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芸;邢福祺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气管内全麻患者更换喉罩后在围拔喉罩期与围拔气管导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Ⅱ级术前伴有高血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二组,A组为气管插管组,B组为准备关腹时更换喉罩组.记录准备关腹/准备关腹更换喉罩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前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并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观察拔气管导管或拔喉罩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拔管前5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5 min(T5)A组心率、血压、RP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躁动、呛咳、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准备关腹时更换喉罩,在围拔喉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轻微.
作者:刘玉妍;刘琴湘;邵兵;张耀之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521T>C与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TaqMan-MGB探针法,检测321例高脂血症患者和259例健康受试者的基因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和259例健康受试者OATP1B1 521T>C位点的分布频率均为13%,两组间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X2=0.575,P>0.05),两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各个血脂指标的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亦显示OATP1B1 521T>C与高脂血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LCO1B1的521T>C突变为中国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中的常见突变,但在中国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和健康人群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SLCO1B1的52IT>C突变与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之间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叶丽丽;赵树进;邱健;洪长江;肖飞;贺宝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5年间162例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止血率100%,手术病死率0.6%,急诊手术死亡1例,择期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门静脉压力术前(39.07±4.47)cmH2O,术后(31.69±3.88)cmH2O.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25.4%,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33.5%,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3.1%,术后无肝性脑病发生.术后肝功能Child分级明显好转.术后再出血3.27%,累计病死率2.6%,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96%、96%.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术中做到精细断流结合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和序贯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蒋力;张珂;穆毅;黄容海;鲁岩;毛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肠镜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考TNM分期方法进行MS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等指标.结果:正常直肠壁的CT值为30~50Hu,直肠壁分层显示不明显,原发癌灶显示良好,其CT值较正常直肠壁低,T分期总敏感性为66.56%,T3、T4敏感性大于T1、T2,达90%以上,假阴性率小于10%;淋巴结的CT值为15~30 Hu,增强后可提高10~20 Hu,N分期的总敏感率为86.7%,对紧靠癌肿旁的淋巴结、非连续性转移、直肠系膜中的小结节敏感性低;对肝脏、阴道壁、膀胱壁、卵巢中的转移灶较敏感,对小肠、结肠及其系膜上、腹壁上的小转移灶敏感性低.结论:MSCT对T3、T4期癌原发灶显示良好,这正符合新辅助性化疗术前分期的要求,是非常实用的检查方法,应作为直肠癌术前影像学分期的常规评估手段;通过对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形态及增强情况可大致判定其转移性;但对于小肠、结肠及其系膜中、腹壁上的微小转移敏感性低,分辨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困难,尚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判定.
作者:朱荣涛;毛盛勋;杨刚;朱培谦;左敏静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的常见疾病,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不理想.我院采用高频电灼联合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杨友谊;王时力;胡劼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并探讨血清含量与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7例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组)、52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和30例非感染新生儿(非感染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败血症组患儿的hs-CRP和PCT血清水平均高于局部感染组患儿以及非感染组患儿(P<0.05),局部感染组患儿的PCT血清水平也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儿(P<0.05).分别以PCT≥2 ng/mL和hs-CRP≥10 mg/L为阳性标准,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2%、60.02%和62.16%、50.07%,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则是95.62%和71.20%.败血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CT和hs-CRP的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PCT值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亚群;胡祥华;梁亚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对猪肢体枪弹软组织贯通伤初期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枪弹伤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兰州地区健康成年长白约克品种猪8只,用95式步枪射击致双后肢贯通伤,距离25 m.致伤后将两双后肢自体左右配对,分成VSD组和对照组.两组致伤6 h行弹道清创消毒.分别在致伤后不同时间作细菌学计数,行病理学检查,5、72 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细茵学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VSD组较对照组肉芽组织丰富,且炎细胞浸润、肌组织溶解变性及弹道表面茵落不明显.72 h超声检查VSD组较对照组弹道及周边红蓝血流信号丰富,并见断裂肌束逐渐恢复.结论:VSD可降低枪弹软组织贯通伤细菌数量延缓感染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局部血流量、减少创周组织水肿及降低血管通透性.
