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组织因子(TF)、CD34的表达,探讨 TF 在 NSCLC 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F、CD34在30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T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TF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43.33%、16.67%。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分别为28.97±4.17、53.95±6.07、101.33±19.84,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 TF 阳性表达的 MVD 与TF 阴性表达的 MVD 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中 MVD 在TF阴、阳性表达间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正常组织中MVD在TF阴、阳性表达间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TF的表达及MVD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组织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NSCLC 癌细胞可产生表达 TF;(2)NSCLC 组织中 TF 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3)TF 及MVD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张燕;夏曙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对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并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的患者,依据溶栓后有无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共2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脑出血;未出血组,共45例,未发生脑出血。分析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例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其出血转化率为34.78%。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未出血组相比,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伴有糖尿病的比例高、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延长、溶栓前 NIHSS 评分高、溶栓前 SSS 评分低、血糖水平高、血钠水平高、CT 低密度病灶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溶栓前 NIHSS 评分及 SSS评分等是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延迟溶栓、NIHSS评分高及SSS 评分低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溶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作者:欧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检测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 I405V 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科首次发现有颈动脉斑块者2756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无动脉斑块者2100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技术结合 DNA 直接测序技术,对研究对象CETP基因I405V(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按等位基因 A 和 G 的出现情况分为 II、IV、VV 3种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分析统计CETP基因多态位点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及BMI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血脂指标中TC、TG、LDL-C、家族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 HDL-C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 II、IV、VV 基因型在研究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8%、19.2%、9.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0.1%、9.1%、1.0%,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8.324,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发现,CETP基因I405V(A/G)多态位点 G变异等位基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显著的相关性(OR=8.27,95%CI=5.43~32.57,P<0.01)。结论:CETP基因 I405V (A/G)位点基因突变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欣;张明明;牛慧敏;李丽;赵荣梅;薛红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声速匹配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成像价值,建立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声速匹配参考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90例,检查肝脏88例、脾脏85例、肾脏140例、膀胱74例、甲状腺78例。声速匹配后观察图像质量变化,测量肝脏 s5、s6、s7、s8段及脾脏、肾脏、膀胱、甲状腺的区域声速指数、区域声速值。结果:声速匹配后图像质量有所提升,各肝段区域声速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脾、肾、膀胱、甲状腺间两两比较区域声速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声速匹配技术对图像横向分辨率及对比度的提升有应用价值,人体各器官区域声速值存在差异,运用此技术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有广阔前景。
作者:陈爱琴;陈心春;董常峰;钟周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ⅢA 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ⅢA期N2 NSCLC患者80例,40例行胸腔镜手术为研究组,4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为对照组。术后均予诺维本联合顺铂化疗4个周期,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后7~14 d 给予6 MV-X 线适形放疗50 Gy/25次/35 d。比较2组的1、2年生存率、完成总疗程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疗程时间明显缩短(χ2=9.45,P=0.002),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明显缩短(χ2=41.32,P=0.00),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χ2=15.12,P =0.002)。2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1、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ⅢA期N2 NSCLC患者胸腔镜术后化放疗可以达到较好疗效,且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以缩短术后辅助化疗开始的时间及总的疗程时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翟小明;顾科;俞家华;王建平;张军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GCA)中表达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GCA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GADD153和Bcl-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GCA临床恶性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贲门癌旁组织相比,GADD153和Bcl-2在G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调(P<0.01)。 GADD153的表达随 GCA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明显下调(P <0.05),而Bcl-2仅与GCA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GCA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GAD153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05)。此外,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GADD153的表达下调可作为 GCA 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P<0.05),而 Bcl-2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 GADD153和 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GADD153和Bcl-2可能参与了GCA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GCA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GADD153还可作为GCA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小娟;高社干;时振国;梁硕;朱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中晚期鼻咽癌组织及48例癌旁组织中的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55例(51.4%),高表达52例(48.6%),而在癌旁组织中,ERCC1低表达30例(62.5%),高表达18例(37.5%),两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RCC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综合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均无关。