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孙元锋;李哲;李韵;雷飞;杜丽娜;唐向东

关键词:失眠症,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共35例失眠症患者,经过超低频TMS治疗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超低频TMS对失眠症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辐照血在老年人心血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在老年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输血效果.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ECC)下施行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6例输入辐照血作为辐照血组,辐照红细胞悬液由深圳市血液中心在血液采集后的第14天经25Gy剂量γ射线辐照,辐照单采血小板在输注当天经25 Gy剂量γ射线辐照后提供.同时选择66例常规输血的ECC下心血管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输注辐照成分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升高,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血组输注辐照成分血后7 ~ 40d未发生发热、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经25 Gy照射剂量的γ射线辐照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TA-GVHD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在提升Hb、RBC、PLT方面的疗效与输注未经照射的等量成分相同.

    作者:王艳;黄敏;洪旭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异氟醚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体外过氧化氢刺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后进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异氟醚组(B组)、异氟醚+H2O2组(C组)和H2O2损伤组(D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SP2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不同组内皮细胞HSP27、Bcl-2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过氧化氢能造成内皮细胞的凋亡(P<0.05),异氟醚可降低过氧化氢引起的人内皮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HSP27蛋白的表达上升,Caspase-3的表达减弱,Bcl-2的表达增强.结论:异氟醚可抑制过氧化氢刺激引起的人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SP27蛋白、稳定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邹叶青;刘哲;刘川;吴琼;贺文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的21例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15 mg联合环孢素A 3~5 mg/(kg·d),分2次服用,泼尼松≤1 mg/(kg·d),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补体C3和抗ds-DNA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内,34%的患者起效,第3个月末时,有效率达71%,在研究6个月时,6例患者获完全缓解,1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达81%.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消失.2例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的患者出现了病情波动.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快速且有效,不良反应小.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时,可出现狼疮肾炎的病情复发.

    作者:张科;邱茜;廖兢业;梁柳琴;何春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小切口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假体工艺的成熟,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应用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THA仍争论较大.我院对62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少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

    目的:介绍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253例100 mL以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增生的前列腺.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IPSS、QOL、Qmax、PVR、PSA等指标,评估其疗效.结果:253例患者术后31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223例有射精史者,215例出现逆行射精;前尿道狭窄3例.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平均IPSS、QOL、Qmax、PVR、PSA,差异显著.结论:经尿道逆行腔内剜除双极电切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方法可行、疗效确切.但术者应有一定的电切工作基础.

    作者:李传印;郑少波;刘春晓;李虎林;李炳坤;赵朋朋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32例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32例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0~ 3.5 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 12次;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5~4.0 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 10次.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1.5 ~ 45 Gy.化学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d1、8.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3周/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化疗,有效率为38.4%(12/32),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6%.主要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大多可耐受.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较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作者:吴俊兰;卢斌;陈坚;邱书珺;徐周敏;高巍然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羧甲基壳聚糖超小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在兔磁共振淋巴成像中的意义

    目的:考察羧甲基壳聚糖超小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OCMCS-USPIO-NPs)在兔肿瘤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为该MRI对比剂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模型动物,分别建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VX2肿瘤淋巴转移模型,MRI平扫后,组织间隙注射OCMCS-USPIO-NPs,根据增强前、后MRI图像淋巴结SNR信号的变化,结合HE染色,考察该对比剂在肿瘤淋巴转移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MRI平扫,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淋巴结SNR信号无显著差异,OCMCS-USPIO-NPs增强后,反应性增生腘窝淋巴结上在T2WI像信号均匀降低,而肿瘤转移性腘窝淋巴结表现为阴性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两者SNR差异显著(P<0.05);磁共振淋巴造影结果与HE染色结果相符(P>0.05).结论:OCMCS-USPIO-NPs作为MRI对比剂,增强扫描可为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范彩霞;陈志喜;赖水招;郑锦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A组)及在治疗达稳定期(B组)后测定其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A与B组作自身对照;以健康者30例作对照组,测定其上述炎症指标.将A组分为有致病菌感染组(A1组)及无感染组(A2组),应用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A1组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高于其他组,各组间CRP、W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2组与B组、对照组sTREM-1、PCT、CRP、WB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sTREM-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9.5%.结论:血清sTREM-1是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较好的标志物.

