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传染病防治的普遍规律认识和预防SARS

马忠立;徐振

关键词:
摘要:目前人类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知之不多,但它正在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医务人员如何科学预防SARS,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部位于SARS重灾区,在与SARS斗争中,我们将传染病预防的一般规律与预防SARS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群防群治,有效地保护了营区军民的生命安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固定正畸与牙周组织疾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组织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36例错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过程中对实验组予以口腔卫生指导和牙周洁治、治疗,在初戴矫治器时和戴入后1、4、8、16周对两组分别进行牙周健康指数检查(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固定正畸可导致牙周健康指数显著增高,实验组牙周健康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固定正畸可导致牙周组织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和牙周洁治和治疗可降低牙周组织的损害程度.

    作者:贾京波;刘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丝裂霉素治疗胃肠道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腺癌的效果.方法 CF每天200mg/次,静脉滴注,连用5d;5-Fu每天750~1000mg/次,静脉滴注,连用5d;MMC每天10mg/次,静脉滴注,用1d.21d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胃癌32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总缓解率为46.9%;结直肠癌30例,CR 2例,PR 7例,总缓解率为30.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口腔炎、脱发.结论本方案较MMC加5-Fu方案疗效高,不良反应虽轻度增高,但病人均可耐受.

    作者:徐哲;陈亚丽;刘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在基护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教育思想

    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与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病人或健康人开展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1].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决定了健康教育的成效.然而,目前中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尚未开设健康教育课,护生无法系统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为弥补这一不足,笔者尝试在基护课教学中不断渗透健康教育思想,培养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勇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非固醇类抗炎药基层应用与体会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止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该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所以称为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作者:甄敏才;秦增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假说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影响人类寿命的常见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张培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谈医院创新文化建设

    21世纪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和应用知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能否持续发展以实现自身价值,能否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就是医院的创新文化建设.

    作者:柳萍;周黎黎;敖丽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etcalf改良简化技术对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结肠转运时间的测定

    目的测定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结肠转运时间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Metcalf改良简化技术对20例正常人及5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行结肠转运时间测定,以Ewing法行自主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糖尿病性便秘患者全结肠及部分结肠转运时间均延长且存在自主神经损害,二者呈正相关.结论自主神经损害是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结肠转运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儿肠道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护理

    我院于2000年11月~2003年5月,在内镜下行小儿肠道息肉摘除术(PSD)共21例.针对小儿不合作,手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特点,我们注意术前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急救物品准备;加强术后的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取得显著的效果,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曹纪华;塔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可行性.方法对翼状胬肉18例进行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后进行5~12个月随访.结果 17例恢复良好,1例复发.结论羊膜移植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适用于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

    作者:戴雁;孙宏忠;吴小燕;张永莲;樊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呋塞米治疗输尿管痉挛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46例因上尿路结石引起的输尿管痉挛致使患侧腰腹部绞痛患者,应用呋塞米肌注或口服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雪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老年期抑郁症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老年期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期抑郁症治疗的协助作用,我们对来老年精神科就诊的老年期抑制症病人实施了健康教育,并进行了有效评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于洋;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精神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关系密切,研究表明FD患者存在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我们对病人常规用盐酸丁螺环酮片抗焦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田豫;陈义;夏晓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通过B超观察57例异位妊娠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分析.结果 57例患者55例治疗成功,总有效率9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肯定,但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配合B超随时观察盆腔变化.

    作者:杜喜莲;田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性白内障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8年前因患甲亢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误将甲状旁腺切除,术后2天出现全身麻木、刺痛和双手轻度搐搦.静脉注射及口服钙剂后症状缓解.后来需经常口服钙片方能控制症状.

    作者:段淑芳;张义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塞与血糖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与血糖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急性脑梗塞时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高.结论血糖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塞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塞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小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三黄液、EGF治疗烧伤后期顽固性创面97例的研究

    大面积深度烧伤、高压电烧伤后,有部分的病例因多种原因,后期残余少量的肉芽创面愈合较慢,创面常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创面肉芽水肿,边缘如虫蛀样,基底部纤维样板块形成,创面时好时差,反复出现,有时数月不愈,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我们用三黄液外用治疗烧伤、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后期残余创面97例,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罗新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经颅多普勒对心痛定解除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脑血管痉挛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也常见于血管性头痛的病例中,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塞的原因之一.也可引起头痛、头晕等一些临床症状.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机械刺激、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钙离子阻滞剂是常选用药,为观察心痛定解除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我们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来检测服药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药物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霍秀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葛根素治疗老年脑梗塞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老年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00ml(含葛根素400mg)静脉滴注,1日1次,共14天,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滴,1日1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是治疗老年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闫宛春;高奎山;吴曦;韩建英;王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按摩治疗漏肩风

    漏肩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作者:刘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在早期诊断SARS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早期诊断SAR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培养SARS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ARS病毒抗原,并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结果散在及灶状Vero-E6细胞浆SARS病毒抗原为阳性反应,呈点状、块状及全浆性分布.电镜示胞质中冠状病毒样颗粒明显,散在分布于胞质中或成群分布于扩张的内质网腔中;细胞受损明显.结论以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为一抗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能是早期诊断SARS的一种方法.

    作者:乐晓华;邓欣;周伯平;陈心春;李美忠;王火生;李江;路艳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