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强勇;李忠东;钱建军;董国华;申翼;景华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 诊断, 外科学
摘要: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胸外科2001年4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11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咳嗽、胸闷、胸痛、发热是SFTP的主要症状,本组6例伴有包裹性胸腔积液,4例术前行经皮穿刺活检确诊.免疫组化检查示CD34、Vim和Bcl-2均阳性表达.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均存活,无复发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SFTP的佳方法,诊断依靠免疫组化,术后需长期随访.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抽吸联合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32例

    腋臭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负压抽吸和皮肤切口汗腺修剪术是其中应用较多的两种,但由于汗腺的结构与分布特点,临床中单独运用还是很难达到根除的目的.自2005年6月起我科采用负压抽吸联合汗腺修剪术治疗32例腋臭患者,较单纯小切口汗腺修剪术50例取得更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三宝;蒋金珩;宗文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甚晚抗原-4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甚晚抗原-4(VLA-4)在特应性皮炎(AD)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AD患者皮损VCAM-1、VLA-4的表达,参照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VCAM-1、VLA-4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组皮损VCAM-1、VLA-4的平均光密度(A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CAM-1、VLA-4的表达水平与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D患者皮损VCAM-1、VLA-4的表达增高,VCAM-1、VLA-4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陆茂;叶俊儒;樊元春;黄蓉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关键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组)和7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其代谢关键酶MTRR基因多态性.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浆Hcy水平[(16.14±6.7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3.20)μmol/L],两组间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两组MTRR A66G基因型分布比较,颅内动脉瘤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对照组的7.30和2.41倍.MTRR A66G不同基因型颅内动脉瘤患者比较,血浆TG、TC浓度差异无显著性,GG基因型血浆Hcy浓度较其他基因型高;对照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浆Hcy、TG、TC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高Hcy血症与颅内动脉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MTRR A66G的AA基因型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保护性基因,发生变异时患病风险增加.

    作者:陈盛强;戴文伟;许绍强;孙卫文;邓维意;伍建伟;李明昌;何伟文;陆永健;罗学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婴儿顶骨血管瘤1例

    患儿,3个月,生后发现左侧头顶部肿块,不痛不胀,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进行性增大.入院查体见左侧头部略膨隆,CT扫描见:左顶膨胀性颅骨破坏区,外板变薄,内板略增厚,病灶密度不均匀,呈蜂窝状,边缘欠清晰.术中见左侧颅骨外板局限性菲薄,2.5 cm×2.5 cm大小,局部血液供应丰富,内有包膜和少许液体.内板完整,行广泛的外板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见骨组织间有分叶状毛细血管丛和海绵状扩张的腔隙,诊断为混合型颅骨血管瘤.

    作者:王猛;张博;刘洋;关毅;杨志青;李海松;李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动脉阻断钳、门脉钳在半肝血流阻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在半肝血流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62例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进行大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术中均采用动脉阻断钳阻断肿瘤侧半肝入肝血流,门脉钳阻断出肝血流的半肝血流阻断方法.结果:62例大肝癌切除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750 mL,平均360 mL,未输血40例;术后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无肝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采用动脉阻断钳、门脉钳进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不但获得了良好血流阻断效果,使出血更加容易控制,而且大限度保护了患者的肝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肝脏血流阻断工具.

    作者:覃怀成;陈希纲;钟先荣;孔勇;汪祖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登革热的实验室诊断

    登革病毒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含单一的开放读码框依次编码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自然界中存在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每种血清型感染均可导致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目前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要威胁[1].

    作者:赵慧;秦成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沙利度胺联合托烷司琼治疗乳腺癌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2例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 mg,第1天+口服地塞米松5 mg,1天2次,第1天;B组:静脉用托烷司琼5 mg,第1天+口服沙利度胺25 mg,1天2次,第1天.评价两组的止吐效果和副作用.结果:4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两组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完全控制、基本控制、轻度控制、未控制百分率分别为:8.0%vs.33.3%、52.0%vs.57.1%、32.0%vs.9.5%、8.0%vs.0%,治疗有效率为60.0%vs.90.5%(χ2=5.498,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泻、困倦、凝血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和感觉异常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沙利度胺能够有效控制乳腺癌辅助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副作用容易耐受,是可供选择使用的止吐药物.

