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速匹配技术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爱琴;陈心春;董常峰;钟周华

关键词:声速匹配, 区域声速指数, 区域声速值
摘要:目的:探讨声速匹配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成像价值,建立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声速匹配参考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90例,检查肝脏88例、脾脏85例、肾脏140例、膀胱74例、甲状腺78例。声速匹配后观察图像质量变化,测量肝脏 s5、s6、s7、s8段及脾脏、肾脏、膀胱、甲状腺的区域声速指数、区域声速值。结果:声速匹配后图像质量有所提升,各肝段区域声速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脾、肾、膀胱、甲状腺间两两比较区域声速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声速匹配技术对图像横向分辨率及对比度的提升有应用价值,人体各器官区域声速值存在差异,运用此技术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有广阔前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RCC1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中晚期鼻咽癌组织及48例癌旁组织中的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55例(51.4%),高表达52例(48.6%),而在癌旁组织中,ERCC1低表达30例(62.5%),高表达18例(37.5%),两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RCC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综合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均无关。结论:ERCC1表达可能成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检测指标,ERCC1检测对鼻咽癌的预后、疗效预测、制定化疗方案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华;孙奇;陆妹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对照组(41例,只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6个月后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以及性激素(TT、TSI、FT、SHBG、E2、E2/T)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肝肾功能、PSA、IPSS的影响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T、TSI、FT、SHBG、H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G、LDL、FBG、FIns、HOMA-IR、E2、E2/T 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 TT、TSI、FT、SHBG 与 TG、LDL、HOMA-IR 、FBG、FIns 呈负相关,而与 HDL 呈正相关(P<0.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能改善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的副作用,为MS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张蜀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显微镜或直视下手术对改善动静脉内瘘早期通畅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动静脉内瘘(AVF)手术能否提高其早期通.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初次行 AVF 手术的维持血透患者212例,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及药物使用情况、手术资料。按手术时是否使用显微镜分为显微镜手术组和直视下手术组,比较两组AVF早期通.率。结果:显微镜手术组107例,直视下手术组105例,除了直视下手术组的年龄大于显微镜手术组[(65.2±12.4)岁 vs (62.3±12.6)岁,P=0.00]外,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显微镜手术组比直视下手术组手术耗时更长[(95.5±44.8)min vs(77.8±30.6)min,P=0.00]。两组AVF早期通.率相近,分别为83.2%和81.9%,P=0.807;围手术期通.率(96.3%vs 92.4%,P=0.222)、术后3个月成熟率(97.1%vs 94.8%,P=0.419)和术后6个月通.率(89.0%vs 93.5%,P=0.275)亦相当。结论:与直视下手术相比,显微镜下手术耗时长,且不增加AVF早期通.率。

    作者:刘日光;傅君舟;李剑文;林志鑫;陈林;陈浩雄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需要采用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在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膝关节镜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不同方案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起效维持时间、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麻醉准备和操作的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的时间(T1)、感觉恢复的时间(T2)、运动完全阻滞的时间(T3)、运动恢复的时间(T4)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Tu)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麻醉之后5 min(T5)、20 min (T20)平均动脉压下降,T20时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低于观察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明显多于观察组。结论:神经刺激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更明显,特别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患者更适合采用此方案。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是影响 SAP 发生及转归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及控制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和C 反应蛋白(CRP)作为细菌感染炎症的实验室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已有相关研究探讨PCT和CRP在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但鲜有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 PCT 和 CRP 水平的研究,本实验拟动态观察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与单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的差异。

    作者:郭湖坤;倪晓斌;彭启全;吴苏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无保护左主干冠脉病变823例不同手术策略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术(drug-eluting stent, DES)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临床及预后。方法:选择ULM患者823例,其中DES 331例,CABG 492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结果:CABG组合并多支病变较DES组多见,完全血运重建高于DES组。 DES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TVR)多见(13.02%vs 3.52%,log-rank妆<0.01),校正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总死亡、心源性死亡、脑事件、心梗及心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对CABG术,DES增加ULM患者远期TVR,而MACCE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对ULM患者可行性较高。

    作者:潘昱;陈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胡桃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A肾病(Ig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 合并 IgAN 患者(Ⅰ组)、15例单纯 NCS 患者(Ⅱ组)、29例单纯 IgAN 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 Scr 值、尿蛋白/肌酐比率、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计数、尿畸形红细胞比例均较Ⅱ组高(P <0.01);Ⅰ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1168125.00±2645254.68 vs 207568.97±202825.57个/mL,P<0.01]高于Ⅲ组;Ⅰ组患者尿畸形红细胞比例高于Ⅱ组[(62.4±21.7)%vs (9.4±10.0)%,P<0.01]和Ⅲ组[(62.4±21.7)%vs (42.2±21.3)%,P<0.05]。结论:对持续存在血尿和蛋白尿、畸形红细胞比例较高的 NCS 患者应考虑合并慢性肾炎特别是 IgAN 的可能,需及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NCS 未加重IgAN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尿蛋白排泄,但会影响IgAN患者尿红细胞排泄情况,所以对规范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血尿的 IgAN患者,应警惕合并NCS的可能,避免过度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作者:关米洁;李彤;何永成;万启军;姜世伦;胡浩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涉及到细胞内基因、蛋白水平的改变,及与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实体肿瘤发展的后一步,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初步原因。如果在肿瘤患者的早期阶段能够发现具有转移倾向的肿瘤细胞,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就能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瑜;陈秀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线粒体糖尿病1例

