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明;茅东升;陈智勇;夏东胜;王圣林;张承驹
目的探讨AF系统内固定与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以来收治的22例胸腰椎骨折并不同程度截瘫的病例采用椎管减压与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不完全截瘫15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3例下肢肌均轻度萎缩,7例完全截瘫病例截瘫平面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X线片示椎体均基本恢复高度.结论椎管减压与AF系统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宋光富;杨汉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期前收缩(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薄弱的环节.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尽管近几年对早搏机制有了更深入了解,但在临床治疗策略上,除了对症治疗外,却没有大的突破.因此研究一种作用快而持久,副作用小,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就心律失常的治疗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开迎;王勇;王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行剖宫产孕妇,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一般要求对女性的留置导尿管插入深度为4~6cm,但术中往往发现尿液不流畅,导尿管重插率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自2000年3月~2001年4月对85例剖宫术孕妇留置导尿管插入深度进行了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紫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于1995年5月~2002年5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118例,其中30例采用肝叶切除和不同形式的胆肠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昌庆;赵金艺;杨建国;刘勇;王斌坤;唐大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非特异性肠炎,病因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2001~2003年笔者应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郗书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129例EHF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治疗,分别测定其第1、2、3、5、10天的PTM含量.结果治疗组PTM从第二天起即比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可以使周围血PTM的含量减少,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国生;卢兴国;钟深秀;沈永进;袁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1998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1例急性癌性结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21例,右侧结肠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5例;左侧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7例;左侧结肠癌先行结肠造口二期手术5例;肠捷径手术2例;单纯肠造口2例.结论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及根治肿瘤,有一期手术适应证者经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全身或局灶不允许者,以行二期手术为妥.
作者:牛坚;陈军;黄宗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化疗药物是癌症病人的主要治疗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对操作者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资料证实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吸入低剂量的化疗药物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有致畸致癌等潜在的危险.目前我国对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置药物的防护设施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对化疗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正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现将临床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应掌握的防护知识介绍如下.
作者:霍延琴;邢德清;金玉芹;赵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3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足跟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12例,应用腓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李向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月,对自然临产者120例,在胎儿头部娩出后,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组织芯片在乳腺癌相关基因产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波修复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ER、PR、nm23、Her-2、p53在31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常规病理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规格组织芯相比较,免疫组化结果几乎完全一致.常规制片免疫组化阴性,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阳性者包括ER 2例,PR 1例;常规制片免疫组化阳性,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阴性者包括nm23、Her-2各1例.部分病例常规制片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强度略有不同.结论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结果与常规制片免疫组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芯片技术有良好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
作者:李新功;温黎;付静;徐志秀;吴起嵩;董艳光;李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外科的常见病,在中、重度颅脑损伤中,发病率达25%~45%[1].我院自1999年开展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显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下.
作者:周康胜;温中华;陈小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护理工作居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护士长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必将产生直接影响.护士长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笔者从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思考如下.
作者:赵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探讨肠I/R损伤对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抑肽酶在肠I/R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从而为抑肽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A组为假手术组,SMA不作阻断,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抑肽酶治疗组,B、C两组SMA均作阻断.采用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阻断(SMAO)模型,阻断时间为45min.C组阻断前5min静注抑肽酶30000kIU/kg,随后以10000kIU*kg-1*h-1维持至实验结束.B、C组在阻断前(I0)、阻断45min(I1),再灌注1h(R1)、再灌注2h(R2)各时点观察血清MDA、SOD、TNFα、及肠道组织形态学变化.A组在相应时点取样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1)C组MDA、TNFα、在R2时的血清值分别为:(3.787±0.476)nmol/L、(2.94±0.382)ng/ml,明显低于B组相应值:(6.972±1.904)nmol/L、(4.15±0.495)ng/ml,(P<0.05).而B组明显高于A组值(P<0.05).(2)C组SOD在R2时值:(120.25±30.17)nU/ml明显高于B组相应值(47.45±17.89)nU/ml(P<0.05).结论抑肽酶不仅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且还可以减少TNFα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肠I/R过程中对肠粘膜的损害.
作者:瞿波;侯望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的原因之一[1].它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常合并存在并相互影响加重病情.笔者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54例与随机选择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作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影响.
作者:毕少芳;周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P)的概念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是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负担的背景下产生,并经历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完善起来的,现已成为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1].CP的出现,为病人设计了一个佳方案的治疗护理方法,变医院过去质量控制的终末管理为环节管理,同时,给我们的护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思考.
作者:孙红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6年4月~2002年4月间对31例低位直肠癌行Dixon's手术中应用双吻合器作结肠-直肠的端端吻合.结果 31例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3.23%),吻合口狭窄2例(6.45%),经保守治疗治愈,31例均痊愈.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s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安全可靠,简便快速,并发症少,但必须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作者:蔡文德;王小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为引起人群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病因.目前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危险因素,而且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远高于单个危险因素作用的总和.其中年龄、性别、个人和冠心病家族史是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充分认识和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乐明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们于2001年8月~2002年8月间,应用妥泰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和枕大神经痛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文莉;姚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1年9月18日,1例患者在首次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典型少见,报告如下.
作者:宫克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