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

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张蜀武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糖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睾酮, 血府逐瘀片
摘要:目的:观察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对照组(41例,只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6个月后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以及性激素(TT、TSI、FT、SHBG、E2、E2/T)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肝肾功能、PSA、IPSS的影响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T、TSI、FT、SHBG、H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G、LDL、FBG、FIns、HOMA-IR、E2、E2/T 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 TT、TSI、FT、SHBG 与 TG、LDL、HOMA-IR 、FBG、FIns 呈负相关,而与 HDL 呈正相关(P<0.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能改善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的副作用,为MS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对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幕上颅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头部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S组用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眶上、滑车、耳颞、枕大和枕小神经以及对侧头钉所在的位置相应的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麻醉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清醒拔管后0.5、2、6、12、24、48 h 的VAS值。结果:与C 组比较,上头架、关颅时S 组SBP、DBP、HR 明显降低(P<0.05);S组瑞芬太尼用量和手术清醒后0.5、2、6、12、24、48 h VAS S组均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辅助术前头部周围神经阻滞在颅脑手术中能减少瑞芬太尼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庞德春;廖振南;梁友君;杜林;陈铎鑫;张济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是影响 SAP 发生及转归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及控制继发胰腺感染坏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钙素原(PCT)和C 反应蛋白(CRP)作为细菌感染炎症的实验室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已有相关研究探讨PCT和CRP在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但鲜有动态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血清 PCT 和 CRP 水平的研究,本实验拟动态观察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与单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PCT和CRP的差异。

    作者:郭湖坤;倪晓斌;彭启全;吴苏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宫颈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现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存档石蜡标本和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中是否存在 VM ,分析VM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9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11例存在VM(12.2%);VM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χ2=0.005和0.027,均P>0.05),而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9.414、13.733、11.590,均P<0.05)。结论: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VM,有VM的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晚、细胞分化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推测患者临床预后比无VM者差。

    作者:王蓓蓓;武世伍;承泽农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血清中TIgE与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个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TIgE与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个亚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血清中TlgE、SIgE的表达水平采用Unicap法检测,统计分析血清中TIgE、SIgE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2个亚型的关系。结果:本组4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中,真菌球型28例,变态反应型18例。28例真菌球型患者中,血清 TIgE 呈阳性4例,SIgE 呈阳性2例;18例变态反应型患者中,血清 TlgE 呈阳性16例,SIgE 呈阳性12例。TIgE、SIgE在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18.33,P<0.05)。结论: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血清TIgE、SI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真菌球型,对临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刘兆辉;张春林;李江民;李春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正念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元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正念训练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元情绪的影响,为加强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65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正念训练,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元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元情绪各维度和总体上得分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加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作用上,正念训练干预优于常规护理,此训练可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干预中。

    作者:杨茜;郑川燕;马静;王秀梅;郑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Fascin1基因沉默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聚束蛋白(Fascin1)基因沉默后对人鼻咽癌细胞 CNE-2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以探讨Fascin1在鼻咽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Fascin1-shRNA干扰载体,包装成慢病毒以感染CNE-2,构建干扰Fascin1表达的CNE-2细胞系;定量PCR及Western-blot 法检测Fascin1、E-cadherin Vimentin 及Twi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的变化,Matrige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干扰组(shRNA-Fascin1)与对照组(shRNA-ctrl)比较,Fascin1蛋白及 mRNA 表达均明显降低;下调Fascin1后 CNE-2细胞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但细胞运动能力明显降低,且与 EMT 相关的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表达上调(P <0.05),而 Vimentin 表达下调(P =0.0062),Twist1表达下调(P =0.0019)。结论:靶向抑制Fascin1基因表达可降低CNE-2细胞运动能力,抑制CNE-2细胞EMT,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imentin和Twist1表达及上调E-cadherin表达有关。

