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民;谢亚琴;龚文波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人血清蛋白质/多肽谱特点,为人类血清蛋白质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磁珠处理3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多肽谱,描述性分析其种类、分子质量范围、丰度(用相对强度计量)、个体性差异等.结果:共检测到947种蛋白质/多肽,不同个体其种类数量在34~108不等,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 059~ 10265,表达丰度在95 ~ 35 419之间;分别有570、154、71、36、32、26、18、16、14、5、2和3种相应血清蛋白质/多肽在1、2、3、4、5、6、7、8、9、10、11、14例个体血清中存在.结论:WCX2磁珠仅能捕获到数量较少的低丰度、低分子量人血清蛋白/多肽,在受检人群中这些蛋白/多肽呈现高度的个体差异性.
作者:张为民;谢亚琴;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 (hBoV)感染肺炎患儿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VD)、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对住院肺炎患儿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明确hBoV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25-OH-VD水平的测定.并以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hBoV感染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及25-OH-V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P>0.05),但CD19+B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hBoV感染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hBoV感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
作者:万凤国;邵雪军;季正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脏器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6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入选标准:伤后24 h内入院,剔除入院时即存在呼吸衰竭、肾衰竭或电解质紊乱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组)和对照组(常规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糖、并发症等,评估脏器情况,判断整体预后等.结果:观察组34例,死亡8例(其中放弃治疗3例);对照组34例,死亡13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高钠血症、肾衰竭而退出研究10例 结论:早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以维持重症颅脑损伤后内环境的稳定,抑制炎症反应,护其他脏器功能,避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俊霞;肖雄木;李国辉;周晓丹;刘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NT-proBNP是否可作为判断NSTEMI冠脉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入选入院时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表现的NSTEMI患者152例,同时入选144例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入院时NT-proBNP水平.依冠脉造影结果将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及三支血管病变.并分析NT-proBNP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为612 (72 ~2 21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48~ 456)ng/L](P< 0.05).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NT-proBNP逐渐升高,变量间相关性分析提示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25,P< 0.01).结论: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NT-proBNP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焱贤;黄裕立;陈玉映;胡允兆;钟建开;吴赛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了解2012年1-10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临床科室发生医院感染并经检验科细菌室培养出的病原菌,致病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依据NCCLS进行判定.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50株,病原种类达20多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0%(180株)、13.5%(101株)、12.7%(95株).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医院感染监控应从感染科室、感染部位、易感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罗润齐;林红燕;潘建刚;叶晓光;陈志伟;郭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通过肝囊性包虫病的CT表现判断其临床病理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8例共691个肝包囊的CT表现及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和CE1型CT示密度均匀的单房囊肿,CL型囊壁不显示,术中见囊液清澈透明.CE2型CT示多子囊表现,呈“车轮征”、“蜂房征”,术中见无色半透明葡萄状子囊,母囊及子囊液清澈透明.CE3型CT示内囊塌陷于囊内呈“水蛇征”、“飘带征”,子囊囊肿CT示母囊密度升高,术中见破裂内囊或子囊卷曲并漂浮于混浊或胶冻样囊液中.CE4型CT示近似良性肿瘤影像,囊内密度均匀或呈条索状高密度影,术中见坏死破裂的内囊和子囊折叠、迂曲于囊内,呈胶冻样或干酪样.CE5型病灶大面积钙化.各型包虫及4种不同性状(液性、胶冻样、干酪样及钙化)母囊内的C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母囊与子囊的CT值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在CT扫描中,特定时期出现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使手术治疗更加精确.
作者:谢天皓;吕海龙;赵阳阳;张示杰;车小双;彭心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共35例失眠症患者,经过超低频TMS治疗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超低频TMS对失眠症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孙元锋;李哲;李韵;雷飞;杜丽娜;唐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32例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0~ 3.5 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 12次;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5~4.0 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 10次.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1.5 ~ 45 Gy.化学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d1、8.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3周/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化疗,有效率为38.4%(12/32),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6%.主要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大多可耐受.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较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作者:吴俊兰;卢斌;陈坚;邱书珺;徐周敏;高巍然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A组)及在治疗达稳定期(B组)后测定其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A与B组作自身对照;以健康者30例作对照组,测定其上述炎症指标.将A组分为有致病菌感染组(A1组)及无感染组(A2组),应用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A1组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高于其他组,各组间CRP、W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2组与B组、对照组sTREM-1、PCT、CRP、WB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sTREM-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9.5%.结论:血清sTREM-1是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较好的标志物.
作者:卢惠伦;游世伦;李立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先天性VSD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搜集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共死亡1例,病死率为0.21%;多因素L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重(10 ~ 20 kg)、手术时间(> 120 min)及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是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肯定;影响先天性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合并心血管畸形 因此,为改善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对年龄小、体重轻、手术时间长及合并心血管畸形的患者需谨慎.