结论:ERCC1表达可能成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检测指标,ERCC1检测对鼻咽癌的预后、疗效预测、制定化疗方案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华;孙奇;陆妹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 结合蛋白(IM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MP3在115例GIST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和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IMP3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病例20例进行 IMP3 mRNA 原位杂交检测。结果:IMP3在GIST中阳性表达率为56.2%(65/115);IMP3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有局部侵犯、坏死和转移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细胞异型性增加、核分裂像增多及危险度增高,IMP3的阳性表达率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MP3表达与 Ki67指数增高呈正相关关系(r =0.348,P <0.001);3例复发病例均表达IMP3。结论:IMP3在GIST中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及危险度相关,该基因可能参与了GIST的侵袭与进展,可作为GIST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著学;杨迎春;易韦;安智;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需要采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不同方案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起效维持时间、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准备和操作的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的时间(T1)、感觉恢复的时间(T2)、运动完全阻滞的时间(T3)、运动恢复的时间(T4)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Tu)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麻醉之后5 min(T5)、20 min (T20)平均动脉压下降,T20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观察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结论: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更明显,特别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更适合采用此方案。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NCOA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 NCOA5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NCOA5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0.27±0.1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68±0.06)(P<0.05);NCOA5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复发转移及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NCOA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提示NCOA5的低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可能在肝细胞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华鹏;方红波;曹胜利;阎冰;郭文治;张水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DN 患者作为甲组;将57例糖尿病未并发 DN 患者作为乙组;同时选择健康者55例作为丙组。3组均为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分别对所有对象的ApoE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ApoE2在甲组出现率高(P<0.05),在乙组和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poE3、ApoE4在3组中出现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ε2组的甘油三酯(TG)水平高;ε4组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结论: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ApoE基因型与DN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等位基因ε2的出现率与DN的发生率成正比。
作者:王艳;肖正华;黄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术前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幕上颅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S组用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眶上、滑车、耳颞、枕大和枕小神经以及对侧头钉所在的位置相应的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麻醉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清醒拔管后0.5、2、6、12、24、48 h 的VAS值。结果:与C 组比较,上头架、关颅时S 组SBP、DBP、HR 明显降低(P<0.05);S组瑞芬太尼用量和手术清醒后0.5、2、6、12、24、48 h VAS S组均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辅助术前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在颅脑手术中能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梁友君;杜林;陈铎鑫;张济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现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存档石蜡标本和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中是否存在 VM ,分析VM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9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11例存在VM(12.2%);VM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χ2=0.005和0.027,均P>0.05),而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9.414、13.733、11.590,均P<0.05)。结论: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VM,有VM的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晚、细胞分化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推测患者临床预后比无VM者差。
作者:王蓓蓓;武世伍;承泽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SOX17基因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使用RQ-PCR和RQ-MSP 技术分别检测SOX17转录本及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34例CML患者中SOX17转录本含量明显低于30例对照(P=0.001);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 SOX17表达的 CML 曲线下面积为0.748(P=0.001);SOX17和bcr/abl转录本水平呈正相关趋势(r=0.439,P=0.068)。3例(4%)CML患者出现SOX17启动子高甲基化改变,与32例对照无统计学差异。 SOX17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SOX17表达下调是CML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对CML疾病诊断具有辅助价值;SOX17表达下调不是启动子甲基化所致。
作者:唐春艳;安翠;姚冬明;刘清;郭竑;闻向梅;林江;马吉春;张铭;肖高飞;杨磊;钱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考察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行择期手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低氮低热量组53例。结果:2组的免疫学、氮平衡和内毒素术前和术后第1天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低氮低热量组的补体 C3[(0.8±0.1)%vs.(1.2±0.4)%]、CD3+[(55.9±5.8)%vs.(58.8±4.6)%]、CD4+[(35.4±5.2)% vs.37.7±4.2)%]和 NK[(17.5±6.4)% vs.(19.8±4.0)%]较高(P <0.05);IgG(10.5±1.6)g/L vs.(8.1±1.8)g/L]、IgM [(3.9±1.1 vs.3.0±1.2)、CD4+/CD8+(3.6±1.1 vs.2.6±0.9)、TNF-α(43.9±10.4 vs.38.9±8.4)pg/mL、NB(2.1±2.2 vs.1.5±0.2)g/d 和内毒素(7.4±3.2 vs.4.6±1.5)pg/mL 较低(P<0.05)。结论:采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更为有益。
