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的表达及其机制

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

关键词:胸腔积液, HLA-G, 肿瘤标记
摘要:目的: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含量及胸膜组织标本中HLA-G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胸水中sHLA-G与胸膜组织中膜型HLA-G的关系.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70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50例,良性胸腔积液20例.ELISA方法检测胸水上清中sHLA-G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胸膜组织中HLA-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胸水中sHLA-G含量和胸膜组织中膜型HLA-G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P<0.05);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约为良性胸腔积液的6.5倍(P< 0.05);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组织中HLA-G的蛋白含量较良性胸腔积液显著升高(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与胸膜组织中HLA-G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明显增高,胸水中sHLA-G的含量与胸膜组织中HLA-G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胸膜组织中表达膜型HLA-G的肿瘤细胞可能分泌了胸水中部分sHLA-G.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的表达及其机制

    目的: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含量及胸膜组织标本中HLA-G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胸水中sHLA-G与胸膜组织中膜型HLA-G的关系.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70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50例,良性胸腔积液20例.ELISA方法检测胸水上清中sHLA-G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胸膜组织中HLA-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胸水中sHLA-G含量和胸膜组织中膜型HLA-G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P<0.05);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约为良性胸腔积液的6.5倍(P< 0.05);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组织中HLA-G的蛋白含量较良性胸腔积液显著升高(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与胸膜组织中HLA-G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明显增高,胸水中sHLA-G的含量与胸膜组织中HLA-G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胸膜组织中表达膜型HLA-G的肿瘤细胞可能分泌了胸水中部分sHLA-G.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器械吻合应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器械吻合技术对于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远期并发症的效价分析,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胸骨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术者手工吻合手术残端,研究组患者采用国产器械吻合技术处理手术残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远期并发症及对症处理效果.结果:器械吻合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手工吻合手术情况.器械吻合术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效果彻底.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5.00%(x2=28.36,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器械吻合技术对于处理食管癌患者手术残端较人工吻合技术操作便捷、效果稳定、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俊伟;葛林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牙周膜细胞与壳聚糖温敏水凝胶生物相容性评价

    目的:评价壳聚糖温敏水凝胶与牙周膜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牙周膜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温敏水凝胶中固化后进行三维培养.通过MTT法、细胞周期分析,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牙周膜细胞与壳聚糖温敏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壳聚糖溶液加入β-磷酸甘油钠后具有温敏特性,在生理温度下固化形成凝胶.壳聚糖水凝胶提取液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并可提高细胞S期的比例.牙周膜细胞在壳聚糖水凝胶中三维培养环境下大部分可存活.结论: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

    作者:谷子芽;翟强;吕秋峰;彭灿星;刘芳菲;史月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例

    患者,男,39岁,2年前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入院,术后病理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年后,因“阵发性头痛伴心悸1年,加重1个月”而入院.血压高达到190/120 mmHg.腹部CT提示:右侧肾上腺占位.超声造影(CEUS)针对右侧肾上腺占位检查示:19s后见造影剂开始进入瘤体内,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与周围正常组织(肝、肾)相比较,呈“低增强、晚增强、延迟退去”(图1).结合常规超声表现,考虑右侧肾上腺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能大.

    作者:李明;丁炎;吴鹏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利用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式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清华;郑蔚;张利霞;黄艳玲;乐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小儿与成人坐骨神经定位比较

    目的:对小儿和成人坐骨神经进行定位比较,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用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小儿尸体8具,完整取下臀大肌,暴露坐骨神经,用方格自身比例定位法观察、测量坐骨神经.结果:小儿坐骨神经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距离为(4.67±0.79)cm,成人坐骨神经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距离为(8.22±0.87) cm.小儿与成人坐骨神经同身比较,出孔处距人体后正中线/大转子距人体后正中线有差异显著性.结论:小儿坐骨神经出孔处位置比成人更靠近人体后正中线.