作者:李荣刚;刘兴炎;陈克明;葛宝丰;程瑞萍;彭俊华;叶建军;熊发明;梁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心肌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相应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水平的血流灌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地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可以为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作者:苏波;李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E6 SiRNA对HPV16阳性Siha细胞E6基因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合成两对针对HPV16 E6基因的特异性SiRNA及一对阴性对照SiRNA,脂质体介导转染Siha细胞系.RT-PCR检测各组HPV16 E6基因mRNA表达,Westem bIot检测HPV16 E6及P53蛋白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未转染组相比,两对SiRNA分别降低E6 mRNA表达水平84.7%和82.3%(P<0.001),同时分别降低HPV16 E6蛋白表达水平61.3%及62.4%(P<0.001),另外,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加244%及272%(P<0.001),但两转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38±3.14)%和(11.24±1.88)%,两转染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NAi明显抑制了HPV16 E6基因的转录及翻译,能够提高P53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钱德英;欧阳云雁;赵杨;陈观娣;李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脓胸的发病率已经很低.但在经济落后的西部贫困地区,脓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我科对168例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慢性脓胸进行了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对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林锋;肖家荣;冉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广东不同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比较分析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四个地区1988-2008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8 1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 172例大肠癌中珠三角4 327例、粤东1 583例、粤北782例、粤西1 480例;2006-2008年段与1988-1990年段比较,四个地区大肠癌患者的收治数均呈上升趋势,以粤北上升显著;中位发病年龄以粤东高,为61岁;四个地区的中位发病年龄均呈上升趋势,以粤东上升显著;四个地区的性别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直、结肠癌的比例以粤东高,为1.3:1;粤北和粤西黏液腺癌的比例高于珠三角和粤东;低未分化癌的比例以粤北高.Dukes A期和Dukes B期的比例以珠三角和粤东为高.结论:广东不同地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各地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各地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陆宝钿;许岸高;余志金;张晓慧;徐永成;钟选芳;何伟锋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6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国产Firebird支架治疗,根据冠脉造影分为长病变组(47例)和对照组(12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两组成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狭窄等.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支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病变组支架数/例及支架长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国产Firebird支架选择性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与普通病变相似,远期疗效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阳维德;郑萍;罗秀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分为氟伏沙明组(n=30)和氟西汀组(n=30),分别给予氟伏沙明和氟西汀治疗8周.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氟伏沙明组和氟西汀组治疗的有效率、显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伏沙明组治疗后第1周末和第2周末HAMD得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氟伏沙明组HAMD中焦虑因子得分在第1周末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氟伏沙明组恶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氟伏沙明和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但前者起效更快,对焦虑症状的疗效更好,且副作用少.
作者:梁胜林;曹世林;谢渭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MLC模拟移动条技术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放化治疗(防化组,19例)和单纯化疗(化疗组,21例)效果.比较两种治疗的近期缓解率、远期生存率及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放化组患者缓解率(78.9%)显著高于化疗组(38.1%);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16%、36.84%、10.53%,高于化疗组的33.33%、14.29%、4.76%,其中1、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放化组(21.1%)较化疗组(9.5%)更易引起肝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近.结论:对直肠癌术后肝脏转移患者,行积极的放化治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但应留意其引起的肝脏损伤.
作者:宋亚颀;王万伟;陶光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1-8]得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短期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护残存的β细胞功能,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单纯依靠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可以维持血糖基本正常,诱导出一个长期缓解期,长者可以长达5年的时间而不需用药,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展.现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芳;胡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肝功能C级的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肝移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6例肝功能C级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移植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48个月,观察病死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及再出血率.结果:306例患者病死率为10.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73.9%,再出血率2.0%.结论:肝移植是治疗肝功能C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臧运金;李朝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一些椎体肿瘤的疗效.方法:对48例共67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椎体血管瘤2例2个椎体,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40例59个椎体,椎体转移瘤伴压缩性骨折6例6个椎体.在X线透视下,将不透X线骨水泥调成液状,通过一定压力的注射器轻柔、缓慢、匀速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近期止痛效果良好.经平均1年的随访,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中远期疗效与病变性质相关.本组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一些椎体肿瘤的止痛治疗.
作者:陈显辉;张毅;赵新建;廖绪强;黄星球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是一种少见的临床亚型,2004年WHO将其命名为一种独立的肾癌类型.病理学定义为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囊腔间隔内有小灶状透明细胞,与Ⅰ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不能区别.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中癌细胞数量很少,诊断困难,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囊腔间隔内的透明细胞上皮性标记物CK、EMA阳性,而组织细胞标记物CD68阴性,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陆宁;温晓伟;张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抗抑郁药物(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艾司唑仑及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SDS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积分、SDS和HAMA量表评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55.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黛力新、艾司唑仑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作者:孙琛明;王萍;吴杰;张姮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对喉罩全麻患者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诱导前15min及手术结束前15 min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采用喉罩全麻,麻醉诱导前15 min及手术结束前15min各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 mL;C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与A组用同样方法应用氟比洛芬酯;D组:气管插管全麻,与C组用同样方法应用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麻醉前及停麻醉药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于麻醉前及停麻醉药时,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及停麻醉药时比较,拔管时、拔管后4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P<0.05).于拔管时和拔管后,与D组比较,A、B、C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下降(P<0.05);与B、C组比较,A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下降(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减轻喉罩全麻患者清醒期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黄贤文;陈其标;黄英;高涛;莫惠飞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