作者:王斌;杨玉波;陈佳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MCI患者和1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脑脊液标本中Aβ42和P-tau水平,并对MCI患者脑脊液中P-tau和MMSE评分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MCI组脑脊液中Aβ42水平低于对照组,P-ta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及校正受教育程度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MCI组脑脊液中P-tau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Aβ42和P-tau水平可能为MCI诊断提供依据。 MCI患者中脑脊液P-tau水平可能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韩丽珠;王文静;褚忠海;吴元波;吴蕾;程昭昭;孙安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比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术(drug-eluting stent, DES)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临床及预后。方法:选择ULM患者823例,其中DES 331例,CABG 492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结果:CABG组合并多支病变较DES组多见,完全血运重建高于DES组。 DES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TVR)多见(13.02%vs 3.52%,log-rank妆<0.01),校正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总死亡、心源性死亡、脑事件、心梗及心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对CABG术,DES增加ULM患者远期TVR,而MACCE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对ULM患者可行性较高。
作者:潘昱;陈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 8)基因-6526N I/D 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414例正常人和410例2型糖尿患者 CASP 8基因-6526N I/D 的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I/I、I/D和 D/D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6.5%、38.9%、4.6%和58.0%、32.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发生T2DM的风险为I/I基因型的1.916倍(95%CI=1.199~3.054,P<0.05)。 D/D 基因型的空腹血糖高于I/D和I/I基因型(P<0.05)。结论:CASP 8基因-6526N 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作者:何雪梅;李娟;唐小平;何永萍;胡传飞;陈枫;万沁;陈庄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检测和肽素(copeptin)及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76例发病在6 h以内、疑诊NSTEMI的患者分为NSTEMI组40例、心绞痛组56例、其他诊断80例。 ROC曲线评估和肽素及cTnI的诊断性能。结果:(1)NSTEMI组和肽素水平、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2)和肽素诊断临界点时为10.85 pmol/L,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4%。cTnI诊断临界点为0.05 ng/mL时,灵敏度为42.5%,特异度为94.1%。(3)和肽素<10.85 pmol/L联合cTnI<0.05 ng/mL 对NSTEMI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及cTnI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单独检测cTnI。
作者:张浩;任国庆;孙文文;尹江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综合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检查,分析 MRS 对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有完整影像及病理资料的PCa 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 波谱变化,将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肌酸与枸橼酸盐的比值[(Cho+Cre)/Cit]分3个区间分析,计算并比较每个区间MRI+MRS 诊断PCa 的准确性,并加以比较。结果: MRI+MRS 诊断 PCa 的总准确率为86.4%。当(Cho+Cre)/Cit 比值<0.99时,MRI+MRS 诊断 PCa 的准确率为96.4%;当比值为0.99~2.0时,准确率为67.9%;当比值>2.0时,准确率为93.8%。区间0.99~2.0分别与区间<0.99和>2.0比较,准确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9、8.40,P<0.05)。结论:MRI+MRS检查诊断PCa时,当(Cho+Cre)/Cit比值<0.99及>2.0时,其准确性较高。而当比值在0.99~2.0时,MRI+MRS检查尚需联合其他检查以提高PCa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顾鹏;何晓亮;阳东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确诊为SSS 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AI组、RVOTs组和RVA 组,均植入DDD/DDDR起搏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使用组织多普勒测定Tei指数、E/E ’,同时测定传统超声参数,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1年, LV Tei和RV Tei指数在AAI组数值小,RVOTs组其次,RVA组高;E/E’在RVA 组数值高,AAI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VEF 在 AAI 组高, RV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V在AAI组数值高,RV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S患者RVOTs起搏比RVA起搏可获得更好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效应,但仍不如AAI起搏。
作者:龙曼云;吴海;朱立光;吴棘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胃癌中 RhoA 及 C-myc 蛋白的表达及其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RhoA 及 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RhoA、C-my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hoA、C-myc 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RhoA与C-myc 具有相关性(r=0.62,P<0.05)。结论:提示RhoA与C-myc 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发展过程中,两者可能共同作用,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王莉;张旭;刘丽秋;孙玉鸿;朱艳丽;赵玉德;江清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TAK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后经病理结果证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AK1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TAK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AK1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1.25%;TAK1的阳性率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此外,研究还发现TAK1的表达量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反比,高表达TAK1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085)。结论:TAK1可能是食管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靶向TAK1的治疗有可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乔飞;TONG Qiang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脑复苏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脑复苏患者30例,按预后(3个月生存率)分为清醒组(7例)、植物状态组(14例)及脑死亡组(9例)。连续记录脑复苏患者24 h、1周、1个月BIS值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测定颈部动静脉氧饱和度差(SaO2-SjvO2),评价患者BIS 值、GCS 评分、SaO2-SjvO2在脑复苏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与清醒组相比,脑死亡组、植物状态组24 h、1周、1个月的BIS值、SaO2-Sjv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死亡组、植物状态组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损伤更重,且可能存在氧利用障碍。