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reS1抗原和核心抗原联检在监测HBV复制中的应用价值

王瑞莲;张婷;林裕龙

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抗原, 核心抗原, 病毒复制,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载量
摘要:目的:探讨同时检测前S1抗原(preS1抗原)和核心抗原(HBcAg)即双抗原联检在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BsAg 阳性且经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HBV DNA的HBV感染者血清,按HBV DNA定量结果分为4组,分别为1组<103 copies/mL、2组103~104 copies/mL、3组105~106 copies/mL、4组≥107 copies/mL,每组40例,共160例,双抗体夹心ELISA进行preS1抗原和HBeAg 检测及双抗原联检,比较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与 HBV DNA 定量的对应关系,以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为阴性对照。结果:4组样本的双抗原联检、preS1抗原和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1组:22.5%(9/40)、17.5%(7/40)、2.5%(1/40);2组:72.5%(29/40)、52.5%(21/40)、17.5%(7/40);3组:92.5%(37/40)、90.0%(36/40)、75.0%(30/40);4组:100%(40/40)、100%(40/40)、97.5%(39/40);阴性对照组无一例阳性。结论:双抗原联检在HBV DNA处于中低载量的感染者比单独检测preS1抗原和HBeAg能更好地反映HBV复制,但是在高病毒载量的感染者中三者差异无显著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种固定方法在动态颅内压监测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CP)监测导管的固定方法,减少 ICP 导管的脱出率,提高 ICP 导管护理质量。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我科开展全麻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ICP 监测仪观察 ICP情况共76例。按照ICP导管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固定组及“三点法”固定ICP导管的加固组,观察两组ICP 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常规固定组 ICP 导管脱出数多于加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采用“三点法”固定ICP导管,固定效果好,能有效地减少ICP导管脱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卫萍;申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煤工尘肺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肺广泛纤维化疾病,常并发 COPD。慢性炎症是导致煤工尘肺合并 COPD的主要因素。有研究[1]表明COPD不仅是肺部的慢性疾病,而且是系统性慢性炎症。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作用,可望在治疗COPD中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煤工尘肺合并COPD患者的疗效。

    作者:祁立芳;祝言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清中内皮素-1、前列腺素E2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肺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及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52例ARD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清肺汤组,每组26例。52例患者均在治疗的第1、5天采用Ecoscreen 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 EBC 标本,同步留取血清,以 ELISA 法测定 EBC 和血清中 ET-1和 PGE2浓度。结果:治疗后,清肺汤组 EBC 和血清 ET-1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均 P <0.05)。治疗后,清肺汤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氧合指数改善差值,清肺汤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清肺汤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ARDS患者联用中药清肺汤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提高疗效。

    作者:顾言;陈建荣;邵峰;高想;唐艳芬;徐志华;李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Prohibitin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989年MeClung 等首先克隆出哺乳动物 PHB 基因,将 PHB1 mRNA 在显微镜下注射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其能抑制细胞周期的发展,故称之为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PHB 广泛分布在各种生物细胞和组织中。目前研究显示,PHB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本文将从PHB 的结构与定位、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刘丹;陈舒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与Narcotrend值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与Narcotrend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择期手术患者40例,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平面固定后,采用电子泵予患者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电子泵参数为:负荷量2 mL+背景输注量1.5 mL/h+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20 s。记录患者 HR、MAP、按压次数、有效次数、OAA/S镇静评分和NI值。结果:在T4点时,患者达到适宜镇静状态,在T4~T9点OAA/S评分维持3~4分。从T5点开始,患者NI值表现出明显下降,于T7点后维持相对稳定NI值(60~70)。 OAA/S 评分和NI值达到平台期的时间分别为(7.5±1.8)、(13.1±3.4) min,OAA/S 评分的1、2、3、4分大致分别与 NI 值的95~100、90~94、65~89、40~64相对应,相关系数为0.58。年轻组和年老组的NI值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分别为(10.2±1.6)、(14.4±2.2) min。在T5~T9时间点,年轻组的NI值显著低于年老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深度与Narcotrend值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兴安;钱传沐;邵伟栋;徐波;屠伟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ICU内伴高血糖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 )对于 ICU 内伴高血糖的危重患者胰岛素泵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1-12月期间的120例ICU内伴高血糖的危重患者分为CGMS组、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分别采用CGMS(CGMS组)、指尖血糖监测(指尖组)及静脉血血糖监测(生化组)3种方法对所有患者的胰岛素泵治疗进行指导,对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CGMS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并且1周后血糖漂移幅度、血糖的平均值、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PBG AUC 以及入住 ICU 的时间均低于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CGMS 组患者发生低血糖、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1个月内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指尖血组和生化组(均 P<0.05)。结论:对于进行胰岛素治疗的伴发高血糖的重症患者,CGMS比指尖及静脉血糖监测有更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福攸;叶文华;梁伟灿;张宗绵;曹凤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等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及半髋关节,且人工髋关节的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关节)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接受PCIA和PCEA随机分为两组,术后12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评分≤2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每组30例。各组随机抽取15例,在术后12 h 留取血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RT-PCR 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EA 组患者血清 TNF-α和 IL-6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PCIA 组(P <0.05),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IA组(P <0.05);TGb-β血清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IA组(P <0.05);两组间IL-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EA较PCIA可以更好地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表达,维护炎性因子平衡。