    作者:许家洲;龙胜;吴小艳;薛黔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76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资料,对所用药物、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常见三类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2.1%)、中草药(23.7%)和感冒药(10.5%).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51.3%),混合型次之(28.9%),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19.7%),其中,肝细胞型和混合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0),而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和胆汁淤积型的重症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84和P=0.516).此外,有慢性基础病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与无慢性基础病患者相比,其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增加(P=0.001).结论:国内外各地区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谱并不一致.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较易发展为重症肝损伤.慢性基础疾病是影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作者:徐丽红;张蕾;陈卫刚;郑义;郑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相关护理

    目的:探讨炎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于其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炎症因子表达检测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厚度超声测量.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地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RP、IL-8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与精神病性得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量与颈动脉斑块厚度高于正常人,积极的分级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林虹;陈华慧;吴多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拉氧头孢致血小板严重减少1例

    患者男,75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发热1周”入院,诊断:两肺感染.入院时查血常规:WBC 11.2×109/L,N% 82.5%,L% 16.6%,Hb 112 g/L,PLT 274×109/L.凝血常规:PT 13 s,PT活动度78%,INR 1.11,APTT 36.1 s,TT19.8 s,FIB 3.33 g/L.因患者院外已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3.0静滴bid联合左氧氟沙星0.4静滴qd抗感染4d,但疗效差.故入院后换为拉氧头孢(商品名:噻吗灵,海南海灵制药厂有限公司)1.0静滴bid抗感染,氨溴索化痰,吉诺通胶囊祛痰,多索茶碱解痉平喘及雾化等治疗.用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及两肺干湿啰音明显减少,病情好转.用药第3天复查血常规:WBC 9.4×109/L,N% 78.6%,L%21.2%,Hb 108 g/L,PLT 186×109/L.

    作者:叶士勇;曾春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百色地区新生儿早期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早期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百色地区籍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诊断早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对17项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293例,非重症组68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体质量下降、感染与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6PD缺陷及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613、3.059).结论:G6PD缺陷、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本地区新生儿早期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重视G6PD缺陷的筛查及血型的鉴定,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作者:梁玉美;冯燕妮;潘红飞;刘运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疗效.方法:选取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AC组、舒利迭组和NAC联合舒利迭组各20例.四组均接受抗生素、多索茶碱、止咳化痰常规治疗;NAC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富露施)0.6,2次/d;舒利迭组加用舒利迭吸入,2次/d;NAC联合舒利迭组加服富露施并吸入舒利迭,疗程2周.评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症状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及PO2均升高(P<0.05),且NAC联合舒利迭组较舒利迭组、NA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C与舒利迭联合治疗较单药对改善AECOPD症状及肺功能、血气指标更有效.

    作者:杨雪梅;叶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平均心率矫正后Tei指数评价胎儿心功能的价值

    目的:探讨评价胎儿心功能的实用方法及正常胎儿Tei指数随孕周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0~40孕周的正常单胎胎儿257例,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取得二、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相应的时间间期,记录当时的心率,然后用平均心率矫正时间间期,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结果:257例胎儿的Tei指数均成功测得,左心室平均Tei指数为0.35±0.04,右心室为0.34±0.04,左心室Tei指数大于右心室(P<0.01);左、右心室Tei指数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844,P=0.00);双侧心室Tei指数随孕周增长而减低(P<0.01).结论:用平均心率矫正后的Tei指数是评价胎儿心脏整体功能的良好指标,建立胎儿心室Te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有助于正确评估胎儿心功能,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燕宏;陈桂红;李伟娟;孙聪欣;梁丽华;姜彩霞;李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无肝素抗凝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肝素抗凝血液净化在危重症患者应用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无肝素抗凝,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两组患者的滤器寿命、滤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发生率、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下降率,观察不同静脉置管途径与滤器寿命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滤器寿命、滤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血BUN、血Cr下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h及治疗结束时,对照组APTT、PT均长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经颈内静脉置管的滤器寿命明显长于股静脉置管(P<0.01).结论:无肝素抗凝出血发生率低,在危重症患者中的血液净化治疗中安全、有效,综合优势优于低分子肝素;选择颈内静脉置管途径的滤器寿命长于股静脉通路.

