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的研究

吴本鹤;谈宜傲;孙凌风;刘树瀚;周林玉

关键词:肾癌细胞株, 白细胞介素-2, 索拉菲尼, 联合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786-0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取肾癌细胞株进行培养,以 IL-2(20μmol/L)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6.9、13.8、20.8μmol/L)作用于肾癌细胞株,MTT法检测各组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 试剂盒检测各组对其凋亡率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荷瘤小鼠的耐受性。结果:各组均表现出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以高剂量组48 h的抑制率高,达到(74.67±1.87)%。同时高剂量组表现出更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但小鼠的药物耐受性也明显下降。结论: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能够很好地抑制肾癌的生长,但需合理调整两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时间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24 h 尿白蛋白(24 h UA)的相关性,探讨采用不同时间点尿ACR替代24 h UA 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4 h 尿及不同时间点尿(主要是晨尿和随机尿)标本,比较不同时间点尿ACR 与24 h UA 的相关性、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以24 h UA 为标准,建立不同时间点尿 ACR 的 ROC曲线,并比较ROC 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同尿液留取方式中晨尿及随机尿 ACR 分别为9.02(5.69~11.64) mg/mmol及8.65(5.80~11.83)mg/mmo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7,P>0.05)。随机尿ACR与晨尿ACR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高度相关(r=0.951,P<0.01);晨尿ACR、随机尿ACR与24 h UA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 分别为0.886及0.859(P<0.01);晨尿 ACR 诊断白蛋白尿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6%及87.5%,随机尿 ACR 分别为90.1%及87.5%,两者相近。以24 h UA 作为判断标准,进行 ROC 曲线分析显示,晨尿、随机尿 ACR 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022)及(0.960±0.02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7,P>0.05)。结论:晨尿及随机尿 ACR 与24 h UA 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可替代24 h UA。但因随机尿ACR 更方便留取尿液标本,可以较好地替代24 h UA 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筛查及监测指标。

    作者:高勇;唐振华;蒋影;张峰;徐丹丹;黄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对照组(41例,只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6个月后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以及性激素(TT、TSI、FT、SHBG、E2、E2/T)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肝肾功能、PSA、IPSS的影响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T、TSI、FT、SHBG、H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G、LDL、FBG、FIns、HOMA-IR、E2、E2/T 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 TT、TSI、FT、SHBG 与 TG、LDL、HOMA-IR 、FBG、FIns 呈负相关,而与 HDL 呈正相关(P<0.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能改善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的副作用,为MS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张蜀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食管裂孔疝的诊治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的一部分或其他腹腔脏器经膈肌的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内。一般认为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东方人低于西方人,在一组23万人群的普查中,发病率约为0.52%,因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患者中,该病占5%~20%。

    作者:邓陶然;李维娜;邓豫;付向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NIHSS评分与SSS评分对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对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并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患者,依据溶栓后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共2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脑出血;未出血组,共45例,未发生脑出血。分析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例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出血转化率为34.78%。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未出血组相比,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比例高、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延长、溶栓前 NIHSS 评分高、溶栓前 SSS 评分低、血糖水平高、血钠水平高、CT 低密度病灶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溶栓前 NIHSS 评分及 SSS评分等是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延迟溶栓、NIHSS评分高及SSS 评分低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作者:欧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GCA)中表达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GCA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GADD153和Bcl-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GCA临床恶性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贲门癌旁组织相比,GADD153和Bcl-2在G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调(P<0.01)。 GADD153的表达随 GCA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明显下调(P <0.05),而Bcl-2仅与GCA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GCA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GAD153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05)。此外,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GADD153的表达下调可作为 GCA 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P<0.05),而 Bcl-2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 GADD153和 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GADD153和Bcl-2可能参与了GCA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GCA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GADD153还可作为GCA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小娟;高社干;时振国;梁硕;朱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显微镜或直视下手术对改善动静脉内瘘早期通畅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动静脉内瘘(AVF)手术能否提高其早期通.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初次行 AVF 手术的维持血透患者212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手术资料。按手术时是否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和直视下手术组,比较两组AVF早期通.率。结果:显微镜手术组107例,直视下手术组105例,除了直视下手术组的年龄大于显微镜手术组[(65.2±12.4)岁 vs (62.3±12.6)岁,P=0.00]外,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显微镜手术组比直视下手术组手术耗时更长[(95.5±44.8)min vs(77.8±30.6)min,P=0.00]。两组AVF早期通.率相近,分别为83.2%和81.9%,P=0.807;围手术期通.率(96.3%vs 92.4%,P=0.222)、术后3个月成熟率(97.1%vs 94.8%,P=0.419)和术后6个月通.率(89.0%vs 93.5%,P=0.275)亦相当。结论:与直视下手术相比,显微镜下手术耗时长,且不增加AVF早期通.率。

