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鸿瑞;徐上知;丁玉松;刘佳铭;张眉;李述刚;郭淑霞;马儒林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与顺铂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24)和对照组(n =24),观察组给予 CIK 细胞心包腔内灌注,观察组给予顺铂心包腔内灌注,两组均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3例,非完全缓解/非进展(non-CR / non-PD)6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mPFS)3.3个月;对照组 CR 15例,non-CR / non-PD 7例,PD 2例,中位 PFS 3.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谱不同,均未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CIK 细胞腔内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能有效控制恶性心包积液,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传军;吕亚莉;刘笑笑;杨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食管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高,而 Barrett 食管(BE)是目前所知的常见的癌前病变,BE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剧,因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治疗 BE 至关重要。200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 BE 定义为: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出现任何长度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黏膜,并经活检证实存在肠化生[1]。现将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桑海威;朱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检测胶质瘤中原癌基因转酮醇酶1(TKTL1)和组织蛋白酶 D(Cath-D)的表达,观察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胶质瘤患者术后存档的蜡块组织及临床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脑出血患者出血灶周围正常的脑组织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2组中 TKTL1和 Cath-D 的表达,观察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 TKTL1和 Cath-D 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 TKTL1和 Cath-D 的表达与肿瘤的大直径、Ki67增殖指数及分级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TKTL1与 Cath-D 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胶质瘤中 TKTL1和 Cath-D 高表达,对病变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及血管密度相关。但是 TKTL1与 Cath-D 之间无协同作用。
作者:贾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卵巢胚胎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76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卵巢胚胎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 BEP、CAP 等方案化疗。除2例Ⅰa 期患者术后失访外,其余10例均随访至今。5例死亡,5例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卵巢胚胎癌虽少见,但临床上遇到中老年妇女合并盆腔巨大包块,排除卵巢腺癌的同时,应考虑卵巢胚胎癌的可能性;首次手术要彻底,术后辅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庞晓燕;张颐;孟祥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14-3-3蛋白家族于1967年首次被Moore 和 Perez 在牛脑组织中发现[1],随后研究发现其几乎表达于所有真核生物体内。14-3-3γ蛋白作为该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引起细胞恶变。
作者:罗宇晨(综述);吴正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及部分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A 组)、模型组(B 组)、泼尼松组(C 组)、辛伐他汀组(D 组),建模后,于7、14、28 d 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为检测标本,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免疫组化法测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第四因子(PF4)蛋白的表达,RT-PCR 法测 VEGF 及 PF4 mRNA 表达。结果:(1)C、D 组 HYP 较 B 组减轻(均 P <0.01);(2)B、C、D 组 MVD 及 VEGF 表达高于 A 组,PF4表达低于 A 组(均 P <0.01);D 组 MVD 及 VEGF 表达低于 B 组,PF4表达高于 B 组(均 P <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改善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肺组织内 VEGF 及 PF4表达、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陈伟;欧阳劭;何振华;谭小武;张秀峰;谢建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女,55岁。入院前24 d 因左侧基底节出血在当地医院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卧床住院2周后出现不自主排便,为黄色稀便,10余次/ d,每次量少。给予抗炎、止泻支持治疗,腹泻次数未见减少,遂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轻瘫。腹平软,未触及压痛及反跳痛。便常规、便真菌涂片及培养均未见异常。故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2周后腹泻症状仍未见明显好转。再请神经内科会诊除外神经性大便失禁。行肛门指诊,进指7 cm 后,可触及质硬粪块,退指大量粪便残余。腹部 CT 检查提示结肠、直肠肠腔内容物较多。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术后出现便秘,多次给予开塞露通便后出现腹泻,遂诊断为假性腹泻,立即给予导泻灌肠,促进胃肠动力药等病因治疗2周后,患者排便次数稳定为2次/ d,大便成形,腹泻治愈。