    作者:孔霞;陈锦;顾帝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声速匹配技术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成像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声速匹配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成像价值,建立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声速匹配参考值。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90例,检查肝脏88例、脾脏85例、肾脏140例、膀胱74例、甲状腺78例。声速匹配后观察图像质量变化,测量肝脏 s5、s6、s7、s8段及脾脏、肾脏、膀胱、甲状腺的区域声速指数、区域声速值。结果:声速匹配后图像质量有所提升,各肝段区域声速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脾、肾、膀胱、甲状腺间两两比较区域声速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声速匹配技术对图像横向分辨率及对比度的提升有应用价值,人体各器官区域声速值存在差异,运用此技术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有广阔前景。

    作者:陈爱琴;陈心春;董常峰;钟周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14年《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中IMP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 结合蛋白(IM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MP3在115例GIST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和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IMP3不同程度阳性表达病例20例进行 IMP3 mRNA 原位杂交检测。结果:IMP3在GIST中阳性表达率为56.2%(65/115);IMP3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有局部侵犯、坏死和转移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细胞异型性增加、核分裂像增多及危险度增高,IMP3的阳性表达率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MP3表达与 Ki67指数增高呈正相关关系(r =0.348,P <0.001);3例复发病例均表达IMP3。结论:IMP3在GIST中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及危险度相关,该基因可能参与了GIST的侵袭与进展,可作为GIST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著学;杨迎春;易韦;安智;吴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七氟醚对果蝇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果蝇蛹吸入七氟醚对羽化后果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果蝇蛹暴露于七氟醚后,待果蝇羽化后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和平均寿命,观察七氟醚对果蝇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巴普洛夫嗅觉相关短期记忆测试、攀爬能力试验、平均寿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各浓度组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均明显降低,平均寿命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对发育期果蝇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作者:修欢欢;邝立挺;林世清;单智铭;温婧;徐康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肝癌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肝癌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出肝癌干细胞,检测肝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肝癌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检测肝癌干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结果:肝癌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1周后能够形成典型的肝癌干细胞球;肝癌干细胞中CD133、CD44、SP的表达水平均较普通肝癌细胞高;肝癌干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具有更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对阿霉素更耐药。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能够从肝癌细胞系中培养出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肝癌干细胞,肝癌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深入研究肝癌干细胞的特性,有助于寻找有效的肝癌治疗新策略。

    作者:孙建聪;牛道立;夏建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是成人肾脏中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约占所有肿瘤的3%,其病死率高达40%[1]。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佳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约有20%~4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且晚期肿瘤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由于肾细胞癌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所以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2]。因而,探索肾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对提高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得尤为迫切。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 lncRNA虽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可通过修饰表观遗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些重要的lncRNA 有望成为肾癌诊断的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宁;周兴;赵晓昆;钟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抗反流的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的疗效