    作者:肖秋生;马明远;张斌;邓梦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Pentacam量化观察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前房参数变化

    Pentacam Scheimpflug眼前节综合分析仪可以提供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等前房参数的三维数据[1-2],本研究应用分析仪测量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前房参数,比较其变化趋势.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8例(200眼),其中女105例(118眼),男73例(82眼),年龄58~ 93(79.32±14.54)岁.

    作者:王虎;刘清洋;郭海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均为B、C型)患者按照AO内固定原则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A 30例(术后关节腔内不注射玻璃酸钠)及实验组B 30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A、B两组术后第1、3、7天VAS疼痛评分及术后第1、2、4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全程无感染事件发生;B组术后疼痛在第3、7天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第1、2、4周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明显缓解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膝疼痛,促使患膝早期功能锻炼,较快促进患膝功能康复,有效防治术后膝关节粘连及僵硬,且使用安全,临床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宇雄;何德利;陈潮锋;陈凯奇;梁锦成;练文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玻璃离子水门汀调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富士Ⅰ玻璃离子水门汀是化学固化型玻璃离子粘固粉,具有优异的化学粘结性,但其粘固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基牙的固位型及固位力,粘结材料的性能和表面处理,操作的规范性及咬(牙合)力的大小等,其中高质量的调拌是保证全冠粘结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1-4].本研究收集我院51例新入职护士的玻璃离子调拌操作考核成绩,针对调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全冠粘固的临床效果,也为新护士入职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尹雯娟;叶慧铭;侯雅蓉;朱曼群;刘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波前像差引导SBK与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SBK与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行波前像差引导SBK 52例(104眼)和LASIK 58例(104眼).观察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无差别(P>0.05),但波前组术后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眼所占比例较LASIK组高(P=0.001).术后3个月,波前组手术期望值与实际矫正值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981x+0.189 (R2=0.905,P<0.05),而LASIK组为y=0.892x+ 0.839 (R2=0.892,P<0.05).结论:术后6个月,波前引导的SBK较LASIK在术后安全性、预测性上具有优势.

    作者:罗武强;黄建忠;刘伟民;肖信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传统观念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或不伴出血症状.早期的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糖皮质激素成为治疗ITP的一线药物.但临床上也有很多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患者,这提醒学者们对ITP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上述免疫因素外,血小板的生成不足在ITP的发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我们考虑到这两方面的致病因素,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计成阜;何广胜;周海侠;孙爱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的表达变化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脐血和胎膜组织中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AT)的表达变化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A)的关系.方法:选择胎膜早破孕妇90例,根据是否合并HCA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ox-AAT的水平;逆转录-PCR技术检测胎膜组织中ox-AA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病理结果示:实验组38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血清、脐血中ox-AAT水平(2.415±0.105)ng/L、(3.023±0.186)ng/L高于对照组(1.526±0.10)ng/L、(2.357±0.104)ng/L(P< 0.05);实验组胎膜组织中ox-AAT mRNA (0.883±0.027)水平高于对照组(0.449±0.011)(P< 0.05).实验组血清、脐血及胎膜组织中ox-AAT的水平均成正相关(P<0.05).实验组新生儿肺炎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脐血和胎膜组织中ox-AAT水平升高与合并HCA及新生儿肺炎相关.

    作者:陶贝贝;程国梅;张林东;赵岚岚;崔世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高度近视关联的位点,揭示与高度近视相关的发病环节.方法: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关联分析,随机选取200名高度近视(要求近视度数≤-6.00D),及200名无相关的对照正视眼样本(要求双眼屈光不正在+/-0.50D之间),提取全血DNA样本.选取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 SNP rs9928731进行基因型的检测.根据样本所得SNP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病例-对照组之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高度近视组rs9928731基因型(TT,TC,CC)的频率分别为46%,21.5%,32.5%,而对照组正视眼等位基因(TTT,TC,CC)的频率则为48%,21.5%,30.5%.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疾病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提示,低频等位基因(C)可能会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OR=0.921,CI=0.696~1.220).结论:MMP2 SNP rs9928731与高度近视无明显关联.

    作者:查屹;林达;冯旺强;韩晓辉;杨顺海;郑海华;蔡剑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