    作者:卢惠伦;游世伦;李立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血浆NT-proBNP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NT-proBNP是否可作为判断NSTEMI冠脉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入选入院时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表现的NSTEMI患者152例,同时入选144例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入院时NT-proBNP水平.依冠脉造影结果将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及三支血管病变.并分析NT-proBNP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为612 (72 ~2 21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48~ 456)ng/L](P< 0.05).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NT-proBNP逐渐升高,变量间相关性分析提示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25,P< 0.01).结论: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NT-proBNP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焱贤;黄裕立;陈玉映;胡允兆;钟建开;吴赛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得力生注射液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得力生注射液对化疗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参照恶性肿瘤国际TNM分期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按是否应用得力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都严格按照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同时使用得力生注射液,而对照组不加该药.分别在化疗前1d、化疗2周各查1次肝功能指标评价肝脏损伤情况,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肝损伤后应用得力生治疗2周后复查肝功能评价疗效.结果:本临床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化疗2周时,肝脏损伤发生率对照组36.67%,观察组1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中发生肝损伤患者加用得力生保肝治疗后有明显疗效.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肝脏毒性.

    作者:刘淑媛;张永喜;陈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合并房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仅进行人工瓣膜的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在术期表现情况、术后2年各时间段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右房径线和术后2年时的心脏彩超检查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术期时的术后引流量为(479±204)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9±189)mL;术后2年后的右房径线为(50.99±11.28)mm,小于对照组的(59.32±12.34)mm;同时术后2年时的窦性心律维持例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Ⅱ级情况都较术前有较大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差异(均P< 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对房颤的复发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Dravet综合征患者c.1738C>T突变体体外剪接分析

    目的:选取本实验室筛查SCN1A突变的Dravet综合征患者,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对剪接的影响,构建迷你基因进行体外剪接分析.方法:使用Human Splicing Finder数据库预测c.1738C>T突变对剪接的潜在影响,通过PCR方法扩增SCN1A第10、11、12、13号外显子及两端部分内含子,克隆到pTARGE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TARGET-EXON-10-11-12-13迷你基因,以野生型pTARGET-EXON-10-11-12-13为模板构建c.1738C>T突变体.将野生型和c.1738C>T突变体分别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结果:野生型与c.1738C>T突变体RT-PCR产物大小都为591 bp.结论:c.1738C>T突变不是通过对剪接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

    作者:夏永仁;汤斌;罗金杰;李文斌;廖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捕获的健康成人血清蛋白质/多肽谱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人血清蛋白质/多肽谱特点,为人类血清蛋白质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磁珠处理3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多肽谱,描述性分析其种类、分子质量范围、丰度(用相对强度计量)、个体性差异等.结果:共检测到947种蛋白质/多肽,不同个体其种类数量在34~108不等,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 059~ 10265,表达丰度在95 ~ 35 419之间;分别有570、154、71、36、32、26、18、16、14、5、2和3种相应血清蛋白质/多肽在1、2、3、4、5、6、7、8、9、10、11、14例个体血清中存在.结论:WCX2磁珠仅能捕获到数量较少的低丰度、低分子量人血清蛋白/多肽,在受检人群中这些蛋白/多肽呈现高度的个体差异性.

    作者:张为民;谢亚琴;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脉络膜视网膜梅毒1例

    患者女,34岁,因双眼出现视力减退,左眼视物变形,视物变小1个月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减退,左侧较右侧明显,视物不清,偶有闪光感,渐进性加重,左眼出现视物变形,视物变小.体格检查:T 36.5℃,P8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皮肤弹性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李延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及评估预后的价值