与24 h的BIS值、SaO2-SjvO2比较,清醒组、植物状态组在1周、1个月的BIS值、SaO2-SjvO2呈现升高趋势,提示脑缺血缺氧改善,脑细胞氧利用功能有恢复趋势;脑死亡组1周、1个月的BIS值、SaO2-SjvO2呈现降低趋势,提示脑缺血缺氧和脑细胞氧利用功能进一步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是一种有用的脑复苏预后评估工具,结合SaO2-SjvO2,对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作者:汪晓波;王仁数;曲巍;尤荣开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及细胞因子 IL-10、IL-6在甲亢性肝损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甲亢患者,3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细胞因子(IL-6、IL-10),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及CD4+CD25+Tregs 的数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组与甲亢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4+CD25+Tregs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甲亢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Tregs 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IL-6、IL-10水平在甲亢性肝损害组高,和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亢组IL-6、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CD25+Tregs 与IL-6、IL-10、T3、T4、FT4、TRAb呈负相关性。结论:甲亢性肝损害患者CD4+T 细胞、CD4+CD25+Tregs 数量降低,IL-6、IL-10水平升高可能是甲亢性肝损害发生免疫紊乱的重要机制,有助于对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卢亚敏;张明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320层 CT 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4D CT DSA )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DVA)的价值。方法:39例DVA患者行颅脑320层CT容积扫描,并行脑血管4D CT DSA 成像,8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13例经 DSA 证实。结果:39例中38例4D CT DSA 均能清晰显示细小扩张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呈典型的“水母头状”,1例仅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4D CT DSA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13支, DSA 对引流静脉显示率85%。4D CT DSA 对 DVA 的定位及立体显示优于DSA ,但在一些细节显示上不如 DSA;另外,2例4D CT DSA 发现位于丘脑区的 DVA ,但 DSA 未见。结论:4D CT DSA 技术可作为脑 DVA 患者,尤其是脑深部 DVA 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但在显示细小的髓静脉时不如 DSA 检查。
作者:史震山;庄茜;涂占海;游瑞雄;李坚;李跃明;江飞;曹代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A肾病(Ig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 合并 IgAN 患者(Ⅰ组)、15例单纯 NCS 患者(Ⅱ组)、29例单纯 IgAN 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 Scr 值、尿蛋白/肌酐比率、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计数、尿畸形红细胞比例均较Ⅱ组高(P <0.01);Ⅰ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1168125.00±2645254.68 vs 207568.97±202825.57个/mL,P<0.01]高于Ⅲ组;Ⅰ组患者尿畸形红细胞比例高于Ⅱ组[(62.4±21.7)%vs (9.4±10.0)%,P<0.01]和Ⅲ组[(62.4±21.7)%vs (42.2±21.3)%,P<0.05]。结论:对持续存在血尿和蛋白尿、畸形红细胞比例较高的 NCS 患者应考虑合并慢性肾炎特别是 IgAN 的可能,需及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NCS 未加重IgAN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尿蛋白排泄,但会影响IgAN患者尿红细胞排泄情况,所以对规范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血尿的 IgAN患者,应警惕合并NCS的可能,避免过度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作者:关米洁;李彤;何永成;万启军;姜世伦;胡浩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EACM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神经、脑保护、活血化瘀药物和高压氧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神经节苷脂100 mg/d,静滴,1次/d。纳美芬0.3 mg/次,静注,1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0.0%,两组比较有差异。两组治疗后 NO 及 hs-CRP 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神经节苷脂联合纳美芬治疗DEACMP ,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敬;孔繁托;彭晔;李伟;李佳;王岚;王维展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动静脉内瘘(AVF)手术能否提高其早期通.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初次行 AVF 手术的维持血透患者212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手术资料。按手术时是否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和直视下手术组,比较两组AVF早期通.率。结果:显微镜手术组107例,直视下手术组105例,除了直视下手术组的年龄大于显微镜手术组[(65.2±12.4)岁 vs (62.3±12.6)岁,P=0.00]外,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显微镜手术组比直视下手术组手术耗时更长[(95.5±44.8)min vs(77.8±30.6)min,P=0.00]。两组AVF早期通.率相近,分别为83.2%和81.9%,P=0.807;围手术期通.率(96.3%vs 92.4%,P=0.222)、术后3个月成熟率(97.1%vs 94.8%,P=0.419)和术后6个月通.率(89.0%vs 93.5%,P=0.275)亦相当。结论:与直视下手术相比,显微镜下手术耗时长,且不增加AVF早期通.率。
作者:刘日光;傅君舟;李剑文;林志鑫;陈林;陈浩雄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TIgE与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个亚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血清中TlgE、SIgE的表达水平采用Unicap法检测,统计分析血清中TIgE、SIgE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个亚型的关系。结果:本组4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真菌球型28例,变态反应型18例。28例真菌球型患者中,血清 TIgE 呈阳性4例,SIgE 呈阳性2例;18例变态反应型患者中,血清 TlgE 呈阳性16例,SIgE 呈阳性12例。TIgE、SIgE在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18.33,P<0.05)。结论: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血清TIgE、SI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真菌球型,对临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兆辉;张春林;李江民;李春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6年经肾活检确诊的具有完整临床美晨理资料的59例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并与同期住院的经肾活检确诊的115例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特发性膜性肾病的33.91%),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女性较多(51.32%vs 33.56%, P<0.05),病程短(P<0.05),起病时血压高、血糖高者比例低(P<0.05);病理特点为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血管病变轻,肾小球球性或者节段硬化较少(P<0.05);治疗完全缓解率高(79.66%vs 53.19%, P<0.01),治疗中并发血糖高、血压高、血肌酐高的风险低(P<0.05),但亦容易感染及复发。生存分析提示:青年组2年肾生存率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1%vs 82.61%,P>0.05),但5年及随访终点时肾生存率高(96.61%vs 77.39%, 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青年组患者短期预后与肾活检时是否有血肌酐高、血压升高、超大量蛋白尿、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等无相关性。结论: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表现较轻,治疗反应较好,短期总体预后相对尚可。
作者:张玲;李益明;王志芳;祝亮;姜金孝;鲁庆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儿童胸部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28例胸部损伤的患儿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研究对引起患儿胸部损伤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儿童胸部损伤多与直接监护人非父母及家庭经济状况差、直接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居住在城镇、房周危险环境等因素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胸部损伤多与直接监护人非父母及家庭经济状况差、直接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房周危险环境等因素、缺乏安全知识有关。结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儿童胸部损伤,而且可通过以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预防。