作者:刘凯;杨志清;马程远;关毅;李毅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直肠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rect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临床罕见,目前,国内外已对 NEC 的病理学、X 线表现进行了报道[1-2],但少有文献报道直肠原发性 NEC 的 MRI 表现。本文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4例 NEC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分析其 MRI 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吕晓婷;高雪梅;程敬亮;鲁果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诱导痰技术在中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的90例中重度、极重度 AECOPD 患者,其中合并Ⅰ、Ⅱ型呼吸衰竭27例,合并冠心病18例,合并心动过速38例,给予改良诱导痰,诱导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并每间隔5 min 行床边肺功能检查,记录FEV1、HR、SpO2。结果:90例患者共进行了224次诱导痰,其中222次安全完成诱导痰过程,取得合格痰标本216次,诱导痰成功率为96.43%;诱导痰过程中 HR 上升、SpO2下降主要发生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FEV1在整个诱导过程无变化。结论:Ⅰ、Ⅱ型呼吸衰竭的中重度、极重度 AECOPD 患者在密切监测下通过改良的诱导痰技术进行诱导痰是比较安全的,但患者若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及快速型心率失常,进行诱导痰的风险将稍有增加,特别是在诱导痰开始的5 min 内。
作者:魏立平;康闪闪;何晟;林敏;朱恬华;梁伟强;李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 ADAM1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ADAM15蛋白在6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30例乳腺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ADAM15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0/65,61.54%)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6/30,20%)(χ2=14.181,P <0.01)。 ADAM15蛋白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P =0.029)、淋巴结转移(P =0.020)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 =0.040),而与患者年龄不相关(P =0.116)。结论:ADAM15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升高,且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欧小波;王海青;王章奇;靳俊峰;阮媛;郭瑞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利用锥型束 CT(CBCT)研究盆腔肿瘤的摆位误差,并探讨计划靶区边界(MPTV)。方法:对13例盆腔肿瘤患者,每次照射前行锥形束 CT 扫描(CBCT),将获取的 CBCT 图像和计划 CT 图像进行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腹背(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在线校正误差后治疗。治疗后再次行 CBCT 扫描,分析治疗前后的误差数据并计算 MPTV。结果院校正前摆位误差在 x、y、z 轴分别为(0.4±1.3)、(-0.2±3.4)、(-1.7±1.7)mm,MPTV 分别为5.4、12.1、7.0 m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1±0.7)、(-0.1±1.4)、(-0.3±1.0)mm, MPTV 分别为2.2、3.1、2.7 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建议 x、y、 z 轴 MPTV 分别为8、15、10 mm,使用 CBCT 引导可使 MPTV 缩小至4 mm。
作者:徐久宏;张军宁;王建平;郭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 EPCs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患者 EPCs 比例为(0.11±0.04)%,治疗后 EPCs 比例升高为(5.32±1.06)%(P <0.01)。治疗前2组 LVEF、LVEDD 和6MWT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升高(P <0.05和 P <0.01),但治疗后上述指标在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和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G-CSF 可以高效动员 EPCs,有利于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梁少兰;杜作义;李自成;靳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肺原发性黏液腺癌是肺腺癌的罕见临床亚型,据报道仅占肺腺癌的0.14%[1]。目前的研究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而系统地从影像学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不多见,本次研究主要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肺黏液腺癌CT 征象,并结合文献情况总结其 CT 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此型肺癌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认识。
作者:朱璐;牟安娜;祝洪义;刘官馥;李智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四川少数民族的 HIV 亚型,分析 pol 区变异度、系统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在分子水平上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应用巢式 RT-PCR 扩增 HIV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过 DNA 测序后,登陆 HIV database 数据库确定 HIV 病毒亚型,并分析 HIV pol 区突变情况。用 BioEdit、DNASTAR 和 MEGA5.0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采集 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血标本62份,终扩增得到47份样品的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扩增率为75.8%)。测序成功的45份HIV-1病毒 pol 基因 RT-PR 区序列中 CRF01-AE 重组亚型占13.3%(6/45),CRF08-BC 亚型占8.8%(4/45), CRF07-BC 亚型占77.8%(35/45)。对样品的耐药情况进行基因检测,在 PR 区没有发现有关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突变位点,耐药性突变位点均为 PIS 次要耐药性突变位点,RT 区的药物敏感性资料表明该地区的 HIV-1感染者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结论:四川少数民族中 HIV-1毒株存在亚型多样性,CRF07-BC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倍,但耐药发生的比例较低。应加强对 HIV-1毒株重组亚型变异的监测。
