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通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

肖端;严志康;龚梅芳

关键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液流变, 血液黏度, 活血通脉汤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脉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8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活血通脉汤组,每组20只.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器(LBY-1V6C,普利生(R))分别检测每组缺血再灌注12、24 h血液黏度指标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 h血液黏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通脉汤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 h血液黏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与阿司匹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比托辛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长效缩宫素类药物卡比托辛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为子宫肌瘤患者,共249例.随机分为卡比托辛组(124例)和缩宫素组(125例),分别在术前肌注卡比托辛100 μg或缩宫素10 IU.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其他术后改变.结果:两组的均衡性良好.卡比托辛组的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均比缩宫素组有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的副作用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卡比托辛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出血更为有效.

    作者: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杨红;刘玉;刘淑娟;张红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腔镜诊治妇科急腹症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666例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62例输卵管妊娠、111例黄体破裂、56例急性盆腔炎、7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53例巧克力囊肿破裂、5例子宫穿孔、3例出血性输卵管炎,662例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转开腹4例.结论:应用腹腔镜诊断、治疗妇科急腹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微创的方法.

    作者:林坦;王元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凯时对多发创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凯时)对多发创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入选80例多发创伤并休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予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 mL,每12小时静推1次;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乙酰-B-氨基葡萄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α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病死率、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ICU平均观察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凯时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多发伤并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戴凌燕;诸葛璐;郭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观察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改善症状及逆转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治疗3个月后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心功能.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汀新、博苏、安体舒通联合应用能抑制心肌纤维化,延缓或阻止心室重构发展,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马坚;马竹仙;任海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9例中,无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结论:选择好适当的病例,配合手术中结肠灌洗作一期切除吻合,对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作者:李旺林;曹杰;张伟健;肖焕擎;王辉;杨平;谭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并发症692例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92例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有腹痛、子宫输卵管痉挛、输卵管穿孔、造影剂逆流、造影剂过敏反应等.术后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再狭窄、异位妊娠等.结论:避免和减少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输卵管再通术并发症,可提高输卵管再通术疗效.

    作者:李惠民;苑青龙;徐苑苑;李哲;徐朝霞;蔡东顺;朱望东;龚雪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4%琥珀酰明胶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双髋Ⅰ期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双髋Ⅰ期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ASA Ⅰ~Ⅱ级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于切皮前以15 mL/kg快速输入佳乐施.C组输注等量复方氯化钠溶液.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术后第1天和第5天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量及输血患者人数G组明显低于C组(P<0.05),G组MAP在切皮前和双髋关节置换后明显高于C组(P<0.05),HR明显减慢(P<0.05),CVP明显升高(P<0.01),但尚在正常生理范围.G组的Hct在稀释后及术毕明显低于基础值及C组(P<0.05),但在术毕后第1天及第5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及APT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致命的肺栓塞,C组出现1例非致命性的肺栓塞.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双髋Ⅰ期置换术患者使用佳乐施行AHH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对失血耐受性,并能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尹学军;毕蕴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黑眼中的医生

    老黑一般情况下是不去医院的,一点小灾小病的,就自己搞定了!并不是老黑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实在不愿看见那么多对生命渴望的脸和焦急的亲人的眼神以及医生见怪不怪的那种从容不迫!每一次去医院的经历都是那么迫不得已,就像被人拎着耳朵拽进了刑场!

    作者:死水老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及肾囊肿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在肾上腺肿瘤和肾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完成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2例,肾囊肿去顶术34例.结果:45例获成功,住院6~10 d,平均7 d.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肾上腺肿瘤和肾囊肿首选或重要的手术方法.

    作者:章晓军;黄忠祥;朱郑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能否使患者进一步受益.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3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21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第一阶段,A组予以氟伐他汀加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B组仅予以常规治疗,3个月后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dIVST);然后两组均继续予以常规治疗1个月(洗脱期).第二阶段,B组给予氟伐他汀,A组继续予以常规治疗,3个月后测量患者LVEF、LVDd和dIVST.结果:第一阶段试验中A组LVEF差值较B组升高(P<0.001),LVDd差值较B组升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VST则仅有微小差异(P>0.05);第二阶段试验中B组LVEF差值较A组升高(P<0.001),LVDd较A组升高(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IVST则仅有微小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但能否逆转心肌肥厚还需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孙翔;曾高峰;李振龙;李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与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合并多器官损伤大鼠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连续测定大鼠ANP合并多器官损伤模型血清IL-10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于多个时相点检测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在ANP合并多器官损伤SD大鼠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的变化,并检测血浆淀粉酶及胰腺、肺和肾脏的病理学损害.结果:IL-10、LFA-1和Mac-1在ANP组中各个时相点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NP组中血浆淀粉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胰腺、肺和肾脏的病理学改变.结论:IL-10和整合素家族细胞黏附分子LFA-1、Mac-1均参与了ANP继发多器官功能损伤的过程.

    作者:孙威;郭琳;寇有为;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造口术后放置引流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并以常规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作对照,比较其疗效.方法:两组均在鼻内窥镜下行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支架组在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2周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放置支架.选择两组各8例在术后2周、2个月及4个月行窦口黏膜病理检查,两组病例随访6~18个月.结果:31例共放置34个支架,随访显示上颌窦引流通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口术,两组的病理检查提示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较常规造口术引流效果好,安全经济有效,治愈率较高.

    作者:周献光;顾建森;冯立人;王钟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与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DC方案)与长春瑞宾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67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DC组33例,NP组34例,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DC组39%,NP组35%,1年生存率DC组36%,NP组3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DC组9%,NP组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DC组9%,NP组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C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且相似,1年生存率也相似,但DC组严重的骨髓抑制及严重的胃肠反应发生率均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DC化疗方案.

    作者:吕江清;萧凡破;邝浩斌;黄冬生;刘健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气管支气管断裂的X线诊断

    气管支气管断裂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凶险,常危及生命.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9例气管支气管断裂患者的X线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建林;郭兴;李炳灿;赵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6-二磷酸果糖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8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受体、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45例乳腺良性病患者(乳腺良性病组)的sIL-2R、IL-6、TNF-α水平,并以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外周血浆sIL-2R、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组和对照组,且乳腺癌组各临床分期间外周血浆的sIL-2R、IL-6、TNF-α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即Ⅲ期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Ⅰ期(均P<0.001).结论:外周血sIL-2R、IL-6、TNF-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联系紧密,各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庄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反向杂交法检测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的检测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诊断学、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其检测方法也随着生命学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种类繁多,如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温度梯度凝胶电泳等.其中反向杂交法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一次可检测多个突变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本文对反向杂交法在基因突变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作者:李文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创伤后失语症86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创伤后失语症患者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宏尊;崔振华;余健;徐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1例

    患者女,36岁,G3P2,曾于1997年顺产1次,2000年剖宫产1次.此次停经45 d,无明显腹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查尿HCG(+),血β-HCG 9 000 mIU/mL.超声检查:子宫前位,略增大.宫腔内无妊娠囊.子宫下段前壁向外凸出,可见回声不均包块,其内可见妊娠囊影像,大小为3.0 cm×2.1 cm,囊内可见胎芽及卵黄囊回声,胎芽大小为1.2 cm并可见原始心血管搏动.

    作者:张欢;李永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巨大皮肤神经纤维瘤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皮肤神经纤维瘤病(neurufibroatosis,NF)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病变,为发生于神经干外围、性质柔软的良性肿瘤.我院近年来遇到2例,现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李宗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