    作者:鲁义;屠伟峰;尧新华;陆建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露的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诱导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露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孵育在含TNF-α(1 ng/mL)的培养液中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1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PS的标记率。结果:经TNF-α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相较对照组于24 h 后出现前向散射值减小[(81.5±1.02)%vs.(87.6±0.55)%,P<0.05],红细胞膜 PS 外露水平增加[(5.5±1.07)%vs.(2.7±0.17)%,P<0.0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TNF-α可诱导红细胞膜PS外露和细胞体积缩小,是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作者:刘鸿翔;马国光;沈鹏飞;马爽;南勇;石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俯卧位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中右美托咪啶镇静效应及Narcotrend 指数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 PTED 患者4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D 组和 C 组。 D 组于俯卧位后在15 min 内静脉输注Dex 1μg/kg,继以0.5μg/(kg·h)持续至术毕,C 组则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至术毕。观察俯卧位(T1)、Dex 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0 min(T2)、20 min(T3)、切皮后1 min(T4)、扩张器扩皮后1 min (T5)、开始摘除椎间盘后1 min (T6)、术毕(T7)等时点的 HR、SBP、MAP、SpO2、Narcotrend 指数(NI)及Ramsay 评分,并于 T4~ T7用 VAS 评估手术部位疼痛,术中记录躁动、呼吸抑制的例数及手术时间。结果:与 C 组比较,D 组的心率在 T2~ T7显著减慢(P <0.05),SBP 及 MBP 在 T3~ T7显著降低(P <0.05),VAS 评分和 NI 也显著降低、Ramsay 评分显著增高(P <0.05),术中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及躁动的例数均显著减少(P <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严重心动过缓。结论:15 min 内给予 Dex 1μg/kg 后继以0.5μg/(kg·h)持续输注复合地佐辛及局部浸润阻滞用于 PTED 可获得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可安全应用于此类手术。

    作者:洪庆雄;熊昕;龙文飞;钟敏;李永津;肖建斌;招伟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cs, TBSS)方法,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白质的变化。方法:收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35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4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全脑的 DTI 扫描,应用 TBSS 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的差异。结果:抑郁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与对照组相比,胼胝体体部的FA值降低(P <0.01),RD、MD值升高(P <0.01),AD值无明显变化(P >0.05)。抑郁症组胼胝体体部FA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脑白质异常参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过程,这些改变发生在疾病发生过程的早期。

    作者:毛宁;王滨;徐聪;刘泉源;王光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环氧化酶-2在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晚期 NSCLC 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OX-2水平的变化,同时进行CT检查以判断近期疗效,并随访至疾病进展,分析血清COX-2水平的变化与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血清COX-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效患者显著降低(t=11.258,P=0.000),疾病稳定患者无显著变化(t=1.424,P=0.170),疾病进展患者则显著升高(t=-7.759,P=0.000)。有效患者治疗前血清COX-2基线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F=20.852,P=0.000)。治疗前血清COX-2水平越高,患者的PFS越长。结论:血清COX-2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可作为预测服用EGFR-TKI药物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焕焕;巩平;苏帆;李晶;林芷伊;董益明;赵丹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对冠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 S1PR2)对体外培养的人冠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应用 MTT 比色法检测给予1-磷酸鞘氨醇( S1P )和 S1PR2特异性拮抗剂 JTE-013处理后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的改变。结果:1μmol/L S1P 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S1PR2拮抗剂 JTE-013剂量依赖性抑制 S1P 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 S1PR2拮抗剂 JTE-013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S1P 诱导的p-ERK 磷酸化水平。结论:S1PR2可能通过激活 ERK 信号通路参与 S1P 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过程。

