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护理

吴丽华;陈清荣;李国航

关键词: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的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也称为肝昏迷,在临床中如能及时发现肝昏迷先兆,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为患者取得治疗时间.本科自1997~2002年共收治患者32例,其护理要点如下.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肌酐清除率计算列线图的设计和应用

    肾功能受损是许多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许多病,特别是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比例高达40%.由于肾功能受损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检查常不典型,因此临床上难以早期诊断、治疗,而早期诊治对其预后又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德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TE方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TE方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吡喃阿霉素(THP)、足叶乙甙(VP16)对6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进行化疗.结果完全缓解50例,达83.3%,部分缓解5例,总有效率为91.7%.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结论TE方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刘小莲;朱万寿;任卓文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新式剖宫产100例体会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的特点、优点,减少产后并发症.方法对100例新式剖宫产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美观.无晚期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B超检查子宫切口愈合好.相应条件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手术后有3例晚期产后出血.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因子宫切口缝线少、吸收快,是有利于子宫复旧和子宫切口愈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先果;寇蒲英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臂丛颈、腋路联合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改善颈路或腋路单点穿刺注药缺陷导致的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现象.方法225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颈路组:单独在斜角肌间沟中点处穿刺注药;腋路组:单独在腋动脉高搏动点穿刺注药;颈、腋路组:同时在上述两处分别穿刺注药.结果臂丛阻滞完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颈路组74.67%、50.67%;腋路组74.36%、1.28%;颈、腋路组97.22%、18.06%.结论在颈路和腋路同时穿刺注药能适当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以低血钾症为主发症状的甲亢20例观察分析报告

    1999~2002年,我们在门诊治疗工作中注意观察以低血钾症为主发症状的甲亢患者2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在为;李咏芳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304例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04例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304例占产科分娩总数的8.4%,胎膜早破中自然分娩179例,占58.9%,其中早产18例,占5.9%;剖宫分娩125例,占41.1%,其中头位难产40例,占13.2%,妊高征28例,占9.2%,胎儿窘迫15例,占4.9%,臀位42例,占13.8%.结论对此类患者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围产儿成活率.

    作者:申玉红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糖尿病患者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DM)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致病因素之一,甚至被认为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血管疾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收集了本院自1999年5月~2002年5月所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并比较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作者:黎宏斐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腹腔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经治的12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果发病时间确定为术后2周左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1)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蠕动曾一度恢复;(2)常见于腹腔内创面范围广,创伤重,年龄大,体质差;(3)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十分典型,但以腹胀为主,一般不发生肠绞窄;(4)采取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本病例经胃肠减压,补液支持治疗等保守方法可治愈.

    作者:吕振海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颈椎椎管内占位:终板突入椎管内1例报告

    颈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肿瘤组织为多见.而颈椎椎间盘组织突破后纵韧带突入椎管内引起椎管占位,临床较少见,与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鉴别较困难.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俊山;孙峥;骆宇春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小儿尿道下裂23例术后的护理体会

    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畸形[1];居小儿泌尿外科先天畸形的第二位.根据畸形部位的不同,尿道下裂有多种手术方法.手术成功的标准是完成阴茎伸直、矫正尿道外口的位置,恢复阴茎的生理功能.患儿术后需要留置尿管、尿道口护理、尿管冲洗及生活护理等.对23例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的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尚玉英;徐鑫;安宝荣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西藏高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因初探

    目的分析西藏高原地区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的原因,以便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方法统计收治的417例骨折病例中80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例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并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果417例骨折病例中,骨折延迟愈合51例,发病率12.23%;骨折不愈合29例,发病率6.95%.结论西藏高原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除与患者全身、局部因素和治疗方法有关外,还受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发生适应性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

    作者:牛彦辉;吴作栋;次仁达瓦;李仁勇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急性颞叶钩回疝复位术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颞叶钩回疝的复位方法.方法开颅去除病因的条件下,在天幕缘处的天幕与颞叶之间填塞棉片(球),利用棉片(球)充水、去水的膨胀收缩为动力,促使脑疝复位.效果不佳时,可用腰穿加压注入生理盐水辅助.结果临床应用18例,仅1例未成功,余者效果满意.结论急性颞叶钩回疝复位术创伤小,效果满意,但操作时间长,应用时受患者病情限制.

    作者:李剑;孟伟;顾海波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38例

    灯盏细辛能够提高末梢血管的流量,从而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会香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硝苯吡啶的临床应用及副反应

    硝苯吡啶又名心痛定,是目前较强的钙离子拮抗剂之一,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对硝苯吡啶的实验研究表明,该药还可用于治疗其它系统的多种疾病,而且疗效确切.现将硝苯吡啶的临床应用及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吴俊通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普瑞博思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24例分析

    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的表现之一,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严格控制血糖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和按摩、理疗、针灸等方法,而长期连续导尿引流则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不利于控制血糖.本文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普瑞博思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24例,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生;龙良明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甲状腺手术解剖区域保护喉返神经临床体会

    为避免甲状腺手术时损伤喉返神经,我们对139例甲状腺手术采用在局麻下解剖区域保护的方法,无一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总结如下.

    作者:倪进斌;钱金权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疏血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

    目的比较以破血化瘀、通络疗痹药水蛭、地龙为主要成分的疏血通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1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其中56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另56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次/日,2组均15d为一疗程.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89.3%,显效率57.1%;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总有效率为70%,显效率32%(P<0.05).疏血通对血脂、血液流变性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塞较好的药物,对预防脑梗塞、脑梗塞复发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年贵;李露青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鼻窦炎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难治病之一.过去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自1997~2001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窦炎1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邵昉;桑桂莲;成文玲;宋爱东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方丝弓矫治器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在颌骨骨折的患者,对于咬颌关系的恢复及调整,目前多采用钛、钢板坚强内固定并配合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术[1,2].我科在2002年3月~2003年10月对所收治的部分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了方丝弓矫治器代替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李丽;张晖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以伴癌综合征为早期表现的胃癌6例临床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常见,其表现有时较复杂,尤其在早期有些病例不典型.除一般的消化道表现外,常出现癌肿对其他系统作用,如肿瘤转移、直接浸润等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临床称伴癌综合征,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血液系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前瞻1998~2003年近6年的503例胃癌,发现以非胃部症状为其表现,经在内镜室和术中的胃镜检查证实为胃癌6例,约占胃癌的1.2%.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宏伟;杨丽敏;鲁英姬;张祥林 刊期: 2003年第21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