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郑川燕;马静;王秀梅;郑淑梅
患者男,19岁,因多动、站立不稳等姿势和步态异常3个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经头部 MRI、腹部彩超、铜蓝蛋白以及K-F环的相关检查,证实患者合并有基底节、脑干、肝脏、脾脏、角膜及血液系统的多系统损害;无家族遗传史,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 WD)诊断标准综合判断为疑似 WD。取外周静脉血400μL (2%EDTA 抗凝),按照血液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天根公司)说明抽提基因组DNA。取无遗传家族史的体检健康者的外周静脉血为正常对照。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量分光光度计定量。根据文献合成ATP7B 基因第8外显子的相应 PCR 扩增引物:ATP7B-E8-F:5’-AACCCTTCACTGTCC TTGTC-3’;ATP7B-E8-R:5’-AGGCAGC TCTTTTCTGAAC-3’。第12外显子的PCR 扩增引物:5’-CTTGTGGTGTTT TATTTCTTC-3’;5’-ACCACCATATAGC CCAAG-3’。
作者:张传领;李春阳;高迎春;程国强;徐亚楠;李灵;张波;肖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对肾癌786-0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取肾癌细胞株进行培养,以 IL-2(20μmol/L)联合不同剂量索拉菲尼(6.9、13.8、20.8μmol/L)作用于肾癌细胞株,MTT法检测各组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 试剂盒检测各组对其凋亡率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荷瘤小鼠的耐受性。结果:各组均表现出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以高剂量组48 h的抑制率高,达到(74.67±1.87)%。同时高剂量组表现出更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但小鼠的药物耐受性也明显下降。结论: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能够很好地抑制肾癌的生长,但需合理调整两药的使用剂量,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本鹤;谈宜傲;孙凌风;刘树瀚;周林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患者男,58岁,因双下肢水肿2个月,低热伴头痛2周于2013年7月23日入院。入院前1周在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菌素(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改善。患者有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史13年,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6年。入院查体:T 38.0℃,BP 98/64 mmHg, R 20次/min,P 86次/min,神智清楚,颈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略饱满,肝未及,脾肋下3 cm可触及,质中,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入院诊断: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7月24日查血示:白细胞7.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3%,红细胞4.53×1012/L,血红蛋白153 g/L ,血小板87×109/L;碱性磷酸酶93 U/L,总胆红素40.8μmol/L,白蛋白30.3 g/L,谷氨酰氨基转移酶49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 U/L;钾3.27 mmol/L,钠131.8 mmol/L,氯97.8 mmol/L,钙1.98 mmol/L,葡萄糖4.79 mmol/L,尿素4.5 mmol/L,肌酐76.3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肝E 抗原阴性,乙肝E 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HBV DNA<1000 IU/mL。上腹彩超检查示: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腹腔少量积液。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疑诊病毒性感染,给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 d。7月25日患者发热持续,头痛加重,遂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7月27日患者体温较入院时上升,达39.3℃,伴寒战、肢冷、肌肉酸痛,头痛剧烈。无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查血示:白细胞7.3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7%,红细胞4.57×1012/L,血红蛋白155 g/L,血小板70×109/L。胸腔彩超检查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量少不宜定位。颅脑MRI 检查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加用左氧氟沙星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联系做 PPD 试验。患者仍持续发热、头痛,体温呈上升趋势。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诊断:头痛待查:颅内感染待排?血管性头痛?建议行头部MRA加MRV检查、脑电图、腰穿细胞学生化检查助诊。7月29日查结核抗体阴性,PPD 试验阴性;免疫全套检查示:抗核抗体阴性(<1∶100),抗双链 DNA 阴性,抗核提取物抗体(nRNP/SM)阴性,SM 阴性,SSA阴性,R0-52阴性,SSB 阴性,scl-70阴性,JO-1阴性,着丝点 B 蛋白阴性,核小体阴性,组蛋白阴性,核糖体 P 蛋白阴性。无伴发结核、结缔组织性疾病证据。7月30日查血示:白细胞7.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红细胞4.11×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64×109/L;钾3.06 mmol/L,钠127.8 mmol/L,氯94.2 mmol/L,钙2.02 mmol/L,葡萄糖5.26 mmol/L,尿素6.4 mmol/L,肌酐83.9μmol/L。患者仍持续发热伴头痛、寒战,体温高达38℃以上。患者联系转上级医院诊治。出院诊断:(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2)发热待查:颅内感染待排。跟踪随访,患者转院后查脑脊液常规:透明无色,不凝固,脑脊液pH 值8.4,密度1.022,细胞数1.7×108/L,总蛋白1.61 g/L,白蛋白1.53 g/L,球蛋白0.11g/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92 U/L,乳酸脱氢酶37.0 U/L,葡萄糖2.84 mmol/L,肌酸激酶4.1 U/L,胆碱酯酶108.0 U/L,乳酸4.79 mmol/L,腺苷脱氢酶4.50 U/L,钾2.56 mmol/L,钠145.7 mmol/L,氯108.9 mmol/L。脑脊液抗酸染色未检出结核杆菌,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真菌培养报告发现新型隐球菌。遂给两性霉素 B 治疗后获病情控制,其后给氟康唑治疗至临床治愈。
作者:詹东昂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中晚期鼻咽癌组织及48例癌旁组织中的ERCC1的表达情况。结果: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55例(51.4%),高表达52例(48.6%),而在癌旁组织中,ERCC1低表达30例(62.5%),高表达18例(37.5%),两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RCC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综合分期有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均无关。结论:ERCC1表达可能成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的分子检测指标,ERCC1检测对鼻咽癌的预后、疗效预测、制定化疗方案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华;孙奇;陆妹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CBTRUS)统计[1]:胶质瘤以及颅内转移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两者病理学基础不同,临床治疗的方法也不同,如何在治疗前正确鉴别对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有明确病史且颅内多发病灶的转移瘤并不困难,但是高级别胶质瘤无明确病史而且病灶单发的转移瘤的鉴别仍较困难。