    作者:崔瑶;李剑;王文玉;卢创新;周云;刘明月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规律

    目的:回顾分析150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以总结亲属间活体肾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规律.方法:回顾在我院进行复查并且肾功能稳定的150例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资料,并按照相同染色体倍数分组,同时与同期无关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亲属间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荆用量与相同染色体倍数相关,两条染色体相同者<一条染色体相同者<无染色体相同者<无关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结论:亲属阃活体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量较少,相应的免疫抑制剂相关的不良事件也较少,有利于受者的长期存活.

    作者:杜鹏;孙建国;罗永康;黄启福;段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分析登革2型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利用NCBI、CBS等生物信息学网站和DNAStar、Vector NTI等软件包,分析登革2型病毒NS1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结果:NS1基因编码352个氨基酸,含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脂质含量相对较多,理化性质不稳定.无分泌型信号肽及跨膜结构,但存在多个糖基化、磷酸化、酰胺化位点.空间结构为一紧凑球形,N端和C端暴露于球体表面,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的区域较为密集.中段包埋于分子内部,但含有一些与血小板、血管内皮或纤维蛋白素原高度同源的B细胞表位序列,可能在登革出血热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NS1不仅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诊断性抗原,其抗原表位的预测将为登革病毒表位多肽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齐一鸣;黄俊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登革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重症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每年世界上有1亿人受到DENV感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温暖化,DF疫情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黄俊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可以满足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家属康复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葛东明;丁涟沭;王正梅;王爱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预防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预防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均相同,术毕停用麻醉药的同时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5 mg/kg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术毕注药前、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期躁动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B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内MAP、HR均明显高于拔管前,A组拔管时及拔管后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苏醒期镇静状态评分3.07±0.69,明显高于B组1.83±0.70;A组躁动发生率16.7%,明显低于B组36.7%.结论:术毕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5μg/kg可以预防或减轻中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躁动率,有利于中老年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作者:王龙平;吴万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

    剖官产术中难治性出血的处理一直被视为棘手的问题.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采用官腔填纱条甚至切除子宫的方法,患者创伤大,也增加感染风险.2008年以来,我院采用子宫横向环形捆绑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效果显著,减少了填纱条而感染的机会,也保留了子宫,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遗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不同基础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对比分析,了解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评价NIPPV在治疗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比分析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应.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63.8±12.5)岁,其中职业性肺疾病10例(尘肺8例,石棉肺2例),脊柱后凸畸形或严重胸膜肥厚粘连5例,支气管扩张3例;AECOPD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年龄(69.0±8.5)岁.结果:与NIPPV治疗前比较,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应用NIPPV治疗后第5天和出院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P<0.05);pH值在出院前显著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应用NIPPV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在AECOPD组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后各时间点和出院前PaCO2均显著下降(P<0.05),pH值显著改善(P<0.05);同NIPPV治疗前比,应用NIPPV治疗第2天、第3天、第5天和出院前PaO2显著升高(P<0.05).结论:NIPPV对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和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NIPPV治疗AE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比,pH值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得更快,而氧合在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改善得更快.NIPPV可用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抢救治疗.

    作者:王金祥;张虹霞;胥振阳;李晓辉;周建群;张淑明;韩芳;林蕊艳;张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46,XX,15p+,22p+异常核型2例