作者:刘涛;梁伟玲;陈铭伍;郭建极;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并发肾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209例次。男123例,女78例。年龄19~75岁,平均47岁。合并2型糖尿病11例,高血压病31例。有开放肾切开取石术史5例,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史7例。全鹿角型结石17例,部分鹿角型结石54例,多发性肾盏结石12例,单纯肾盂结石78例,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3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8例术中出血量大,改二期取石。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出血7例,输尿管镜摆动幅度过大致出血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4例。20例行输血治疗,总输血量300~2100 mL,平均780 mL,输血率为9.95%。7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介入栓塞治疗。无开放手术止血及肾切除。结论:个体化的手术策略,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出血原因的准确判断及积极治疗,对有效防治mPCNL并发的肾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东彦;李巧星;邵军;王伟录;王勇;钟隆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男,37岁,因“多饮多食消瘦1年,乏力2个月余”入院。患者1年前因多饮多食消瘦(体重下降约5 kg )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主要以口服药控制血糖。2个月前出现乏力,无头晕、头痛,无肌肉酸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既往:双耳听力下降,母亲、外婆、舅舅和姨妈均有糖尿病病史和听力下降病史,母亲和外婆均死于“脑梗死”。查体:身高165 cm,体重49 kg,BMI 17.4 kg/m2,神清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2.5∶2.5,光反射(+),眼球活动充分,无眼震,视野检查不合作,额纹及鼻唇沟均对称,双耳听力减退,伸舌居中,咽反射(+),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共济检查协调,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实验室检查:血乳酸1.7 mmol/L (1.0~2.5 mmol/L),β-羟丁酸262μmol/L(30~300μmol/L),胰岛素释放实验:空腹胰岛素5.6μU/mL,C 肽0.61 nmol/L,餐后0.5 h胰岛素10.11μU/mL,C 肽0.66 nmol/L,餐后1 h 胰岛素21.83μU/mL,C 肽1.02 nmol/L,餐后2 h 胰岛素20.41μU/mL,C肽1.42 nmol/L。血生化空腹葡萄糖7.03 mmol/L,果糖胺2.2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均阴性,血常规、免疫5项、血黏度和尿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眼底照相:未见视网膜色素变性。头颅 MRI:桥脑,橄榄核,小脑萎缩。 B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线粒体DNA点突变3243A-G 突变。线粒体糖尿病诊断明确。
作者:章晓芳;俞灵莺;张险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女,36岁。未婚,无性生活史,0-0-0-0,既往月经尚规则5/30 d,量中,痛经(-),智障。 LMP:2014-04-23。因“上腹部疼痛2周,加重1 d”于2014年5月10日入我院。患者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未经治疗,入院前1d 疼痛加重,并呈持续性加重,并扩大至中上腹及右侧腹部,伴恶心、呕吐,无阴道出血,无发热、呕血、腹泻、黑便、尿频尿急等症状。否认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急至外院就诊,血压100/60 mmHg ,心率85次/min ,尿HCG阴性。腹部CT示:腹部大量积液,右侧附件区可疑囊实性团块影。遂急诊收入病房。入院后妇科查体:宫颈口稍偏向阴道左侧后穹窿,举痛(+)。宫体、附件:触诊不满意。下腹部可及巨大包块,直径约15 cm ,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有压痛。阴道后穹窿穿刺及脓性液体。入院诊断:急性腹膜炎,右附件占位。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作者:柴红娟;杜光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男,81岁,因腹痛、腹胀、无尿1 d入院。有双肾结石病史30余年,多次行体外震波碎石及输尿管镜取石。有糖尿病病史2年,高血压病史6年。否认血液病史。无消瘦,无慢性低热。发病前1个月,因左输尿管结石并积水再次行左输尿管镜取石及左双 J 管留置术。入院前1d 因腹痛、腹胀拔出J管。辅助检查:胸部X 线片未见实体瘤征象;腹部彩超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左肾积水。未见腹腔包块、肝脏占位等实体瘤性征象。尿本周蛋白及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异常;实体肿瘤相关指标及风湿免疫指标均未见异常。血生化:血肌酐958μmol/L,血尿素氮32 mmol/L;尿白细胞(+++)。诊断:泌尿系结石,急性梗阻性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肾损伤3级;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作者:张云芳;国建;李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男,29岁,因车祸致胸腹部联合损伤,腹壁破裂,部分肠管外露,无意识,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腹部开放性损伤、左侧胸腔积液,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膈肌撕裂、部分小肠坏死、部分降结肠坏死,行膈疝修补术+肠部分切除术+结肠造瘘术+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中输浓缩红细胞及血浆,因病情危重,术后3d 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平素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入院查体:结肠造瘘口排便通畅,全身多处瘀斑、瘀点,多处皮肤软组织擦伤,左腰背部皮下血肿,可及肿块,伴有波动感。入院查泌尿系CT (图1):考虑有左肾挫伤。入院后给予监测生命体征、抗感染、保肝、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因左腰背部皮下血肿积液行切开引流,持续有脓液渗出,并坏死组织脱出(图2),给予定期换药期间腹部伤口不愈合,遂行清创缝合术。入院2个月后病情平稳复查 CT (图3)示左肾缺如,肾窝局部有渗出。建议行肾动态显像检查,患者及家属不同意行该检查。同时,本例患者左腰背部瘘口间断仍有脓液渗出,不愈合,行造影检查(图4)考虑与后腹腔行通,建议行探查或清创术,患者及家属暂不同意。目前患者病情平稳,肾功能正常,已办理出院。
作者:任瑞民;成建军;程伟;张雁钢;米振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男,19岁,因多动、站立不稳等姿势和步态异常3个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经头部 MRI、腹部彩超、铜蓝蛋白以及K-F环的相关检查,证实患者合并有基底节、脑干、肝脏、脾脏、角膜及血液系统的多系统损害;无家族遗传史,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 WD)诊断标准综合判断为疑似 WD。取外周静脉血400μL (2%EDTA 抗凝),按照血液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天根公司)说明抽提基因组DNA。取无遗传家族史的体检健康者的外周静脉血为正常对照。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量分光光度计定量。根据文献合成ATP7B 基因第8外显子的相应 PCR 扩增引物:ATP7B-E8-F:5’-AACCCTTCACTGTCC TTGTC-3’;ATP7B-E8-R:5’-AGGCAGC TCTTTTCTGAAC-3’。第12外显子的PCR 扩增引物:5’-CTTGTGGTGTTT TATTTCTTC-3’;5’-ACCACCATATAGC CCAAG-3’。
作者:张传领;李春阳;高迎春;程国强;徐亚楠;李灵;张波;肖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男,58岁,因双下肢水肿2个月,低热伴头痛2周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1周在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菌素(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改善。患者有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史13年,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6年。入院查体:T 38.0℃,BP 98/64 mmHg, R 20次/min,P 86次/min,神智清楚,颈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略饱满,肝未及,脾肋下3 cm可触及,质中,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入院诊断: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7月24日查血示:白细胞7.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3%,红细胞4.53×1012/L,血红蛋白153 g/L ,血小板87×109/L;碱性磷酸酶93 U/L,总胆红素40.8μmol/L,白蛋白30.3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49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 U/L;钾3.27 mmol/L,钠131.8 mmol/L,氯97.8 mmol/L,钙1.98 mmol/L,葡萄糖4.79 mmol/L,尿素4.5 mmol/L,肌酐76.3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肝E 抗原阴性,乙肝E 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HBV DNA<1000 IU/mL。上腹彩超检查示: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腹腔少量积液。