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苏建;李秀珍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气道炎症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MIP-1α)水平,探讨MIP-1α在COPD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7例(COPD组),按肺功能分为轻、中、重3组.同时选取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COPD各组入院时和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MIP-1α进行定量测定.COPD组同步行肺功能检测,并将各组患者所测得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COPD各组治疗前血清中MIP-1α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IP-1α水平随分级增加而增加,轻、中、重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1α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持续异常升高的MIP-1α可能是造成COPD患者气道慢性炎症的不可逆转原因之一,且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伤害控制多发骨折一次性手术治疗的优越性

    目的:研讨伤害控制多发性骨折一次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000-2012年使用伤害控制一次性手术治疗和分期多次手术疗法的126例多发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比对疗效来研讨伤害控制一次性手术治疗多发骨折的新疗法.结果:126例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平均16个月,伤害控制一次性手术治疗组较分期多次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用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降低.结论:伤害控制多发性骨折一次性手术治疗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治疗费用降低、住院时间缩短等优越性.

    作者:滕核建;何平;吕雪峰;曾陶贤;付锡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更年期女性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拟诊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患者73例,年龄45~55岁.所有患者均行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血流灌注显像,结果显示某一心肌节段在连续2个及2个以上不同断层层面出现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影,即为腺苷负荷MPI阳性.MPI阳性的患者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三支主要血管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即为CAG异常.结果:73例受检者中腺苷负荷MPI阳性者31例,其中CAG异常者23例.腺苷负荷MPI诊断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灵敏度85.1%(23/27)、特异度72.4%(21/29)、准确度78.6%(44/56)、阳性预测值74.2%(23/31)、阴性预测值84%(21/25).结论:腺苷负荷MPI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作者:谢梦梦;张遵城;董萍;董华;张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百色地区新生儿早期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早期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百色地区籍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诊断早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对17项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293例,非重症组68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体质量下降、感染与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6PD缺陷及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613、3.059).结论:G6PD缺陷、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为本地区新生儿早期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重视G6PD缺陷的筛查及血型的鉴定,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关键.

    作者:梁玉美;冯燕妮;潘红飞;刘运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生儿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治疗体会

    新生儿继发性腹膜炎是新生儿疾患的严重并发症,存活率较低,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68例新生儿继发性腹膜炎,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130例,女38例.早产及低体重32例;出生体重1.2~ 4.0 kg,平均2.3 kg.小年龄3h,大26 d,平均5.2 d.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发热及腹壁红肿.腹部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梗阻,B超检查一般会发现腹腔内有积液,血象及CR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合并休克60例,肺炎15例,硬肿症10例.

    作者:罗树友;李新宁;石群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2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3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1次/2 h,上皮愈合后18例予0.1%氟米龙眼液每天4次,5例未予0.1%氟米龙眼液治疗,伴有眼睑及其他部位疱疹者全身予更昔洛韦0.25/d静滴,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和角膜新生血管、虹膜睫状体炎症、晶体情况、眼压.结果:23例经治疗均获痊愈,18例视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13例达到低视力标准.18例形成了角膜白斑,11例形成角膜新生血管,11例伴有虹膜睫状体炎,4例伴并发性白内障.结论: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容易引起角膜混浊、角膜新生血管和虹膜睫状体炎,导致视力受损,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氟米龙眼液可以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作者:邹文进;梁海明;王松;黄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宫颈癌筛查技术应用的现状及进展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29万名妇女确诊为宫颈癌,当中约有2.75万人死于该病.据统计,83%的宫颈癌患者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成为这些地区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1].大量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是一种嗜上皮细胞性的病毒,能引致上皮组织增生.尽管大多数HPV感染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绝大部分病毒终会被机体的免疫力清除,但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却会大大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而目前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均未获得理想疗效,因此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对于预防癌症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桂芬;甘宝姗;周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皮胃镜下胃、空肠造瘘22例临床分析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PEJ)的适应证不断扩大[1],有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近10年PEG、PEJ在我国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短期临床观察已有文献报道,但长期观察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其对胃食管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效果等报道尚少,而且尚有一些争议[2].本研究对22例PEG、PEJ患者进行了随访,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营养状态的维持效果进行研究,以探讨PEG、PEJ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礼国;张刚;曾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疗效.方法:选取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AC组、舒利迭组和NAC联合舒利迭组各20例.四组均接受抗生素、多索茶碱、止咳化痰常规治疗;NAC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富露施)0.6,2次/d;舒利迭组加用舒利迭吸入,2次/d;NAC联合舒利迭组加服富露施并吸入舒利迭,疗程2周.评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症状积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及PO2均升高(P<0.05),且NAC联合舒利迭组较舒利迭组、NA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C与舒利迭联合治疗较单药对改善AECOPD症状及肺功能、血气指标更有效.