    作者:刘慰华;刘少军;邱怀娜;郭景新;刘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4种蛋白质/多肽在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评价质荷比( m/z )分别为1060、1944、2081和3954的4种血清蛋白质/多肽(以下分别用A、B、C 和D 表示)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能力。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57例结核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其 A、B、C、D 中的表达水平(用相对强度表示)并比较其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其区分结核病患者群与健康人群的能力。结果:(1) A、B、C、D 在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1、1597±3102、460±765、1208±1003和123±201、47±98、36±93、397±355,两者差异显著。(2)以A、B、C、D 血清表达水平为指标判定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848、0.735和0.810,分界值分别为≤166、≥318、≥48和≥728。结论:B、C和D 3种血清蛋白质/多肽具有较好的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能力,有望作为新型结核病诊断候选标志物。

    作者:刘志辉;刘玉美;孟繁荣;谢贝;王楠;邓晓华;吴玲;张言斌;谭守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90Sr-90Y敷贴疗法防治小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疗效

    目的:观察90Sr-90Y敷贴疗法对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疗效。方法:44例患者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0),对照组只接受瘢痕的压力治疗,试验组联合运用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和压力治疗。压力治疗是在烧伤创面愈合后持续6个月穿压力衣,每日持续20 h左右,压力维持在15~25 mmHg。放射治疗是在创面愈合后3 d内开始运用90Sr-90Y敷贴器行放射治疗,总剂量14~30 Gy,分4~6次完成。随访期为9~12个月。结果:随访结束时,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平均瘢痕厚度分别是1.90、2.96 mm,两组的瘢痕消退成熟期比率分别为83.3%、4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敷贴器的放射治疗可显著减少烧伤后瘢痕的厚度,同时使瘢痕提前进入成熟消退期,有利于临床取得更好的长期疗效。

    作者:冯勇;黄智慧;谢东红;胡颖坚;何红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大肠腺癌、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组织PAR-2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大肠腺癌、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确诊的大肠腺癌患者38例,UC患者42例,对照组46例,均内镜下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组织中PAR-2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腺癌组及 UC 重度、中度组患者病变肠黏膜中PAR-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大肠腺癌组PAR-2阳性表达均高于UC中度、轻度组(P<0.01),且高于UCⅢ级~Ⅳ级组及Ⅰ级~Ⅱ级组(P<0.05);大肠腺癌组与UC组患者病变处PAR-2表达明显高于非病变处(P<0.01);大肠病变治疗前后两者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AR-2表达与UC病变程度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PAR-2过度表达与大肠腺癌及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为大肠癌的早期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马新;郑秀娟;李时光;张晓蕾;周平;刘彤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国内外医师薪酬支付模式调查及改革探讨

    目的:借鉴国外医师薪酬支付及其改革模式,提出我国公立医院医师薪酬支付制度的改革思路。方法: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结果:梳理了国外医师薪酬支付模式现状及改革情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公立医院医师薪酬支付模式存在的问题。结论:我国公立医院医师薪酬支付制度改革应着重提高医师整体薪酬水平;合理测算各医疗服务项目的资源和技术投入;建立责任中心,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欧阳明;李虹;王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术后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单纯手术组)治疗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 Stata12.0软件比较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治疗ⅠB期NSCLC的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转移率和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终纳入5篇文献,病例数1131例,其中辅助化疗组568例,单纯手术组5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在5年总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升高,远处转移率降低。结论:术后辅助化疗并不能提高ⅠB期NSCLC的5年总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可以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并降低远处转移率。

    作者:刘盛华;邵中夫;刘路浩;徐岗;饶旭光;陈永东;刘太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SSRIs治疗伴焦虑状态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对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伴焦虑状态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SSRIs,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枸橼酸坦度螺酮,2组均连续治疗6周,在入组时及治疗第2、4、6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疗效,并根据HAMD 第14项评定药物对性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的第2、4、6周,2组的 HAMD 评分、HAMA 评分均有降低,而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对照组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SSRIs治疗伴有焦虑状态的抑郁症患者具有疗效高、对性功能影响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刘雪琴;万爱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患者吸烟情况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结果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患者吸烟情况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早期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CABG的患者共489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n =276),不吸烟组(n =213)。根据术前戒烟情况将吸烟组分为戒烟亚组(n =81),未戒烟亚组(n =195)。结果:(1)吸烟组患者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病史、合并COPD史显著高于不吸烟组,吸烟组平均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戒烟亚组与未戒烟亚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2)去除 COPD 患者分析发现,不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低于吸烟组,戒烟亚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低于未戒烟亚组(均 P <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与患者吸烟情况相关(P<0.05)。结论:吸烟可以影响 CABG 患者早期预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增加,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应鼓励 CABG 患者术前及早戒烟,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魏利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