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疑诊病毒性感染,给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 d。7月25日患者发热持续,头痛加重,遂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7月27日患者体温较入院时上升,达39.3℃,伴寒战、肢冷、肌肉酸痛,头痛剧烈。无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查血示:白细胞7.3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7%,红细胞4.57×1012/L,血红蛋白155 g/L,血小板70×109/L。胸腔彩超检查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量少不宜定位。颅脑MRI 检查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加用左氧氟沙星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联系做 PPD 试验。患者仍持续发热、头痛,体温呈上升趋势。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诊断:头痛待查:颅内感染待排?血管性头痛?建议行头部MRA加MRV检查、脑电图、腰穿细胞学生化检查助诊。7月29日查结核抗体阴性,PPD 试验阴性;免疫全套检查示:抗核抗体阴性(<1∶100),抗双链 DNA 阴性,抗核提取物抗体(nRNP/SM)阴性,SM 阴性,SSA阴性,R0-52阴性,SSB 阴性,scl-70阴性,JO-1阴性,着丝点 B 蛋白阴性,核小体阴性,组蛋白阴性,核糖体 P 蛋白阴性。无伴发结核、结缔组织性疾病证据。7月30日查血示:白细胞7.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红细胞4.11×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64×109/L;钾3.06 mmol/L,钠127.8 mmol/L,氯94.2 mmol/L,钙2.02 mmol/L,葡萄糖5.26 mmol/L,尿素6.4 mmol/L,肌酐83.9μmol/L。患者仍持续发热伴头痛、寒战,体温高达38℃以上。患者联系转上级医院诊治。出院诊断:(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待排。跟踪随访,患者转院后查脑脊液常规:透明无色,不凝固,脑脊液pH 值8.4,密度1.022,细胞数1.7×108/L,总蛋白1.61 g/L,白蛋白1.53 g/L,球蛋白0.11g/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92 U/L,乳酸脱氢酶37.0 U/L,葡萄糖2.84 mmol/L,肌酸激酶4.1 U/L,胆碱酯酶108.0 U/L,乳酸4.79 mmol/L,腺苷脱氢酶4.50 U/L,钾2.56 mmol/L,钠145.7 mmol/L,氯108.9 mmol/L。脑脊液抗酸染色未检出结核杆菌,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真菌培养报告发现新型隐球菌。遂给两性霉素 B 治疗后获病情控制,其后给氟康唑治疗至临床治愈。
作者:詹东昂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对照组(41例,只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6个月后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以及性激素(TT、TSI、FT、SHBG、E2、E2/T)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肝肾功能、PSA、IPSS的影响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T、TSI、FT、SHBG、H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G、LDL、FBG、FIns、HOMA-IR、E2、E2/T 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 TT、TSI、FT、SHBG 与 TG、LDL、HOMA-IR 、FBG、FIns 呈负相关,而与 HDL 呈正相关(P<0.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能改善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的副作用,为MS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张蜀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786-0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取肾癌细胞株进行培养,以 IL-2(20μmol/L)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6.9、13.8、20.8μmol/L)作用于肾癌细胞株,MTT法检测各组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 试剂盒检测各组对其凋亡率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荷瘤小鼠的耐受性。结果:各组均表现出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以高剂量组48 h的抑制率高,达到(74.67±1.87)%。同时高剂量组表现出更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但小鼠的药物耐受性也明显下降。结论: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能够很好地抑制肾癌的生长,但需合理调整两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本鹤;谈宜傲;孙凌风;刘树瀚;周林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聚束蛋白(Fascin1)基因沉默后对人鼻咽癌细胞 CNE-2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以探讨Fascin1在鼻咽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Fascin1-shRNA干扰载体,包装成慢病毒以感染CNE-2,构建干扰Fascin1表达的CNE-2细胞系;定量PCR及Western-blot 法检测Fascin1、E-cadherin Vimentin 及Twi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Matrige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干扰组(shRNA-Fascin1)与对照组(shRNA-ctrl)比较,Fascin1蛋白及 mRNA 表达均明显降低;下调Fascin1后 CNE-2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运动能力明显降低,且与 EMT 相关的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上调(P <0.05),而 Vimentin 表达下调(P =0.0062),Twist1表达下调(P =0.0019)。结论:靶向抑制Fascin1基因表达可降低CNE-2细胞运动能力,抑制CNE-2细胞EMT,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imentin和Twist1表达及上调E-cadherin表达有关。
作者:孔霞;陈锦;顾帝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盐霉素联合Apogossypolone(ApoG2)对鼻咽癌细胞 CNE-2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测定不同浓度盐霉素和ApoG2单药毒性及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迁移实验观察单药及联合用药时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CCK8结果显示,盐霉素及ApoG2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联合组抑制作用强于单药组。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两药均能抑制CNE-2细胞迁移,且联合组强于单药组;Hoechst33258染色显示联合用药后出现更多的核固缩和碎裂等凋亡现象;caspase-3活性药物组均较对照组增加,且联合组比单药组更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联合用药后的凋亡率较单药组增加。结论:盐霉素和APOG2联合应用能协同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且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吴丹心;陈可绪;陈冬杰;王科;汪森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寻找调控整合素分子β1(ITGB1)的 microRNA,并验证在卵巢癌中其对 ITGB1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及对卵巢癌细胞腹腔播散的影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特异性调控ITGB1的microRNA,比较NCI-60细胞信息库中两者之间 mRNA 水平的相关性;在多种卵巢癌细胞系中进一步验证 microRNA的表达和ITGB1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croRNA对ITGB1特异性调控作用, Western blot 检测高低表达microRNA 后对ITGB1蛋白水平的影响;体内外黏附试验比较过表达 microRNA后对卵巢癌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能力的影响。后通过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腹腔成瘤试验对比过表达此microRNA对腹腔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在NCI-60中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到得miR-17与ITGB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r=-0.567, P<0.000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高表达ITGB1的细胞系SKOV3、OV90、CaOV4和 OVCAR3的 miR-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ITGB1低表达组(TOV21G、ES2、CaOV3、TOV112D);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明卵巢癌细胞中miR-17特异性的结合ITGB1-3′UTR区域并下调ITGB1蛋白水平;黏附试验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7后卵巢癌细胞体内外黏附能力均下降;体内成瘤试验结果过表达miR-17后卵巢癌细胞SKOV3-GFP腹腔播散病灶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卵巢癌细胞中miR-17与ITGB1水平显著负相关,过表达miR-17可以下调ITGB1进而抑制卵巢癌细胞腹腔播散。