    目的:观察严重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PCT的动态变化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n=31)和感染休克组(n=34),另选取2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各组PCT水平、CRP、WBC、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PCT、CRP,并依据1周内的转归分为死亡组、好转组和迁延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PCT、CRP的差异.结果:脓毒血症组与感染休克组的PCT、CRP、WBC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休克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而脓毒血症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7d后,34例感染休克患者好转16例,迁延8例,死亡10例,好转组患者PCT随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而CRP在治疗3d达高,然后下降(p<0.05);迁延组治疗7d内的PCT、CRP水平无显著变化;死亡组的PCT、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结论:PCT值与感染严重程度、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早于CRP,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新梅;劳永光;黄庆;宋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PTEN基因ⅣS4多态性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目的:探讨PTEN基因ⅣS4(rs3830675)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人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31例样本进行PTEN基因ⅣS4多态性分析,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208例(脂代谢紊乱组),对照样本223例(对照组).结果: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在对照组和脂代谢紊乱组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ⅣS4基因型+/+相对于基因型-/-和-/+以及等位基因+相对于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68 (95%CI:1.135~2.753,P=0.011)和1.480(95%CI:1.135~1.929,P=0.004).另外,与基因型-/-和-/+比较,基因型+/+的平均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加(t=-2.349,P=0.020),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显著增高(t=-2.767,P=0.006),其他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是川南地区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关系可能与TC和LDL-C相关.

    作者:唐小平;周莹;赵春妮;万沁;陈枫;赖小宇;周海燕;陈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FADD、Daxx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死亡域相关蛋白(Daxx)在糖尿病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之后再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h再灌注12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目,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侧皮质区FADD、Daxx的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及凋亡细胞数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DD灰度值为110.18±4.21、Daxx为101.26±3.27;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定量为1.191±0.041、Daxx为1.389±0.052.脑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DD灰度值为131.46±3.24、Daxx为123.16±2.19;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定量为1.035±0.032、Daxx为1.146±0.083.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FADD及Dax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Daxx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FADD、Daxx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韩江全;吴俊雄;胡泳涛;林冬融;李明亮;卢俊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肝囊性包虫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肝囊性包虫病的CT表现判断其临床病理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8例共691个肝包囊的CT表现及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和CE1型CT示密度均匀的单房囊肿,CL型囊壁不显示,术中见囊液清澈透明.CE2型CT示多子囊表现,呈“车轮征”、“蜂房征”,术中见无色半透明葡萄状子囊,母囊及子囊液清澈透明.CE3型CT示内囊塌陷于囊内呈“水蛇征”、“飘带征”,子囊囊肿CT示母囊密度升高,术中见破裂内囊或子囊卷曲并漂浮于混浊或胶冻样囊液中.CE4型CT示近似良性肿瘤影像,囊内密度均匀或呈条索状高密度影,术中见坏死破裂的内囊和子囊折叠、迂曲于囊内,呈胶冻样或干酪样.CE5型病灶大面积钙化.各型包虫及4种不同性状(液性、胶冻样、干酪样及钙化)母囊内的C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母囊与子囊的CT值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在CT扫描中,特定时期出现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使手术治疗更加精确.

    作者:谢天皓;吕海龙;赵阳阳;张示杰;车小双;彭心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白藜芦醇对小鼠神经元线粒体mtDNA拷贝数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形成的作用.方法:培养神经元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处理7d后检测培养神经元ATP含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线粒体形成相关分子Tfam、NRF-1、NRF-2和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Res处理能够明显增加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元ATP含量,Res组ATP水平明显高于DMSO组(P<0.01);Res组mtDNA拷贝数明显增加(P< 0.001),而DMSO组与空白对照组组间mtDNA拷贝数无明显差异.此外,Res明显上调了线粒体形成相关分子Tfam、NRF-1、NRF-2和PGC-1α的基因表达(P<0.001).结论:Res处理可能具有通过影响mtDNA拷贝数及线粒体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小鼠神经元线粒体形成的潜能.

    作者:董文鹏;晁晓东;王显悦;毕生辉;于浩;林曦;陆华;高大宽;张卫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评估其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拟行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2例(34个)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表现.结果:32例患者共34个甲状腺实性结节(22个良性结节,12个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呈不均匀增强者中良性结节2个,恶性结节9个;呈均匀增强者中良性结节3个,恶性结节2个;呈环状增强者中良性结节17个,恶性结节1个;无结节呈现无增强.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多为环状增强,恶性结节表现多为不均匀性增强;上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带来帮助.

    作者:袁冰;谭莹;黄小平;丁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