    患者男,37岁,因“多饮多食消瘦1年,乏力2个月余”入院。患者1年前因多饮多食消瘦(体重下降约5 kg )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主要以口服药控制血糖。2个月前出现乏力,无头晕、头痛,无肌肉酸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既往:双耳听力下降,母亲、外婆、舅舅和姨妈均有糖尿病病史和听力下降病史,母亲和外婆均死于“脑梗死”。查体:身高165 cm,体重49 kg,BMI 17.4 kg/m2,神清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2.5∶2.5,光反射(+),眼球活动充分,无眼震,视野检查不合作,额纹及鼻唇沟均对称,双耳听力减退,伸舌居中,咽反射(+),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共济检查协调,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实验室检查:血乳酸1.7 mmol/L (1.0~2.5 mmol/L),β-羟丁酸262μmol/L(30~300μmol/L),胰岛素释放实验:空腹胰岛素5.6μU/mL,C 肽0.61 nmol/L,餐后0.5 h胰岛素10.11μU/mL,C 肽0.66 nmol/L,餐后1 h 胰岛素21.83μU/mL,C 肽1.02 nmol/L,餐后2 h 胰岛素20.41μU/mL,C肽1.42 nmol/L。血生化空腹葡萄糖7.03 mmol/L,果糖胺2.2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均阴性,血常规、免疫5项、血黏度和尿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眼底照相:未见视网膜色素变性。头颅 MRI:桥脑,橄榄核,小脑萎缩。 B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线粒体DNA点突变3243A-G 突变。线粒体糖尿病诊断明确。

    作者:章晓芳;俞灵莺;张险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声速匹配技术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声速匹配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成像价值,建立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声速匹配参考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90例,检查肝脏88例、脾脏85例、肾脏140例、膀胱74例、甲状腺78例。声速匹配后观察图像质量变化,测量肝脏 s5、s6、s7、s8段及脾脏、肾脏、膀胱、甲状腺的区域声速指数、区域声速值。结果:声速匹配后图像质量有所提升,各肝段区域声速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脾、肾、膀胱、甲状腺间两两比较区域声速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声速匹配技术对图像横向分辨率及对比度的提升有应用价值,人体各器官区域声速值存在差异,运用此技术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有广阔前景。

    作者:陈爱琴;陈心春;董常峰;钟周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eytoma, HPC )是Stout 首先提出并报道的一组来源于血管周细胞的软组织肿瘤[1]。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较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4%及脑膜肿瘤的1%~7%,是极具侵袭性、复发及远处转移特性的肿瘤[2]。笔者通过对5例颅内 M-HPC 患者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淳彩璞;淳采雯;袁伟军;张向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七氟醚对果蝇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果蝇蛹吸入七氟醚对羽化后果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果蝇蛹暴露于七氟醚后,待果蝇羽化后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和平均寿命,观察七氟醚对果蝇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巴普洛夫嗅觉相关短期记忆测试、攀爬能力试验、平均寿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各浓度组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均明显降低,平均寿命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发育期果蝇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修欢欢;邝立挺;林世清;单智铭;温婧;徐康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TAK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后经病理结果证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AK1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TAK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AK1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1.25%;TAK1的阳性率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此外,研究还发现TAK1的表达量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反比,高表达TAK1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085)。结论:TAK1可能是食管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靶向TAK1的治疗有可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乔飞;TONG Qiang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及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MCI患者和1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脑脊液标本中Aβ42和P-tau水平,并对MCI患者脑脊液中P-tau和MMSE评分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MCI组脑脊液中Aβ42水平低于对照组,P-ta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及校正受教育程度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MCI组脑脊液中P-tau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Aβ42和P-tau水平可能为MCI诊断提供依据。 MCI患者中脑脊液P-tau水平可能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韩丽珠;王文静;褚忠海;吴元波;吴蕾;程昭昭;孙安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是成人肾脏中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约占所有肿瘤的3%,其病死率高达40%[1]。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约有20%~4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且晚期肿瘤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由于肾细胞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所以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2]。因而,探索肾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对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 lncRNA虽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可通过修饰表观遗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些重要的lncRNA 有望成为肾癌诊断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宁;周兴;赵晓昆;钟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lux disease,NERD)一般是指由食管酸反流引起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3个月,而内镜下没有可见的黏膜损伤的反流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约占GERD的50%~70%。近年来,NERD的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系统疾病,其对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作者:丰金香;陈朝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正念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元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元情绪的影响,为加强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65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元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元情绪各维度和总体上得分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加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作用上,正念训练干预优于常规护理,此训练可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干预中。

    作者:杨茜;郑川燕;马静;王秀梅;郑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DN 患者作为甲组;将57例糖尿病未并发 DN 患者作为乙组;同时选择健康者55例作为丙组。3组均为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分别对所有对象的ApoE基因型进行测定。结果:ApoE2在甲组出现率高(P<0.05),在乙组和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poE3、ApoE4在3组中出现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ε2组的甘油三酯(TG)水平高;ε4组的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结论: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ApoE基因型与DN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等位基因ε2的出现率与DN的发生率成正比。

    作者:王艳;肖正华;黄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病窦综合征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确诊为SSS 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AI组、RVOTs组和RVA 组,均植入DDD/DDDR起搏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随访,使用组织多普勒测定Tei指数、E/E ’,同时测定传统超声参数,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1年, LV Tei和RV Tei指数在AAI组数值小,RVOTs组其次,RVA组高;E/E’在RVA 组数值高,AAI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LVEF 在 AAI 组高, RV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V在AAI组数值高,RV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S患者RVOTs起搏比RVA起搏可获得更好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效应,但仍不如AAI起搏。

    作者:龙曼云;吴海;朱立光;吴棘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