    作者:杨雪梅;叶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产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个应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的IVF-ET周期,根据Gn启动前垂体降调节时间长短分为3组:A组,14~15 d(53例);B组,16~18 d(98例);C组,>18 d (41例),比较组间的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种植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n总量,Gn用药时间C组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垂体降调节时间长短不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但垂体过度抑制者需增加Gn用量及时间.

    作者:张帆;韦继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手术后延续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作为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延续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住院患者,按术后治疗方案分为A组(GnRH-a+ LNG-IUS)、B组(LNG-IUS)、C组(GnRH-a)、D组(无后续治疗),随访2年对比各组疗效.结果:A组无复发,B、C、D组症状复发率为7.7%、12.0%、28.0%;术后各组患者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PBAC评分明显下降(P<0.05);随访第1年及第2年,A、B组PABC评分、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和D组,C组子宫体积缩小比例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后放置LNG-IUS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联用GnRH-a明显防止症状复发,单用GnRH-a有利于术后子宫体积的控制.

    作者:杨筱祎;王刚;董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辅助生殖技术胚胎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周期辨证施治对辅助生殖技术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我院辅助生育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不孕症患者253例,随机分为中药试验组(116例)、单纯西药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按常规法予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干预.结果:中药周期辨证施治能降低ART促卵泡刺激素(FSH)的周期用量,提高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减少获卵率、优质胚胎空泡形成及早期流产的发生,与常规行ART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成熟卵率、卵裂率、生化妊娠率、优质胚胎不均质、融合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预防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方面尚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运用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周期辨证施治于ART中,与单纯西药组相比,中药能与促排卵西药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减少FSH用量,从而减少过多卵子的生成,能提高正常受精率;减少胚胎碎片及空泡形成,降低早期流产率,进而提高种植率与妊娠率.

    作者:谭新;赵彦鹏;张金玉;郭新宇;邓伟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利用PDCA (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式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清华;郑蔚;张利霞;黄艳玲;乐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能有效预防或治疗术后外科感染,减少相应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但目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普遍存在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其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尤为严重[1-4].如抗菌药物使用无适应证、药物选择错误、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等,导致耐药菌的蔓延,临床疗效降低和不良反应增多,同时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医疗资源遭到极大浪费.因此,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以干预与管理.

    作者:严鹏科;陈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HS-CRP、PCT在鉴别类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在鉴别类肺炎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作用.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66例,明确病因后分为类肺炎组(30例)及结核组(36例),抽取胸腔积液,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HS-CRP及PCT水平.结果:胸腔积液PCT及HS-CRP在类肺炎组与结核组中分别为[1.12(0.75-2.75)]ng/mL、[0.13(0.05-0.33)]ng/mL及(10.56±1.55) mg/L、(7.61±1.40)m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HS-CRP在类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黄宇筠;黄鑫炎;罗益锋;谢灿茂;郭禹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HBV DNA水平诱导细胞免疫不同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诱导细胞免疫不同及其意义.方法:对189例CHB患者进行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白细胞介素-21(IL-21)和肝功能的检测.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组(91例)和乙组(98例).结果:甲组HBV DNA水平低于乙组(t=27.56,P< 0.001),Tflh高于乙组(t=4.99,P< 0.01),IL-21高于乙组(t=8.95,P< 0.01),HBV特异性CTL高于乙组(t=19.91,P<0.01),非特异性CTL低于乙组(t=3.27,P<0.01),ALT低于乙组(t=3.92,P< 0.01),TTBil低于乙组(t=3.86,P< 0.01).结论:CHB患者不同HBV DNA水平诱导Tfh反应不同,HBV DNA水平高者,Tfh水平低,IL-21水平和HBV特异性CTL水平也低,并启动非特异性CTL,导致肝功能损害加重.基线HBV 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可能与不同HBV DNA水平引起Tfh反应不同有关.