作者:王正龙;石蓓;姜黔峰;许官学;巩亮 刊期: 2013年第13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假体工艺的成熟,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应用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THA仍争论较大.我院对62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少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与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按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39例、微量蛋白尿组40例,大量蛋白尿组39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测定、比较不同组别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不同组别患者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为: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无肾病组>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IL-8及IL-10分别与病程、SCr、UAER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54、0.50;0.66、0.58、0.72.IL-18与病程、FPG、HbAtc、SCr、UAER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42、0.57、0.71、0.73).IL-8与IL-10、IL8与IL-18、IL-10与IL-18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72、0.64.结论:IL-8、IL-10及IL-18在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中具有不同的血清浓度,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咸伟;郑航;王素娟;祈云香;申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死亡域相关蛋白(Daxx)在糖尿病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之后再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h再灌注12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目,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侧皮质区FADD、Daxx的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及凋亡细胞数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DD灰度值为110.18±4.21、Daxx为101.26±3.27;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定量为1.191±0.041、Daxx为1.389±0.052.脑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DD灰度值为131.46±3.24、Daxx为123.16±2.19;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定量为1.035±0.032、Daxx为1.146±0.083.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FADD及Dax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Daxx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FADD、Daxx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韩江全;吴俊雄;胡泳涛;林冬融;李明亮;卢俊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应用控制性降压技术探讨小儿双侧腭裂整复术中不同的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HHD)程度对腭裂患儿术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红细胞压积(Hct)> 35%,年龄6~8个月行双侧腭裂整复术的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Hct> 35%)、B组(Hct:25%~30%),C组(Hct:20%~25%),每组30例.B组与C组患儿在常规麻醉诱导后通过输入晶胶液体控制Hct浓度,必要时通过输注多巴胺维持血压.分别在术前(T1)、术中30 min(T2)、术毕(T3)及术后3 h(T4)抽取动脉血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时间点的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在血浆中的表达,记录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结果:各组与术前相比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比较,B、C组在T2时点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3组间相对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但B、C组输血例数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HHD可以明显减少小儿双侧腭裂整复术术中的输血量,对小儿术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无不良影响.
作者:谭永红;王琼;佘应军;崔颖秋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介绍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253例100 mL以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增生的前列腺.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IPSS、QOL、Qmax、PVR、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253例患者术后31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223例有射精史者,215例出现逆行射精;前尿道狭窄3例.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平均IPSS、QOL、Qmax、PVR、PSA,差异显著.结论: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行、疗效确切.但术者应有一定的电切工作基础.
作者:李传印;郑少波;刘春晓;李虎林;李炳坤;赵朋朋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在老年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输血效果.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ECC)下施行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6例输入辐照血作为辐照血组,辐照红细胞悬液由深圳市血液中心在血液采集后的第14天经25Gy剂量γ射线辐照,辐照单采血小板在输注当天经25 Gy剂量γ射线辐照后提供.同时选择66例常规输血的ECC下心血管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输注辐照成分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升高,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血组输注辐照成分血后7 ~ 40d未发生发热、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经25 Gy照射剂量的γ射线辐照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TA-GVHD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在提升Hb、RBC、PLT方面的疗效与输注未经照射的等量成分相同.
作者:王艳;黄敏;洪旭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重建中耳传音结构的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已成为当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流方法,各种材料的人工听骨在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58例在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质人工听骨联合耳用纳吸棉进行听骨链重建的病例,进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听力改善情况的分析.
作者:陈剑波;黄庆琳;王小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的磁共振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的17例患儿脊神经磁共振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GBS脊神经病损时MRI表现为:平扫轴位仅有6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增粗,T1WI中等信号,T2WI中等或略偏高信号;颈、胸、腰椎段脊神经未见明确信号改变的11例;所见颈胸腰段脊髓信号正常.平扫时矢状位T1WI、T2WI未发现明显征象.增强轴位压脂扫描,16例有不同程度的多个水平椎间孔区神经根轻-中度增粗、强化,多为对称性改变,L1水平以下者10例(58.8%),达T1.水平者3例(17.6%),达T8水平者1例(5.9%),颈、胸、腰段脊神经均呈对称性增粗、强化2例(11.8%),其中沿骶椎长轴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发现伴有双侧骶神经呈对称性增粗、强化1例(5.9%).沿马尾神经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示马尾神经增粗并呈纵向条形轻中度强化16例.1例(5.9%)平扫无阳性征象者增强后亦无阳性发现.结论:脊神经受累是GBS的特征之一,于沿脊椎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增强脂肪抑制薄层T1WI扫描显示清晰.
作者:利晞;柳维义;陈耀棠;黎冰梅;于晓君;曹兵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评价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的血红蛋白A2(HbA2)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截断值,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评估.方法:采用同步盲法对参加地贫筛查的患者进行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检测HbA2,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其中基因诊断确诊β地贫携带者383例,正常基因型的健康成人462例,并以基因分析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诊断β地贫的HbA2截断值.结果: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的HbA2截断值≥3.5%,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4%,阳性似然比0.74,阴性似然比0.32,漏检率6%.以基因结果为金标准,HbA2受试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结论:ROC曲线下覆盖的面积可以看出,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HbA2的截断值为≥3.5%.
作者:冯桂玲;林桢;林敏;邓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持续静脉泵注10 min;C组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随后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3 ~4μg/mL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5 μg/(kg·min),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和离室时,C组患者HR高于D组(P<0.05);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和拔管时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不延长苏醒时间,但可减少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恢复质量.
作者:钟敏;钟德勇;熊昕;肖建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