    输尿管长段狭窄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引起的后果较严重,且处理较为棘手,虽然有多种手术方式可用于修复[1-4],但利用回肠替代病变的长段输尿管仍为一种常用的手术方法。笔者从2002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共治疗6例单侧输尿管长段狭窄,采用了带血管蒂的游离回肠替代单侧输尿管,同时在回肠输尿管吻合处采用回肠壁与腰大肌间隧道抗反流技术,术后对其进行随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向军;郭晓;白志强;金轶刚;汤志灵;张宏;吴云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RhoA和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中 RhoA 及 C-myc 蛋白的表达及其其相关性,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RhoA 及 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RhoA、C-myc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hoA、C-myc 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RhoA与C-myc 具有相关性(r=0.62,P<0.05)。结论:提示RhoA与C-myc 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胃癌发展过程中,两者可能共同作用,参与细胞的癌变过程,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作者:王莉;张旭;刘丽秋;孙玉鸿;朱艳丽;赵玉德;江清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胡桃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A肾病(Ig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 合并 IgAN 患者(Ⅰ组)、15例单纯 NCS 患者(Ⅱ组)、29例单纯 IgAN 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 Scr 值、尿蛋白/肌酐比率、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计数、尿畸形红细胞比例均较Ⅱ组高(P <0.01);Ⅰ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1168125.00±2645254.68 vs 207568.97±202825.57个/mL,P<0.01]高于Ⅲ组;Ⅰ组患者尿畸形红细胞比例高于Ⅱ组[(62.4±21.7)%vs (9.4±10.0)%,P<0.01]和Ⅲ组[(62.4±21.7)%vs (42.2±21.3)%,P<0.05]。结论:对持续存在血尿和蛋白尿、畸形红细胞比例较高的 NCS 患者应考虑合并慢性肾炎特别是 IgAN 的可能,需及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NCS 未加重IgAN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尿蛋白排泄,但会影响IgAN患者尿红细胞排泄情况,所以对规范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血尿的 IgAN患者,应警惕合并NCS的可能,避免过度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作者:关米洁;李彤;何永成;万启军;姜世伦;胡浩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慢性髓系白血病SOX17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SOX17基因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使用RQ-PCR和RQ-MSP 技术分别检测SOX17转录本及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34例CML患者中SOX17转录本含量明显低于30例对照(P=0.001);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 SOX17表达的 CML 曲线下面积为0.748(P=0.001);SOX17和bcr/abl转录本水平呈正相关趋势(r=0.439,P=0.068)。3例(4%)CML患者出现SOX17启动子高甲基化改变,与32例对照无统计学差异。 SOX17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SOX17表达下调是CML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对CML疾病诊断具有辅助价值;SOX17表达下调不是启动子甲基化所致。

    作者:唐春艳;安翠;姚冬明;刘清;郭竑;闻向梅;林江;马吉春;张铭;肖高飞;杨磊;钱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59例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并发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6年经肾活检确诊的具有完整临床美晨理资料的59例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并与同期住院的经肾活检确诊的115例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特发性膜性肾病的33.91%),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女性较多(51.32%vs 33.56%, P<0.05),病程短(P<0.05),起病时血压高、血糖高者比例低(P<0.05);病理特点为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血管病变轻,肾小球球性或者节段硬化较少(P<0.05);治疗完全缓解率高(79.66%vs 53.19%, P<0.01),治疗中并发血糖高、血压高、血肌酐高的风险低(P<0.05),但亦容易感染及复发。生存分析提示:青年组2年肾生存率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1%vs 82.61%,P>0.05),但5年及随访终点时肾生存率高(96.61%vs 77.39%, 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青年组患者短期预后与肾活检时是否有血肌酐高、血压升高、超大量蛋白尿、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等无相关性。结论:青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表现较轻,治疗反应较好,短期总体预后相对尚可。

    作者:张玲;李益明;王志芳;祝亮;姜金孝;鲁庆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食管裂孔疝的诊治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的一部分或其他腹腔脏器经膈肌的食管裂孔突入胸腔内。一般认为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东方人低于西方人,在一组23万人群的普查中,发病率约为0.52%,因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患者中,该病占5%~20%。

    作者:邓陶然;李维娜;邓豫;付向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盐酸椒苯酮胺对庆大霉素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盐酸椒苯酮胺(PPTA)对庆大霉素(GM)致耳蜗传入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3组。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GM组:肌肉注射GM 100 mg/(kg·d),14 d;PPTA组:GM致聋并腹腔注射PPTA,10 mg/(kg·d),14 d。听性脑干反应分析听力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耳蜗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染色后计算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结束后正常组、GM组和PPTA 组阈值分别为14.58±1.16、65.95±1.17、36.13±1.17;凋亡指数:1.09±0.14、23.17±0.88、8.84±0.49;Caspase-3蛋白:1.09±0.11、2.55±0.20、1.67±0.07,以上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形态学观察:GM组耳蜗存在大量凋亡细胞,突触结构破坏严重;PPTA组损伤较轻。结论:PPTA对GM致豚鼠耳蜗传入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威;陈浩;吴剑;李永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涉及到细胞内基因、蛋白水平的改变,及与微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实体肿瘤发展的后一步,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初步原因。如果在肿瘤患者的早期阶段能够发现具有转移倾向的肿瘤细胞,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就能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瑜;陈秀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