    作者:华忠;顾锡炳;汤琴;王娟华;朱银芳;王栋;杨小娟;徐月琴;陆忠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例

    患者,男,39岁,2年前因“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入院,术后病理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年后,因“阵发性头痛伴心悸1年,加重1个月”而入院.血压高达到190/120 mmHg.腹部CT提示:右侧肾上腺占位.超声造影(CEUS)针对右侧肾上腺占位检查示:19s后见造影剂开始进入瘤体内,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与周围正常组织(肝、肾)相比较,呈“低增强、晚增强、延迟退去”(图1).结合常规超声表现,考虑右侧肾上腺良性占位性病变可能大.

    作者:李明;丁炎;吴鹏西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的表达及其机制

    目的: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含量及胸膜组织标本中HLA-G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胸水中sHLA-G与胸膜组织中膜型HLA-G的关系.方法:选取胸腔积液患者70例,其中恶性胸腔积液50例,良性胸腔积液20例.ELISA方法检测胸水上清中sHLA-G的含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胸膜组织中HLA-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对胸水中sHLA-G含量和胸膜组织中膜型HLA-G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P<0.05);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约为良性胸腔积液的6.5倍(P< 0.05);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组织中HLA-G的蛋白含量较良性胸腔积液显著升高(P<0.05).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与胸膜组织中HLA-G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sHLA-G含量明显增高,胸水中sHLA-G的含量与胸膜组织中HLA-G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胸膜组织中表达膜型HLA-G的肿瘤细胞可能分泌了胸水中部分sHLA-G.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杨卫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两种降调节方案在PCOS患者IVF-ET治疗中的比较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长方案与短方案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IVF-ET治疗的PCOS患者共125例,根据不同的降调节方案,分为长方案Ⅰ组(n=82)和短方案Ⅱ组(n=43),比较两组间患者基本特征,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Gn)用药量、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的子宫内膜(endometrium,Em)值、雌二醇(estrogen,E2)值及≥14 mm卵泡数(大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等.结果:Ⅰ组的Gn用药量、时间,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CG日Em、E2值及大卵泡数、获卵数、卵裂率、种植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长方案比较,短方案Gn用量少,时间短,受精率高,并且OHSS发生率低,减轻了患者经济和精神负担,是PCOS患者较为适宜的超促排卵方案.

    作者:孙义娜;祁秀娟;孙义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不同时间机械通气对COPD大鼠肺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无机械通气正常(N)组、模型(M)组以及机械通气1 h(M1)组、2 h(M2)组、4 h(M3)组,每组8只.熏香烟联合气管内滴注脂多糖(LPS)方法复制大鼠COPD模型.N组和M组直接处死,M1、M2、M3组分别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1、2、4h后处死.取各组肺组织测定湿/干重(W/D)比值及MDA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CLM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M、M1、M2、M3组的W/D和MDA显著增加,M1组高于M组,M2组高于M1组,M3组高于M2组(P<0.05);与N组相比,M1、M2、M3组的GCLM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M组小于M1组,M2组大于M1、M3组(P<0.05),M1组与M2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2h内,COPD大鼠的肺脏水肿程度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加不显著,2h后显著增加,而抗氧化应激反应在2h内增加,2h后减弱.

    作者:孙振涛;任苏恩;苗丽君;杨春要;韩雪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孤立性肺结节的CT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与其良恶性的关系.方法:156例SPN患者均经过CT扫描,记录SPN直径,空泡、毛玻璃样改变(GGO)、棘突、毛刺、分叶、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频数.增强扫描时绘制SPN时间-密度曲线,记录CT值峰值出现时期,CT值净增值(PH,CT值峰值-平扫CT值),然后切除SPN并行病检.对照CT与病检,总结CT结果与SPN性质的关系.结果:恶性SPN平均直径大于良性(P<0.05),空泡、GGO、棘突、毛刺、血管集束征的存在提示SPN恶性(P<0.05).增强扫描时CT值峰值出现在静脉期,以轻中度方式增强时提示SPN恶性.结论:SPN直径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空泡、GGO、棘突、毛刺、血管集束征可作为恶性SPN的特异性征象.增强扫描可与CT征象互为补充,以便更准确地判断SPN性质.

    作者:吴建强;王平;彭浩;程宏忠;张利斌;许哲源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