作者:盛慧;陈慧;潘丽;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肝癌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出肝癌干细胞,检测肝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肝癌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肝癌干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结果:肝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能够形成典型的肝癌干细胞球;肝癌干细胞中CD133、CD44、SP的表达水平均较普通肝癌细胞高;肝癌干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对阿霉素更耐药。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能够从肝癌细胞系中培养出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肝癌干细胞,肝癌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深入研究肝癌干细胞的特性,有助于寻找有效的肝癌治疗新策略。
作者:孙建聪;牛道立;夏建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果蝇蛹吸入七氟醚对羽化后果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果蝇蛹暴露于七氟醚后,待果蝇羽化后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和平均寿命,观察七氟醚对果蝇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巴普洛夫嗅觉相关短期记忆测试、攀爬能力试验、平均寿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各浓度组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均明显降低,平均寿命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发育期果蝇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修欢欢;邝立挺;林世清;单智铭;温婧;徐康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庆大霉素(GM)致耳蜗传入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3组。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GM组:肌肉注射GM 100 mg/(kg·d),14 d;PPTA组:GM致聋并腹腔注射PPTA,10 mg/(kg·d),14 d。听性脑干反应分析听力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耳蜗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后计算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结束后正常组、GM组和PPTA 组阈值分别为14.58±1.16、65.95±1.17、36.13±1.17;凋亡指数:1.09±0.14、23.17±0.88、8.84±0.49;Caspase-3蛋白:1.09±0.11、2.55±0.20、1.67±0.07,以上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形态学观察:GM组耳蜗存在大量凋亡细胞,突触结构破坏严重;PPTA组损伤较轻。结论:PPTA对GM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威;陈浩;吴剑;李永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三尖瓣关闭不全(TR)致右心重构比格犬模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将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T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只。 TR组采用心脏不停跳直视下剪除三尖瓣前、后瓣叶,造成极重度TR。运用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进行检查,18个月后处死,Masson染色检查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100%。 TR组体重逐渐增加,超声心动图提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心功能减退,病理检查发现TR组心肌纤维化、肝损害及大量腹水,提示发生右心重构和右心衰竭。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未见差异。结论:TR组右心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心肌纤维化明显,是导致右心重构的病理基础之一。
作者:廖胜杰;黄焕雷;费洪文;吴岳恒;魏大闯;肖学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一类少见的含有肉瘤成分的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低[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影像学表现文献报道较少[2-3]。笔者收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PSC 患者资料,分析其 CT 表现及病理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黎君翔;王振平;陈集敏;李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输尿管长段狭窄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引起的后果较严重,且处理较为棘手,虽然有多种手术方式可用于修复[1-4],但利用回肠替代病变的长段输尿管仍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笔者从2002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共治疗6例单侧输尿管长段狭窄,采用了带血管蒂的游离回肠替代单侧输尿管,同时在回肠输尿管吻合处采用回肠壁与腰大肌间隧道抗反流技术,术后对其进行随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向军;郭晓;白志强;金轶刚;汤志灵;张宏;吴云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中的TASCⅡC型指下肢动脉多处狭窄或闭塞,总长度>15 cm;D 型指慢性全程股动脉或腘动脉闭塞。表现为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严重下肢缺血的症状,常需行截肢术以挽救生命。根据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ransAtlantic Inter Society Consensus, TASC )推荐的股腘动脉病变分级和治疗方法,TASCⅡC/D 型病变首选血管旁路移植术[1]。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行股腘动脉血管旁路术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1例(37条患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立春;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郑毅;叶奕辉;罗长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eytoma, HPC )是Stout 首先提出并报道的一组来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1]。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较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及脑膜肿瘤的1%~7%,是极具侵袭性、复发及远处转移特性的肿瘤[2]。笔者通过对5例颅内 M-HPC 患者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淳彩璞;淳采雯;袁伟军;张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是影响 SAP 发生及转归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及控制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和C 反应蛋白(CRP)作为细菌感染炎症的实验室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已有相关研究探讨PCT和CRP在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但鲜有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 PCT 和 CRP 水平的研究,本实验拟动态观察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与单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的差异。