作者:于昊;王显龙;冯吕金;温志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比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患者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术(drug-eluting stent, DES)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临床及预后。方法:选择ULM患者823例,其中DES 331例,CABG 492例,比较2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结果:CABG组合并多支病变较DES组多见,完全血运重建高于DES组。 DES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TVR)多见(13.02%vs 3.52%,log-rank妆<0.01),校正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总死亡、心源性死亡、脑事件、心梗及心脑血管事件联合终点(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对CABG术,DES增加ULM患者远期TVR,而MACCE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对ULM患者可行性较高。
作者:潘昱;陈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组织因子(TF)、CD34的表达,探讨 TF 在 NSCLC 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F、CD34在30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肺癌组TF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TF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43.33%、16.67%。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分别为28.97±4.17、53.95±6.07、101.33±19.84,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 TF 阳性表达的 MVD 与TF 阴性表达的 MVD 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癌旁组织中 MVD 在TF阴、阳性表达间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正常组织中MVD在TF阴、阳性表达间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 TF的表达及MVD在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组织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NSCLC 癌细胞可产生表达 TF;(2)NSCLC 组织中 TF 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3)TF 及MVD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张燕;夏曙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并发肾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实施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209例次。男123例,女78例。年龄19~75岁,平均47岁。合并2型糖尿病11例,高血压病31例。有开放肾切开取石术史5例,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史7例。全鹿角型结石17例,部分鹿角型结石54例,多发性肾盏结石12例,单纯肾盂结石78例,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3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8例术中出血量大,改二期取石。其中通道建立过程中出血7例,输尿管镜摆动幅度过大致出血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4例。20例行输血治疗,总输血量300~2100 mL,平均780 mL,输血率为9.95%。7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介入栓塞治疗。无开放手术止血及肾切除。结论:个体化的手术策略,规范化的手术操作,出血原因的准确判断及积极治疗,对有效防治mPCNL并发的肾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东彦;李巧星;邵军;王伟录;王勇;钟隆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检测和肽素(copeptin)及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76例发病在6 h以内、疑诊NSTEMI的患者分为NSTEMI组40例、心绞痛组56例、其他诊断80例。 ROC曲线评估和肽素及cTnI的诊断性能。结果:(1)NSTEMI组和肽素水平、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2)和肽素诊断临界点时为10.85 pmol/L,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4%。cTnI诊断临界点为0.05 ng/mL时,灵敏度为42.5%,特异度为94.1%。(3)和肽素<10.85 pmol/L联合cTnI<0.05 ng/mL 对NSTEMI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及cTnI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单独检测cTnI。
作者:张浩;任国庆;孙文文;尹江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考察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行择期手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低氮低热量组53例。结果:2组的免疫学、氮平衡和内毒素术前和术后第1天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比,低氮低热量组的补体 C3[(0.8±0.1)%vs.(1.2±0.4)%]、CD3+[(55.9±5.8)%vs.(58.8±4.6)%]、CD4+[(35.4±5.2)% vs.37.7±4.2)%]和 NK[(17.5±6.4)% vs.(19.8±4.0)%]较高(P <0.05);IgG(10.5±1.6)g/L vs.(8.1±1.8)g/L]、IgM [(3.9±1.1 vs.3.0±1.2)、CD4+/CD8+(3.6±1.1 vs.2.6±0.9)、TNF-α(43.9±10.4 vs.38.9±8.4)pg/mL、NB(2.1±2.2 vs.1.5±0.2)g/d 和内毒素(7.4±3.2 vs.4.6±1.5)pg/mL 较低(P<0.05)。结论:采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更为有益。
作者:王斌;杨玉波;陈佳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焦虑症是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不安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的精神心理性疾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焦虑症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及特定的恐惧症。焦虑症是世界上流行率高,对患者、家庭、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的一种疾病。杏仁核是位于大脑底部边缘系统的杏仁状结构,是调节动物情绪的核心区域。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杏仁核脑区在焦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杏仁核在焦虑症中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刘志强;古训瑚;徐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GADD153和Bcl-2在贲门腺癌(GCA)中表达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GCA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GADD153和Bcl-2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GCA临床恶性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贲门癌旁组织相比,GADD153和Bcl-2在G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下调(P<0.01)。 