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糖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急性脑梗塞时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高.结论血糖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塞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塞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小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脑血管痉挛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也常见于血管性头痛的病例中,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塞的原因之一.也可引起头痛、头晕等一些临床症状.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机械刺激、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钙离子阻滞剂是常选用药,为观察心痛定解除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我们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来检测服药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霍秀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女性外阴瘙痒症是妇科门疹常见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湿热下注所致,常用洁尔阴等外洗剂均可缓解,但远期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辨证分型,内服加外洗的方法治疗本病40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分述如下.
作者:白建莲;张志英;郝有孝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前人类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知之不多,但它正在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如何科学预防SARS,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部位于SARS重灾区,在与SARS斗争中,我们将传染病预防的一般规律与预防SARS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群防群治,有效地保护了营区军民的生命安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忠立;徐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掌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的患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大学生入校、毕业离校均进行乙肝五项及GPT检测.现将99级本科生的两次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殷冬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少于300ml者称为羊水过少.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发展、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危害亦被广大产科工作者所认识,本文就羊水过少的病因、诊断与治疗作一简述.
作者:贾立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硬膜外镇痛用于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疗日益广泛,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为了探讨晚期癌症病人硬膜外注射小剂量吗啡与肌注大剂量吗啡镇痛效果的差异,我们对2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军;风旭东;俎志勇;鲍乐乐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自1985年3月~2002年12月共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270例,术后出现黄疸者共4例,占0.31%(4/1270).下面就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4例出现黄疸的原因加以探讨.
作者:刘继国;张国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36例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过程中对实验组予以口腔卫生指导和牙周洁治、治疗,在初戴矫治器时和戴入后1、4、8、16周对两组分别进行牙周健康指数检查(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固定正畸可导致牙周健康指数显著增高,实验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固定正畸可导致牙周组织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和牙周洁治和治疗可降低牙周组织的损害程度.
作者:贾京波;刘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00ml(含葛根素400mg)静脉滴注,1日1次,共14天,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滴,1日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是治疗老年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闫宛春;高奎山;吴曦;韩建英;王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早期诊断SAR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培养SARS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ARS病毒抗原,并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结果散在及灶状Vero-E6细胞浆SARS病毒抗原为阳性反应,呈点状、块状及全浆性分布.电镜示胞质中冠状病毒样颗粒明显,散在分布于胞质中或成群分布于扩张的内质网腔中;细胞受损明显.结论以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为一抗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能是早期诊断SARS的一种方法.
作者:乐晓华;邓欣;周伯平;陈心春;李美忠;王火生;李江;路艳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0岁,肝区不适5年来诊.体检:未发现任何异常,尿检、血压、脉搏、呼吸正常,彩色多普勒检查:右肾区未显示正常肾轮廓,腹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右膈下扫描见右肾大小为9.8cm×5.6cm×4.0cm,被膜完整、光滑、皮髓质界限清晰.彩色、能量图血流充盈良好.PI 0.7、RI 0.6.确诊右肾异位右膈下.CT:右膈下肾.
作者:韩金江;向佳兵;刘静;王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具危害性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现将我科1998~2002年收治的14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利波;丁志敏;王延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诊断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起点,将一套完整、准确的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掌握正规的医学基本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各科疾病的系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体检教学考核的成绩应该真实反映临床教学的水平.围绕这个问题,我们教研室多年来在临床教学试验中,进行了很多具体的操作与尝试,改进了一些具体的考核操作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新;许毓申;边延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芬太尼是术后静脉镇痛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和对照方法探讨应用地塞米松对减轻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清林;阎文正;陈文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自1997年3月~1999年4月,应用黄体酮、维生素K3治疗输尿管结石7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银栓;吴罡;王有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与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病人或健康人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1].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决定了健康教育的成效.然而,目前中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尚未开设健康教育课,护生无法系统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为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尝试在基护课教学中不断渗透健康教育思想,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勇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重度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维生素B1 5~60mg/d,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6.25~100mg/d,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QT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长期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降低QTd.
作者:王少军;黄登鹏;朱丽红;莫文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世界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大城市中成年人患病率10%以上,且目前逐步向低龄发展.并可引起心、脑、肾的损害,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立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以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为载体的5-氟尿嘧啶(5-Fu)核壳型纳米胶囊的制备、形态特征及体内释放特性.方法以ω-NH2-PEG为引发剂,在苯-二氧六环的混合溶剂中,与PBLG聚合形成PEG-PBLG聚合物;透析法制备5-Fu胶囊;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兔体内试验考察5-Fu纳米胶囊在体内释放特性.结果 PEG-PBLG包裹的5-Fu纳米胶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约为180~250nm,中间药库区大小约为200nm,周围亲水区厚度约为30nm,载药量为30.1%.5-Fu的PEG-PBLG纳米胶囊进入体内后,1h产生突释,平稳浓度可维持至48h.结论 PEG-PBLG可作为5-Fu的纳米胶囊新型的药物转运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詹靖;徐凯峰;廖海;冯毅凡;孟菁;郭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