    患者1,女,1岁,表型正常,追踪至今无异常发现.曾于孕23周因唐氏筛查高风险行羊水染色体检查,诊断46,XX,15p+,22p+(图1).患者2系患儿母亲,28岁,46,XX,15p+,22p+(图2).母亲表型正常,先前有3次早孕期人工流产史,无自然流产、畸胎、死胎、死产及家族遗传病史.患儿父亲Y>18,表型正常,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林洁;王立芝;林杰;胡嫦君;段卡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载脂蛋白B基因EcoRI、XbaI、MspI及载脂蛋白AI基因-75bp、+83bp位点多态性与哈萨克族血脂异常的关系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B(apoB)基因EcoRI、XbaI、MspI位点和载脂蛋白AI(apoAI)基因-75bp、+83 bp位点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哈族)人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75例哈族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异常组)和252例哈族血脂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apoB基因EcoRI、XbaI、MspI位点和apoAI基因-75 bp、+83 bp位点多态性.检测甘油三酯、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B、apoAI的水平.结果:(1)各个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血脂异常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联合的总体分布不同(χ2=19.26,P<0.05).E+-/X--/Ms++/M1+-/M2++(联合10)的比率在血脂异常组(45/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252,χ2=5.37,P<0.05).E++/X+-/Ms+-/M1+-/M2++(联合11)的比率在血脂异常组(30/275)显著高于对照组(13/252,χ2=4.94,P<0.05).(3)血脂异常组中基因型联合10和11(基因型联合10~11)的TC均值显著高于本组中除基因型联合10及11(基因型联合1~9)的均值,apoAI/apoB均值显著低于本组中基因型联合1~9的均值.对照组中基因型联合10~11的apoAI/apoB水平也显著低于本组中基因型联合1~9.(4)E++/X+-/Ms++/M1+-/M2+-(基因型联合2)的TC在两组中都分别低于基因型联合10~11,apoAI/apoB在两组中都分别高于基因型联合10~11.(5)apoAI/apoB无论在血脂异常组还是在对照组都与TC、LDL-C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结论:apoB基因EcoRI、XbaI、MspI位点和apoAI基因-75 bp、+83 bp各位点基因型多态联合中,基因型联合10及11与哈族人血脂异常相关.基因型联合2可能是预防血脂异常的因素.其中的机制可能与载脂蛋白基因变异引起apoAI/apoB的改变进而引起血脂的变化有关.

    作者:黄刚;钟华;热合曼;毛宏伟;迟晔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人们在动物试验中发现移植心肌梗死区的骨髓干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心肌细胞并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终达到修复坏死心肌,改善受损的心脏功能[1].因此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向心肌化条件分化后植入受损心肌处,可能更有利于缺血心脏病的心功能改善.近NicolaSmart等[2]使用一种名为Tβ4的蛋白质注入人为心肌受损鼠心脏内,可以增强祖细胞的活力,帮助心脏自我修复,但由于心肌祖细胞在心肌细胞所占比例极低,并不能满足短时间内大量心肌细胞的缺失.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孙玉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WHOQOL-HIV生存质量简表对102例已经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动态追踪,分析抗病毒治疗时间、免疫学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时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独立领域得分逐渐升高,心理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在开始抗病毒治疗7~24个月的患者得分高,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组间存在差异(P<0.05);CD4+计数及Th/Ts的差异及变化对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未引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化,而在抗病毒过程中出现血液毒性及肝损害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得分偏低,与未出现这两方面毒副作用的患者有不同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独立领域得分,而抗病毒药物的血液毒性和肝损害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得分有一定影响.

    作者:陈谐捷;贾卫东;谭行华;岑玉文;陈新林;董永新;何丽云;蔡卫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人前心钠肽在血液细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检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血清中人前心钠肽(proANP)水平,与人前降钙素(PCT)水平进行比较,评价proANP在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送检的血液需氧菌培养为阳性的患者血清4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12例健康成人血清作对照组,同时做proANP和PCT检测.结果:proANP和PCT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指标呈正相关(y=28.009+9.732x,r=0.954,P<0.001).结论:proANP对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的早期快速诊断与PCT具有相似的价值并呈正相关.

    作者:胡永林;刘阳;潘娟;何应中;陈泽慧;罗显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胸腔镜在基层医院的应用:41例良性病变治疗

    胸腔镜手术因受技术难度的限制,目前在基层医院尚未得到很好推广[1],但它是微创胸外科的必然趋势.我院自2008年以来大力发展该项技术,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回顾性分析41例良性病变的治疗,经过如下.

    作者:阚奇伟;刘泗军;石勇;彭福强;董仁华;朱建松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