    作者:刘日光;傅君舟;李剑文;林志鑫;陈林;陈浩雄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RhoA和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中 RhoA 及 C-myc 蛋白的表达及其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RhoA 及 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RhoA、C-my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hoA、C-myc 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RhoA与C-myc 具有相关性(r=0.62,P<0.05)。结论:提示RhoA与C-myc 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发展过程中,两者可能共同作用,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王莉;张旭;刘丽秋;孙玉鸿;朱艳丽;赵玉德;江清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放化疗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ⅢA期N2 NSCLC患者80例,40例行胸腔镜手术为研究组,4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为对照组。术后均予诺维本联合顺铂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后7~14 d 给予6 MV-X 线适形放疗50 Gy/25次/35 d。比较2组的1、2年生存率、完成总疗程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疗程时间明显缩短(χ2=9.45,P=0.002),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明显缩短(χ2=41.32,P=0.00),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χ2=15.12,P =0.002)。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1、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ⅢA期N2 NSCLC患者胸腔镜术后化放疗可以达到较好疗效,且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以缩短术后辅助化疗开始的时间及总的疗程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翟小明;顾科;俞家华;王建平;张军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杏仁核在焦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的精神心理性疾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焦虑症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及特定的恐惧症。焦虑症是世界上流行率高,对患者、家庭、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的一种疾病。杏仁核是位于大脑底部边缘系统的杏仁状结构,是调节动物情绪的核心区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杏仁核脑区在焦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杏仁核在焦虑症中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刘志强;古训瑚;徐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eytoma, HPC )是Stout 首先提出并报道的一组来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1]。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较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及脑膜肿瘤的1%~7%,是极具侵袭性、复发及远处转移特性的肿瘤[2]。笔者通过对5例颅内 M-HPC 患者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淳彩璞;淳采雯;袁伟军;张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七氟醚对果蝇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果蝇蛹吸入七氟醚对羽化后果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果蝇蛹暴露于七氟醚后,待果蝇羽化后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和平均寿命,观察七氟醚对果蝇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巴普洛夫嗅觉相关短期记忆测试、攀爬能力试验、平均寿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各浓度组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均明显降低,平均寿命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发育期果蝇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修欢欢;邝立挺;林世清;单智铭;温婧;徐康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肝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肝癌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出肝癌干细胞,检测肝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肝癌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肝癌干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结果:肝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能够形成典型的肝癌干细胞球;肝癌干细胞中CD133、CD44、SP的表达水平均较普通肝癌细胞高;肝癌干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对阿霉素更耐药。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能够从肝癌细胞系中培养出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肝癌干细胞,肝癌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深入研究肝癌干细胞的特性,有助于寻找有效的肝癌治疗新策略。

    作者:孙建聪;牛道立;夏建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甲亢性肝损害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及细胞因子 IL-10、IL-6在甲亢性肝损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甲亢患者,3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细胞因子(IL-6、IL-10),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及CD4+CD25+Tregs 的数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组与甲亢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4+CD25+Tregs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甲亢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Tregs 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IL-6、IL-10水平在甲亢性肝损害组高,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亢组IL-6、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CD25+Tregs 与IL-6、IL-10、T3、T4、FT4、TRAb呈负相关性。结论:甲亢性肝损害患者CD4+T 细胞、CD4+CD25+Tregs 数量降低,IL-6、IL-10水平升高可能是甲亢性肝损害发生免疫紊乱的重要机制,有助于对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卢亚敏;张明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检测和肽素及肌钙蛋白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检测和肽素(copeptin)及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76例发病在6 h以内、疑诊NSTEMI的患者分为NSTEMI组40例、心绞痛组56例、其他诊断80例。 ROC曲线评估和肽素及cTnI的诊断性能。结果:(1)NSTEMI组和肽素水平、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2)和肽素诊断临界点时为10.85 pmol/L,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4%。cTnI诊断临界点为0.05 ng/mL时,灵敏度为42.5%,特异度为94.1%。(3)和肽素<10.85 pmol/L联合cTnI<0.05 ng/mL 对NSTEMI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及cTnI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单独检测cTnI。

    作者:张浩;任国庆;孙文文;尹江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性肾损伤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1例

    患者男,81岁,因腹痛、腹胀、无尿1 d入院。有双肾结石病史30余年,多次行体外震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取石。有糖尿病病史2年,高血压病史6年。否认血液病史。无消瘦,无慢性低热。发病前1个月,因左输尿管结石并积水再次行左输尿管镜取石及左双 J 管留置术。入院前1d 因腹痛、腹胀拔出J管。辅助检查:胸部X 线片未见实体瘤征象;腹部彩超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左肾积水。未见腹腔包块、肝脏占位等实体瘤性征象。尿本周蛋白及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异常;实体肿瘤相关指标及风湿免疫指标均未见异常。血生化:血肌酐958μmol/L,血尿素氮32 mmol/L;尿白细胞(+++)。诊断:泌尿系结石,急性梗阻性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肾损伤3级;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作者:张云芳;国建;李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本刊对如何鉴定重复发表论文的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是影响 SAP 发生及转归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及控制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和C 反应蛋白(CRP)作为细菌感染炎症的实验室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已有相关研究探讨PCT和CRP在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但鲜有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 PCT 和 CRP 水平的研究,本实验拟动态观察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与单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的差异。

    作者:郭湖坤;倪晓斌;彭启全;吴苏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