积,肝匀浆测定总 SOD、GSH和 T-AOC 等氧化应激指标,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 分析肝组织 GRP78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高脂血症大鼠经非诺贝特治疗后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改善,空腹血胰岛素、TG、TC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肝脏组织切片中脂滴的数目和大小均明显减少,T-SOD 水平明显升高(P <0.05),GSH 和 T-AOC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 >0.05),GRP78的 mRN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结论:非诺贝特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脂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氧化应激进而降低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周卫凤;沈馨如;汪凌云;章秋;鲁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食管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高,而 Barrett 食管(BE)是目前所知的常见的癌前病变,BE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剧,因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治疗 BE 至关重要。200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 BE 定义为: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出现任何长度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黏膜,并经活检证实存在肠化生[1]。现将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桑海威;朱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起搏 QRS 波时限(pQRSd)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因Ⅲ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根据起搏 QRS 波时限把患者分为 A 组(pQRSd <190 ms, n =52)、B 组(pQRSd≥190 ms, n =24),术前及术后12、24个月检测血浆脑钠肽(BNP)及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LAD、LVEED、LVESD、LVEF),以心衰事件为终点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与 A 组比较,B 组 LVEF 明显降低(P <0.05),两组间 LAD、LVEDD、LVESD、血 BNP 无明显差异,术后24个月,与 A 组比较,B 组的 LAD、LVSED、LVDED 明显增高(P <0.05),血 BNP 明显增高(P <0.001),LVEF 明显降低(P <0.001),整个随访期间,B 组比 A 组心衰再入院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心尖部 pQRSd 的延长可致心脏功能的受损。
作者:陆铭;蔡振荣;王志华;庄晓华;凌佳;阚丽虹;罗心平;王静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方法:以符合 DSM-Ⅳ-TR 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门诊100例多发性抽动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盐酸硫必利治疗,2组均接受4个月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灵口服液联合盐酸硫必利可明显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预后效果好。
作者:黄艳军;何燕;郑帼;郭虎;陆海英;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与氨基末端 B 型脑钠肽(NT-pro BNP)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科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超声心动图肺体循环血流比大小划分为大分流组与小分流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划分为无心衰(HF)组与 HF 组。同时选取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 NT-pro BNP 水平,分析 NT-pro BNP 水平与 HF、分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分流组 NT-pro BNP 水平明显高于小分流组及对照组(P <0.05,P <0.01)。 HF 组 NT-pro BNP 水平明显高于无HF 组及对照组(P <0.05,P <0.01)。患儿 NT-pro BNP 水平与 LVEF、LVSF、HF 呈正相关性。结论:NT-pro BNP水平与危重症患儿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评估存在相关性,且 NT-pro BNP 水平可作为评估室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水平的可靠指标。
作者:俞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七氟醚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但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概率可以高达45%[1]。术后躁动的发生不能通过良好的镇痛得以完全避免[2],它的发生还与镇静深度成负相关[3]。研究显示异丙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然而合适的给药方案尚存在争议[4]。本文拟选择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接受七氟醚全麻的患者,采用术毕前单次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观察它们对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是否有预防作用,并对两者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董晓西;夏海杰;吴安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移植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临床效果。方法:UC-MSCs 移植治疗20例 LN 患者,每例患者移植3×107个 MSCs 2次,观察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2周、1、2、3、6、9、12个月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12个月,1例患者失访,移植后1个月内患者 SLE 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尿蛋白(U-Pro)、血沉、高敏C 反应蛋白、血肌酐明显下降,白蛋白、补体 C3、补体 C4升至正常,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后1~6个月上述指标较稳定,移植后9~12个月 SLEDAI、U-Pro 数值有所回升,但仅2例复发,与移植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移植中患者无不适,随访期间未发现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UC-MSCs 移植治疗难治性 SLE、LN 能明显改善病情,复发率低,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不良反应,但由于随访时间有限,故其疗效及副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桂鲜;潘丽萍;陈志琴;宋薇;周巧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Robo为保守单跨膜受体蛋白,是一种神经黏附分子,包括 Robo1、Robo2、Robo3、Robo44个家族成员。 Robo 蛋白在神经系统中的导航作用已被公认。Robo4又名 Magic Roundabout,是新近发现的 Roundabout 家族成员,因其特异性表达于内皮细胞而得名。 Robo4与家族的其他成员相比,具有结构的特殊性和表达的特异性。近发现 Robo4在多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功能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李健;刘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诱导痰技术在中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的90例中重度、极重度 AECOPD 患者,其中合并Ⅰ、Ⅱ型呼吸衰竭27例,合并冠心病18例,合并心动过速38例,给予改良诱导痰,诱导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并每间隔5 min 行床边肺功能检查,记录FEV1、HR、SpO2。结果:90例患者共进行了224次诱导痰,其中222次安全完成诱导痰过程,取得合格痰标本216次,诱导痰成功率为96.43%;诱导痰过程中 HR 上升、SpO2下降主要发生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FEV1在整个诱导过程无变化。结论:Ⅰ、Ⅱ型呼吸衰竭的中重度、极重度 AECOPD 患者在密切监测下通过改良的诱导痰技术进行诱导痰是比较安全的,但患者若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及快速型心率失常,进行诱导痰的风险将稍有增加,特别是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 内。
作者:魏立平;康闪闪;何晟;林敏;朱恬华;梁伟强;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救治率。方法:总结14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病时间:术后3~6个月12例,术后8个月1例,术后18个月1例。3例检测到混合感染,3例检测到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检测到白色念珠菌感染,另7例未检出致病原。12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治疗必须采取包括减用抗排斥药、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综合措施。按照早期强联合、全覆盖、后期降阶梯、明确病原后针对性治疗的方案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可极大提高治愈率。
作者:廖贵益;赵奇;唐亮;朱道方;方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对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作用。方法:用 Cre 重组酶介导的敲除系统在内皮细胞中敲除了 PDK1,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的影响。结果:内皮特异性敲除PDK1的小鼠出现血管发育的畸形,同时易出现血管渗漏、出血表型,组织分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结论:研究表明 PDK1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完整性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对 PDK1-Akt 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中作用的机制做了初步的阐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徐欣;金艳;杨承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TKTL1)和组织蛋白酶 D(Cath-D)的表达,观察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胶质瘤患者术后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正常的脑组织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组中 TKTL1和 Cath-D 的表达,观察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 TKTL1和 Cath-D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TKTL1和 Cath-D 的表达与肿瘤的大直径、Ki67增殖指数及分级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TKTL1与 Cath-D 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 TKTL1和 Cath-D 高表达,对病变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及血管密度相关。但是 TKTL1与 Cath-D 之间无协同作用。
作者:贾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 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 CT 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既往有“甲亢伴房颤”病史2年余,“多发性骨髓瘤”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沙利度胺片。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69/111 mmHg。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意识朦胧,言语含糊,双侧眼球向右侧活动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疼痛刺激未见反应,右侧肢体疼痛刺激可见逃避,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NIHSS 评分16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49×109/ L,Hb 85 g / L,PLT 80×109/ L。生化全套、凝血四项基本正常。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左心室高电压;(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见右颈内动脉(RICA)C7段闭塞,远端血管未显影,代偿差。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予行 Solitaire AB 支架(EV3,美国)动脉取栓术,取出破碎血栓3枚,复查造影见 RICA 再通,右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右侧大脑中动脉部分再通,术后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清醒,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2级, NIHSS 评分9分,随访1个月言语基本恢复清楚,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作者:吴美娜;傅懋林;廖丽红;戴为正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