作者:郭湖坤;倪晓斌;彭启全;吴苏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的精神心理性疾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焦虑症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及特定的恐惧症。焦虑症是世界上流行率高,对患者、家庭、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的一种疾病。杏仁核是位于大脑底部边缘系统的杏仁状结构,是调节动物情绪的核心区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杏仁核脑区在焦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杏仁核在焦虑症中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刘志强;古训瑚;徐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肾细胞癌是成人肾脏中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约占所有肿瘤的3%,其病死率高达40%[1]。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约有20%~4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且晚期肿瘤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由于肾细胞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所以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2]。因而,探索肾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对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 lncRNA虽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可通过修饰表观遗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些重要的lncRNA 有望成为肾癌诊断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宁;周兴;赵晓昆;钟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涉及到细胞内基因、蛋白水平的改变,及与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实体肿瘤发展的后一步,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初步原因。如果在肿瘤患者的早期阶段能够发现具有转移倾向的肿瘤细胞,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就能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瑜;陈秀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BTRUS)统计[1]:胶质瘤以及颅内转移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两者病理学基础不同,临床治疗的方法也不同,如何在治疗前正确鉴别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有明确病史且颅内多发病灶的转移瘤并不困难,但是高级别胶质瘤无明确病史而且病灶单发的转移瘤的鉴别仍较困难。
作者:于昊;王显龙;冯吕金;温志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烧伤创面的感染与脓毒血症、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密切相关,而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对烧伤感染用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了更有效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的几率,现将烧伤创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及诊治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宋梅(综述);陈忠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的一部分或其他腹腔脏器经膈肌的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内。一般认为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东方人低于西方人,在一组23万人群的普查中,发病率约为0.52%,因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患者中,该病占5%~20%。
作者:邓陶然;李维娜;邓豫;付向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元情绪的影响,为加强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65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元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元情绪各维度和总体上得分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加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作用上,正念训练干预优于常规护理,此训练可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干预中。
作者:杨茜;郑川燕;马静;王秀梅;郑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并评估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不同来源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敏实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6株香港海鸥型菌对4种常见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依次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酮酸。鱼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蛙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萘啶酮酸的敏感率分别为62.50%、37.50%、48.21%、19.64%。采用两种方法检测鱼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两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对诺氟沙星具有完全一致性(100%)。对于蛙分离株,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则较差。结论: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在蛙分离株中尤为明显。两种方法测定喹诺酮耐药性结果有一定差异,建议使用稀释法进行药敏测试。
作者:朱丽东;肖锋;杨羚;陈定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24 h 尿白蛋白(24 h UA)的相关性,探讨采用不同时间点尿ACR替代24 h UA 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4 h 尿及不同时间点尿(主要是晨尿和随机尿)标本,比较不同时间点尿ACR 与24 h UA 的相关性、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同时以24 h UA 为标准,建立不同时间点尿 ACR 的 ROC曲线,并比较ROC 曲线下面积。结果:不同尿液留取方式中晨尿及随机尿 ACR 分别为9.02(5.69~11.64) mg/mmol及8.65(5.80~11.83)mg/mmo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7,P>0.05)。随机尿ACR与晨尿ACR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高度相关(r=0.951,P<0.01);晨尿ACR、随机尿ACR与24 h UA均具有高度相关性,r 分别为0.886及0.859(P<0.01);晨尿 ACR 诊断白蛋白尿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6%及87.5%,随机尿 ACR 分别为90.1%及87.5%,两者相近。以24 h UA 作为判断标准,进行 ROC 曲线分析显示,晨尿、随机尿 ACR 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4±0.022)及(0.960±0.02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07,P>0.05)。结论:晨尿及随机尿 ACR 与24 h UA 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可替代24 h UA。但因随机尿ACR 更方便留取尿液标本,可以较好地替代24 h UA 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筛查及监测指标。
作者:高勇;唐振华;蒋影;张峰;徐丹丹;黄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修饰蛋白(IM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患者组92例,其中AMI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7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在入院第一时间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T(cTnT)以及 H-FABP 和 IMA 的检测。结果:AMI 组患者血清 H-FABP 和IMA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H-FABP和IM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和0.904,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2.6%和96.3%。 H-FABP和IMA血清水平在Gensini积分≥40亚组明显高于20~40积分亚组和0~20积分亚组,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H-FABP和IMA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徐永庆;吴春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冠状动脉远端栓塞(DE),即不稳定斑块的侵蚀或破裂继而斑块碎片或血栓性碎屑流入远端微循环导致栓塞。DE 可呈自发性或由术中机械性操作引起,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严重心室重构,与患者远期预后不良有关。防治DE 是当前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现就DE 的发生及栓子保护装置在 PCI 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李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lux disease,NERD)一般是指由食管酸反流引起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3个月,而内镜下没有可见的黏膜损伤的反流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约占GERD的50%~70%。近年来,NERD的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系统疾病,其对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作者:丰金香;陈朝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000‰。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 61-9000/R。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