GADD153的表达随 GCA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明显下调(P <0.05),而Bcl-2仅与GCA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P<0.05),与GCA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GAD153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均无关(P>0.05)。此外,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GADD153的表达下调可作为 GCA 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P<0.05),而 Bcl-2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 GADD153和 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GADD153和Bcl-2可能参与了GCA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GCA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GADD153还可作为GCA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小娟;高社干;时振国;梁硕;朱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对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对照组(41例,只服用十一酸睾酮胶丸),6个月后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以及性激素(TT、TSI、FT、SHBG、E2、E2/T)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肝肾功能、PSA、IPSS的影响作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TT、TSI、FT、SHBG、H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G、LDL、FBG、FIns、HOMA-IR、E2、E2/T 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 TT、TSI、FT、SHBG 与 TG、LDL、HOMA-IR 、FBG、FIns 呈负相关,而与 HDL 呈正相关(P<0.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能改善患者睾酮水平与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的副作用,为MS患者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张蜀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NCOA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 NCOA5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NCOA5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0.27±0.1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68±0.06)(P<0.05);NCOA5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复发转移及分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NCOA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提示NCOA5的低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可能在肝细胞癌的恶性转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华鹏;方红波;曹胜利;阎冰;郭文治;张水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酶1(TAK1)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术后经病理结果证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AK1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TAK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AK1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1.25%;TAK1的阳性率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此外,研究还发现TAK1的表达量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反比,高表达TAK1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P=0.0085)。结论:TAK1可能是食管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靶向TAK1的治疗有可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乔飞;TONG Qiang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lux disease,NERD)一般是指由食管酸反流引起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3个月,而内镜下没有可见的黏膜损伤的反流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约占GERD的50%~70%。近年来,NERD的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系统疾病,其对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作者:丰金香;陈朝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三尖瓣关闭不全(TR)致右心重构比格犬模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将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TR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只。 TR组采用心脏不停跳直视下剪除三尖瓣前、后瓣叶,造成极重度TR。运用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进行检查,18个月后处死,Masson染色检查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100%。 TR组体重逐渐增加,超声心动图提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心功能减退,病理检查发现TR组心肌纤维化、肝损害及大量腹水,提示发生右心重构和右心衰竭。假手术组手术前后未见差异。结论:TR组右心功能逐渐减退,并且心肌纤维化明显,是导致右心重构的病理基础之一。
作者:廖胜杰;黄焕雷;费洪文;吴岳恒;魏大闯;肖学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MCI患者和1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脑脊液标本中Aβ42和P-tau水平,并对MCI患者脑脊液中P-tau和MMSE评分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MCI组脑脊液中Aβ42水平低于对照组,P-ta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相关分析及校正受教育程度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MCI组脑脊液中P-tau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Aβ42和P-tau水平可能为MCI诊断提供依据。 MCI患者中脑脊液P-tau水平可能与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韩丽珠;王文静;褚忠海;吴元波;吴蕾;程昭昭;孙安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