作者:范俊丽;徐献群;毕晓辉;王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观察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 HSP70含量,并在治疗过程中对 HSP70含量进行监测;与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血清 HSP70检测水平(0.432±0.023)ng / mL,低于观察组治疗前水平;治疗前观察组中不同耳聋程度患者血清 HSP70检测水平呈递增趋势变化,重度者为(0.575±0.053)ng / mL,高于轻、中度患者。治疗过程中,轻、中度耳聋患者血清 HSP70降低明显,重度患者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不同听力恢复程度血清 HSP70水平不同,痊愈者 HSP70水平明显低于有效者和无效者,并且低于治疗前。结论:HSP70与突发性聋发病有关,耳聋程度、听力恢复程度不同则 HSP70表达也不同,HSP70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指标。
作者:马丽华;刘萱;卢满存;刘雅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 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 CT 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既往有“甲亢伴房颤”病史2年余,“多发性骨髓瘤”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沙利度胺片。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69/111 mmHg。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杂音。神经系统:意识朦胧,言语含糊,双侧眼球向右侧活动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疼痛刺激未见反应,右侧肢体疼痛刺激可见逃避,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NIHSS 评分16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49×109/ L,Hb 85 g / L,PLT 80×109/ L。生化全套、凝血四项基本正常。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左心室高电压;(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见右颈内动脉(RICA)C7段闭塞,远端血管未显影,代偿差。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予行 Solitaire AB 支架(EV3,美国)动脉取栓术,取出破碎血栓3枚,复查造影见 RICA 再通,右侧大脑前动脉显影良好,右侧大脑中动脉部分再通,术后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他汀、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清醒,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2级, NIHSS 评分9分,随访1个月言语基本恢复清楚,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
作者:吴美娜;傅懋林;廖丽红;戴为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特点。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石河子市、沙湾县、新源县、伽师县及玛纳斯县60岁及以上人群共1920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 MS 粗患病率分别为44.3%、28.3%和37.5%,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44.1%、30.4%、37.8%(P <0.05)。3个民族男性 MS 患病率分别为36.4%、12.9%和25.6%(P <0.05),女性 MS 患病率分别51.1%、44.1%、49.5%(P >0.05)。3个民族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 <0.05)。3个民族 MS 组分异常检出率中均显示血压偏高居首位(76.5%、66.7%、68.8%),其次是肥胖(74.1%、50.9%、58.3%)。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检出率高于汉族,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汉族明显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结论: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群 MS 患病率高于内地城市汉族老年人群,哈萨克族和汉族患病率均高于维吾尔族,MS 防治的重点是控制血压和中心型肥胖,重点人群是老年女性。
作者:庞鸿瑞;徐上知;丁玉松;刘佳铭;张眉;李述刚;郭淑霞;马儒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治疗的小儿慢性鼻窦炎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Lund-Mackey 鼻窦 CT 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为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及Lund-Mackey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两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及 Lund-Mackey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兆辉;李春雷;张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受试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非布司他40 mg / d 治疗组(A1)、非布司他80 mg / d 治疗组(A2)和别嘌呤醇300 mg / d 治疗组(A3),对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尿酸水平、肝肾功能、不良事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P <0.05),其中A2、A3组较 A1组下降更明显(P =0.000),A2和 A3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 =0.095)。 A2组后3个月血清尿酸持续<357μmol / L(6 mg / dL)的病例数多于 A1组,与 A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治疗初期痛风急性发作的发生率高于 A1、A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1、A3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布司他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清尿酸作用,非布司他80 mg / d 临床疗效优于非布司他40 mg / d,但早期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
作者:蒋兰兰;金星;沈赟;马建华;吴锦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